Perceptual Daily

Thursday, April 15, 2004

炎炎夏日,慎防登革熱!

隨著氣溫一天天升高,以及一波波陣雨的降臨,台灣高溫潮濕的夏天即將來到。春夏季節的傳染病較多,其中又以登革熱肆虐最甚,尤以溼熱的南台灣影響最鉅。

日前在台南已傳出今年以來第一起境外移入的登革熱病例,疾病管制局呼籲民眾,必須要小心提防這夏天的傳染病殺手—登革熱。

認識登革熱

疫情史

登革熱在台灣已經有15年之久,它是由病媒蚊的叮咬來傳播病毒,因此在台灣高溫潮濕的夏季,很容易因蚊蟲孳生而引起大規模的傳染。

目前國內對於登革熱的控制與防範都做得很好,唯須注意的是境外移入的病例,因此民眾若要至東南亞登革熱疫區國家旅行,務必做好防範措施。

致病原因

登革熱病症是由登革熱病毒所引起,它會傷害人體的造血系統跟內皮組織,導致極類似感冒症狀的病症。

傳染途徑

由蚊子叮咬傳播

登革熱最特殊之處,是人與人之間不會互相傳染,而是由病媒蚊叮咬了登革熱病毒感染者之後,再繼續去叮咬健康的人而造成傳染。

傳染登革熱的病媒蚊

埃及斑蚊跟白線斑蚊是傳染登革熱病毒的主要病媒蚊,大多在白天活動、叮咬,因此白天午睡應懸掛蚊帳、點蚊香;外出時應穿著長褲、長袖外套,並擦上防蚊液,以免被蚊子叮咬。

治療

登革熱的初期症狀跟一般感冒非常類似,因此必須特別小心,就醫時應詳述症狀、所到之處……等,以利醫師做診斷。

不可使用阿斯匹靈

由於目前尚未有登革熱病毒的特效藥,因此治療上是以症狀治療為主,並輔以支持性療法。退燒藥以普拿疼為首選,不可以使用阿斯匹靈藥物來退燒,以免增加出血的危險。

支持照護

應讓病患多休息、多喝水,保持在不口渴的狀態,以避免脫水;如果為出血性登革熱,視情況施以點滴或輸血治療。

感染登革熱會有哪些症狀?

登革熱依照病毒的不同,可以分為四型,其中前三型雖然病毒不同,但症狀較為相通;最後一型的「登革出血熱」是症狀最嚴重的登革熱,惡化速度也較快。

一般登革熱

1. 發高燒到攝氏38度半以上,會持續二、三天以上。

2. 頭痛劇烈,全身的肌肉、筋骨也都會嚴重酸痛,所以登革熱又被稱為「斷骨熱」。

3. 退燒之後會開始出疹子,從手腳四肢擴散到全身,且全身都會有發癢現象。

如果有出現發高燒的症狀再加上上述任何一種症狀,就要懷疑可能是罹患了登革熱,必須緊急就醫、通報。

登革出血熱

血管內壁受病毒侵犯而出血

又稱「出血性登革熱」,出血的症狀是發生在感染病發後期,主要是血管內壁受到病毒侵犯,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蛋白流失到血管外,造成水腫、紅血球濃縮、血小板受到破壞減少而有出血的現象。

退燒前後須留意病情變化

出血性登革熱發生血漿滲出的時間,大約是在快要退燒時,或者是退燒後的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時內。因此在這段時間內,醫師與家屬需仔細留意病情的變化,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叮嚀

既然登革熱是由病媒蚊的叮咬所傳播,最有效的預防方式當然就是撲滅病媒蚊,並且防止其孳生。屋內屋外的積水容器應常常換水、清洗,妥善處理廢棄的瓶罐與輪胎,才能營造一個清潔安全的環境,讓病媒蚊沒有孳生的空間,也讓我們的健康更無虞!

fr.: BabyDJ媽咪報報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