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ceptual Daily

Wednesday, May 26, 2004

天使的徬徨

作者:楊瑪利 2004,5,15 /第299期

為什麼富裕的台灣,營養午餐竟成為許多中小學生,一天中最重要、甚至是僅有的一餐?是怎樣的社會讓小學生間聊天的主要話題,竟是誰又有了新媽、新爸?有的是貧窮,有的感覺被遺棄,有的是文化刺激太少,愈來愈多下一代在徬徨中長大。在知識競爭的未來,下一代的學習邊緣化問題,應如何正視?該如何解決?

閱讀可以拓展孩子的世界。

最近在台灣的中小學教師圈,流傳著一篇文章——「紐約的雪」:

「紐約位在寒帶,所以冬天常有大風雪,撲面的雪花不但令人難以張開眼睛,甚至呼吸都會吞入冰冷的雪水。有時前天晚上還是一片晴朗,第二天拉開窗簾,才發現已經積雪盈呎,連門都推不開了。

遇到這樣的情況,公司行號會停止上班,學校也透過廣播宣佈停課,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唯有公立小學,即使那雪已經積得難以舉步,卻仍然開放,只見黃色校車,艱難地在路邊接送小孩子,老師們則一大早就噴著白煙,鏟開車子前後的積雪,小心翼翼地開車去學校。

據統計,十年來紐約的公立小學,只因為超級暴風雪而停過七次課。這是多麼令人不解的事,犯得著在大人都無須上班的時候讓孩子去學校嗎?小學的老師也太倒楣了吧?

於是每逢大雪而小學不停課時,都有家長打電話去罵,妙的是,每個打電話的,反應全一樣——怒氣沖沖地責問,再滿口道歉、笑容滿面地掛上。

原因是,學校告訴家長,在紐約充滿著百萬富豪,但也有不少赤貧的家庭,後者白天開不起暖氣、供不起午餐,孩子的營養全靠學校的免費中飯(甚至多拿些回家當晚餐),學校停一天課,窮孩子就受一天凍、挨一天餓,所以老師們寧願自己吃苦,也不願意停課。

有家長說:何不讓富裕的孩子留在家裡,貧窮的孩子去學校享受暖氣和營養午餐。學校的答覆是:我們不願讓那些窮苦的孩子,感覺他們在接受救濟。因為施善的最高原則,是保持受施者的尊嚴。」

「紐約的雪」這篇文章,讓台灣許多老師們感覺心有悽悽焉,因為這個故事,也好像是在描繪台灣今天貧困家庭裡小孩的處境。

營養午餐是不少學生最好的一餐

嘉里國小,就像是台灣現在許多學校的縮影。

「我們有學生,真的一天只吃一餐,學校的營養午餐有三菜一湯,真的是他們每天可以吃到的最好的一餐,」花蓮縣新城鄉嘉里國小總務主任陳貴美說。

嘉里國小地理位置並不偏遠。它就在新近完工、漂亮現代的花蓮新機場旁邊,要彎進去學校前,會先經過象徵社會進步、富裕的跨國連鎖量販賣場家樂福。與花蓮市中心區,也只需要十五分鐘的車程。

但是,這所地理位置一點都不偏遠的學校,卻有相當多學生面臨學習的困境。二百三十多個學生中,近四五%是低收入戶與原住民小孩。五十二個學生的父母是離異的。單親、隔代教養與外籍新娘的小孩,加起來約佔全校學生的四分之一。

就跟許多學校一樣,社會的溫暖,早已走進嘉里國小校園裡。嘉里全校學生中,接受家扶中心、國泰世華、TVBS等不同慈善基金會,補助學雜費與營養午餐的小孩數十名。

然而,貧窮還是離這些孩子很近。原因就出在家庭本身的貧困。

在嘉里國小任教十年的總務主任陳貴美表示,現在有些家長,學費可以不用繳,但是酒不可以不喝,平均一班十幾、二十個學生中,就有一、兩個家庭是這樣的狀況。

近幾年來,由於失業問題嚴重,低收入家庭增加,學生繳不起學費或付不起營養午餐的新聞頻繁,各界的捐款直接進了學生的儲蓄帳戶裡,由老師保管。因此不少小孩的帳戶裡,都有個幾千元不等的社會捐助。

但是就這麼一點存著要用來付學費與營養午餐的錢,卻也成為家中長輩覬覦的對象。

陳貴美老師表示,總是有幾個家長想盡各種方法,想要從小孩帳戶中提錢出來用。最近有一個家長要領兩千,還有一個要領六百,時常到學校找老師「拜託」,讓老師們不堪其擾,「不知道家長領六百、二千元的,要做什麼?」

在嘉里國小,甚至還發生過家長,跑來學校向自己小孩的同學借錢的事情。

七成學校需學習補助

嘉里國小其實不是特例。事實上,在台灣總數三千三百多所國、中小學校中,目前就有二千三百多所,等於全國七成的學校,獲得教育部教育優先區的專案補助。

而會被列為優先教育區的學校,除了是地理偏遠外,多數是學校中的低收入、原住民超過四○%,或隔代教養、單親、外籍新娘之子超過二○%,以及其他如教師流動率偏高、學生學習成就偏低等。

五年來被列為教育優先區的校數,從一千六百多校,增加到二千三百多校,顯示著台灣有愈來愈多在學習上處於弱勢的小孩,需要國家投入更多的資源。

除了貧窮是困擾下一代學習的一大難題外,複雜的父母、家庭關係,所衍生出來的單親與隔代教養問題,也正衝擊著台灣下一代學子的學習。

新竹縣尖石鄉嘉興國小,就像是許多學校的縮影。全校九九人中,單親與隔代教養家庭,至少佔三成。

任教已有二十五年的趙淑芝校長,教學生涯都在新竹縣各個學校裡渡過。她最大的感受是,現在的家庭複雜度愈來愈高,結婚,離婚,再婚,又再婚,十分普遍,留下孩子給爺爺、奶奶,或親戚寄養的情況愈來愈高。「有些奶奶,自己身體很不好,還帶一堆孫子,都是兒子、女兒留下來的,」趙淑芝校長說,多數結果是這些小孩的教養環境變得更惡劣。

以嘉興國小一個班級為例,全班十四個學生,就有八個是單親。「班上的同學都在換新的媽媽、新的爸爸,有的沒有爸爸,但是沒有媽媽的比較多,」學生小琳說。 小琳是單親。小三時,爸爸先是酗酒,出車禍失憶,後來又自殺。不久媽媽再嫁,且生了小孩,她就被寄養在舅舅、阿姨家。

小琳的同學小凡,小學一年級時,父母親離婚,她跟奶奶住在一起,直到去年,爸爸接她到有新阿姨的家,跟阿姨生的小孩住在一起。一臉天真表情的她,在學校跟同學快樂嬉戲,還會用零用錢買巧克力送好朋友吃。「我在學校很快樂,但是一回家心情就不好,會一直想為什麼是這樣,」小凡毫不掩飾的說。

這裡每一個小孩似乎都有一個獨特故事,而單親,或隔代教養、寄養的問題,像是會陷入一個個惡性循環的鎖鏈般。

例如小凡還有兩個姐姐。大姐今年二十歲,已經跟第一任丈夫生了一個小孩,因為丈夫會喝酒打人而分手,生的小孩就給男方的阿姨抱回家養。現在,小凡的大姐又有了新男朋友。

問小凡,未來會希望像大姐這樣嗎?她說不要,她要念大學。

放眼台灣目前偏遠學校狀況,嘉興國小這一班,其實一點也不獨特。在離她十幾分鐘車程不遠的新樂國小,一三四個學生中,四十七個是單親、隔代教養等。以新樂國小小二班十八個學生中,就有八個是單親與隔代教養,這樣的比例甚至超過四○%。

大人來來去去,小孩感覺被遺棄

而跟尖石鄉隔著一個中央山脈的花蓮縣花東縱谷沿線鄉鎮學校,情況也差不多。

得過史懷哲教師獎的花蓮縣玉里鎮樂合國小教師謝明賢,十二年前自師範學校畢業分發到玉里後,跟許多偏遠地區的老師來來去去不同的是,他就定居在玉里了。以他的學校為例,隔代教養的比例甚至高達六成。許多小孩的父母親都很年輕,二十歲左右就當爸爸、媽媽,太年輕了根本不懂得教養小孩,而且大多外出工作。但是祖父母也要下田,許多小孩變成沒人管,常常在街上閒晃。

「這裡的孩子常常感覺被遺棄。父母逢年過節才回來,來來去去的,老師也是來來去去像候鳥,很多學生讀小學六年,換六個導師,」謝明賢比誰都清楚,這些孩子需要的是家長、老師長期的關懷。

為了讓這些學生擺脫貧窮的世代循環、擺脫年紀輕輕就結婚生子的宿命,謝明賢結合社區力量,周一到周六每天晚上七點到九點,為社區內的小孩子輔導學校課業,同時推廣閱讀。每學期讀最多書的小孩,可以得到一部腳踏車當獎品。上學期的得獎者,一共讀了六十多本書。

他培養的學生中,雖然不是人人都可以繼續升學,擺脫貧窮的宿命,但已有到澳洲留學的學生,也有在台灣各地唸大學的。

二、三十年前的台灣社會,普遍都很貧窮,那時很多鄉下小孩的父母親,也多數未接受過多少教育。但那時候的社會,家庭功能比今日完整,對小孩教育也十分重視,許多父母再窮,借錢也要讓小孩讀書上學,因此農村出博士的故事,十分普遍。但是今天,儘管平均國民所得增加到一萬三千多美金,但是貧富差距拉大、貧窮人口增加,許多家庭教養功能正在喪失中。   台灣的教育現場,碰到了比二、三十年前更嚴峻的考驗。該提供怎樣的協助給這些小孩,給他們一個未來?

遍訪台灣各地中、小學,從校長到老師,幾乎有一致的的共識:「愈偏遠、愈弱勢的小孩,閱讀對他們愈重要。」

基隆市內的東光國小,其實並不算地理偏遠,但是校內二○%以上的單親、隔代教養學生比例,讓她也成為教育優先區學校。校長彭麗琦表示,社經地位愈差的小孩,可以接受的文化刺激很少,唯有透過閱讀,可以讓他們吸收知識,提升學習能力。而且閱讀可以拓展小孩的世界,不只是語言能力的學習,還是人格教養、認知、情義的全方位學習。

閱讀,讓世界大不同

在花蓮市任教的許慧貞老師,是一個積極推廣閱讀的老師,她認為閱讀對於學習弱勢小孩更重要。對於在現實家庭生活中得不到溫暖與愛的小孩,更可從閱讀中,了解人性與社會,跳脫自我情境困境。

例如她的學生中,有一個父親最近失業,常酗酒,會在家裡發洩情緒,學生對此很沮喪。她就讓孩子讀一本書:「我的爸爸是流氓」。在閱讀中,這個同學了解到大人有他們的困難與脆弱,他的讀書心得上寫著:「我的爸爸跟你(書中爸爸)一樣,都很關心我們,只是表達方式錯了。所以我希望你可以跟我爸爸一樣,一起變成一個好爸爸。」

才剛募款三百多萬,在社區中成立閱讀中心的桃園縣新屋鄉笨港國小校長陳新平,也十分認同透過閱讀,給偏遠地區下一代,一個新希望的運動。

陳新平校長以自己與太太兩人從小成長環境不同,來說明閱讀對於一個人創造力、聯想力的影響。陳校長小時後除了課業外,課外閱讀很少,但是太太是個從小大量閱讀的小孩。到今天太太除了同樣是國小老師外,還是知名的童詩、兒童繪本作家林茵。

「她當作家,我只能當校長。我們兩個差別在哪裡?她很有想像力、創造力、聯想力,終身學習能力比我好,」感覺自己小時候閱讀太少了,陳校長現在希望下一代多閱讀,以建構學習的知識鷹架,因此才催生了社區閱讀中心。

很多國外的研究也指出,閱讀可以讓一個人的世界大不同,閱讀可以給貧窮偏遠的小孩,一個上升的機會。

在政府政策曠日費時,企業與個人可立即伸出援手,捐書、培養種子老師,推動閱讀,給偏遠地區、給處於學習弱勢的孩子一些希望。  

fr.: http://www.cw.com.tw/Files/article/frontend/Sub.asp?page=4&SubjectId=1004&key=2712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