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部落簡介
Akwan(田嘉惠,人和部落教室專員)
版主的話
「人和部落」近幾年在部落中生代與年輕人的共同努力下,不僅成立了部落教室提供原住民終身學習的機會,也募款開辦部落兒童的課業輔導班、推動親子共讀等等,希望能夠透過各種學習,逐漸討論、開展出部落的新面貌。
欲得知人和部落教室更詳細的資訊,歡迎瀏覽原促會網站:http://atipc.homelinux.org。
布農族在南投縣信義鄉這個遼闊的山地鄉,17及18世紀曾因為尋找耕地和新獵區,而分批由南投名間一帶往中央山脈之東及玉山以北移動。到日據時代中期,日本人為了掌控高山驍勇的布農族人,強迫那些反日而遷到更深山的布農族人集體移往較低的山腳,以便日本人管理。布農族人沿著濁水溪南岸及陳有蘭溪北岸擇地定居下來,聚落都建於陡峭的懸崖上,因為是屬於易守難攻的據點。
在日據時代,布農族是最晚降服的族群之一。台灣原住民以布農族最具獵人精神與勇氣,穿梭在險峻的山地之中,面對深山中最兇猛的野獸,大自然的磨練,創造出布農族不輕易向惡劣環境折服、反而摸索出與大自然和諧為伍的生活經驗。
人和村,又名人倫,在布農語的意義中是一種植物的名稱,可惜在現在的主要聚落裡已經看不到這樣的植物了。人和村在信義鄉是僅次於羅娜村的部落,可是卻沒有羅娜村盛行農業的景象。人和村位於濁水溪南岸,五大社群中巒社區的分布地之一,這裡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有龍鬚菜、豆類蔬菜、檳榔、油桐、茶葉、桂竹等。許多人為了求得更好的生活,紛紛離開往鄰近的台中、彰化等地工作甚至定居,留在部落的,多半是老人家以及習慣生活在山上的人。
濁水溪沿岸散佈四個部落。人和村不似其他部落知名,我們沒有著名的觀光景點,可是我們卻有最驕傲瀑布群,目前尚未開發,原因是前往瀑布群的路程遙遠且困難,雖有開發的計畫,但是目前還未付諸行動。也因此,當各地都在積極開發觀光資源的熱潮中,我們仍保持大自然原有的風貌,不輕易開發。這也是為什麼在歷經921大地震及桃芝風災的肆虐下,能夠僥倖地逃過大自然反撲的震撼,就憑著這樣的幸運,人和村的人更加積極投入生態復育的工作,呈現出對於大自然的敬畏與感謝。
一般人的印象原住民信仰西洋宗教居多,在這裡主要有兩個宗教勢力,一為基督長老教會,另一個是天主教,其中信仰基督長老教會人數較多。天主堂教會是民國90年建造完成的;而基督長老教會的教堂建築物已經有50年的歷史,每當禮拜時,唱詩班優美的天籟聖音悠悠地傳布在教會四週,教堂好比一個音箱,不用擴音的設備,自然凝聚聲音,響亮地傳遍在部落的每各角落。這個特色據說在目前信義鄉的教會是獨一無二的。
原住民擁有上天賦予的優美歌聲,這是大家眾所週知的,我們毫不浪費上天賜予地優勢條件,所以「布農藝術團」順勢成立。雖然膚色黝黑、體格壯碩不符時下骨感纖瘦美女的審美觀,但是這正代表著我們布農族人長期在險峻高山生活,渾然天成的壯碩美,所以布農藝術團的團員每次盡情地唱歌表演時,驕傲地向他人宣示我們布農族的歌聲是多麼地美妙、我們莊重有力的舞蹈。
近年來文化振興運動如火如荼地展開,部落裡也掀起一股認識文化傳統的熱潮,民族學院近年來推動傳統手工藝技能課程,大家學起來頗有心得,也挺熱烈的。上課期間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象,學員為了不至落後太多進度,常常吆喝一同上課的學員,圍在一起彼此教授著技巧。即便是學期結束了,還是有些學員仍繼續練習,由此可見,他們對於學習傳統手工藝技能的熱衷程度。
人和村只是淳樸的布農族群生活的部落,但是很早便解除入山管制,所以方便的交通使得我們漢化較其他部落早,現在的部落不復往日布農族原有的住屋形貌,西式樓房和鐵皮屋是普遍的建築構造,不過原住民好客與熱情灑脫的生活態度,仍然可以在部落人的身上看到。有朝一日,若有機會經過人和村,歡迎你暫停腳步,看一看我們人和村。
fr.: fr.: 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