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權利、童工與全球教育問題
賴明芝編譯
上周末是2004國際勞工節!全世界各地都有相關的活動在發生,甚至連兒童都納入活動議題之中。不少組織甚至認為,這是老師們教育孩子了解勞工節的最佳時刻。美國「教育世界」這個組織甚至在其網站(http://www.educationworld.com )開闢一個專欄,蒐集不少很棒的文章,供老師們製作教材時參考,其中包括美國勞工歷史、勞工節本身的由來和童工問題的討論。
事實上,勞動這回事和兒童之間的關係是相當緊密的,在美國,勞工歷史的發展是以血淚揮灑而成,除了黑人被販售做為奴隸使用的那段悲劇外,二次大戰期間,年輕男性上戰場,以致於家鄉勞動生產必須端賴婦女的力量,甚至連兒童都得投入勞動市場,以維持生計。
為迎接今年的國際勞工節,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於四月底就發表了一系列的文章,探討兒童在勞動市場中的情形與危機。該組織認為,停止使用童工,應為全球議題才是。至於兒童的權利,也應該透過教育、藝術和媒體的管道,加以支持。
今年4月19至25日,國際勞工組織發起了一個名為「所有人都可接受教育全球行動週」(Education For All Week)的活動,希望能夠藉此引起全世界的國家都能夠注意,目前世界上仍有1/3以上的兒童無法接受基礎教育。大部分失學的兒童都是居住在開發中國家,其中以撒哈拉沙漠周圍的非洲國家、南亞及西亞的情形最為嚴重。
「全球化社會面的國際研討會」最近公佈的一份報告《公平的全球化:創造所有人的機會》強調,改善學校教育和技能的行動,必須串聯在一起,才能有效減少童工的人數。
國際勞工節發展至今,有關童工議題的討論,也開始將焦點放在性別之上。根據國際勞工組織指出,失學的女童人數每年都比男童還要多出1千4百萬。基礎教育出現的性別差異問題,尤其對撒哈拉沙漠周圍的非洲國家、阿拉伯國家、南亞和西亞國家的女童而言,是徹底的傷害。
總之,既然基礎教育失學的主要對象,幾乎都是童工,那麼,想要達到普遍的基礎教育,就不能獨立運作於反童工運動之外。這些被迫失學的兒童,許多都是因為維持家中生計,而放棄學業。
其次,普遍的基礎教育至今未能實現,除了和童工有關之外,合格師資短缺日益嚴重的現象,也是關鍵之一。也因此,如何改善教師工作環境等勞動權問題,也是國際勞工節不可忽視的議題。
國際勞工組織表示,目前甚至未來兩年,該組織的工作重點將放在教師短缺的問題上。此外,國際勞工組織還要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與世界教師聯盟(World Confederation Teachers)合作,一起解決這項攸關教育品質的根本問題。
fr.: fr.: 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