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ceptual Daily

Thursday, May 13, 2004

低脂飲食不一定有利於心臟的健康

文/vitaadd.com專屬記者 Anna Lian

血脂肪過高,會提高動脈硬化的機會,進而促使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也隨之提高,以往營養學界建議,脂肪熱量高,可能提高血脂肪濃度,因此飲食中的脂質含量越低越好,最好能佔總熱量的20%以下,不過近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低脂飲食反而容易降低血液中,好的膽固醇HDL(高密度脂蛋白)的濃度,HDL如同血液中的清道夫,會將全身血管中的脂質運往肝臟後,代謝分解,降低血脂肪沈積在血管壁的機會,因此血液中的HDL值越高,越有利於降低動脈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機會,由紐約州立大學所做的研究發現,脂肪攝取量僅佔總熱量19%的低脂飲食,反而會大幅降低HDL的濃度至40以下,而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而經過特殊攝取油脂種類設計,油脂攝取量高達總熱量50%的另一組實驗族群,其HDL的濃度,反而高達60以上,以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交叉分析結果,低脂飲食對心臟健康,反而不如攝取優良必須脂肪酸的高脂飲食族群。

而這項研究結果,正與目前北美極為提倡的低醣飲食(Low Carbo Diet)模式,有部分不謀而合的概念,無論是為了減肥或是遠離現代文明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低脂飲食都不再是那麼有價值的了,反倒是脂肪品質的選擇,才是健康的重點,降低富含飽和脂肪酸的固體油脂,如奶油、椰子油、豬油等的攝取量,多攝取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及必須脂肪酸的液體植物油或深海魚油,避免將油脂加熱溫度過高,如高溫熱炒食物,會提高油脂變性,產生自由基,提高動脈硬化機率。

fr.: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last&s_code=0434&s_cat=家庭健康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