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ceptual Daily

Monday, May 17, 2004

風速女王的成功祕訣

文/劉宇青採訪

這一天,氣象局發布颱風警報,路人行色匆匆,急著躲回溫暖舒適的家。然而在師大分部的操場上,只見一個穿著風衣的修長身影,在風雨中邁開大步練跑,堅毅的精神,讓人為之動容。

「那時我每天到師大練習,」風速女王王惠珍說,「有位師大合球隊的教練看我練得辛苦,跟我說,練田徑沒有用啦,你看我們多少年只出了一個紀政。他們覺得練田徑要得到國際肯定是很難的,可是我沒有因此放棄。」

王惠珍一開始對跑步並沒有太大興趣,國中時的跑步成績雖然不差,卻沒有經過重量訓練,以致到了專校和其他選手同時受訓時,完全跟不上進度,被旁人視為偷懶。

「中國工商專校的田徑隊是可以不用繳學費的,而且只要有一科及格,就不會被退學,」王惠珍說,「當時想,乾脆不練了,反正我成績還不錯,大不了自己繳學費囉。」正想當個單純念書的學生,蔡榮斌教練卻在此刻看中了王惠珍未經訓練的可塑性,進而改變了她的人生。

不愛運動,卻走入田徑界,王惠珍笑著說:「年輕時並不會想太多,有教練願意訓練我,我就跟著他練,只是練到後來,跑步已經成為我的一種責任感,不能輕易半途而廢。」

王爸爸最初並不贊同女兒練田徑,在父親的觀念裡,女兒只要能正常地念書,將來畢業後找個好工作,結婚生子,一生就圓滿了。因此他語重心長地告訴王惠珍:「今天你要走這條路,是你選擇的。要不就成功,要不就不要練,不要做個半調子。」同時,王爸爸還嚴格規定,只要有一門功課不及格,就不許練田徑了。

得到了父親的首肯,王惠珍更加努力地念書及練跑。「在過去訓練的十三年當中,我沒有翹過任何一堂課做訓練,」王惠珍說,「直到下午五點結束一天的課程後,才去師大練習,練到晚上十一點,再回家做作業,每天如此。」

王惠珍依照蔡教練替她量身訂做的課表操練,剛開始,她的跑步姿勢有如蛇般扭曲前行,很多人都質疑蔡教練的選擇。但蔡教練全心全意地培訓,參考國外資訊為王惠珍設定課程,使王惠珍成績進步神速。訓練的第三年,王惠珍的成績已是亞洲第一。九三年的上海東亞運及九四年廣島亞運,王惠珍更勇奪金牌,是繼「飛躍的羚羊」紀政之後,台灣在國際田徑界上另一顆耀眼的珍珠。

「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你要更認真做給別人看,」王惠珍說,「有人認為我不可能拿金牌,衝著這一點,我愈會加強對自己的要求,讓他們啞口無言。」

王惠珍的毅力,在學業上也同樣可觀。「剛保送入政大國貿時,念得很辛苦,」王惠珍說,「專科生的英文程度較差,而大學又都是用原文考試,對付中文題沒問題的我,這下連題目都看不懂。」但王惠珍不氣餒,她翻開原文書,一題題演練,期中考過後,班上只有二十幾人及格,而王惠珍竟考了七十分。「我那時只有一個理念,」她說,「要讓大家知道,體保生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在創造了個人顛峰之後,王惠珍因腳傷退出田徑界,開起了拼布教室。這項轉變,讓許多人訝異,也有許多人不看好。認為一個體育選手,真能做好拼布這種手工藝術嗎?

「其實一直以來,手工藝都是我的壓力管理,」王惠珍認真地說,「到國外比賽的時間,我都隨身攜帶手工藝,一有空檔就做,也藉機消除壓力。」在王惠珍大三時,曾聽當時的體委會主委趙麗雲說過:「紓解壓力之道就是懂得去管理它。找一件最喜歡做的事沈浸其中,心無旁騖,忘了挫折,讓挫折自然而然地沈澱,等你完成了最喜歡做的事,那種喜悅感會帶回到原先那件事,你會發現,其實也沒什麼。」

王惠珍認為,學拼布和訓練田徑其實是一樣的,一針一線都是訓練出來的。「我把田徑的精神轉移到拼布上,」她說,「所有行業裡幾乎沒有比當運動員更苦的。生理上及心理上的辛苦及壓力都超過一般人的想像。」訓練時跑到快要窒息仍不能停,參加國際比賽,大家對你的期望深到不容失敗,「可以說,酸甜苦辣都嘗遍了,」王惠珍微笑地說,「所以學習拼布對我而言,是輕鬆太多了。」

努力得到日本認證的講師資格後,王惠珍開心地成立自己的拼布教室。走進她精心布置的小空間,小小的貓咪布偶可愛逗人、純樸的美國鄉村娃娃排列成行、美觀實用的提包、大幅的布裝飾畫……布質的柔軟特性,讓人彷若跌進一個童話夢中。「這些都是我一針一線縫出來的成果,」王惠珍不掩得意地說。而她也再度證明,別人不看好的事,自己做得到。

從風雨無阻的練跑,到細細縫出各種拼布作品,如此的毅力,王惠珍自我解釋為兩個字:認命。「只要決定做一件事,我就不會考慮太多無謂的事,」她說,「把自己該做的事做好,不去想結果,我只在乎過程中學到了什麼。如果是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地去做的,那麼過程中,會學到別人學不到的、體驗到別人看不到的一面。」

fr.: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last&s_code=0112&s_cat=人文抒情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