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失眠患者對安眠藥又愛又怕
資料提供:OHAYO專屬記者
一項由某知名藥廠與成大醫學中心家醫科張智仁教授,在全省進行的大型國人失眠問題及治療行為調查顯示,高達七成失眠患者在治療失眠症狀時未適當的使用藥物治療,除顯示失眠患者對正確的治療過程不了解外,隱藏其中更大的問題是,許多失眠患者因擔心安眠藥成癮等副作用,對適度失眠藥物治療抗拒不前,反因此延誤治療時機。
根據調查顯示,國內約有二成二的失眠患者服用助眠藥物來治療失眠問題,經門診深入瞭解後也發現,有一大部份失眠患者對安眠藥仍存有"成癮"疑慮,再加上對安眠藥作用的不了解,及缺乏正確用藥知識,因而不敢適當的短期持續服藥,反而因此延誤治療時機,成為治療更複雜、時間更長的慢性失眠問題。
張智仁表示,由於傳統安眠藥服藥一段時間後突然停藥,容易造成反彈性失眠,一般醫師並不會建議患者採取吃吃停停的服藥方式,對於偶而失眠的患者,除了建議應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外,治療成效不佳的話可以採用目前新一代的短效安眠藥治療,此類藥物可以大幅降低患者生理性依賴的問題;同時經國內外研究報告證實,接受治療的一星期間,可選擇經驗中較不易失眠的幾天進行停藥,在經過適度的治療之後,睡眠品質與天天服藥的效果相同,也不會出現反彈性失眠,並能降低患者對藥物的依賴性,達到生活品質與用藥安全的雙贏。
張智仁指出,調查顯示僅二成二的民眾在看診時會主動與醫師討論睡眠問題,顯示失眠患者看待失眠問題態度輕忽,導致對於自己失眠問題多一知半解,此外,近四成醫師在門診時不問原因直接開藥給患者,另三成的醫師會勸說患者學習放鬆自己,僅一成四的醫師主動向患者講解造成失眠的原因。
張智仁表示,睡眠問題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造成失眠的原因也很難透過一兩次的門診即能了解,醫師必須長期觀察患者的精神狀況、治療情形,及是否有其他疾病導致失眠的可能外,患者也應主動將自己的症狀儘量地告知醫師了解,才能更準確地找出失眠背後隱藏的原因,也不致擔誤疾病治療時機。
調查顯示,與失眠高度相關的疾病分別是偏頭痛、背痛及過敏等。張智仁表示,此三種疾病的特性皆為持續、反覆發作,由於疾病本身造成患者相當程度的困擾,長期下來便會造成患者睡眠品質下降,甚至導致失眠問題的產生。另有二成的失眠患者是找不到失眠的原因,張智仁指出,患者失眠的原因是在治療過程中反覆測試、診斷得知的,患者應避免短暫時間內找不到失眠原因,即自行中斷療程。
此外,調查結果也顯示,影響到患者日常生活的失眠問題主要是難以入睡佔27.5%、睡到一半醒來,不容易再睡著佔17.7%、時睡時醒佔10.6%、白天不易清醒,且會想睡覺佔9.2%、就算睡了一晚,仍無法消除疲勞佔8.9%等原因,其中有難以入睡困擾的失眠患者佔所有失眠問題類型中將近三成比例,其藥物治療會考慮到以作用快速的睡眠導入劑為主,至於睡眠容易中斷的患者,則適情況選擇短、中效藥物即可。
張智仁進一步說明,失眠是一種症狀或疾病,醫師會衡量它對該患者健康和生活的影響程度給予用藥建議,若失眠症狀只是短期的,就像感冒用藥一樣,症狀改善後即可停用。若失眠進入慢性化,除了藥物治療外,整體治療尚需包括認知行為治療及心理社會問題之介入等。因此,患者應與醫師配合正確地選擇適當的安眠藥物,適度期間使用安眠藥物,以避免對身心造成的傷害。
fr.: http://tw.health.yahoo.com/040513/11/naqo.html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