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ceptual Daily

Monday, May 17, 2004

同心圓史觀的新教改工程

同心圓史觀的新教改工程

趕在520就職前夕,新任教長杜正勝又出版了「新史學之路」等著作,除再次闡明其同心圓史觀大義外,對李遠哲領導下的教育改革,則直言指出,其集中力量於體制的改革、法規的鬆綁;而若就他自己從事教育工作的經驗看來,對於教育內涵的改革,也就是軟體的改革,其關乎教改成敗的重要性則不亞於前者。

杜正勝此番談話或可視為赴教改沙場前所發表的「檄文」。而我們正可藉此窺見未來杜正勝的工作重點,將在於所謂教改中的「軟體工程」,即意識型態教化部分的重新建構,這當然符合了我們原先對歷史學者杜正勝的理解,而且恐怕杜部長亦將挾其使命感宏大的特質,戮力建立一個以同心圓史觀為核心的新教改工程為己任;果真如此,則繼李遠哲院長以新自由主義為核心的教育自由化、商品化的舊教改後,未來之新教改無疑是以建構台灣人國族認同,打造台灣成為一個正常偉大完整國家的文化工程。

就頑固的教育保守主義者來看,這不僅離所謂「教育專業」甚遠,甚且偏離舊時代對台灣歷史文化脈絡的理解,相信將會有更多基層教育工作者,當面臨舊教改的各式各樣的改革後,還要面臨核心價值的根本翻轉,其阻力恐怕更甚於舊教改。

新教改所要成就者,不僅不否定舊教改在「教育商品化」問題上所犯的錯誤,且要進一步改造其意識型態領域部分;不過,更有趣的問題是,當杜部長的同心圓史觀,雖美其名為對中國大漢沙文主義的挑戰,事實上,其所潛藏之核心價值還是大福佬、大台灣沙文主義,且其以台灣為中心看世界的立場,更藏有法西斯軍國主義的傾向,這不僅事涉歷史認同的問題,這樣一種封建性、唯我獨尊性質的史觀,亦與舊教改人士奠基於商品化之上的自由、多元、包容大異其趣;舊教改人士如何在這問題上表態,將是一個值得觀察的重點!

以杜部長過去「橫柴入灶」(台語)的性格來看,未來在立法院及社會輿論上肯定是最大的焦點之一。而新教改不僅未修正舊教改的惡,甚且日益朝向更形險惡的方向傾斜,這才將是台灣未來更大的悲哀!

fr.: 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