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一種由訓練而來的漂亮分數?
文/尹怡君
曾經在台灣紅極一時的功文數學熱潮,近來被心算班、電腦班、美語班取代,然而在美加地區,這套於一九五四年由日本中學數學教師為了補強學校教育而研發出來的數學教育系統,目前已經發展出一千四百多家分校,對當地原本強調原理、基本概念的教育來說,公文數學透過不斷重複的運算練習而讓學生獲得測驗高分的模式,著實讓人又愛又怕。
功文數學與英語閱讀中心(Kumon Math & Reading Center)的開班形式,一如我們所熟知的安親班,開設在住宅區或是辦公大樓附近,並且全年無休;孩子在學校下課後來到此,依照自己的「能力等級」(報名上課時須先經測驗,依數學能力而分班)往各級教室坐定位,然後拿起教材、拿起習題,一次又一次地修正與熟悉自己的運算法,讓測驗成績最終能臻於滿分。
有家長開心地表示,自己的孩子在受過功文數學的訓練之後,數學或閱讀成績在同年級當中經常有非常優異的表現,甚至到了可以越級讀書的地步,而功文的管理者對於自己訓練孩子快速、自信且正確答題能力的方式也相當有信心。然而這種因為「熟練」而得到的高分,不禁讓人懷疑孩子究竟能否瞭解漂亮分數的背後,解決問題的原理原則是什麼?一味地專注在紙筆計算上,是否會喪失邏輯、推裡的能力?如果只教授方法而沒有定義來源,方法似乎也顯得無意義了。
雖然有這些懷疑與反駁,但不能諱言的是,如同「修練」般的教學方法的確讓人在考試時獲得即時的回饋—高分-這也是最吸引人的部分,甚至比瞭解方法本身的來龍去脈更能帶給人成就感;在比較過功文數學與SAT學程(準備大學入學測驗的課程)之後,現為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候選人的Noriyuki Inoue如此表示。
「Cram School」,補習班,填鴨式的、教人死記技術的學校,在我們任何技術和知識都要經過檢證而評斷好壞的環境裡,得到即時且明確的回饋,比瞭解事實和自己更讓人有信心。
可是,聰明而美好的究竟是孩子本身的腦袋還是鼓勵人的方法呢?
fr.: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last&s_code=0131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