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痛風的真相
資料提供:OHAYO專屬記者
痛風這種病,其實並不單純,若是無法診斷出痛風的類型,在治療上有可能會有「隔靴搔癢」的情況,痛依舊,病卻難根除。38歲的微胖男子,三年來,平均一年有3次因腳趾關節腫痛,但卻都會在一週內自動消失症狀,在最近一次發病而求診,經完整的檢驗後,發現血液尿酸過高、肌酐酸值過高,並在關節周圍有痛風石沉積現象,診斷為「典型痛風」;62歲的男性,其痛風的表現也是腳趾關節紅腫疼痛,經檢查發現他的血中尿酸正常,卻在X光檢查中發現他的腎臟有尿酸鹽沉積現象,引起腎臟乳突炎,因此診斷是「非典型痛風」;58歲的肥胖女性,有10年的糖尿病病史,因右腳大姆指關節紅腫疼痛,經檢檢查診斷是「假性痛風」。
澄清醫院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蘇偉在表示,痛風患者最好要有完整的檢驗過程,找出痛風的真相,千萬不能以一言「痛風」,就相信是真正的痛風。腳趾關節紅腫疼痛,多數患者都會很警覺地認為自己罹患了痛風,有這種警覺是很好,但不全然代表患者都罹患了典型痛風,要經完整的必要檢驗過程,才能確定痛風的類型,在治療上可以對症下藥,解決患者的疼痛症狀,這才是正確的治療方式。
蘇偉在醫師說明,有關痛風的檢查診斷,患者除全身檢查、血液尿液、生化檢驗,有必要加作血清尿酸值、24小時尿酸排泄量,用以鑑別尿酸產生過多或排泄不良。再者以高頻高功率杜普樂彩色超音波,作疾病的快速診斷,必要時作關節病變定位,引導抽液,作更進一步抽液及結晶形狀分析,才能正確分型,以利對症治療。
蘇醫師進一步說明,最重要是要利用偏極光顯微鏡檢查,可作結晶雙折射定性及晶形分析,以利真假痛風的區別。小徑關節鏡,可直接觀察關節腔內病灶,超音波又能作腎臟尿酸鹽沉積之早期診斷,作引導病理切片檢查。
蘇偉在醫師表示,痛風的治療,在急性期,以秋水仙、非類固醇消炎口服藥,都可以消腫止痛,且越早越能緩解症狀。在慢性期,若有痛風尿酸鹽沉積危害關節或腎臟者,可服低劑量秋水仙藥劑來預防發作,也可用抑制尿酸形成與促進尿酸排泄的藥劑,達到良好的控制與治療。如只有高尿酸,又有潛在尿酸鹽沉積在關節或腎臟,更須積極控制治療。
fr.: http://tw.health.yahoo.com/040419/11/l93r.html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