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ceptual Daily

Friday, April 23, 2004

小兒便秘的處理原則

資料提供:李祥和

1、小兒便秘的定義

正常嬰兒的大便次數一般可以是一日兩次至兩日一次,如果三日以上才一次大便、或大便變硬而造成解便困難甚至造成肛裂而疼痛流血,便可稱之為便秘。

2、便秘的原因

食物方面:醣份增加可使排便次數增加,質地變軟;水份及纖維質攝取增加可改善便秘;高脂高蛋白的飲食會造成便秘。

情緒及運動量:運動、生氣、緊張時大腸蠕動會增強,反之憂鬱不愛運動會使大腸蠕動降低造成便秘。

其他:許多藥物的副作用也會引起便秘。

※一至三歲的小兒便秘可能是訓練去廁所的方法不當或少喝水,纖維素不足或飲用年齡不當的奶粉。

3、小兒便秘常見的症狀

腹脹、腹痛:通常排便後,此腹痛腹脹現象可以稍微緩解,但不久症狀會再復發。

食慾不振、體重增加緩慢:通常治療後,食慾及體重會有明顯改善。

合併肛裂之產生:此常是因為糞便過硬造成排便後肛門口裂傷,血絲沾在大便外面或尿布上;由於裂傷之後造成排便疼痛,小朋友反而更畏懼大便造成惡性循環。

合併泌尿道感染或遺尿:長期便秘的小孩, 約有三成合併遺尿,一成會有泌尿道感染;經治療便秘後,六成至九成不再遺尿;而有泌尿道感染之小朋友,若是泌尿道結構正常,則百分之百不再反覆泌尿道感染。

情緒上的影響:長期便秘的小孩有時會造成焦慮的症狀,對病童及家屬造成精神及情緒上的沖擊。

4、治療的三大處理原則

飲食方面:多吃富含纖維質的蔬果、多喝水;加州梅及黑棗(或黑棗汁)也有不錯之效果。

生活作息及情緒方面:多運動,作息正常且放鬆心情。養成每天上廁所之習慣,不要憋便。

藥物之使用:儘量以口服為主,避免常常灌腸造成小朋友畏懼之心理。而服藥時間之長短則視小朋友之情況而定。

fr.: http://tw.health.yahoo.com/040422/11/liz3.html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