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ceptual Daily

Thursday, April 22, 2004

燒燙傷的治療

資料提供:新竹馬偕醫院
撰稿者:游家孟醫師

由於一篇在網路上流傳甚廣的文章,以戲而不謔的文筆,傳神的陳述自己因燒燙傷而住院的種種經驗,燒燙傷病患在身體與心理上所受到的衝擊,再度受到大眾的注意。事實上,當代燒燙傷的治療已有數十年歷史,依照傷口深度不同會有不同的治療方法:

◎一度燙傷

受傷的深度僅限於表皮層,外觀呈現紅腫,如果是燒傷則會有輕微的咖啡色痕跡,受傷初期會有疼痛症狀,經適當逼冰敷降溫後,傷口在一週內可再生新表皮,不會留下浮腫疤痕。

◎淺二度燙傷

傷口深度在真皮上層,初期外觀紅腫,約一至二天內會有水泡發生, 傷口在水泡脫落後會極度疼痛,如果不發生傷口感染,傷口可以在兩週內復原,會有輕微的疤痕存留。

◎深二度燙傷

傷口深度到達真皮下層,往往會有大水泡發生,初期不容易與淺二度燙傷區分,約三天後會死亡皮膚組織會形成黃色焦痂,容易造成傷口感染。由於傷口不易在兩週再生復原,一般而言,醫師會建議進行植皮手術,會留下一定程度的疤痕,在焦痂組織脫落後會有如淺二度燙傷般極度疼痛的症狀。

◎三度燙傷

傷口深度超過真皮下層,全層皮膚完全壞死,一開始即會形成焦痂組織,焦痂周圍區域會有疼痛症狀,焦痂部位因皮膚壞死反而不會疼痛,這種傷口需要將焦痂除後再進行植皮手術,傷口復原後往往會留下肥厚疤痕,如果形成疤痕攣縮則須再進行重建手術。

由上可知,淺二度燙傷由於真皮裸露,在換藥過程極易形成不舒服的疼痛感覺,如果傷口在手指/顏面/生殖器等神經分佈較密集部位,即使加上嗎啡止痛,也僅能減少其程度。有時候,部分病患因疼痛轉而求助於民俗療法,這些未經衛生署驗證的藥膏雖有止痛效果,卻往往無法使傷口保持於無菌狀態,嚴重者甚會形成傷口感染,加深其嚴重度。

從該篇文章的陳述中,病患傷口的疼痛的確造成生活上相當的困擾,雖然他的傷口順利的在兩週後復原,但他在住院中所遭遇的種種問題,實在值得醫療人員企思解決之道。

fr.: http://tw.health.yahoo.com/040421/11/lfsf.html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