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ceptual Daily

Monday, May 10, 2004

聖約翰的世紀風華

文/林雅慧

清朝末年,當西方國家正以跑百米的速度迎向新時代之際,中國卻還停留在坐井觀天的舊胡同裡讀四書五經,渾然不覺外面的世界早已變了天。

一八五九年,美國聖公會主教施約瑟來到中國,他發現要改善中國的問題,必須從教育著手,以現代化的高等教育培育新時代的人才。基督的愛是他最堅實的後盾,讓他義無反顧,為成立現代化大學而奔走。終於在一八七九年合併了原設於上海的神道學校、培雅書院和度恩書院三所學校,成立了聖約翰書院,後改制為聖約翰大學,為培育現代化人才而努力。

聖約翰大學的自由學風,為保守的中國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生命力,可說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現代化大學。聖約翰的教學方法先進,注重五育均衡發展。為了加強中國學子和西方世界的溝通能力,聖約翰非常重視英文程度的培養。除了古典文史課程之外,一律採取英語教學。從聖約翰畢業的學子都具備了優良的外語能力,成為中國通往世界的一座橋樑。當其他大學還對學生的外在如穿著打扮上施以嚴格管束之際,時髦而洋派的聖約翰學生,成了上海街頭最美麗的風景。

聖約翰的校風充滿現代感,校園則是古典而優雅,綠草如茵,垂柳拂岸,老樟樹盤根錯節,擁抱著大地,綿延的蘇州河緩緩地流經這座美麗的校園,灌溉了上海聖約翰的文明,也培育出中國近代史上無數知名的千古風流人物。

一九五二年大陸實行高校整併,上海聖約翰原本就此走入歷史,但同為基督教聖公會所創辦,且校址毗鄰的聖約翰及聖瑪利亞兩校的校友,對學校有著極其深厚的情感,為求能夠延續學校的精神,於是便積極展開在台復校的工作。

聖約翰薪火傳承者--第一任校長吳舜文

民國五十六年,新埔工業專科學校在聖公會的主持下成立了,由聖約翰校友、企業家吳舜文擔任第一屆校長,為了替新學校宣傳,素有企業鐵娘子之稱的吳舜文出現在螢光幕前,娓娓道出自己建校的心路歷程,這樣的畫面感動了許多人,「當年吳校長在電視上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建校經過,深深感動了我父親,」新埔第一屆校友張超說,「於是父親便鼓勵我報考新埔,他認為這是一所有理想、有願景的好學校。」

當時的吳舜文是國內知名的企業家,事業繁忙的她仍對新埔的校務極為重視。校友孫浩敬佩地表示,吳校長常常大老遠從台北開車來新埔,為的就是要看看他們這群大孩子。「校長總是心疼我們營養不夠,」孫浩回憶當時的情景,「每週來校的時候,常自掏腰包買雞蛋來給我們加菜。」「還記得開學後不久,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颱風橫掃淡水,學校被迫停課,我們都躲在淹水的學生宿舍裡,」孫浩接著說,「忽然門『刷』地打開了,門外站著的竟是滿臉憂色的吳校長,想到她冒著生命危險來看我們,心裡就有說不出的感動。」

這樣溫馨的小故事,也發生在校園其他角落。同為新埔第一屆的畢業生林招凰回首年少輕狂的歲月,對吳校長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有一年的端午假期正好是在星期五,星期六還要上課。於是林招凰和幾位同學建議校方改採彈性上課的方式,將端午節隔天的課挪到下星期六,但被校方拒絕。為此林招凰和同學決定要自行放假,想不到這樣的行動,竟意外引來「罷課」之說,連警備總部都派員警來校關切。原本校方有意將他和同學一併開除。吳校長在聽完事情始末後並沒有疾言厲色地指責學生,而是以慈愛的口氣告訴他們:「我像是母雞在帶小雞,母雞會保護小雞,但不可能保護一輩子,你們一定得自己學著成長。」事後林招凰在校長的力保下得以順利完成學業,每憶及此事,總讓他感念在心。

吳舜文除了對學生生活上的關懷外,也極為重視校內的師資。為了能和大專院校相媲美,她特地延攬國立大學、高中的老師前來任教;為了厚植學生的專業技術,校內設置實習工廠,並從自己的企業裡撥捐設備;為了強化學生的外語程度,聘用外籍的老師教授英文,開風氣之先河;為拓展學生視野,特邀請名人來校演講,讓學生耳濡目染名家的風範。

吳舜文任職新埔的五年期間,為新埔打下堅如磐石的基礎,也把上海聖約翰淳美的校風移植到新埔工專。吳舜文對新埔的開拓與奉獻,已成為新埔人記憶裡的一部分,校友們談起這位讓他們懷念特別多的校長時,總會有說不完的溫馨故事。

聖約翰精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新埔工專繼吳舜文校長之後,歷任校長亦秉持認真辦學的態度,一路從工專、工商專校升級到技術學院,讓新埔日益成長茁壯。去年十月,新埔技術學院更名為聖約翰技術學院,並將在未來幾年內改制為綜合大學。

走進聖約翰校園裡,隨處可見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聖約翰新種子。「德以輔才、學以致用」是這個世代聖約翰人所追求的共同目標。聖約翰不僅止於教授專業技術,讓學生可以充分將所學應用於工作上,且還延續上海聖約翰大學的精神,重視五育的均衡發展,以全人教育的理念造就聖約翰人多元化的發展。

聖約翰目前共有十二個系所,八千多名學生,因為全人教育理念的徹底實踐,學生們不僅在課業上表現優良,在社團活動、社會服務、各項運動競賽等各方面也表現得相當突出。目前學校有自治性、服務性、學術性、運動性、康樂性等六十多個社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希望同學能從中培養第二專長,並加強群育和領導技能的培養以及做事情的方法。學校也在大一開設服務教育課程,包括生態的維護、社區環境的清掃工作、安老育幼機構的服務、鄰近學校學童之課業輔導等,讓同學能發揮潛能,體會服務最樂的真諦。

另外,學生在體育活動和其他競賽中也表現突出,不論是射箭隊、游泳隊、籃球隊、橄欖球、撞球選手都曾榮獲多面獎牌,在各類學術性的競賽上也以創新活潑的思考而履獲佳績,這些都是聖約翰新種子的光榮。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上海聖約翰大學的校訓,也是聖約翰人一百二十五年來堅守的信念。這個信念教導聖約翰人學習與思考不能偏廢的道理。因為學習,聖約翰人的世界不斷向前開展;因為思考,聖約翰人擁有卓越的創新能力,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仍遊刃有餘,繼優秀的學長學姐後,再寫下聖約翰傳奇的一頁。

fr.: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last&s_code=0112&s_cat=人文抒情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