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行動族:下一場社會革命
撰文-張漢宜 攝影-邱如仁
當簡訊可以把總統搞下台…
在日本,遲到不是罪惡,手機沒帶或沒電才是十惡不赦?菲律賓人用手機簡訊就扳倒了一個政權?
究竟什麼是「聰明行動族」?他們將如何改變世界運行的方向?
日本澀谷車站出口的十字路口,可說是全球手機密度最高的地方。每次紅綠燈變換時,就有約1,500人通過,而其中80%都帶著手機。
網路社群研究先驅霍華德‧瑞格德(Howard Rheingold),在2000年一個春日午後,看到東京街頭這一幅畫面,開始感受到下一個大轉變的初步跡象。因為,那些拿著手機的日本人,大部份都不是在講電話,而是盯著螢幕在傳簡訊!
瑞格德在他的著作《聰明行動族--下一場社會革命》(Smart Mobs:The Next Social Revolution)中,以這樣的場面為開頭,拉開「聰明行動族」的序幕:一群善用網路、手機等科技,互相溝通串連,並參與特定族群活動、做出實際行動的人。
瑞格德20多年來一直在探討新科技的發展,並深入研究新科技與使用者之間的互動關係。1980年代,他預見個人電腦的革命性衝擊;1990年代,他預見網際網路排山倒海的影響性。如今,他又察覺到聰明行動族這股新興勢力的快速成形。
‧手機忘了帶或沒電,是一種罪惡
手機,是聰明行動族的重要媒介之一。
Sony等全球主要科技產品製造商,從青少年身上尋求靈感,再將他們的文化拼湊後賣回給他們。然而,街頭青少年早已具備聰明使用行動科技的能力,遠遠超過流行品牌所提供的安全界限。當權力平衡轉而有利於青少年時,科技公司可能愈來愈得看他們臉色。
以日本來說,有人暱稱東京的簡訊族為「拇指族」。他們之中很多人都不必看手機面板,就能夠直接用拇指敲出簡訊內容,一天之內發出數十通簡訊,可說是家常便飯。
很多日本青少年在手機內建電話簿有100多個名字,但大部份的簡訊往往只在3~5個人的小團體間流傳。由於用手機打電話,父母很難監聽,青少年使用這種新的溝通自由,來建造屬於自己的可攜式隱私空間。
然而,手機的出現,也使得青少年對時間與地點的觀念愈來愈鬆散。遲到不再是禁忌,打個電話說一聲就好;手機忘了帶或沒電,才是一種罪惡。
手機被視為既是流行、也是科技。手機創造自己的用戶文化,進而創造新的都會文化與新的生活方式。
‧發簡訊,把總統搞下台!
不只日本人,連菲律賓人都很會傳簡訊,而且還用簡訊把總統搞下台。
2001年1月,一則寫著「去EDSA街,穿黑色」(Go 2 EDSA,Wear black)的簡訊,以萬箭齊發之勢,在無數手機間擴散。一個小時內,多達數萬名的菲律賓人在EDSA(1986年和平示威推翻馬可仕政權的地點)會合,而且大多數都穿著黑色衣服。4天之後,人數竟然多達百萬人!
當時在位的的菲律賓總統艾斯特拉達(Joseph Estrada),在那一年的1月20日,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因為聰明行動族的運作,而失去政權的國家元首。
不必費一槍一彈,聰明行動族僅使用手機簡訊,就扳倒了一個政權。
菲律賓不是唯一特例。早在1999年11月,聰明行動族就以手機、網址、筆記型電腦彼此串連,自動聚集抗議世界貿易組織(WTO)召開會議,當時稱為「西雅圖之戰」。而在2000年9月,數千名英國公民因不滿油價突然上揚,利用手機簡訊、電子郵件、計程車無線電,阻止特定加油站運油,以表示抗議。
‧用科技,找速配佳偶
當然,聰明行動族的活動也不全然是那麼嚴肅。許多好玩的應用,可說是五花八門。
日本業者就推出「速配」服務,使用類似呼叫器的隨身裝置(稱為「人際察覺裝置」),只要有符合條件的異性出現在15呎內,而且同樣是會員,「速配」就會發出訊號通知,讓你掌握緣份。在美國,還有針對同性戀者推出的「同達」(Gaydar),也是類似的交友服務性質。來自香港的GSM1800網路供應商匯亞通訊,曾在自家網站(www.sunday.com)推出的「行動邱比特服務」,甚至會貼心地連同速配者的文字介紹,一起傳給消費者。
如今,不必另外帶「人際察覺裝置」,只要使用手機,就可以達到相同的功能,而且效果更加神奇。
以日本通訊龍頭廠商NTT DoCoMo的i-mode為例,它所推出的「ImaHima」(日文:你現在有空嗎?)服務,讓數十萬用戶可以隨時知道自己的朋友是否正在附近。
詳細作法是這樣的:你必須先上網填一份表格,設定好友名單,i-mode會發通知以取得對方同意;如果有人想將你加入名單,也必須先徵求你的同意(這個程序很類似MSN與Yahoo!即時通訊Messenger的互相授權機制)。
設定完成之後,當你走在路上,只要按下ImaHima的「更新」鍵,你的朋友就會知道你在附近幾條街的地方,而且午餐時間有空。
ImaHima曾獲得電子藝術大獎(Prix Ars Electronica)的殊榮,用戶高達25萬人,平均年齡25歲,並計畫在歐洲推出。
‧網路狗仔隊追殺明星
美國各家手機標準與服務不一致,造成不同用戶之間傳簡訊的困難,卻也創造另類商機。位於曼哈頓的行動通訊服務公司Upoc,是「漁翁得利」的例子之一。
Upoc提供一個共同平台,讓不同公司手機的用戶可互相進行行動通訊,甚至彼此連結成為社群。你可以上Upoc的網站登錄,加入現成團體,或是自組團體,邀請家人與朋友加入,甚至陌生人。團體成員可以使用電腦或手機發送簡訊給彼此,不受手機系統不同的限制。
因此,如果你加入一個叫「紐約名人觀測站」的社群,團體成員一旦目擊名人在某處出現,就可以隨時互相通風報信,號召其他人一起去看明星。例如,茱莉亞羅勃茲正在曼哈頓中城的哪一家餐廳吃飯、湯姆克魯斯正在哪一個俱樂部健身,通通都可即時掌握。
‧簡訊也成緊急救援系統
Upoc的服務,也曾在美國「911事件」發生時,發揮緊急救援功能。
Upoc的辦公室就位於下曼哈頓,距離當時911事件的現場很近。當Upoc的員工勒凡(Alex LeVine)看到第二架飛機撞擊雙子星大廈時,他立刻傳簡訊給其他30多名員工,通知他們不要去上班,留在原地等候進一步消息。接著,他也馬上再傳簡訊給已經抵達辦公室的9名同事,要他們立即撤退。
當時,曼哈頓幾乎所有的無線電話、手機全部失靈,但由於Upoc的伺服器是位在鄰近的紐澤西,因此,簡訊服務仍能發揮功能。
聰明行動族使用的科技設備,除了手機與電腦之外,還包括許多技術層面的應用,例如點對點檔案交換技術(P2P)、網格式運算(Grid)等等。
奧勒岡大學有一個「可穿戴運算團體」,致力於研究無線、可穿戴及點對點科技的溝通層面,並發表論文《當點對點成為面對面:行動特定社會網路中的集體點對點運算》。
「可穿戴運算團體」領導人科圖恩(Gerd Kotuem)表示:「我提到社群時,包括兩層意義,一是藉個別互動而形成社會網路的使用者,一是開發者的社群,例如開放來源社群,大家分享觀念,人人都有貢獻,以擴大規模。」
這個團體運用點對點運算與無線網路科技,設計出行動裝置的特定網路。
研究人員穿戴著可以互相溝通的電腦,以「個人區域網路」將身上的裝置與網路相連,使地理位置相近的個人區域網路使用者,連結成無線網狀網路,透過藍芽晶片與穿戴式電腦所使用的短距離無線電頻率,以動態的方式創造連結。
‧科技族群新勢力的省思
聰明行動族的影響層面是全面性的,從人際網絡、政治、文化到消費,都可形成一股不容小覷的新勢力。然而,能夠克制聰明行動科技的危險,並且將這股力量導引至有益方向的科技,卻尚未形成。
下次,當你的手機傳來簡訊聲,會是通知你美國航空班機從甘迺迪機場起飛後墜毀、還是某位名人又被目擊正跟新女友在一家高檔餐廳情話綿綿?當你打開電腦收發電子郵件,又會看到有哪個快閃族(flash mobs),發起「到某家麥當勞,站上桌子,高喊『火星人來了』」之類的無厘頭運動?
聰明行動族的行動通訊,總是充滿了不可預知的驚奇。在新的媒介成形之前,未來幾年之內,將會是關鍵性、且可塑性極高的階段。
fr.: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last&s_code=0229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