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ceptual Daily

Tuesday, April 27, 2004

建立終身學習的社會條件

普遍受到台灣民眾歡迎的社區大學,該不該頒給學分學位,一直廣受注意。甫於一星期前舉行的社區大學第6屆全國研討會,教育部長黃榮村在致詞中提及社區大學宜設立雙軌制,表示教育部已考慮社區大學頒發學位的可能性。社區大學若真能立法授與學位,將是台灣成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大里程碑,也是台灣民間興學的重大突破,意義深遠。

首先我們必須指出,社大頒發學位,並非全然沒有爭議。甚至在一些社大內部,亦有人認為目前沒有學分學位的設計,反而更能體現「快樂學習」的目標。一旦有學位的授與,勢必影響社大的教育內容,考試或其他評量方法的嚴格化,甚至對教員的遴聘也得進行評議。如此一來,目前社大廣為人稱道的活潑、多元、富有創意等優點,恐怕都將大打折扣。

社區大學倡導者並非不知道頒發學位要付出這種代價。我們也相信這些倡導者並不迷信文憑主義。他們之所以願意付出這些代價,主因在於社大所開設學術性或較具社大理念的課,往往招不足學員。學分學位究其實,乃是這些高品質課程修課的誘因。

誠然,社區大學學術類課程招生不易,是社大辦學人士亟力想改善的現象。許多社大對這類課程均有減免學費的優待,同時將上課的最低註冊人數大幅下降,可說是賠本辦學。各社大財務普遍吃緊的現狀下,這種賠本辦學彌足珍貴。然而,即使如此,各社大學術性課程普遍還是嚴重偏低。顯然,社大爭取頒發學分學位,主要目的之一當在誘導學員進修這類學術性課程。

我們讚賞許多社大的這種用心,也可以同意基於誘導學員而頒發學分學位。但我們願指出,社大學員少進修學術課程,實有更深刻的社會因素。社大的學員多係在職的成年人,告別學校有年,且多半在過去學校教育中成績並不出色,甚至頗為挫折。以畏懼書本的學校經驗,加上忙碌的白天工作,要她/他們在下班忙累之餘,再出去啃枯躁的學術書本,非有絕大的決心毅力不可。

因此,純粹的學位誘因還不夠。社會應當減少工作時數,使學員不致因白天工作太忙累而晚上讀書打瞌睡。目前每天工作8小時,下班回家後往往已是6點多,而各社大多在晚上7時開始上課,顯然太匆忙。為使成人終身學習能系統地運行,從而建立台灣為學習型社會,政府宜立法降低工時。法國曾實施每週工作35小時(每天7小時,每週5天)制,可為借鏡。總之,終身學習的體制,要有配套措施!

fr.: 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