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ceptual Daily

Tuesday, May 18, 2004

兩岸的鐵路比較

風波不斷的台灣高速鐵路,日昨傳來的消息說,向日本訂購的首部火車頭即將運送來台,民眾似乎可以期待享用這種較低廉而快速的大眾交通工具。但同時消息中透露,日本的高鐵機車由於國人來不及學會,初期還得由日本派人來駕駛。

海峽對岸也在考慮興建高速鐵路。早期德國的磁浮列車曾受到青睬,但經過多年論證,磁浮列車的主張失去優勢。除了由於德國對於這種先進的技術不願全盤轉移之外,還因磁浮火車與現存輪軌鐵路系統格格不入,難以整合。

就在「磁浮─輪軌」孰優孰劣論證未定之際,中國的鐵道部同時積極地改革鐵路運行體制與技術。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國不斷地提高火車的車速;從1997年開始,中國5次大規模提高火車運行速率,在主要幹線上改善路線、減少彎度、抽換超長無縫鋼軌、研發快速大負荷牽引機車、開出長程直達列車(中途任何大站均不停靠)等等。5次「提速」結果,已使中國7萬多公里營運鐵路系統,平均時速提升到70多公里;部分路線時速已高達250公里,按此速率,從台北到高雄的車速只要1個半小時,與未來的高鐵相近。

值得注意是由中國鐵路的這些「提速」均由中國自行改革研發出來,它不僅不會受制於人,而且與既存體制相容(它本來就是由既存體制中成長出來的),因此可以不斷地改進。不難預料,中國未來還會陸續有更多次的「提速」,除將廣泛的、尚未提速的路段進行改造外,必然會朝時速300公里、350公里等目標繼續研發。最近報導,中國緩建擬議已久的「北京─上海」高速鐵路(原先預定要趕在2008奧運前建成),雖說肇因於冷卻過熱的投資景氣,亦有可能改變原先依類採購國外成品的政策,而改為逐步自行研發的做法。

兩岸相較,台灣顯然被比下去。台灣的高鐵,純粹購自國外,且毫無引進技術的相應要求,今後只能被外國予取予求。中國不僅放棄無法同時獲得技術的磁浮列車方案,甚至傳說連輪軌式高速火車(日本的子彈火車屬之)也同步積極研發,其技術能力已接近台灣正在購入的日製高速火車。其次,中國「內生」式的逐次提速,使既存的鐵路系統一方面保留未來的成長空間,一方面不致淪為次等運輸系統(台鐵即將淪為這種系統),導致既有的投資效益大打折扣,造成社會投資的重複與浪費。

兩岸的比較,說明台灣不僅在許多產業的科技能力不如對岸,政策方面更加遜色。台灣常自豪於政治體制較佳,但我們的具體政策卻不如對方,這是值得深思的。

fr.: 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