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ceptual Daily

Thursday, May 20, 2004

情緒養生6大招

「火氣大」這句話就像炙夏的孿生兄弟,人人耳熟能詳。反應在身體上,如口乾舌躁、長面皰、嘴破等等。更常見的是,心煩躁怒、情緒起伏大。

為什麼夏季特別容易煩躁?因為「夏季屬火,陰虛陽亢,陽亢火氣就大,表示內裡(軀殼裡)熱量高,」前衛生署中醫藥委員董延齡中醫師說,當陰陽不平衡,身體和心理健康將受到影響。

氣功大師李鳳山進一步解釋,西方醫學找不到「火氣」的實體,然而傳統醫學中,「火氣」卻能解釋許多疾病症狀。

中醫認為,五臟六腑都有火,正常的火是生命動力的來源,當受到內火(喜怒哀樂的情緒變化)或外火(風暑濕熱等環境變化)侵擊時,所導致的生理機能失調現象,即謂之「火氣」。
人們從事夏季養生時,通常只注意生理方面的調養,情緒養生經常被忽略。其實,人在溽暑時節,更容易無端升起的煩躁而亂發脾氣,內火攻心、情緒失衡。如何降低心火,讓情緒穩定下來,格外重要。

6招管理好情緒

1.該睡時不睡,肝火旺
中醫師董延齡師認為,經常作息顛倒、長期熬夜的人,通常情緒也不穩定。因為11點至凌晨1點,是臟腑氣血流動的時間,「這段時間,血回流到肝臟準備儲存精氣(能量),如果不睡,等於強迫肝繼續分解工作,能量無法被貯藏,肝盛陰虛,陰陽失和。」

解毒、儲存和分解膽汁是肝臟主要工作,長期虐待肝不給休息,肝火上升,容易疲倦、氣虛體弱。

中醫藥古籍「內經」提到人體三寶,「精、氣、神」,精足則氣充,氣充則神旺。反之,氣弱則神傷,精神容易不濟,情緒也大受影響。養精蓄銳,就是這個道理。

2.運動量不要太大
儘量從事溫和運動,董延齡中醫師認為打太極、氣功或元極舞都是不錯的靜心運動。

梅門一氣流行養生學院教練饒懷英解釋,太激烈的運動造成大量流汗,運動消耗性大,流失大量體液等於流失大量體力,心情也易煩躁不安。

她建議酷暑最好選擇練氣養生運動,少在烈陽下長期曝曬,或從事激烈運動。因為身體靠呼吸送氧,如果呼吸急促,「就像水流量大時,只能流入較粗的水管般,氧氣很快進入身體內較粗的血管,較細微的血管或微血管則不易獲得氧氣。」甚且還有比血管更細緻的叫做經絡,「經絡不走血液、而是走氣,血要靠氣推動,沒有氣就沒有血,也就是常聽到的氣血循環。」

所以,如果要讓細微的水管入水,唯有把水龍頭的水注轉小,一點一滴注入。選擇和緩的運動,保持呼吸平緩從容不迫,身體內極細微的血管或經絡,才有機會得到足夠的養分。

3.避免吃太「濁」的食物
從養生觀點,夏天要吃清爽食物,太「濁」的食物容易增加身體重量,精神昏沉。饒懷英舉中醫古籍記載,「常吃水裡游的傷精,吃地上走的傷氣,吃天上飛的會傷神。」

料理方式也儘量清淡,避免油炸、煎烤,甜食熱量高,少吃。

董延齡醫師回憶以前在東北老家,每逢五、六、七月,人們完全不吃牛、羊肉等上火食物,只吃魚、蔬菜和水果,以免「熱上加熱」。他認為現代人飲食太亂,沒有順著自然時序調整,大熱天吃羊肉爐、蒙古烤肉,無異加速心火旺,難怪整個社會瀰漫焦躁不安的情緒。

4.少吃冰涼食物
冰水或冰品是盛夏最受歡迎的食物,卻是最不妥的食物,因為冷熱易失調。

當外在環境溫度高時,我們以為冰涼食物可以降溫,卻忽略了體內溫度更高(有時高達37度),人體適應力和溫度調節力其實沒那麼強,突然喝下冰水往體內澆,五臟六腑可受不了。 尤其容易有胸痛、胸悶現象,因為當心肺突然且急劇收縮,會影響換氣功能,呼吸一受挫,自然胸悶。當體內氧氣不足,易導致心神渙散,鬱悶不樂。

董延齡醫師舉例,大熱天你敢不敢用冰水澆洗身體呢?如果不敢,怕刺激過強,那麼,為什麼要往體內灌冰水,對身體的刺激更強烈,這點經常被人們所疏忽。

要消暑又鎮定神經,不妨喝菊花茶、金銀花茶、綠豆湯或含水量多的水果。不過,胃寒者少喝,可以多喝開水。

至於體質屬熱而虛的人,不妨食用銀耳、蓮子或百合等涼補,袪熱補氣。要注意的是,「再好的食物或飲品,長時間使用過量,也不健康,」董延齡強調靜心養氣,首重平衡。

5.日常生活動作不急不緩,先「氣和」再「心平」
中醫養生很注重「氣和」,如果氣的運行紊亂,不夠自然活暢,身心都易致病。

靜心養生其實不難,只要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都能保持不急不緩的動作,讓呼吸勻稱有序,「氣」自然會「和」。氣順了,轉化為足夠的活動能量,身心獲得舒展放鬆,「心」自然而然「平」靜下來。

6.養身也修性
夏季主火,是一年當中能量最旺盛的時節,如果不加妥善運用,情緒反而失調暴躁。養生專家都強調「身心要雙修」,當身體不好易影響心理,心理一急躁,身體就慢慢衰弱。培養好的生活習慣,逐步調節自己的脾氣、習氣和個性,情緒比較能穩定。

「練功後我有個心得,發怒前真的會多一秒鐘思考時間出來,就夠我反省該不該發這頓脾氣,」饒懷英不急不徐說著,要懂得把反抗別人的氣沉下來,做好情緒管理,唯有修心。
她自己的做法是,當事情令自己心存疙瘩時,就清楚說出來。這時要修的是如何不帶情緒說出自己意見,撇開會傷人的形容詞,直接溝通事件本身,修練到「講話不帶情緒,最高明。」

坦承自己還差一大截的饒懷英記得,有次她和師兄姐有歧見,為了和平落幕,決定全部離開現場,大家同意在例行開會時提出檢討。沒想到開會時沒人提半句話,她覺得很奇怪,後來才恍然,大家其實在乎的是能不能順利完成任務,既然都做完了,過程中難免爭執也沒那麼要緊,不須非要爭出高下。

她體悟到「如果不願說出內心不滿,就開心地做它,意思是不要去碎嘴。」如果功力還不足以不帶情緒討論,至少可以換個心態,避免讓不良的情緒持續生波起浪。

從情緒養生觀點,真正的修行「不是不要七情六慾,而是要能完美駕馭大起大落的情緒,」李鳳山強調。

《本文摘錄自康健雜誌第32期》
fr.: http://www.cwbook.com.tw/cw/activity/2004/health05/life.htm

保養品怎麼用最有效?

化妝品專櫃裡,肌膚保養品陳列得滿坑滿谷,令人怦然心動,你該買什麼,買多少,才是真聰明?

文/朱芷君  

還記得第一次用保養品是什麼時候嗎?當時是否理解為什麼要用保養品?還是懵懵懂懂,有樣學樣?

我也曾經歷,比較各百貨公司DM,門一開就跑去專櫃擠破頭,暗自高興買到限量商品,卻沒仔細想過,這些美美瓶子裡裝的東西,是否真能左右我的皮膚好壞。

回想起來難免懊悔,如果早一點有正確的保養知識,我的皮膚應該比現在好。因為大量使用錯誤的去角質方式,造成原本就脆弱的兩頰變薄,微血管擴張得更明顯。

從錯誤中學習,現在我用的瓶瓶罐罐愈來愈少,改向前輩看齊,在精不在多。

弘光技術學院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科老師張麗卿,常替廠商做產品測試,所以家裡的保養品多到可以擺滿一面牆,但她日常保養只用自己調製的「萬能面霜」;家用的清潔產品也出自她的配方,成分相同,只以香味區分洗臉、沐浴還是洗碗。

皮膚白淨的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翁雯柔,自承怕麻煩,所以手邊有什麼就用什麼,也從不迷信從化妝水到精華液都用同個系列會更好,例如乳液乳霜功能都是保濕,只要成分選對,不需要重複塗抹,「擦得愈聰明愈有效。」

保養品既然能核准上市,代表安全性沒有問題,但效果能否名副其實便各憑良心了。翁雯柔指出,有許多保養品名稱很fancy(炫),卻找不到相關資料,她曾為了某個猛打廣告、請名人做見證的保養品,上網查到頭昏眼花,還是查不到相關資訊,她很含蓄地批評,這些保養品「已經超越皮膚科醫師能理解的範圍了。」

即使不少成分如抗氧化劑維生素C、E等,作用機制已被理解,進而廣泛運用在許多保養品上,卻不等於它們對皮膚作用的效果完全得到證實。美國邁阿密大學臨床皮膚醫學副教授鮑曼(Leslie Baumann),便在2002年美國皮膚科醫學會上直陳,除非廠商能夠提供更有力的臨床研究資料,否則這類保養品應該被視為「一罐希望」(hope in a jar)。

鮑曼的觀點或許太嚴苛,但對沈迷於保養品神奇美夢的人來說,不失為忠言提醒。

現在,當百貨公司寄來DM,我還是會忍不住瀏覽半天,比較特惠組到底便宜多少,有什麼新上市的產品。但我已經學會冷靜評估,哪些也許適合我,哪些只會造成浪費。我會看書、問醫生、觀察我的皮膚再決定,把錢花在刀口上。

保養品並非萬靈丹,單憑熱情購買,並不能讓你晶瑩剔透;精挑細選,才能美得經濟,美得有效率。

Step1 了解你的皮膚

透過雜誌、電視、網路,化妝品公司不斷承諾保養品能撫平皺紋,淡化斑點,看起來更年輕……大量的資訊令人無所適從。不管在哪裡買保養品,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從了解皮膚開始。

你的皮膚類型:根據表皮含水量的多寡及皮脂腺分泌的旺盛程度,一般可分為油性、中性、乾性、混合性。而如果容易對外來的刺激敏感,產生泛紅、發癢、起疹子等情形,則代表在上述四類外,還有敏感性的問題。雖然專櫃小姐都受過教育訓練,但對皮膚的生理機制,仍不如醫師了解。如果你搞不清楚自己的膚質,又發現用什麼保養品都不對勁,別忙著換牌子,先找個有口碑的皮膚科醫師諮詢會更有好。

你的膚色:如果你容易曬傷也容易恢復白淨,恭喜你得天獨厚,但要更注意防曬,以免產生斑和皺紋。如果你是膚色較黑、不容易曬傷的人,面對現實:你使用美白產品的效果將相當有限,即使沒有曬太陽,還是白不回來。

想改善的問題:要先想清楚,你想預防保養避免老化?還是有面皰、老人斑、黑斑、酒糟的困擾;或想改善毛孔粗大、皺紋或黑眼圈?不管價錢多貴,不管有多傳奇的故事,真的沒有一罐保養品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從自己最在意的對症下藥,才不會浪費時間和金錢。

你的個人習慣:你抽菸嗎?長時間待在陽光下?是否營養均衡,每天吃維他命;還是常熬夜,壓力大?知道這事實的人不多:你的生活型態健康與否,比起外用的保養品,對皮膚的影響更大。

Step2 透視有效成分

保養品外盒或罐子上,貼有一張標籤紙,列著或中文或英文的陌生名詞,這就是保養品的成分標示。

為了杜絕某些廠商誇大訴求、廣告不實,衛生署已在2002年5月要求市面所有保養品必須以中文或英文標示全成分,讓購買資訊更透明。

例如美白、防曬,屬於含藥化妝品的範圍,必須經過衛生署查驗,如果產品標示中沒有被核准的有效成分,卻宣稱可以美白、防曬,便於法不合。

成分標示的順序,是從濃度高排到濃度低,由此可以看出有效成分發揮作用的程度,例如一般化妝水成分是精製水(aqua)排第一,佔85%以上,即使添加特殊成分,比例也微乎其微,不如直接使用有效成分濃度更高的乳液或精華液。一般消費者難免認為,看懂成分標示難度不下讀天書,其實被認可具有特定效果的成分有限,書店裡也可以找到專業的書籍參考,只要稍做功課,記住關鍵字,不難判斷虛實。

抗痘、去角質

果酸(AHA):近年來,含果酸成分的保養品逐漸普及。果酸的優點在於協助老廢角質剝落、代謝黑色素、改善粗糙、使皮膚較有光澤;高濃度的果酸則有改進細紋及淺層疤痕的功效。

但果酸也可能刺激皮膚,讓皮膚變薄,易受到紫外線的傷害,需注意防曬。剛開始使用果酸保養品時,濃度應在10%以下,每隔一天使用一次;至於更高濃度(10~15%)則需醫師處方才能使用。可以先在手腕、耳後試擦,沒有出現紅腫、刺痛,即可安心使用。

水楊酸(Salicylic acid):

能去除老化角質堆積,改善皮膚紋理;能滲透毛囊,有效地乾燥面皰的化膿部位。有許多抗痘產品都含有水楊酸,濃度2%以下可在專櫃購買,更高則需要醫師處方。相較於果酸,水楊酸對皮膚的刺激性較低。

美白

左旋維他命C(L-Ascorbic Acid):維生素C是熱門的抗氧化劑,能促進膠原蛋白合成,預防老化,減少細紋、淡化黑色素,但必須先轉換成左旋維他命C,才能為皮膚所運用。而左旋C不耐熱、光,容易接觸空氣而氧化失去效力。

目前市面上有不同劑型,水溶性易氧化、對皮膚刺激性也較高;脂溶性則較安定,不會引起過敏,但需經人體吸收後再轉化成水溶性。

高濃度的果酸、A酸、水楊酸等酸性護膚成分,不宜與左旋C並用,以免刺激皮膚、增加紫外線傷害。

對苯二酚(Hydroquinone):能抑制酪胺酸活性,並破壞已形成的黑色素細胞,治療表層色斑。但台灣並不允許含對苯二酚的保養品在市面販售,只有醫師可以調製含有此成分的藥膏,過去幾個月曾被新聞人物片面之詞而渲染成神效的美白產品,其實如果過度使用對苯二酚,會傷害皮膚,引起局部發紅,並不建議當成日常保養品。

麴酸(Kojic Acid):能抑制酪胺酸及發炎激素活性,美白效果和對苯二酚相近,因是麴菌自然發酵的產物萃取而來,本身對皮膚無害,規定濃度為2%。

熊果素(Aarbutin):能抑制酪胺酸,減少黑色素生成,有助美白,且刺激性較低,市售濃度規定在7%以下。

抗皺

A醇(Retinol):和A酸一樣是維生素A的衍生物。A酸能去角質,改善色素沈著,具有優良的抗皺功效,但也會引起紅腫,使表皮變薄,降低防衛能力,需要醫師處方使用。而A醇的刺激度較低,是A酸較理想的替代品,但白天使用須注意防曬。

保濕

玻尿酸(Hyaluronic Acid):是存在於人體真皮層中的成分,具有極強的保濕力,能維持皮膚彈性,隨著年齡增加,人體內的玻尿酸會流失,飲食和吸菸也會影響體內玻尿酸的濃度。

市面上不少抗老產品以玻尿酸做為主成分,但要注意,玻尿酸雖可吸取更多水分,使角質層免於乾燥,但後續仍應擦上含油脂的保養品,保濕效果才能完全。

fr.: 康健雜誌電子報

「過敏原」檢查

資料提供:慈愛綜合醫院
慈愛綜合醫院檢驗科許金風醫檢師

台灣為海島型氣候,溼度非常的高,所以過敏體質的人佔非常高的比例,常見的過敏症狀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皮膚過敏、蕁麻疹、食物過敏等。引起這些過敏症狀的物質稱之為過敏原。由於每個人體質皆不相同,會引起過敏症狀的過敏原也不相同,透過敏原檢查,可以了解自己對何種物質過敏,進而改善環境或是改變生活方式來避免接觸或暴露在過敏原下,就可以減少過敏症狀的發生。

治療過敏並沒有絕對有效可以完全根治的方法,唯有找出過敏原,避免和過敏原接觸才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而血液過敏原測定就是一種找出過敏物質的方法。

本院「36項過敏原測定」是針對台灣居民作統計,找出台灣人最容易過敏的36種物質來偵測,內容包含吸入性的、季節性、食物性的、接觸性的過敏原。它的好處是一次就檢查36項,對於不明原因的過敏較容易找到。

※採檢方式:空腹抽血5CC。

※檢驗完成時間:一星期。

※36項過敏原種類如下:家塵、塵璊1、塵璊2、蟑螂、羽毛、狗毛、貓毛、念珠菌屬、趜菌屬、芽枝黴菌屬、交錯黴菌屬、豬草、混合花草、松樹、水柳、油加利、桑科、狗牙根、莧科、玉蜀黍、小麥、混合蔬菜、螃蟹、蛤蠣、魚、豬肉、肉牛、蛋白、蛋黃、牛奶、蝦、酵母、黃豆、花生等。

※以下也提供一些避免過敏的小方法:

1、安裝空氣清淨機。
2、屋內及車內均使用空調設備。
3、添購除濕機。
4、隔離寵物,特別是貓的毛屑。
5、用殺菌劑擦拭潮濕的地方。
6、從事可能接觸過敏原的工作時,應戴面罩。
7、避免使用固定式地毯,改用小地毯較易清洗整理。
8、在床墊及枕頭上加裝塑膠套,以避免吸入藏匿在枕頭或床裏的小蟲。
9、常用熱水洗床單,可以有效防止蝨子。

過敏原檢查可以當做預防性檢驗,對那些目前沒有過敏反應明顯症狀的病人而言,此一檢驗可找出不被懷疑是過敏原的物質。病人若忽視此一現象,身體的免疫系統在一段時間後不斷累積壓力,可能會較嚴重的疾病發生。

fr.: http://tw.health.yahoo.com/040518/11/np7d.html

氣泡飲料會提高罹患癌症機率

OHAYO特派記者

研究發現,氣泡飲料會提高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在美國紐奧良召開的一項腸胃道癌症的會議上,印度的一個醫療小組提出研究報告,他們從美國人過去半個世紀氣泡飲料的平均消耗,找到和食道癌罹患率提高的關連。
統計顯示,美國每人平均一年飲用氣泡飲料的量,過去50年增加了百分之450,而過去25年來,美國白人男性食道癌罹患的比率,也呈現明顯增加的趨勢,有人質疑,這也有可能只是個巧合,不過研究小組還提出了科學的理論基礎,那就是氣泡飲料會讓胃部膨脹,導致消化液逆流,這是食道癌的成因之一。
研究發現,不只是美國,氣泡飲料消耗和食道癌增加的關連,是一個全球性的趨勢。

fr.: http://tw.health.yahoo.com/040519/11/ns7e.html

鼻過敏患者如何自我保健?

資料提供:OHAYO專屬記者

一、鼻部健康操:

鼻過敏患者可每日指壓按摩風池、合谷、迎香及鼻通等穴位。「風池」穴位於頸項大筋的兩旁凹陷,與耳垂相平處,按摩時反掌往後,以拇指指腹按壓。「合谷」穴位於兩手手背虎口處,按摩時可以另一手的大拇指尖按壓,但須注意因合谷穴的經絡是通往對側鼻翼的,故左鼻塞要指壓右合谷,右鼻塞要按壓左合谷,這就是中醫所謂的「左病治右,右病治左」。「迎香」穴在鼻孔旁五分,鼻唇溝上,按壓時是以食指指腹施行之。「鼻通」穴位於鼻唇溝與鼻翼的交會點。

※鼻部健康操的步驟如下:

按摩前先剪短指甲,洗淨雙手,並輕輕將雙手搓熱。

依序按壓風池、合谷及迎香三穴,按壓時每三至五秒鐘放鬆一下,每穴各按壓七次。按壓之力量約三至五公斤,有酸脹感即可,不可用力過度,以免受傷。

以食指指腹由迎香穴沿鼻唇溝向著鼻翼的方向輕輕按摩,按摩盡處即鼻通穴,按到鼻通穴時約停留一秒鐘即放手,按到此穴時應略有酸脹的感覺。重覆此按摩動作約三十六下。

以上健康操每日做一至兩次可改善鼻部症狀,尤以在早晨下床前按摩效果更佳。

二、食療:提供兩則調養體質,增強免疫力的藥膳供民眾參考。

參耆飲:黨參、黃耆各數片放入保溫杯中,用沸水沖泡,頻頻飲用,最後將參耆片咀嚼吞食,有補肺益氣的功效,此方適於肺氣虛的患者,但感冒或身體某處有急性發炎時不可服用,且高血壓者也須慎用。

山藥粥:山藥250克,薏米100克,紅棗20枚,粳米150克,加水適量熬煮三十分鐘後食用,有健脾益氣的功效。山藥又稱淮山或薯蕷,功能健胃固脾,補肺益腎,可作為日常食物經常食用,也可刮泥蒸蛋,或削片狀煮肉絲湯,成為可口美味的菜餚。

除了上述保健方式外,鼻過敏者還應注意下列事項:(1)生活作息正常規律;(2)營養均衡,並少吃冰冷及煙酒等刺激物;(3)適度運動,增強體力;(4)儘量避免與過敏原接觸;(5)注意氣候冷暖,避免受涼。做好上述工作,有助於減少發作,緩解病情。

中醫崇尚預防醫學,自古即有「上醫治未病」之說,所以治病注重調養。對於疾病的治療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冬病夏治」,認為一些在冬季較嚴重的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等,若能利用夏季緩解時期,積極調養,改善體質,來年冬季發病將更為減輕。

夏季是能量充足,萬物滋長的季節,也是調養體質的好時節。鼻過敏者若能把握時機,化危機為轉機,必能遠離病魔的糾纏。

fr.: http://tw.health.yahoo.com/040519/11/ns7k.html

認識老人憂鬱症與失智症

資料提供:OHAYO專屬記者

老人憂鬱症與失智症相當容易一起發生,對於頭一次遭遇到這種狀況的病患和家人而言,都有相當有可能是一個大災難!

澄清醫院身心內科主任劉永昌表示,近來有幾位老人家不約而同地被家人帶到門診求醫,原因都是因為老人家把家裡搞得雞犬不寧,就連病患家屬也快要得到憂鬱症了,最後經過診斷這幾位老人家是屬於「假性失智症」。

劉永昌主任說明,有一位79歲的老先生,在最近一次輕微的車禍之後,經常說他頭痛,渾身不舒服,即使全身上下都檢查過了,包括腦部電腦斷層掃描也沒問題,但是老先生還是常抱怨身體不舒服,整天在家痛苦呻吟,三天兩頭就要求家人陪他去醫院,如果不順著他的意思,全家人都要遭殃被罵,甚至被認為是要拋棄他。

除此之外,老爺爺變得很依賴家人,三餐、洗澡、穿衣都要家人伺候才行。家人以為老爺爺得了「失智症」,心裡更慌,所以就把他帶來門診。

劉永昌主任表示,老爺爺在門診會談中仍把注意力放在身體的不舒服,並如同在家一般的喊痛。在給老爺爺足夠的時間抱怨之後,發現他的思路清晰,說話也不會顛三倒四的,一點都不像失智症的老人。

再經劉主任深入瞭解,老爺爺才說出真心話,自認為年紀大了,禁不起這麼一摔,原本心情就不好,經檢查又說沒問題,心情更不好。家人總以為他是在裝病,對他的情況越來越不耐煩,更令老爺爺擔心家人是不是不要他了,心情更加不好,脾氣也變差,日常生活也更提不起勁來,甚至覺得活得沒什麼意思,只是沒對家人說而已。

劉主任指出,老人憂鬱症的患者,常會有身體症狀的主訴,而且他所表現出來的精神運動狀態,遲滯或激動都有可能。有些個案表現出嚴重的精神運動遲滯,以及記憶力和生活功能的變化,容易被誤認為是失智症。反之,有些老人失智症的個案,可能會有憂鬱症狀,也可能會以身體症狀為主訴,或是有被拋棄意念等等,也容易被誤認為是憂鬱症而已。

因此,劉永昌主任特別呼籲,家裡如果有類似這種情況的老人家,家人一定要記錄老人家的異常狀況,並及早尋求身心內科的幫助。劉主任也提醒有憂鬱症的老人家,也需要定期評估是否有失智症的症狀,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fr.: http://tw.health.yahoo.com/040519/11/ns7l.html

保留乳房不是夢

資料提供:台北市立萬芳醫院
臺北醫學大學‧市立萬芳醫院放射腫瘤科 鍾道生主任

放射治療可降低早期乳癌術後復發機率

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乳癌被早期診斷出,其中又以腺管內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所增加的數目最多,這種癌前病變,以前常以乳房切除手術為主,面對臨床醫師和病人所憂慮的,對這種極早期乳癌,全乳房切除是否犧牲太大,若只作局部切除又是否足夠,會否在不久便復發了?

根據英國癌病研究組織(Cancer Research U.K.)最新研究顯示,針對1701名早期乳癌婦女,長達8年追蹤,發現腺管內原位癌經局部切除後,若施以放射治療可使同側乳房DCIS復發危險性降低6成,使同側侵犯性乳癌發生的危險性降低4成5,相關研究報告已刊登於最新一期的刺胳針(The Lancet)上。

該文章結論為乳房DCIS經完整局部切除後,放射治療可建議使用以減少復發。相信對早期乳癌患者來說,在當 "少奶奶 "以外,又有更多的選擇。

fr.: http://tw.health.yahoo.com/040519/11/ns7p.html

Tuesday, May 18, 2004

美麗的尖頭鞋 V.S. 疼痛變形的雙足

夏天,不論美眉、熟女、俏媽咪,愛漂亮的女人都喜歡穿上各式時髦的涼鞋,以展露美美的足下風光。仔細觀察這兩、三年的鞋款設計趨勢,不難發現,尖頭的高跟涼鞋引領風騷,穿起來不但顯得腳踝纖細,更能拉長身型,成為女人鞋櫃的必備品!

然而,在尖頭高跟鞋流行了這麼一段時間後,醫院的復健科與骨科門診卻陸陸續續有不少年輕女性,因為大腳趾內側不適,且該部位碰到鞋子就痛而前來求診,她們多因長期穿尖頭鞋而引起「大腳趾外翻症」。

認識大腳趾外翻症

致病原因

大腳趾外翻的原因很多,有部分是先天性或是扁平足所造成,但大多數都是後天穿鞋造成的。太常穿著尖頭高跟鞋,會讓整個足部的力量都集中向前,變成只有幾乎三分之一的腳掌在承受所有重量;加上尖頭鞋的束縛,使得大腳趾與蹠骨關節承受較大的壓力,長期下來易造成大腳趾根部偏移而有發炎現象,產生腫脹、疼痛。

症狀

1. 大腳趾外翻

大腳趾與第一腳掌骨 (蹠骨) 的關節處向外彎曲,導致第一蹠骨的頭部內側鼓起來,而隆起的骨頭甚至會腫的像一個骨瘤一般。

2. 穿鞋時疼痛不堪

通常疼痛的部位以大腳趾內側為主,穿鞋時會痛得更厲害,但只要打赤腳就幾乎完全不痛了。

3. 合併發生足底筋膜炎

如果常需要穿高跟鞋長時間站立,除了尖頭款的鞋容易引起大腳趾外翻之外,也很容易因為讓足底的筋膜被長時間拉扯,而出現「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的主要症狀是,腳底的內側足後跟疼痛,而且以早上下床後腳剛踩到地板時最痛,但在適度的活動或行走一下便逐漸好轉,不過,若久站或久走之後,又會再度開始疼痛。

治療

醫師通常會先以骨骼肌肉超音波,來檢查患者是否有骨刺的情形,若無骨刺且外翻不是非常嚴重,可先以物理治療,如冰敷與電療並輔以藥物來舒緩發炎及疼痛情形。而若物理治療效果不佳,則可開刀手術矯正。

雙足的照護

1. 若需要長時間站立或走路時,最好選擇休閒鞋或慢跑鞋,以免讓足部的骨骼、筋肉受到不當的拉扯而病變。

2. 午餐或休息時,記得做些舒緩腳底的活動。例如,脫下鞋子,做腳趾與腳掌的伸張與緊縮;光腳踩一顆高爾夫球前後移動,都可以讓大腳趾不被「定型」,也能舒緩足底筋膜的緊張程度。

3. 在洗完澡塗身體乳液時,可以多花些時間順便按摩足部,然後墊高腳部躺下休息,幫助疲憊一天的雙足血液回流。

叮嚀

根據調查研究,在人民沒有穿鞋習慣的落後地區,幾乎看不到大腳趾外翻的病例;而在臨床統計中,越常穿尖頭高跟鞋的女性,其發生大腳趾外翻的機率越高,可見雙足的健康與鞋子息息相關。

其實,只要視需求來選擇鞋子,聚會吃飯、喝下午茶、喜酒的場合大多時間都是坐著,儘可以穿漂亮時貓的高跟鞋;而若是得站著工作、逛街時,最好選擇好穿、舒服的休閒鞋,才能夠讓雙足漂亮又健康!

fr.: BabyDJ媽咪報報

骨質疏鬆症患者的飲食療法

資料提供:周虹

骨質疏鬆症患者以身材嬌小者居多。在高齡患者中多見營養缺乏者,不僅骨密度低,肌量也同時減少。骨折的頻率升高,骨折的回復也需要較長時間。因此,治療這類骨質疏鬆症,首先必須從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做起,維持標準體重,攝入平衡營養狀態的食物。其中,以鈣和蛋白質的充足攝取尤為重要。

◎鈣

日本人的鈣日平均攝取量為550mg,為先進國家中最低的。研究顯示,高齡者800mg/日以上的鈣攝取量才可維繫鈣的平衡。若以治療骨質疏鬆症的飲食療法為目的,則希望攝入值更高。

為了達到從食物中攝取日800mg以上的鈣,每日1杯牛奶(鈣含量約230mg)、優酪乳1/2杯(鈣含量約130mg)和起司1片(鈣含量約100mg)及其它含鈣食品即可滿足。對於不適於飲用牛奶的人可改食用大塊豆腐1/2塊和油豆腐1/2塊。因起司和優格等發酵食品中的乳糖已被分解,不易引起腹瀉,故可食用。

除鈣以外,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類等骨代謝所必須的營養物質也必須平衡攝取。這不僅對治療骨質疏鬆症是有效的,也可預防種種生活習慣病。

因食物種類不同,腸管對其中鈣質的吸收率也不同。乳製品最高,大豆製品次之,依次為魚貝類和黃綠色蔬菜。有些物質如維生素D可促進腸內鈣的吸收,而有些物質則可阻礙鈣的吸收。高齡者除了維生素D攝入量減少外,戶外運動量減少也會導致皮膚吸收紫外線進而合成維生素D的量減少。因此,除積極從食物中補充維生素D外,也應適量增加戶外活動的機會。

◎蛋白質

蛋白質攝入量不足不僅可造成肌量減少,還可導致骨形成抑制。雖然有報告顯示年輕白人女性蛋白質攝入量超過100g/日時,可促進鈣的排泄,但對於高齡者來說,與其說蛋白質攝取量過高,不如說攝入量不足更合乎現實。

◎維生素K

維生素K最初做為血凝因子而被發現,最近科學家又注意到它對骨代謝的影響。即對於骨中蛋白質osteocalcin的活化,抑制鈣從尿中排泄及抑制骨吸收的作用。納豆中含有豐富的藥用維生素K2成分,菠菜、春菊、紫蘇、木藍等也含有較多量的維生素K。

◎維生素C、類黃素

維生素C參與骨基質主要成分collagen合成。攝取越多維生素C含量較高的蔬菜和水果者骨密度就越高。儘管維生素C在骨代謝中所扮演的角色還不清楚,但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等往往多酚、維生素K、鎂、鉀的含量也高,對骨代謝應具有複合的正面影響。

某些營養物質對鈣的吸收具有阻礙作用,攝入過量的磷、鈉、維生素A、咖啡因等都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必須引起注意。

節譯自「實驗 治療」2003年671:27 廣田孝子、廣田憲二之同名文章

fr.: http://tw.health.yahoo.com/health_info//040513/11/naqs.html

降低膽固醇 8類食物有奇效

資料提供:慈愛綜合醫院

慈愛綜合醫院營養室林旻樺主任

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過高是中年人的普遍問題,其對健康的危害則是許多人心上的隱憂。其實,可以用飲食的自然方法,安全降低血中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以下8類食物是最有效的食物,照著這些具體的做法去做,可在短期內即可看到具體的效果。

1、早餐吃一碗燕麥粥:每天早餐時只吃1碗燕麥粥,持續8星期的時間就可使血中壞的膽固醇濃度降低10%,好的膽固醇濃度上升。燕麥中含有豐富的可溶性及不可溶性纖維,能在腸胃道中阻止膽固醇及脂肪的吸收,因而達到降低血中脂肪及膽固醇的效果。

2、中餐吃半碗豆類:豆類都是又便宜、又安全有效的降血脂肪及膽固醇的食物,每天只要吃半碗豆類,可以在8週的時間內使血中壞的膽固醇濃度降低20%。豆類食品含有多種降膽固醇的有效成分,其中最主要的物質要屬豆類中的可溶性及不可溶性纖維。

3、晚餐吃三瓣大蒜:每天只要吃3瓣大蒜,持續8週就能使血中壞膽固醇的濃度下降10%。大蒜不論是生吃或熟吃,在降膽固醇的效果上都非常的好,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可以直接抑制肝臟中膽固醇的合成,而達到降膽固醇的功效。

4、每天吃半個洋蔥:洋蔥是價廉物美的保健食品,每天只要吃半個生洋蔥持續8星期,就能使血中的好膽固醇濃度增加20%,並降低血中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吃洋蔥以吃生的洋蔥效果較好,若將洋蔥煮得越久,洋蔥上升好膽固醇的效果就越差。

5、每天吃酪梨或蘋果一個:酪梨中所含的脂肪是單一不飽和脂肪酸,因此對人體非常有益處。由於蘋果中含有豐富的果膠,是以具有降膽固醇的功效。

6、每週吃二次清蒸鮭魚:鮭魚中所含的亞米茄3型(Omega3)脂肪酸的量非常高。鮭魚的吃法,如果用烤及油炸的方式,容易因過高的溫度而引起亞米茄3型脂肪酸的變質,所以最健康的吃法是採用清蒸的方式。每週2次以鮭魚3兩清蒸吃下,經過8週的時間,可讓體內的好膽固醇上升10%。此外,吃鮭魚對於下降血中的三酸甘油脂,效果也是非常的好。

7、每星期喝一碗薑湯:將曬乾的薑磨成粉後沖熱水喝下,薑中的成分「生薑醇」及「薑烯酚」可以使高血脂病患血中三酸甘油脂的濃度下降27%,而且使壞膽固醇的濃度下降了33%。

8、以橄欖油做為食用油:橄欖油除可下降血中壞膽固醇濃度外,也會上升好膽固醇的濃度,能對心血管系統產生最佳的保護作用。選擇用冷壓方式萃取出的橄欖油油質最佳。有些廠商會以高溫加熱的方式抽取橄欖油,高溫加熱過程易使油質變性致癌。

(文取自金約翰為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博士、專科醫師)

fr.: http://tw.health.yahoo.com/040517/11/nllu.html

難以啟齒的文明病…便秘

資料提供:阮綜合醫院

阮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莊永芳主任

現代人生活節奏比較緊張,容易引起吃喝拉撒睡的毛病,便秘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女性患者,便秘若持續一段時間,且伴隨有腹痛、腹脹症狀出現,一旦解便後,就可得到舒緩,此時應趕快向腸胃科醫師求助治療,以免愈來愈嚴重或併發其他病症。

便秘最常見的原因是大腸的蠕動功能不足,屬於單純性便秘,其他像是吃到難以消化的過硬食物,少喝開水,導致水分不足和纖維素不足,或缺少運動,若睡眠不足,身體過分疲勞,也會引起胃腸肌肉緊張,生活壓力,緊張繁忙,削減胃腸功能,引致大腸肌肉緊張,影響大腸的排泄功能,還有懷孕。

便秘的危害不少,例如引起肛門疾患、胃腸功能紊亂、食慾不振、口苦,重者可引起腸穿孔或結腸癌,其他像是心臟、腦血管疾病發作。

便秘在就醫前,可先自我觀察,例如排便習慣,多久排便一次、何時排便;飲食習慣如常吃哪些食物、用餐時間、進餐速度、哪些食物最容易出現腹痛、腹脹、便秘;排便時是否需要用力、排便後的身體感覺;生活習慣,像工作或課業是否過於繁重,必要時可做直腸鏡、乙狀結腸鏡、大腸鏡檢查。

特別是有些女性嫌外面的廁所不乾淨,不敢上廁所,或是趕著上班,有便意也忍著,久而久之,讓大便感的神經失靈了,便秘也跟著來了。

要強調的是,除非醫生提議,否則不要隨便購買通便劑,因為可能會變成習慣。若已經懷孕,或是有胃痛、反胃或嘔吐的情形,更不要使用通便劑,同樣的,非醫師提議,也不要灌腸,如果嬰兒有輕微的便秘,必須給予足夠水分。

預防和治療方面,以改變生活方式為主要的方法。在生活上,除了透過藥物協助外,患者應調整較為正常的生活作息,避免緊張、焦慮,有便意時不要刻意隱忍,如果常拖延大便,破壞良好的排便習慣,會使排便反射脆弱,引起便秘,所以不要刻意控制排便感,排便也勿用力過度。

要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可在早晨起床空腹時喝冷水或冷牛奶,讓胃受到刺激,而產生便感,形成早上排便習慣。改變飲食習慣,例如避免煙、酒、咖啡、油炸、太甜、燒烤等食物,降低食量,多攝取蔬菜纖維質,不僅可預防便秘且降低大腸癌及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未加工的五穀雜糧,如糙米及豆類等食物,多含粗纖維質,容積也大,有益伸展腸部而不斷引起腸刺激蠕動,多喝水也可以改善大腸蠕動功能。

運動是絕對必要,例如散步、跑步游泳、打球,深呼吸和打太極拳等可使胃腸活動和食慾增加,提高排便能力,預防便秘。

fr.: http://tw.health.yahoo.com/040517/11/nllt.html

兩岸的鐵路比較

風波不斷的台灣高速鐵路,日昨傳來的消息說,向日本訂購的首部火車頭即將運送來台,民眾似乎可以期待享用這種較低廉而快速的大眾交通工具。但同時消息中透露,日本的高鐵機車由於國人來不及學會,初期還得由日本派人來駕駛。

海峽對岸也在考慮興建高速鐵路。早期德國的磁浮列車曾受到青睬,但經過多年論證,磁浮列車的主張失去優勢。除了由於德國對於這種先進的技術不願全盤轉移之外,還因磁浮火車與現存輪軌鐵路系統格格不入,難以整合。

就在「磁浮─輪軌」孰優孰劣論證未定之際,中國的鐵道部同時積極地改革鐵路運行體制與技術。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國不斷地提高火車的車速;從1997年開始,中國5次大規模提高火車運行速率,在主要幹線上改善路線、減少彎度、抽換超長無縫鋼軌、研發快速大負荷牽引機車、開出長程直達列車(中途任何大站均不停靠)等等。5次「提速」結果,已使中國7萬多公里營運鐵路系統,平均時速提升到70多公里;部分路線時速已高達250公里,按此速率,從台北到高雄的車速只要1個半小時,與未來的高鐵相近。

值得注意是由中國鐵路的這些「提速」均由中國自行改革研發出來,它不僅不會受制於人,而且與既存體制相容(它本來就是由既存體制中成長出來的),因此可以不斷地改進。不難預料,中國未來還會陸續有更多次的「提速」,除將廣泛的、尚未提速的路段進行改造外,必然會朝時速300公里、350公里等目標繼續研發。最近報導,中國緩建擬議已久的「北京─上海」高速鐵路(原先預定要趕在2008奧運前建成),雖說肇因於冷卻過熱的投資景氣,亦有可能改變原先依類採購國外成品的政策,而改為逐步自行研發的做法。

兩岸相較,台灣顯然被比下去。台灣的高鐵,純粹購自國外,且毫無引進技術的相應要求,今後只能被外國予取予求。中國不僅放棄無法同時獲得技術的磁浮列車方案,甚至傳說連輪軌式高速火車(日本的子彈火車屬之)也同步積極研發,其技術能力已接近台灣正在購入的日製高速火車。其次,中國「內生」式的逐次提速,使既存的鐵路系統一方面保留未來的成長空間,一方面不致淪為次等運輸系統(台鐵即將淪為這種系統),導致既有的投資效益大打折扣,造成社會投資的重複與浪費。

兩岸的比較,說明台灣不僅在許多產業的科技能力不如對岸,政策方面更加遜色。台灣常自豪於政治體制較佳,但我們的具體政策卻不如對方,這是值得深思的。

fr.: 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

Monday, May 17, 2004

高中職社區化 不同體制不同調

記者陳怡樺專題報導

92學年將結束,推行一年的「高中職社區化」OK不OK?超過300位來自北市各公私立高中職代表13日齊聚劍潭活動中心,召開93學年度「推動工作研討會」,會場上不論是專題論壇或綜合討論時段,只見各技職學校代表口沫橫飛地分析各校經費工作、分配資源,但普通高中代表則以低頭不語的態度回應,可略窺不同體制學校對此計畫無法聚焦的窘況。

為鬆綁升學主義,鼓勵學生就近入學是「高中職社區化」本意,除家長是左右學生選校最大關鍵外,「明星學校」老師根深蒂固的本位主義,更是計畫推動未顯成效主因。擔任總召學校的大安高工實習主任楊泯榕會後受訪表示,幾次研討會中,各校行政代表皆對計畫樂觀其成,但每每回到學校進行宣導時,部分公立高中老師反彈聲浪特別大,讓計畫牛步進行。

楊泯榕強調,各校應放棄本位主義,以學生的權益為優先,盡速達成「大型綜合高中」的願景。他指出,景美女中及萬芳高中開辦「英文寫作」的課程,還有木柵高工與景文高中開辦的「計算機概論」等師資共享的例子都是值得其他學校參考學習。他指出,資優班仍有其存在的必要,而此計畫並非要摘掉明星學校的光環,而是利用跨校開課方式,讓資歷深老師支援師資弱的學校,獲利的仍是學生,何樂而不為。

對於有人批評明星高中不願放棄光環,落實師資相互支援,達成課程資源社區化目標,某公立高中教師代表大吐苦水表示,高中生及高職生的入學成績不同,升學路徑也大不相同,如何讓學生共同學習,令人費解。他解釋,以升學為目標的高中生,天天滿堂,考試前連體育課都被借走,實在沒有其他時間來「消受」教育部的好意,況且課業第一的高中生,對於技職學校開辦的技術課程興趣實在不高。

該名公立高中代表也提到,學校曾開設跨校選修課程,並為了配合學生程度分班上課,老師工作量增加不說,來選修的職校學生上不到兩堂課就直呼跟不上進度,不想修了。

從兩年前推行「學園制」,到93學年度將落實的「社區化」,私立文德女中教學組長吳文維表示,過去的試辦的學區範圍小,各校間都建立不錯的合作關係。她舉例說明,與文德女中緊一牆之隔的內湖高中,步行不到10分鐘,內湖高中開設「生物專題」,而文德女中開辦「法語課程」相互交流,成效不錯。但是吳文維指出,將來把北市劃分為三大區塊,在學區範圍擴大的情況下,學校恐難以配合。

正當「高中職社區化」如火如荼地進行,學生「社區化」高達9成的北市薇閣中學,對跨校修選持保留態度。教學組組長劉慶隆表示,由於校薇閣中學採直升制(幼稚園到高中),學生大都來自鄰近地區,而且學校老師課程多是滿堂,實在挪不出時間參加計畫。

fr.: 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

同心圓史觀的新教改工程

同心圓史觀的新教改工程

趕在520就職前夕,新任教長杜正勝又出版了「新史學之路」等著作,除再次闡明其同心圓史觀大義外,對李遠哲領導下的教育改革,則直言指出,其集中力量於體制的改革、法規的鬆綁;而若就他自己從事教育工作的經驗看來,對於教育內涵的改革,也就是軟體的改革,其關乎教改成敗的重要性則不亞於前者。

杜正勝此番談話或可視為赴教改沙場前所發表的「檄文」。而我們正可藉此窺見未來杜正勝的工作重點,將在於所謂教改中的「軟體工程」,即意識型態教化部分的重新建構,這當然符合了我們原先對歷史學者杜正勝的理解,而且恐怕杜部長亦將挾其使命感宏大的特質,戮力建立一個以同心圓史觀為核心的新教改工程為己任;果真如此,則繼李遠哲院長以新自由主義為核心的教育自由化、商品化的舊教改後,未來之新教改無疑是以建構台灣人國族認同,打造台灣成為一個正常偉大完整國家的文化工程。

就頑固的教育保守主義者來看,這不僅離所謂「教育專業」甚遠,甚且偏離舊時代對台灣歷史文化脈絡的理解,相信將會有更多基層教育工作者,當面臨舊教改的各式各樣的改革後,還要面臨核心價值的根本翻轉,其阻力恐怕更甚於舊教改。

新教改所要成就者,不僅不否定舊教改在「教育商品化」問題上所犯的錯誤,且要進一步改造其意識型態領域部分;不過,更有趣的問題是,當杜部長的同心圓史觀,雖美其名為對中國大漢沙文主義的挑戰,事實上,其所潛藏之核心價值還是大福佬、大台灣沙文主義,且其以台灣為中心看世界的立場,更藏有法西斯軍國主義的傾向,這不僅事涉歷史認同的問題,這樣一種封建性、唯我獨尊性質的史觀,亦與舊教改人士奠基於商品化之上的自由、多元、包容大異其趣;舊教改人士如何在這問題上表態,將是一個值得觀察的重點!

以杜部長過去「橫柴入灶」(台語)的性格來看,未來在立法院及社會輿論上肯定是最大的焦點之一。而新教改不僅未修正舊教改的惡,甚且日益朝向更形險惡的方向傾斜,這才將是台灣未來更大的悲哀!

fr.: 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

留心小毛病變成大麻煩!你有職業傷害嗎!?

長期姿勢不良
會產生肌膜疼痛症候群
你有肩膀酸痛、小腿靜脈曲張等問題嗎?從事教師、服務業等OL最容易發生這些職業傷害。
書田診所復健科主任潘筱萍表示,復健科門診中,教師以及服務業最常見的職業性傷害分別為:頸部疼痛、五十肩、肩旋轉肌腱炎、腰酸背痛、小腿靜脈曲張、聲帶結節等。其中,以頸、肩部疼痛問題佔大多數,可別小看這些毛病喔,長期忽略肩頸酸痛的警訊,可能引發脊椎神經病變,壓迫脊髓及頸椎動脈,甚至導致下肢無力,行動困難等問題,不可不慎。
曾經有一位女老師,平時非常認真教學,為學生付出不遺餘力,因此忽略自己身體上的不適,剛開始只是覺得右肩酸痛,但逐漸地,不僅脖子,連左肩也開始疼痛,照X光片發現已有骨刺,甚至連肌腱都有裂縫了。

肩頸酸痛的疾病當中,肌膜疼痛症候群是常見的問題之一,發生原因為長期姿勢不良、久坐、久站。例如:長時間用電腦批資料、姿勢不良,雙肩上抬造成肌肉過拉緊,以及長期使用單手做重覆的動作,使得肩膀出現肌肉酸疼等等。
肌膜疼痛症候群的症狀主要是肩頸部肌肉酸痛
,常有壓痛點,且疼痛往往會傳導至其他地方,如後腦、頭頂、眼眶等。因此,肩頸部肌膜疼痛症候群的診斷目標除了確定疼痛來源,最重要的是找出誘發疼痛的原因,如頸部拉傷、姿勢不良、緊張壓力等。肌膜疼痛症候群易斷續不停發作,甚至引發身體其他部位肌肉的肌膜疼痛症候群,所以治療除了急性期的止痛外,要去除誘發原因才能獲得長期療效,避免筋膜疼痛的復發。

不要忽略長時間的頸部傷痛
小心罹患頸部退化性關節病變!
常見退化性關節病變大都是因常常或長時間忽略頸部傷痛所造成的,臨床症狀為局部僵痛、上肢疼麻無力。不少人因忽略頸部傷痛帶來的影響,以為忍一忍就過去了,殊不知肌肉傷害的累積很容易引發脊椎病變。
當肌肉退化進而關節發炎時,頸椎會因為退化或長出骨刺,若骨刺壓迫頸部脊椎動脈,就可能發生姿勢性眩暈、耳鳴、甚至失聰。若使得脊髓腔神經通道變窄,壓迫到頸脊髓時,除了上肢麻木、疼痛無力,甚至下肢無力、行動不穩等症狀,不可不慎。


長時間抬高手臂、出力,肩旋轉
肌腱炎及五十肩就可能找上門!
門診中,常常發現老師因抬高手臂造成肌肉傷害
前來求診,診斷發現為旋轉肌腱炎或五十肩。這是由於肩旋轉肌腱於肩峰下磨損受傷、肩關節囊粘連攣所致,或肌腱本身使用過度的發炎及退化反應等等,進而造成肩旋轉肌腱炎和五十肩。輕微者肩膀在做某些動作會痛,半夜肩部會出現壓痛、僵痛的情形,嚴重者肌腱斷裂、上臂無法舉起、肩部會突發劇痛。

平日多保養,傷害可預防!
許多職業傷害其實平常都可以預防,因為肩頸部的傷痛問題,都是慢性累積,很容易被忽略,因此,平時要特別注意肩頸有無疼痛的情形發生,若有疼痛不適的情形應儘早至復健科檢查,醫師會視病患狀況給予消炎和止痛,並進一步復健物理治療。適度的運動及休息也是相當重要的,酸痛的部位多休息,不要過度使用,且要適當排除心理上的壓力;並且平日可以多作舒展操來達到肩頸部肌肉放鬆及增強肌耐力作用,以避免肌肉長期緊繃而影響血液循環,如此才是強身固體的養生之道。

fr.: 東京/衣芙電子報

做孩子最好的朋友

文/簡靜惠

我們家是大家庭也是企業家族,我只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對他們有著很高的期望。我先生的事業繁忙,於是管教孩子的責任就落在我身上。

兒子讀高中的時,和我的關係並不好。有一天晚上,我請他幫忙修理浴室的水龍頭,叫了兩次都沒動,第三次叫他時,他竟然火了,一氣之下便離家出走。這期間,我和他爸爸簡直急瘋了。我們到處找他,學校、同學家、西門町、撞球場……心裡想著:只要他回來,要我做什麼都可以。我和先生也做了多次的深談,甚至還請教一位從事心理輔導的好友,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我先生說:「想當年我也是這樣呀。兒子沒留級,就很不錯了,有反抗才會發展自己的思考、想法……」

我們的朋友說:「十七、八歲的孩子正是青春期,努力要做自己,不願受拘束、被管,你要試著去了解他,有耐心地與他溝通,而不是只是要求和命令。」
分析的結果,原來問題出在我身上,這對我來說真是個當頭棒喝。

早年我讀書時可沒這麼糗,我讀的都是好學校,成績不是頂好,但也是中上,而且從不翹課,作業都準時繳交,何況後來我也是讀教育的,而且主攻輔導與諮商,怎麼自己的孩子就是管不好,這太奇怪了!

為了讓孩子回家,我願意做最大的讓步。我試著把母親的角色放下,誠懇地與他溝通,讓他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學科,作息也由他自己安排。我學習將自己放在與他平行的位子上與他一起生活,關心、但不干涉,信任、尊重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僅僅是我們的兒子。

就這樣,我們變成了朋友。這樣的轉變真是太好了。不僅我自己的壓力減輕,我的兒子似乎也在這種平和的關係裡,輕鬆地去看自己的當下與未來。他知道必須為自己的前途做抉擇,到底要顧及現實或是發展個人的興趣?在我們與他平靜地談了幾次之後,他決定要進入羅德島藝術大學讀工業設計,之後就一直朝著自己的興趣發展。我從小就訓練孩子:凡事自己做決定,自己決定的事,自己就要負責,看來還滿管用的。

女兒與哥哥差兩歲,因為有哥哥的前車之鑑,我對女兒的教育方式相對寬容多了,尤其先生更是疼女兒到近乎溺愛的地步。女兒告訴我:「當年我讀高中的時候很愛玩,常常回家時爸爸都在客廳等我,還裝著說:我也剛回來。有時也會配合我的要求,到那時很熱門的KISS(青少年跳舞的場所)接我,半夜一點耶!」

似乎,那樣的親密存在於他們父女之間,非常珍貴也很難得。我的女兒最近為她的阿姨寫了一篇童話,在作者自述裡寫著:「我想把這個故事獻給我的父親洪敏隆先生--我最珍貴、最獨特的小精靈。」小精靈是早期非常熱門的電玩,對女兒那一代的意義是:「在『小精靈』的世界裡,小精靈與小魔鬼的關係一直在變,而我們與生命中所有重要角色的互動也是這樣有趣地在形式上做變化。有時候我們會爭吵,有時候我們會一起玩耍,有時候我們會走開一下,有時候我們也會停下來,輕輕提醒對方:『生命中的寶物在那』……」

我無法確切地知道,先生與兩個孩子之間的互動情況。但我知道先生寬厚真誠的人格特質,是孩子所得到最珍貴的遺產,影響極其深遠。他離開我們的時候,兒女都在美國上大學,對於父親的離開,兩個孩子好似一夜之間長大十歲,我更是把他們當做大人般對待,與他們商討所有相關的工作與生涯。此時我是母親、也是父親,更多的時候我是孩子們的朋友。我們開誠布公地談,有時甚至也會揣摩:如果爸爸在時會怎麼想?怎麼做?我發現他們對於爸爸的離開,都能很理性地接受,雖然在內心深處,我們有很深的不捨與想念。

記得某次農曆新年,兩個孩子從美國回來。我忍不住叨念起兩個孩子為什麼不趕快結婚?正在開車的兒子說:「我可不可以不結婚呀?」我心裡很不願意,但仍咬著牙說:「好呀。」想不到坐在後座的女兒也說:「我可不可以也不結婚呀?」我簡直氣瘋了,衝口而出:「那我可不可以結婚呀?」兩個孩子一起大叫:「可以呀,可以呀。」這當然是玩笑話,所幸在前兩年,兒子女兒終於各自婚嫁,完成了終身大事,而我心中大石也就此落地,開始安度我的晚年。

fr.: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last&s_code=0112&s_cat=人文抒情

風速女王的成功祕訣

文/劉宇青採訪

這一天,氣象局發布颱風警報,路人行色匆匆,急著躲回溫暖舒適的家。然而在師大分部的操場上,只見一個穿著風衣的修長身影,在風雨中邁開大步練跑,堅毅的精神,讓人為之動容。

「那時我每天到師大練習,」風速女王王惠珍說,「有位師大合球隊的教練看我練得辛苦,跟我說,練田徑沒有用啦,你看我們多少年只出了一個紀政。他們覺得練田徑要得到國際肯定是很難的,可是我沒有因此放棄。」

王惠珍一開始對跑步並沒有太大興趣,國中時的跑步成績雖然不差,卻沒有經過重量訓練,以致到了專校和其他選手同時受訓時,完全跟不上進度,被旁人視為偷懶。

「中國工商專校的田徑隊是可以不用繳學費的,而且只要有一科及格,就不會被退學,」王惠珍說,「當時想,乾脆不練了,反正我成績還不錯,大不了自己繳學費囉。」正想當個單純念書的學生,蔡榮斌教練卻在此刻看中了王惠珍未經訓練的可塑性,進而改變了她的人生。

不愛運動,卻走入田徑界,王惠珍笑著說:「年輕時並不會想太多,有教練願意訓練我,我就跟著他練,只是練到後來,跑步已經成為我的一種責任感,不能輕易半途而廢。」

王爸爸最初並不贊同女兒練田徑,在父親的觀念裡,女兒只要能正常地念書,將來畢業後找個好工作,結婚生子,一生就圓滿了。因此他語重心長地告訴王惠珍:「今天你要走這條路,是你選擇的。要不就成功,要不就不要練,不要做個半調子。」同時,王爸爸還嚴格規定,只要有一門功課不及格,就不許練田徑了。

得到了父親的首肯,王惠珍更加努力地念書及練跑。「在過去訓練的十三年當中,我沒有翹過任何一堂課做訓練,」王惠珍說,「直到下午五點結束一天的課程後,才去師大練習,練到晚上十一點,再回家做作業,每天如此。」

王惠珍依照蔡教練替她量身訂做的課表操練,剛開始,她的跑步姿勢有如蛇般扭曲前行,很多人都質疑蔡教練的選擇。但蔡教練全心全意地培訓,參考國外資訊為王惠珍設定課程,使王惠珍成績進步神速。訓練的第三年,王惠珍的成績已是亞洲第一。九三年的上海東亞運及九四年廣島亞運,王惠珍更勇奪金牌,是繼「飛躍的羚羊」紀政之後,台灣在國際田徑界上另一顆耀眼的珍珠。

「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你要更認真做給別人看,」王惠珍說,「有人認為我不可能拿金牌,衝著這一點,我愈會加強對自己的要求,讓他們啞口無言。」

王惠珍的毅力,在學業上也同樣可觀。「剛保送入政大國貿時,念得很辛苦,」王惠珍說,「專科生的英文程度較差,而大學又都是用原文考試,對付中文題沒問題的我,這下連題目都看不懂。」但王惠珍不氣餒,她翻開原文書,一題題演練,期中考過後,班上只有二十幾人及格,而王惠珍竟考了七十分。「我那時只有一個理念,」她說,「要讓大家知道,體保生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在創造了個人顛峰之後,王惠珍因腳傷退出田徑界,開起了拼布教室。這項轉變,讓許多人訝異,也有許多人不看好。認為一個體育選手,真能做好拼布這種手工藝術嗎?

「其實一直以來,手工藝都是我的壓力管理,」王惠珍認真地說,「到國外比賽的時間,我都隨身攜帶手工藝,一有空檔就做,也藉機消除壓力。」在王惠珍大三時,曾聽當時的體委會主委趙麗雲說過:「紓解壓力之道就是懂得去管理它。找一件最喜歡做的事沈浸其中,心無旁騖,忘了挫折,讓挫折自然而然地沈澱,等你完成了最喜歡做的事,那種喜悅感會帶回到原先那件事,你會發現,其實也沒什麼。」

王惠珍認為,學拼布和訓練田徑其實是一樣的,一針一線都是訓練出來的。「我把田徑的精神轉移到拼布上,」她說,「所有行業裡幾乎沒有比當運動員更苦的。生理上及心理上的辛苦及壓力都超過一般人的想像。」訓練時跑到快要窒息仍不能停,參加國際比賽,大家對你的期望深到不容失敗,「可以說,酸甜苦辣都嘗遍了,」王惠珍微笑地說,「所以學習拼布對我而言,是輕鬆太多了。」

努力得到日本認證的講師資格後,王惠珍開心地成立自己的拼布教室。走進她精心布置的小空間,小小的貓咪布偶可愛逗人、純樸的美國鄉村娃娃排列成行、美觀實用的提包、大幅的布裝飾畫……布質的柔軟特性,讓人彷若跌進一個童話夢中。「這些都是我一針一線縫出來的成果,」王惠珍不掩得意地說。而她也再度證明,別人不看好的事,自己做得到。

從風雨無阻的練跑,到細細縫出各種拼布作品,如此的毅力,王惠珍自我解釋為兩個字:認命。「只要決定做一件事,我就不會考慮太多無謂的事,」她說,「把自己該做的事做好,不去想結果,我只在乎過程中學到了什麼。如果是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地去做的,那麼過程中,會學到別人學不到的、體驗到別人看不到的一面。」

fr.: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last&s_code=0112&s_cat=人文抒情

照顧新生兒的簡單法門

【賴慧滿(親職教育講師)】

其實,照顧正常的新生兒再簡單也不過,重要的是,父母也要用簡單的心情來面對才行。

新生寶寶需要一個像子宮的環境,讓他覺得夠安全與放鬆。母嬰親善醫院的「母嬰同室」措施,提供一個友善的環境,寶寶不在燈光強照、擁擠的育嬰房裡,而是舒服躺在母親的臂彎裡,聽著媽媽的心跳,感受媽媽的體溫,聞著熟悉的體味。對新生兒來說,「與母體保持貼身接觸」是非常重要的生命線索。母親溫柔的臂膀與乳房,就像一個體外子宮,成為寶寶返家過程中最好的適應轉換器。

這樣簡單的人性需要,卻常會被複雜的頭腦所干預:寶寶不能常抱,會抱習慣!會被寵壞!這樣的訊息,會打亂母性原始的本能。寶寶要是覺得不安,就容易吃不好、睡不好。

另一個讓新手媽媽頭痛的問題是,很多媽媽都想餵母乳,但卻又常抱怨或擔心母乳不足。其實,只要寶寶能在產檯上或生產後,儘速完成在媽媽乳房上正確吸乳的學習,不讓寶寶吸奶瓶及奶嘴,寶寶就會本能地學會哺乳的第一步。

新生寶寶有另一個非常重要的需求,就是頻繁哺乳。新生寶寶長得快,母乳容易吸收,一會兒就餓了,又要吸奶,這是正常現象。

這個簡單的需要,常會受到成人不人道的「理性約束」。三或四個小時間隔的哺餵概念,常會使得媽媽因為沒有頻繁泌乳而引發乳汁不足之憾。寶寶也因為頻繁要求吃奶,而被誤認為磨娘精!

其實,新生寶寶頻繁吸母奶,媽媽就會持續製造乳汁,母乳會越來越多;寶寶也會更有抗體,更容易生存下來。父母不必做太多複雜的思想與行動,這樣,就能讓自己輕鬆照護新生兒。

【2004/05/17 聯合報】
fr.: http://udn.com/NEWS/LIFE/X1/2025023.shtml

瞎扯也是種幸福

【江水平(中縣讀者)】

兒子耍賴,常想跑來跟我睡。但專家不是常告誡父母,這是不行的,說是長久以往,容易養成孩子的依賴性,對人格發展不好。於是他每次來,我每次嚴辭嚇退,但天知道我有多想與他同床共寢,尤其靜靜看著他入睡後的臉龐,說多可愛就有多可愛!

一天晚上,他趁我疲憊,帶著他的被子、枕頭窩過來,躺下就睡。這就罷了,還要我講故事。實在已經累得眼皮睜不開,只好隨便敷衍他:「從前有一個人,她很累,要睡覺。講完了。」

「哎呀,怎麼可以這樣,不行,至少要五十個字!」

實在累到不行,於是又敷衍著說:「有一隻老鼠,吱吱吱吱吱吱吱……」「呦~~不行,不可以講同樣的字!」突然,覺得自己很搞笑,人也清醒了些,於是又想到:「有一個農場,裡面有一群羊,有白羊、有黑羊、有大羊、有中羊、有小羊、有捲毛的、有直毛的……」

「哎喲,媽媽救命啊!」

【2004/05/17 聯合報】
fr.: http://udn.com/NEWS/LIFE/X1/2025024.shtml

不再暗夜哭泣

【明明(高市讀者)】

「赤子心可懂慈母淚」一文,對過動兒母親的辛酸有很深刻的描繪。我家也有過動兒,為了孩子,我和先生屢有爭執,一度鬧到要離婚的地步。

他認為我對孩子管教太嚴、耐性與愛心不夠,而身為過動兒的母親,我不單要忍受旁人的異樣眼光,連親密伴侶竟也指責我。我曾經度過一段憂鬱歲月。我不敢帶孩子參加社交活動,擔心孩子出狀況,遭人指點;也怕事後我控制不住情緒,對孩子惡言相向。

好幾次看著孩子沉睡時天使般的臉孔,我流淚告訴自己,不能放棄。可是孩子醒來,卻如魔鬼般難周旋。

我滿腹苦水,但枕邊人卻無法理解體諒。我承認自己愛心與包容力有限,我多麼渴望另一半能給我鼓勵的言語,支持我有勇氣長期奮戰。

教會裡有位姊妹注意到我憂傷的面容,經常打電話來關懷我,有時也來家裡探望。她不談長篇大論,只是陪我談心,聽我吐苦水,然後帶我一起禱告。她常以聖經的話來安慰我:「憂傷的靈使骨枯乾,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感謝她適時扶我一把,助我走出自怨自憐的情緒深淵。我漸漸能克服街坊的說三道四,並試著以平常心看待孩子。

我走過暗夜哭泣的歲月,深知未來路途依舊崎嶇。家有過動兒,夫妻更需同心,彼此打氣,以鼓勵代替指責。

【2004/05/17 聯合報】
fr.: http://udn.com/NEWS/LIFE/X1/20250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