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ceptual Daily

Thursday, April 29, 2004

新生代的三不

【皙珩(新竹讀者)】

拜讀蔣老師的「高材生人情世故零分」一文,心有戚戚焉。

筆者在一所大學擔任行政工作,每天都得處理學生大大小小的問題,諸如忘了選課、忘了教室、忘了考試等;這些理應是孩子自己要處理的事,卻是我每天的「例行」工作。而上課遲到者比比皆是,甚至期中考試遲到(不是晚到幾分鐘而已,是考卷已收才姍姍來遲!),因為睡過頭,還理直氣壯要求補考!

系辦公室很大,擺了長條桌椅供教師課餘休息或學生詢問時使用,沒想到好意被濫用,學生藉自修之名,乘機吹冷氣用餐、聊天,這還不打緊,因為只要不影響我們辦公即可。但是,不少學生一坐不起,老師來了不會讓座,垃圾桶滿了隨它溢出掉落地上,還會拉高嗓門:「助教,垃圾桶滿了!」更離譜的是,離席時桌面杯盤狼藉,不會有人收拾,我得當起服務生收拾殘局。

對七年級的孩子來說,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似乎是「不需要」、「不必要」也「不重要」的事,一切視為理所當然,是被保護得太好了嗎?

我也是二個孩子的媽,我常告誡自已,一定要把小孩教好,更常提醒小孩要多為別人著想,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說真的,每天面對學生層出不窮的問題,我不禁要問,我們的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我們的社會到底少了什麼?

【2004/04/30 聯合報】
fr.: http://udn.com/NEWS/LIFE/X1/1986000.shtml

拚考績賺零用錢

【林淑齡(北縣讀者)】

孩子們領了這個月的零用金,爭先恐後地上床睡覺。他們的零用錢不多,老大40元,老二48元。金額不大,卻是各憑本事賺來的。

我曾經動用家法逼迫孩子聽命行事,但是看過「哈利波特」之後,我靈機一動將劇中魔法學校那套加減分數的競爭制度,移植到管教孩子的方法上;只要一張紙和一枝筆,不必齜牙咧嘴,就可以教孩子唯命是從了。

白紙上兄弟各據一欄,再分成加分欄和減分欄,兄友弟恭、說好話、做家事是加分,打罵爭鬧、搶玩具就減分,月底結算,加減相抵。

得正分者,一分折算一元,得負分者,要給我錢。他們總會賴皮不給,我就假裝逼債,造成他們心理上一點小小的壓力。

孩子對分數斤斤計較的態度頗令我驚訝,他們為什麼要理會這套遊戲規則?我想他們在乎的不是分數,而是父母給他們的評價,這正是這種無形「家法」的奧妙之處。

有一段時間,紙上多了一欄,是我的。孩子們認為我的EQ太差,因此我要他們勇於指正,見我張牙舞爪時,就扣我分數。每扣一分,兄弟每人各得十元。

有一次,我因故怒火中燒蓄勢待發,老二見機不可失就拿起筆直奔紀錄單旁邊,等著扣我分數,此情此景使我這座快要爆發的活火山,瞬間變成死火山,兄弟倆則開懷大笑。

日前兄弟兩人爭相在紙上為自己加分,而幫對方扣分。「哥哥扣我的分數,我也要扣他的!」老二向我控訴。「媽媽只記我不好的,好的都不記!」老大忿忿不平地說。因此我把表格改了,取消負分欄位,並取名為「誰的『先』比較多」。

新的表格改採簽名制,評分項目不拘,只要手腳快一點或有嘉言懿行,都能獲得我的簽名,月底以我簽名的次數發給零用金。沒有負分,孩子也不再有負面情緒。

現在,他們爭相坐好吃飯、洗澡、刷牙、上床睡覺,全自動免操心,因為當他們進入夢鄉時,我會在他們的欄位上簽名,隔天一早帶著滿滿的成就感上學去。

【2004/04/30 聯合報】
fr.: http://udn.com/NEWS/LIFE/X1/1985995.shtml

英國伊甸園

作者:鄭一青 2004,4,15 /天下雜誌第297期

當台灣從北到南,閒置空間再利用,成為這幾年改變台灣城鄉風貌重要的風潮,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觀的英國伊甸園,已將大片的工業廢地--廢黏土礦坑重新再利用,不僅創造了世界最大的溫室,也吸引了世界無數遊客和媒體,讓曾是歐洲最貧窮破敗的區域重新啟動,英國伊甸園是怎麼辦到的?
英伊甸園以環境永續、高科技和創新觀念密切結合,已經是世界廢礦坑再生的典範,也開展出新的結合觀光、環境、藝術和教育中心的未來觀光中心型態。

 這是一個讓無數像你我一樣的小人物,以他們的熱情和承諾,所建造的一個讓希望成真的地方。我們都願意有一天回顧生命時,都會真心高興地說,我很高興我做到了,而不是我希望我去做了。

  ──汀史密斯(英國伊甸園執行長)

 「哇!」每一個到訪的遊客,還沒走進伊甸園,就先眼睛一亮,看到這個淡藍色、外形像巨大昆蟲複眼的穹頂狀建築。這就是世界上的最大溫室──英國伊甸園。

 位在英格蘭西南部康沃爾郡,距倫敦約六個小時的車程,伊甸園是英國千禧年慶典工程之一,有世界第八大奇觀的美譽。建造在英格蘭西南部康沃爾郡聖奧斯特爾附近一座廢棄的黏土礦區,耗資八千六百萬英鎊(約五十億台幣),在二○○一年三月正式對外開放,已經吸引了超過五百萬遊客。無數的世界媒體湧入了伊甸園,《紐約時報》更稱伊甸園是一個奇蹟。

 一個從三千英鎊開始的計劃,最後藉著不斷的說服和投入,到完成時,共募集了八千六百萬英鎊。伊甸園還在持續興建第三期的環境教育中心,連歐盟、聯合國和世界銀行都捐助支持伊甸園的夢想。已經被視為世界廢礦坑再生的典範。

 伊甸園的計劃從第一天開始就充滿了夢想、大膽、創意和熱情。

 伊甸園所在地是傳統英國觀光客前往海邊度假的地方,但是沒有人想到要去中部破落的廢黏土礦區。過去兩個世紀,礦業開採是當地重要的經濟活動,提供成千上萬工作,但是當自然資源耗盡時,經濟也隨之走上末路。

 然而伊甸園的想像力,卻改變了這一個廢工業區的命運。

 伊甸園開始於一個人的夢想,而變成一群人的夢想,最後完成一個巨大的計劃。這個人就是,汀史密斯,伊甸園的執行長。

 頭髮微禿,精力旺盛卻又充滿活力的汀史密斯原來是一個音樂作曲家,一九九七年他離開倫敦音樂創作的事業,來到一個沒落的工業城康沃爾郡,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二個春天。

 在來到康沃爾前,汀史密斯根本不知道園藝或是植物的世界,直到他開始在海勒根花園工作,用植物來創作和說故事。

 「連謙虛的洋芋都有一個故事要說,」汀史密斯回憶,當植物專家們開始告訴他各種植物的故事,他覺得實在太有趣了,「我開始非常興奮,我不停地要求他們講更多的故事,」汀史密斯也開始講給他們的朋友聽,每一個人的反應都是一樣的。「哇,我們都不知道,這麼有趣!」汀史密斯的團隊開始坐下來,列出有哪些植物是改變世界,哪些植物有哪些故事要告訴全世界。

 海勒根花園不夠大,無法放得下所有他們想說的故事,而康沃爾區也太偏遠吸引不到夠多的觀光客。

 於是,伊甸園團隊開始思考,「如果我們要能吸引人們願意聆聽這些植物的故事,願意來到這裡,那麼一定要在規模上大到一個程度,大到成為一種象徵,所以別人不能不來這裡,」汀史密斯回憶。

困難重重
 伊甸園原是在一個深達六十公尺,十五公頃大,相當於三十五個足球場一樣大的巨大荒漠 。一片被人類使用過的黏土廢礦坑,在英國西南方康沃爾的工業廢地,沒有一個建築師會想到要在這裡建造任何一個建築物。但汀史密斯和他的團隊決定要「回收」使用這個工業廢棄用地。

 各式各樣的困難橫亙在眼前。資金從哪裡來是第一個現實的問題。

 但是,即使是一開始還完全不知道錢在哪裡,也沒有阻止汀史密斯開始分享他的夢想。

 康沃爾再發展部門,提供了三千英鎊,讓汀史密斯的團隊開始運作。

 第一個報導伊甸園計劃的康沃爾《西晨日報》編輯威廉回憶,「只花了不到半小時,就讓我對他們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計劃,感到興趣。」伊甸園公共事務部傑西卡表示,汀史密斯的個人魅力和領導力,是伊甸園團隊的重要動力,而汀史密斯早期在文化創意產業和新聞界的朋友,提供了許多一流的創新概想。

 但要說服真正給錢的人可沒這麼容易。

 英國千禧年委員會在一九九四年開始成立後,以樂透金來做公共投資時,不斷鼓勵許許多多的大夢想家,「來吧,來吧,講出你的大夢想,這裡有錢。」

 但是事實上,一九九五年千禧年計劃評審時,在第一階段,伊甸園的計劃根本沒有獲得評審團的青睞,他們只得到評審團ABC三級中的C,所以得到大筆千禧年計劃的資助根本是希望渺小,但是,汀史密斯卻隱瞞了這個事實,反而對外宣稱,千禧年委員會要求他們做更多功課,再試一次,仍然有很大希望,「我的哲學是,堅持到最後一分鐘的人獲勝,如果你能夠不斷說服別人你將要完成一些事,你就有機會真正做到,」汀史密斯在遭到重大挫折後,並沒有就這樣放棄了。

 為了要減少千禧年計劃委員會的懷疑,汀史密斯跑到倫敦建築師的辦公室,他對這個歐洲頂尖建築師克蘭德表示,「我有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要告訴你,好消息是你將成為世界第八大奇觀之一的建築師;壞消息是我沒錢付你。」

 而最後連建築師也被汀史密斯和他的年輕團隊的熱情和大膽打動,而選擇參與世界奇觀的建造。

 這是Nicholas rimshaw&Partners,他們是歐洲之星火車在倫敦Waterloo站的建築師事務所,是歐洲最大的透明玻璃建築的建築之一。

 「伊甸園團隊要求的是一個幾乎不可能達成的任務,他們要建造一個世界最大、最高的透明溫室,要用在一個幾乎很困難利用的廢礦坑中興建,而只有用世界任何標準來看都是很少很少的預算,」建築師克蘭德表示。

 克蘭德的團隊開始時面對最困難的是,因為土石流動,所以每一次設計規劃團隊到當地探勘時,每一次都發現地形已經改變,所以設計團隊被迫必須設計一個能夠隨時應付改變的設計,而產生了這樣一個讓全世界建築界驚豔的「有機」建築物,像蜂巢一般的生態圈。

 不斷訴說夢想、不斷努力,終於讓千禧年委員會印象深刻,而在一九九七年宣布提撥伊甸園計劃中最重要的一筆資金三千七百萬英鎊。而剩下一半的資金就在千禧年基金的基礎上,要靠著伊甸園團隊,一個個電話、一個個會議,一點一滴的累積起來。

 英國建築師基金會執行長若璜摩爾指出,伊甸園成功的原因在於,它基本上的概念非常簡單,它是一個花園,而英國人喜歡花園,玩花弄草,而伊甸園又以非常具野心但是創新的方式來呈現,在舊礦區非常具戲劇性的地景中,建造一個溫室花園。伊甸園的構思非常驚人,但又非常簡單。

 伊甸園的核心是植物(plants)、人(people)和地球(plant), 伊甸園將自己定位為通往植物與人類世界的大門,把伊甸園看作是人和植物間的活劇院。希望能夠展示植物與人類的關係以及人類如何依靠植物才能永續發展。

 伊甸園中的解說員瑪格麗特原來在倫敦從事設計的工作,她解釋伊甸園如何以大自然生態體系中相互連結依存的植物,來訴說高達八十五個植物的故事。

 「從呼吸的氧氣到吃的食物,每一個人的生活都依賴不同種類的植物,」伊甸園負責人托尼肯德表示,人類的活動給賴以生存的地球帶來了許多問題,但也有一些地方,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

 整個伊甸園包括有三個生態展示區,兩個在穹頂狀建築內的潮濕熱帶館和溫暖氣候館,以及一個室外的寒溫帶植物特區和一個正在興建的環境教育中心。

 其中最大的潮濕熱帶館,高五十五米,可以容得下整座倫敦塔。一走進這個伊甸園最大的生態區,馬上可以感覺上升的溫度和迎面而來的濕氣,在這個佔地近一.六萬平方米的展覽館中,瀑布、流水和池塘讓人馬上覺得彷彿置身雨林,展示著棕櫚樹、橡膠樹、桃花心木、紅樹林等來自亞馬遜河地區、大洋洲、馬來西亞和西非等地的植物。
模擬自然綠建築

 在溫暖氣候館裡,則有來自地中海、美國加利福尼亞、南非等地區的植物,如橄欖樹、蘭花、柑橘類植物等長勢茂盛;而在涼爽氣候館裏原生長在日本、英國、智利等地區的各種植物也是鬱鬱蔥蔥。

 「我們不只是要了解植物,也是要透過植物了解那個地區的文化和生活,」瑪格麗特解釋伊甸園容納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氣候條件下的數萬種植物,就是希望不管是大人和孩子,能從不同的植物中,看到和全世界實際生活的關連性。

 正如《體驗經濟時代》一書的作者恩和吉爾摩指出,企業不再只是提供商品或服務,而是提供最終的體驗,充滿感性的力量,給顧客留下難忘的愉悅回憶。伊甸園開啟了植物或花園的全新格局。

 伊甸園創下了許多紀錄。

 這是全世界最大的溫室花園;使用了將近八萬五千噸的土壤去填實這個廢礦坑;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輕鋼架建築,從設計、使用的材質,到內部能源和水的使用,伊甸園都考慮到如何減少使用自然資源。

 伊甸園工程的穹窿圓罩由輕型材料製成,穹窿架由鋼管制成,組成九米大小的一個個六角型。上面覆蓋著透明的高科技材質,一種叫做Etfe材料製成的薄膜。這種材料比玻璃要輕一百倍,壽命約二十五年,不會沾灰塵或鳥糞,一下雨就自動清潔,不僅透明透光讓植物能夠從太陽吸收重要的養分。這種薄膜伊甸園內的氣候控制由薄膜的絕緣性能以及人工加熱來實現。另外,其中的植物也能幫助控制室內的氣候調節。

 太陽是伊甸園最主要的能源,而為了精準的控制這個世界最大的環境生物工程中的溫度和濕度,電腦和高科技自動控制設備被用來精準的調控開天窗或是增加濕度。

 為了能夠善用水資源,提供植物最重要的活水,過去的礦坑也被妥善利用。建築師設計所有的雨水都被收集在地下儲水槽中,使用過的水也被循環回收再利用。

 英國前南華克區都市環境和再發展局局長佛瑞德梅森表示,伊甸園成功之處,在於那是一個極度充滿創意、而又吸引觀光客的地方,「它和民眾溝通的方式,要和民眾講的故事,不會讓人覺得無聊。它抗拒成為像狄斯耐樂園那樣一個人工遊樂園,所以對英國而言,伊甸園像是對全世界介紹一個全然創新、而又極度吸引觀光客的園區」。

 伊甸園不只是要將環境和自然世界的訊息帶給大眾,也將無數的創新和創意結合在一起,以藝術和音樂融入靜態的植物展示當中。

 走在南法的葡萄園區,乾燥紅鐵土上,枝幹扭曲的葡萄藤和來自當地藝術家的銅雕刻一起起舞。而地中海沿岸的軟木橡樹旁,則是用樹幹製成的豬群,幾位在即興玩弄森巴手鼓的年輕人,則把非洲植物妝點的如同在非洲一樣。
掌聲響起
 伊甸園計劃的創意總監彼得漢普爾認為,伊甸園的願景是要讓人們對自然和不同文化能更加負起責任,還有什麼比好的藝術更能適切的傳達這樣的訊息。因此,這兩年,伊甸園開始將大型的藝文和音樂表演,從倫敦拉到了伊甸園。

 伊甸園把兩種英國傳統結合在了一起──植物的魅力和建築的魅力。七十二歲的英國老太太安娜在伊甸園建築期間,就前往參觀,完成後又再度前往,「每一次來不一樣,」安娜說。

 吸引年輕人和觀光客再度重返伊甸園,是伊甸園目前的重要挑戰。伊甸園計劃讓好動的年輕人也能在伊甸園找到他們的夢,也覺得好玩。

 在康沃爾這樣一個偏遠的地方所興建的伊甸園,原先希望每年能夠吸引七十五萬的觀光客,但是沒料到第一年就吸引了兩百萬的觀光客,前兩年就為當地帶來三億英鎊的經濟效益。

 《聖經》中,上帝在東方的伊甸園建了一個園子,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居住的樂園。伊甸園是人類的第一個花園,也一直是至純至美的理想家園象徵。

 英國伊甸園仍然只是一人造的溫室,一個人造的環境教育中心。如果帶著要以進入雨林的心情,去發現真正大自然的豐富和多樣性,也許會有所失望。

 但是伊甸園的意義在於,利用了被認為不能再利用的土地,不僅使一個死亡消沈的廢工業城得以重生,也讓大片的綠地免於被開發。提供全世界人對於生態、休閒和觀光一個全新的想像空間。

 媒體和來自世界的觀光客,把掌聲和榮耀給了這個用夢想創造的伊甸園。

fr.: http://www.cw.com.tw/Files/article/frontend/Sub.asp?page=1&SubjectId=1004&key=2700

造就漂亮頭型有法寶!

每個小孩子生下來,都是遺傳了其父親與母親兩方的家族基因,而成就出孩子的五官、身材、體質等等。

雖然上述這些條件都跟遺傳有關,但初生的嬰孩不管是在體質、胖瘦、性格等方面,其可塑性都很大。其中,幼兒的身體生長上最為父母長輩所關心的,就是「頭型」的問題,應該如何讓孩子自然而然擁有較漂亮的頭型呢?只要適時調整寶寶的睡眠姿勢就不成問題囉!

關於幼兒頭部特質……

嬰兒的頭之所以容易「睡扁」,或者也允許姿勢調整而「睡得圓」,就是因為此時期的骨質含較多有機物,所以骨頭較軟富有彈性,「可塑性」相對較好。

不過,等到過了一歲之後,寶寶頭部骨質的無機物愈來愈多,骨頭也會比較硬,就很難用睡姿的調整來矯正頭型了。所以,如果希望寶寶的頭型能夠漂亮,就要趁著一歲以前來調整。

媽咪可以這樣做……

有些老一輩的人會認為,孩子的頭型越漂亮,會讓其一生的運勢會越順遂。殊不論這是否為迷信或傳說,讓孩子能夠更漂亮當然是好事!而在小兒科診所,也常常會聽到家長問醫師,如何讓孩子的頭型圓而漂亮,建議你可以從下列幾個方法來著手。

方法一:利用各式枕頭來改變睡姿

初生枕最多用到四個月

剛出生的寶寶,通常都會讓他睡中間有個圓形凹洞的初生嬰兒枕,才能幫助支撐寶寶的脖子。不過,這種枕頭也容易讓寶寶養成一直仰躺睡覺的習慣,因此建議媽咪們,初生枕最多用到四個月就改用側睡枕,以避免寶寶的頭給睡「扁」了。

側睡枕的靈活運用

舉例來說,如果孩子總是習慣仰睡不太翻身,睡久了頭型就會變成扁的,此時可以給他用側睡枕,並且以毛巾或長型的抱枕固定住其中一邊,支撐孩子睡向另一側。

如果孩子老喜歡側睡某一邊,導致頭型變比較尖,則可用兩個支撐物固定在頭的兩側,讓孩子不好翻身,就比較會仰睡,可以調整過尖的頭型。

方法二:用玩具來吸引寶寶轉頭

除了睡眠以外,新生寶寶還是長時間都躺著,這時就可以利用玩具來吸引寶寶轉頭,多多側向他不常看的那一邊。

孩子都很容易被有亮光,或是會發出聲響的東西吸引注意力,因此可以將音樂鈴之類的玩具,掛在寶寶不常看的那一側,能有效吸引寶寶躺向那一邊,也是調整寶寶頭型的好方式。

叮嚀

媽咪爸比如果能從這些地方著手的話,要讓寶寶有個漂亮的頭型並不難。不過,如果你的寶寶已經過了一歲,其實也無須擔心,等到孩子的頭髮長得較密了,剪個可愛的髮型就能掩飾頭型囉!而且,只要孩子身心健康,就是最美麗的天使了!

fr.: BabyDJ媽咪報報

訓練孩子自己洗個乾淨的澡

現在坊間的女性SPA大行其道,已然將我們每天例行公事的「洗澡」,美化、妝點成女性寵愛自己、釋放壓力的流行趨勢!其實,不管男男女女,在累了一天之後都很喜歡那種泡在浴缸裡,讓氤醞的水蒸氣帶走身上的酸痛與疲憊。

而唯一例外不愛此道的,大概要以幼童為大宗了。大部分的孩子都得在家長的三催四請下,才願意走進浴室洗頭、洗澡,更遑論要他們自己洗澡了!不過,孩子終究得長大,而要如何讓孩子願意,甚至喜歡自己徹底洗個乾淨又舒適的澡呢?家長正確態度的參與是絕對必要的喔!

家長要有的觀念…

照顧孩子的忙碌以外,妳還錯過了什麼?

從小孩出生之後,許多媽咪會開始有種生活像「陀螺」一樣,每天不斷轉呀轉的忙碌,常常難免會產生想把每件瑣事都快一點做完的想法。從此,給寶寶的牛奶要快快餵完;孩子睡醒就快點給他玩具,免得干擾媽咪手邊的家事;澡要快點洗一洗,才能讓孩子乾淨舒爽又不感冒……。

可是,每件事情在這快速的完成之外,最終的飽食、乾淨……目的都達到了,但你有沒有注意到,你跟孩子能自然親子互動的機會,也這樣流失掉了?而且在照顧的過程中,也失去了當媽咪的欣慰跟成就,滿腦子只想孩子快快長大?

健全的身心成長,需要家長的處處用心!

孩子的成長,並不是只有給他吃、穿,他就會身心健全無誤地長大。唯有父母親人的細心照顧,以及平常適齡地給予刺激、遊戲、互動、溝通,孩子才能漸漸有正確的規範認知、群體互動、社會價值、人格獨立…等觀念。

而這些生而為人的價值,都跟良好的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唯有從小時候,自生活各處培養,才能看到心血澆灌的美好果實!專家建議家長們,可以在孩子遊戲時、與孩子一起洗澡時、睡覺前…等時刻,跟他聊天互動,藉此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模式。

教孩子自己洗澡的方法

撇步一:利用玩具來吸引孩子

小孩對新事物都很好奇,如果只是千篇一律地抹肥皂、擦洗、沖水,對孩子來說就一點都不「有趣」,自然他就沒有興致去做了。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洗澡玩具,媽咪可以購買一、兩個來吸引孩子參與,或者自己用點巧思,把用完的塑料空瓶做點變化,也可以是很棒的洗澡玩具喔!

撇步二:教導時應用讚美跟提醒

讓孩子自己洗澡,當然不若大人做得又快又乾淨,所以,媽咪千萬不要用批評、責罵的方式來「教訓」孩子,免得孩子更對自己洗澡這項任務興趣缺缺。建議媽咪可以多用讚美跟提醒的方式,指導孩子應該怎麼洗才乾淨,也能無形中建立孩子的衛生觀念。

撇步三:親子共浴

孩子是很喜歡大人陪伴的,媽咪或爹地不妨以親子共浴的方式,來教導並培養孩子洗澡的觀念跟樂趣。更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個「認識身體」的機會教育,教導孩子「男女有別」的身體器官,並且告訴孩子哪些部位不能被觸碰,讓他懂得自我保護的概念。只要妥善利用親子共浴的時間,可以讓日後的親子互動更好喔!

撇步四:善用寶寶配方的香氛沐浴用品

大多數孩子之所以排斥洗澡,是因為對洗澡有過不好的經驗,例如洗頭時被洗髮精沾到眼睛,或者洗澡水進到耳朵裡,都會造成孩子怕洗澡的感覺。

因此,媽咪可以使用幼兒專用的洗澡盆、沐浴椅,來幫助孩子調整姿勢,減少孩子洗澡可能產生的不適。另外,也可以用些幼兒沐浴球,讓洗澡的氛圍是芳香、舒適的,建立孩子對洗澡的正面印象。

叮嚀

讓孩子自己洗澡,雖然很可能得花較多時間,效率也沒大人幫他洗來得好,但卻能夠幫助孩子一步步訓練獨立性格,讓他知道洗澡是自己的責任,也是他必須完成的份內工作。唯有從小地方慢慢建立這樣的認知,孩子才能有責任感,對他的成長不啻為有助益之訓練。

fr.: BabyDJ媽咪報報

測驗妳的體質特性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體質,尤其是身為女生的妳,更需要了解自己的身體運作,給自己加倍悉心的呵護。透過生理痛和身體出現的各種小狀況,完全洞悉妳的體質特性。

型一:血液循環不良型

在生理期前會覺得肚子脹脹的,下腹部突出,一到生理期就會便秘。經血顏色為暗沉的紅色,感覺黏稠,有時會有像豬肝色般血塊流出。經血量多,第一天比較少, 但是第二與第三天起突然變多。生理期會達七天以上。因為血液循環不佳, 所以經痛時會痛到無法忍受,有時痛得無法起床走路,只能完全依賴止痛藥。如果每次都這樣的話,有罹患了子宮內膜症或是子宮肌肉腫瘤的可能。

*改善小秘方
血液循環不佳的人要多活動身體,要是工作累了,就伸展一下身體或是來回走動一下。要小心別受寒,不要吃冰冷食物,多吃溫性的食物。最好不要使用衛生綿條,這樣只會讓血液循環更差,使用衛生綿最好,而且要勤換衛生綿。最好多吃黑色、紅色、紫色的食物。生菜是冷的,蔬菜最好都是加熱處理。避免長時間坐著, 要多走路,讓骨盤的血液循環好些。可以喝些薑黃茶,或是中藥的玫瑰花、紅花、山楂子。

型二:怕冷型

一到生理期,腹部就有受寒的感覺,經痛嚴重, 一受寒會更嚴重,但是保暖會覺得舒服一點。生理期通常都遲來,經期常會持續七天以上,經血顏色是暗黑色的紅色,回夾雜像豬肝色般的血塊流出。特別怕冷,併發虛弱型症狀的機率很高。

*改善小秘方
要做好保暖功夫,尤其是下半身,可以穿厚內衣或厚襪。至於腰部以下,不要穿裙子,改穿長褲,因為要是下半身受涼,經痛會更嚴重。建議吃辣椒或紅蔥類溫性食物。生理期間若是覺得冷,可以試拋棄式暖包,分別敷在肚臍下方、 臀部分割線上方或腳底。平常可以盆浴或泡腳來驅寒氣。建議可喝薑母茶與肉桂茶,或是中藥的乾薑與肉桂。

型三:壓力過剩型

一到生理期前就會出現精神不安定現象,情緒變得很焦慮不安,容易發脾氣。貪食與厭食兩種現象不停地重複著,老是放屁或打嗝,會亂長痘痘,不是便祕就是拉肚子。每個月的經痛症狀不同,會隨當時的身體狀況改變,在經期前會腹脹或腹痛,但是月經一來這些症狀會消失。經血是一般的紅色,是正常的四到五天。有時會提早,有時遲來。

*改善小秘方
平常就要學習控制情緒,可以利用芳香療法來放鬆及運用呼吸法來鎮靜精神。日常生活作息要正常,生理期可聽聽音樂或喝喝藥草茶來安撫情緒。多吃橘子或喝茶,平常房裡可以放些綠色植物,佈置一個舒適的環境。起床後可以做些簡單的伸展操,如果有時間可以去散散步,在公園中伸大口呼吸。建議喝茉莉花茶與薄荷茶,中藥可試薄荷與陳皮。

型四:貧血型

容易頭暈,一站起來就眼冒金星,皮膚摸起來粗粗乾乾的,精神不集中,老是健忘。生理痛雖然沒有痛到受不了的情況,但會覺得腹部不舒服,還會腰酸背痛以及併發各種不適的症狀,而這這症狀可能會持續許久。經血顏色是粉紅色或淺紅色,經血像水一樣很稀,經期很短,約三到四天,或是以前是五到七天,但是期間越來越短。月經遲來的情況很嚴重,經常會拖到四十天以上。生理期快結束的那幾天會特別疲勞無力,即使生理期已經結束了, 還是覺得全身無力。

*改善小秘方
平常不要用眼或用腦過度,睡眠要充足,日常飲食生活要注意補血。每晚十二點以前睡覺,睡足八個小時,第二天也不要賴床。若是睡不著可以喝杯熱牛奶。可以吃動物肝臟或深色食物。工作一小時就休息十分鐘,到了傍晚反應會變遲鈍, 重要的事最好在三點以前做好,不要泡很熱的熱水或是泡太久。議喝棗子茶或枸杞茶,中藥可試當歸與龍眼。

型五:虛弱型

一到生理期前,腳就會浮腫,腫到連鞋子都穿不下,不是生理期卻出現不正常出血,容易疲勞,且腰酸背痛,不太有食慾,容易感冒或拉肚子。幾乎是不會有經痛現象,但是併發血液循環不良症的話,經痛就會非常嚴重。經血是淺紅色,有時量多有時量少,呈兩極化,有時會流出大量的粉紅色經血。經期通常是四到五天,周期會越來越短,若是併發貧血症,月經就容易遲來。這與貧血症一樣,經痛情形不嚴重,只是平常就覺得精力不夠,很容易疲倦,沒什麼體力。新陳代謝差, 水腫嚴重,尤其下半身更是肥胖。

*改善小秘方
三餐不能少,多攝取好消化、營養均衡的食物,像是五穀類與豆類。早餐一定要吃,因為腸胃比較不好,吃東西時要細嚼慢嚥。為了要有足夠的體力,一定要睡足八個小時,平常睡足八個小時,但是生理期最好多睡個一到二小時。虛弱型的人不適合做激烈運動,若是想運動,最好選晚餐後, 散步走路是最好的。建議喝杜仲茶與高麗蔘茶。中藥可試蓮子肉與黃耆。

fr.: SHAPE秀雜誌國際中文版電子報

為了自然 毀了生物

【記者劉淑婷台北報導】生命科學學習與尊重動物生命權之間的微妙關係,該怎麼拿捏?昨天在北市舉辦的實驗室安全衛生研習會上,「實驗室動物倫理」成為眾所關心的焦點,大量孵化的蠶寶寶和自生自滅的牛蛙,竟讓小朋友間接成為危害環境及殘害生命的兇手。不少國小小朋友及家長都曾經有相同的經驗,為了觀察小生命出生到死亡的過程,許多自然科老師都會要求小朋友養蠶或蝌蚪,不過當小朋友的耐心與新鮮感一過,大量繁殖的小生命,卻必須面臨被遺棄的命運。

桃園縣西門國小自然科專任教師徐意媛分享過去的教學經驗表示,過去很多學校的本位課程會要求學生飼養小生命,蠶寶寶的經驗是最普及的,當蛾媽媽產的卵愈來愈多時,問題就衍生而不可收拾了。

當問題發生時,徐意媛說,一般小朋友的解決方式是送朋友,不然就是帶到野外的桑樹上,任其自生自滅;而有些飼養蝌蚪的小朋友,當蝌蚪長成牛蛙後,隨意放生的結果,又會造成對本土生物的危害,讓發揚生命教育的本意,最後演變成生命及生態悲劇的導因。

但事實上,徐意媛說,教學目標只有一個,但達成目標的管道相當多,她建議老師不一定要建議學生養一些善於繁殖的小生命,可以改養紋白蝶等昆蟲,如果不得已必須養殖蠶寶寶時,要教導小朋友避免過度繁殖的觀念。

此外,將多出來的卵冰凍在冰箱中,隔年需要時再拿出來解凍,也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但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徐意媛建議,應讓學生親自走入大自然,帶領學生到生態池走一遭,即使不飼養,仍然可以讓小朋友了解生命的真諦。

fr.: 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

代謝症候群--你還不知道的健康殺手

它可能是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共同殺手。更嚴重的是,世界人口中第二個最容易被它盯上的族群,正是台灣人,僅次於印度人。你認識它了嗎?

康健雜誌65期 文/顧景怡

醫界出現新名詞「代謝症候群」,指的是危險因子集合、手牽手同時出現的現象。如果醫病多注意症候群指標,將使預防與臨床治療更有效率。

也就是說,醫界已發現,如果中圍肥胖、血中三酸甘油酯(TG)偏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偏低、血壓偏高、空腹血糖偏高等五項指標中,具有三項或三項以上便符合代謝症候群,此時就需特別注意健康已亮紅燈。

因為這群危險因子與台灣十大死因榜中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密切相關。

剛發表不久,來自蘇格蘭的研究,追?約6000人5年後發現,「代謝症候群」患者得心臟病的機會,為一般人的兩倍,得糖尿病的機會更超過3倍。

近幾年的研究也發現,代謝症候群與癌症、生育能力及肥胖也密切相關。

台灣人易得代謝症候群
相較於全世界,國人的體質較易得代謝症候群,也就是易感性強。

雖然造成易感性大的原因,究竟是食物還是遺傳並不清楚,但都提醒我們不得不防範。

因為症候群中危險因子聯手出擊,威力甚至還勝過單一疾病的殺傷力。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所研究員潘文涵和其他研究人員年初共同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的文章指出,在同樣身體質量指數(BMI)值下,台灣人的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率比美國白人高。

而且,BMI增加對血中三酸甘油酯濃度的影響,台灣人也比白人高。

以對代謝症候群研究最豐富的美國而言,全美第三次全國營養調查(NHANES III)的數據顯示,在超過50歲的人口中,沒有糖尿病卻有代謝症候群的族群中,14%有冠狀動脈疾病,比起糖尿病患者卻沒有代謝症候群的族群近8%的流行率還要高。

不只是慢性病,代謝症候群的影響力還遍及整體的健康。

2002年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的研究顯示,代謝症候群整體的死亡率是非代謝症候群約2.5倍。

從醫療角度,代謝症候群的概念被提出,提前警告病人,儘早預防。原本血壓、血脂、血糖偏高,除非到了產生疾病的地步,並不會讓人感覺不適,因而難以察覺。

不是病,是病前狀態
「代謝症候群不是一個特定的『病』,而是種病前狀態,」台大醫院代謝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楊偉勛解釋,代謝症候群的標準更為嚴格,可以預警健康狀況。

例如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原是空腹血糖大於等於126毫米/100毫升(mg/dL),但代謝症候群將標準提前為110mg/dL。

血糖界定在126mg/dL,是根據血糖在此濃度時,視網膜開始產生病變。但事實是,在血糖上升到這個濃度之前,病人雖不被歸為糖尿病人,動脈卻已開始硬化。

而且,血糖超過110mg/dL表示,身體已出現葡萄糖不耐的狀況,也就是糖尿病的先兆。這個現象正好提醒,趕快矯正生活習慣,改善血糖不耐的情形,延遲糖尿病發生的時間,楊偉勛說。

代謝症候群集合多重因子,也讓人對身體警訊舉一反三,而不是掛一漏萬。

出現1個,要檢查4個
「出現5個指標當中的任一狀況,就須警覺是否也有其他4項問題,」台中榮民總醫院教學研究部主任許惠恆提醒病人和醫師,不要只是單看高血脂或是高血壓、高血糖等等問題,應該同時注意其他的問題。

公共衛生學家潘文涵認為,闡明這種聚集現象後,使得公共衛生的預防或是臨床治療更有效率,因為不再將身體的異常當做只是單一問題,而是整體的檢視。

不過,為什麼會產生代謝症候群?為什麼如此威脅健康?目前仍像懸案,雖有多種線索,卻難破解。

當今代謝症候群領域知名的先鋒學者,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老人醫學中心教授瑞文(Gerald M Reaven)直指「胰島素阻抗」理論,是導致代謝症候群的原因之一。

「阻抗」指的是細胞無法正常運用胰島素,使得細胞無法有效吸收血中葡萄糖,轉化成能量。

1988年,瑞文獲頒美國糖尿病學會的殊榮「班汀獎」(Banting Award),瑞文在頒獎演說時首次提出「X症候群」的概念,解釋許多疾病危險因子聚集的現象,震驚學界和醫界。

胰島素阻抗是多種疾病的幕後黑手?
他發現,原本以為只在第二型糖尿病人身上出現的胰島素阻抗,也出現在非糖尿病人的身上。

不同疾病的患者,會出現程度不等的胰島素阻抗,例如,高血壓或者冠狀動脈心臟病患者,甚至一些婦科疾病的患者身上,也有胰島素阻抗的問題。

因此瑞文教授推測,「胰島素阻抗」可能解釋這種症候群危險因子聚集的現象,也是許多疾病的中心,只是致病的機轉還不明。

雖如此,也有人認為,肥胖才是萬惡之首,胰島素「阻抗」只是身體對肥胖的自然調節反應。

耕莘醫院醫學顧問,也是輔仁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林瑞祥從動物實驗的發現解釋,肥胖者因為吃得比較多,身體必須產生更多的胰島素以應付食物代謝。但為了避免過多胰島素反而造成低血榶,細胞會自動減低與胰島素的作用,不一定是對胰島素「阻抗」。

找出根源,一舉殲滅
無論叫什麼名字,臨床醫師或是內分泌學家,都絞盡腦汁要釐清這些危險因子聚集的前因後果,?的是找出根源,一舉殲滅許多難纏的疾病。

目前已有跨國的大型臨床試驗正在進行,目的是看使用胰島素增敏劑減少胰島素抗性的同時,能否降低血脂、血壓,改善罹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

「大家都在期待這個研究,再過2~3年應該會有結果,到時就可證明胰島素抗性假說是否正確,」台中榮總許惠恆主任說。

預防或控制代謝症候群沒有特別的訣竅或捷徑,所有受訪專家的建議一致,還是老話一句——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

保持標準體重
健康飲食
如同減肥飲食法近年爭論不斷,代謝症候群飲食也有類似的疑問。

然而台大新陳代謝科醫師楊偉勛提醒,要控制體重,還是不能忽視控制飲食整體的總熱量。

梅約醫學中心的教育網站上也建議,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是,多吃不同種類的蔬果。避免加工和油炸的食物。肉類儘量選擇白肉和魚肉,少一點紅肉。

此外,試用香草和香辛調味料取代過多的鹽。

多運動
運動可以增加細胞對胰島素的利用,減少阻抗的問題。

並且運動幫助減輕體重,瘦下來也可減少胰島素阻抗。

關心代謝症候群的五個指標:
腰圍、血壓、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空腹血糖

梅約醫學中心建議,出現代謝症候群中任何一個指標,都應向你的醫師詢問。

你可以向下列的專科醫師求診:代謝內分泌科醫師(有的醫院稱新陳代謝科)、心臟內科專治高血脂的醫師,或者女性附帶有生理週期或懷孕方面的問題也可向婦科醫師詢問

fr.: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content/065/065146.asp

難怪服務業正紅

【小馬鈴薯(中市讀者)】

周末到某風景區度假,隔日在旅館享用早餐時,觀察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共同出遊的老夫妻,白髮蒼蒼的老奶奶來來回回忙著拿湯匙、筷子,盛稀飯、領早餐,而老爺爺不動如山,等著老婆來服侍。

另一對中年夫妻帶著兩個十歲左右的孩子,兩個孩子不動如山坐著,等著老爸老媽來服侍。還有一對年輕男女,女子優雅的坐著,看「新好男人」為自己張羅早餐。社會老、中、青三代間,夫妻、親子互動模式的更迭,於此表露無遺。

待閱畢「高材生,人情世故零分」一文,忍不住開始在腦袋推演,當下一代變成別人的父母時,他們的夫妻、親子互動模式會不會變成這個樣子:夫與妻,子與女都不動如山坐著,等著服務生來張羅!因為每個人都是「少子父母」的心肝寶貝,大家都被伺候慣了,誰會產生「該由我來服務」的念頭?

那,總得有人來服務吧!不必擔心!早餐還是要吃,只是服侍別人用餐不再是「義務」,而是賺錢的本事!

所以不光是高材生人情世故零分的問題,我們這一代能幹又耐勞的父母,正努力栽培養尊處優的下一代,等著將來繼續被服侍,或……去服侍別人!

【2004/04/29 聯合報】
fr.: http://udn.com/NEWS/LIFE/X1/1984042.shtml

代謝症候群--你還不知道的健康殺手

它可能是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共同殺手。更嚴重的是,世界人口中第二個最容易被它盯上的族群,正是台灣人,僅次於印度人。你認識它了嗎?

康健雜誌65期 文/顧景怡

醫界出現新名詞「代謝症候群」,指的是危險因子集合、手牽手同時出現的現象。如果醫病多注意症候群指標,將使預防與臨床治療更有效率。

也就是說,醫界已發現,如果中圍肥胖、血中三酸甘油酯(TG)偏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偏低、血壓偏高、空腹血糖偏高等五項指標中,具有三項或三項以上便符合代謝症候群,此時就需特別注意健康已亮紅燈。

因為這群危險因子與台灣十大死因榜中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密切相關。

剛發表不久,來自蘇格蘭的研究,追?約6000人5年後發現,「代謝症候群」患者得心臟病的機會,為一般人的兩倍,得糖尿病的機會更超過3倍。

近幾年的研究也發現,代謝症候群與癌症、生育能力及肥胖也密切相關。

台灣人易得代謝症候群
相較於全世界,國人的體質較易得代謝症候群,也就是易感性強。

雖然造成易感性大的原因,究竟是食物還是遺傳並不清楚,但都提醒我們不得不防範。

因為症候群中危險因子聯手出擊,威力甚至還勝過單一疾病的殺傷力。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所研究員潘文涵和其他研究人員年初共同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的文章指出,在同樣身體質量指數(BMI)值下,台灣人的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率比美國白人高。

而且,BMI增加對血中三酸甘油酯濃度的影響,台灣人也比白人高。

以對代謝症候群研究最豐富的美國而言,全美第三次全國營養調查(NHANES III)的數據顯示,在超過50歲的人口中,沒有糖尿病卻有代謝症候群的族群中,14%有冠狀動脈疾病,比起糖尿病患者卻沒有代謝症候群的族群近8%的流行率還要高。

不只是慢性病,代謝症候群的影響力還遍及整體的健康。

2002年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的研究顯示,代謝症候群整體的死亡率是非代謝症候群約2.5倍。

從醫療角度,代謝症候群的概念被提出,提前警告病人,儘早預防。原本血壓、血脂、血糖偏高,除非到了產生疾病的地步,並不會讓人感覺不適,因而難以察覺。

不是病,是病前狀態
「代謝症候群不是一個特定的『病』,而是種病前狀態,」台大醫院代謝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楊偉勛解釋,代謝症候群的標準更為嚴格,可以預警健康狀況。

例如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原是空腹血糖大於等於126毫米/100毫升(mg/dL),但代謝症候群將標準提前為110mg/dL。

血糖界定在126mg/dL,是根據血糖在此濃度時,視網膜開始產生病變。但事實是,在血糖上升到這個濃度之前,病人雖不被歸為糖尿病人,動脈卻已開始硬化。

而且,血糖超過110mg/dL表示,身體已出現葡萄糖不耐的狀況,也就是糖尿病的先兆。這個現象正好提醒,趕快矯正生活習慣,改善血糖不耐的情形,延遲糖尿病發生的時間,楊偉勛說。

代謝症候群集合多重因子,也讓人對身體警訊舉一反三,而不是掛一漏萬。

出現1個,要檢查4個
「出現5個指標當中的任一狀況,就須警覺是否也有其他4項問題,」台中榮民總醫院教學研究部主任許惠恆提醒病人和醫師,不要只是單看高血脂或是高血壓、高血糖等等問題,應該同時注意其他的問題。

公共衛生學家潘文涵認為,闡明這種聚集現象後,使得公共衛生的預防或是臨床治療更有效率,因為不再將身體的異常當做只是單一問題,而是整體的檢視。

不過,為什麼會產生代謝症候群?為什麼如此威脅健康?目前仍像懸案,雖有多種線索,卻難破解。

當今代謝症候群領域知名的先鋒學者,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老人醫學中心教授瑞文(Gerald M Reaven)直指「胰島素阻抗」理論,是導致代謝症候群的原因之一。

「阻抗」指的是細胞無法正常運用胰島素,使得細胞無法有效吸收血中葡萄糖,轉化成能量。

1988年,瑞文獲頒美國糖尿病學會的殊榮「班汀獎」(Banting Award),瑞文在頒獎演說時首次提出「X症候群」的概念,解釋許多疾病危險因子聚集的現象,震驚學界和醫界。

胰島素阻抗是多種疾病的幕後黑手?
他發現,原本以為只在第二型糖尿病人身上出現的胰島素阻抗,也出現在非糖尿病人的身上。

不同疾病的患者,會出現程度不等的胰島素阻抗,例如,高血壓或者冠狀動脈心臟病患者,甚至一些婦科疾病的患者身上,也有胰島素阻抗的問題。

因此瑞文教授推測,「胰島素阻抗」可能解釋這種症候群危險因子聚集的現象,也是許多疾病的中心,只是致病的機轉還不明。

雖如此,也有人認為,肥胖才是萬惡之首,胰島素「阻抗」只是身體對肥胖的自然調節反應。

耕莘醫院醫學顧問,也是輔仁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林瑞祥從動物實驗的發現解釋,肥胖者因為吃得比較多,身體必須產生更多的胰島素以應付食物代謝。但為了避免過多胰島素反而造成低血榶,細胞會自動減低與胰島素的作用,不一定是對胰島素「阻抗」。

找出根源,一舉殲滅
無論叫什麼名字,臨床醫師或是內分泌學家,都絞盡腦汁要釐清這些危險因子聚集的前因後果,?的是找出根源,一舉殲滅許多難纏的疾病。

目前已有跨國的大型臨床試驗正在進行,目的是看使用胰島素增敏劑減少胰島素抗性的同時,能否降低血脂、血壓,改善罹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

「大家都在期待這個研究,再過2~3年應該會有結果,到時就可證明胰島素抗性假說是否正確,」台中榮總許惠恆主任說。

預防或控制代謝症候群沒有特別的訣竅或捷徑,所有受訪專家的建議一致,還是老話一句——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

保持標準體重
健康飲食
如同減肥飲食法近年爭論不斷,代謝症候群飲食也有類似的疑問。

然而台大新陳代謝科醫師楊偉勛提醒,要控制體重,還是不能忽視控制飲食整體的總熱量。

梅約醫學中心的教育網站上也建議,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是,多吃不同種類的蔬果。避免加工和油炸的食物。肉類儘量選擇白肉和魚肉,少一點紅肉。

此外,試用香草和香辛調味料取代過多的鹽。

多運動
運動可以增加細胞對胰島素的利用,減少阻抗的問題。

並且運動幫助減輕體重,瘦下來也可減少胰島素阻抗。

關心代謝症候群的五個指標:
腰圍、血壓、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空腹血糖

梅約醫學中心建議,出現代謝症候群中任何一個指標,都應向你的醫師詢問。

你可以向下列的專科醫師求診:代謝內分泌科醫師(有的醫院稱新陳代謝科)、心臟內科專治高血脂的醫師,或者女性附帶有生理週期或懷孕方面的問題也可向婦科醫師詢問。

fr.: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content/065/065146.asp

Tuesday, April 27, 2004

教育部長能做什麼

連續幾天頗受注目的新任教育部長人選,在昨日終告正式底定,將由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杜正勝接任。此項人事案甫傳出,即備受教育與家長團體質疑,主要的疑問集中在杜正勝本人的教育(改革)理念並不具有明確的公共認知,因此,無法讓人瞭解針對狀況百出、問題連連的教育改革方案,新任部長將會採取何種治理方式?或是有無任何解決之腹案?

的確,就目前已經開展上路的諸般教改方案,是需要一套能夠大刀闊斧進行徹底改造的計畫,然而,問題是,單單一個教育部,並不具有這般的能力與權力,這一點,無論何人接任教育部長,處境都是相同的。

當前國內的教育制度與教改,最根本的問題癥結乃是出自於教育的商品化與市場化,由此而衍生的種種不公平——表面上為負擔加重、入學機會的不均等,以及高等教育的發展失控等等——都可以從教育的商品化與市場化的分析中得到論證,同時也是目前最受詰難的教改問題。但是,問題之所以形成,教育部並非指令中樞,充其量,僅僅只做為執行單位而存在,歸根究底,其根源乃在於國家既定之政策方向:新自由主義的市場化改革。在這一大方向之下,國家乃大力執行公營事業之私有化、國家自公用事業與公共福利角色上退縮,以及教育的市場化;因此,教育部所能負責與使力者自是相當有限,做為國家機器的構成部分,無法自外於整體國家的運作機能,否則,唯有下台換人一途。

不過,這並不是說杜正勝在接任部長之後,只能做為花瓶而聊備一格,會選擇杜院長接任部長,當然有國家在教育事務上的需求,只不過,並不在於希望他能重新整備教改機器、徹底解決各項衍生之問題而已。簡單來說,杜正勝所秉持之史觀,是他此番之所以出線的最重要原因。從杜正勝接任故宮院長之後,所舉辦的「台灣的誕生:福爾摩沙文物展」,將17世紀荷蘭人殖民台灣做為台灣誕生伊始的詮釋,以及在高中歷史新課程綱要中將明史之後的中國史列為世界史這兩項「發明」來看,杜正勝所擅長者,乃是在於建立台灣民族主義的史觀與史學,而這一點,對於企圖想要長期執政的民進黨而言,自然是必須被建立的文化霸權工程,而杜正勝正是規劃這項工程的不二人選。

杜正勝接任教育部長,其主要任務便是在於從教育方面下手,徹底翻轉長期以來被國民黨蔣氏政權所塑造出來的中國民族主義史觀,而建立起新的民族主義史觀,就這一點而言,民進黨政府與國民黨政府同出一轍,都試圖將教育做為政治與國族統治之工具;因此,希望新任教育部長能解決教改問題的人們,恐怕又要失望了。

fr.: 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

付諸行動

作者/潘台成

在一所大學裡,舉辦了一個國際經濟科技研討會,會中大家獲得許多共識。

會後茶敘時,有一位教授進入洗手間,聽到巨大嘩啦聲,於是將廁所門打開,赫然發現馬桶水槽內水流湍急,便捲起袖子,嘗試修好它,但折騰了許久,依然修不好。

他趕緊走到茶會人群中,想找總務人員來幫忙,無奈看不到任何總務人員,卻恰好看到這所大學的校長拿著蛋糕,正與其他教授們敘舊。

這位教授走過去跟校長說:「馬桶沖水開關壞了。」 校長馬上說:「那壞了的馬桶在哪裡?帶我去。」

校長手裡還拿著蛋糕,就走進廁所開始修馬桶。起先他也沒法找到毛病,後來東摸摸西摸摸,按到那壞掉的水閥,水流終於停止。

校長走出廁所,神色自若地繼續吃蛋糕,繼續與來賓們談話。

在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難,若能訓練自己不去等待、寄望他人為你解決,而馬上付諸行動,還有什麼問題,能難倒我們呢?

fr.: 講義堂幸福報

父親和我

作者/林良

童年,夏天的午後,父親最喜歡在老家鋪石板的庭院裡放好矮桌和小凳,招呼我們三兄妹去畫畫。我們有蠟筆和白紙,一大三小輪流出題目。

「畫狗。」四個人就動筆畫出自己所能畫得出來的狗。 「畫馬。」四個人就動筆畫出自己所能畫得出來的馬。

父親會把三個孩子畫的圖畫一一拿過去看,送給每個孩子一句「很好」。四歲的小妹畫的「汽車」,像一個走了樣的雞蛋,也能得到他的一聲讚美:「不錯。」夏天午後的美術課,使我們三兄妹在成長的過程中從來不畏懼繪畫,都能夠畫畫像寫字。

父親是矮壯型的人,他強健的身體是鍛鍊出來的。他常在週末帶三個孩子去健行,從老家廈門的市中心一路徒步走到郊外,直走到三個孩子都走不動了,才在公路邊的站牌下等著坐公路車回市區。公路兩旁是荒涼的郊野。公路上一大三小的孤寂身影,常引起公路車司機的關注。

三個孩子都不喜歡這辛苦的「行軍」,卻捨不得回到市區以後的「犒勞」。父親會帶我們到一家很有名氣的廣東餐館去飽餐一頓。三個孩子可以自由「點飯」。我點的永遠是在公路上就已經想好了的一道「茄汁牛肉燴飯」。

父親愛看書,愛買書。他讀的是化學書,清晨四點鐘就起床,打開書桌的燈,坐在書桌前靜靜地看,也握筆計算,寫筆記。我家常有郵包送來,我喜歡看他拆開郵包拿出裡面的書。他為我訂閱一份兒童雜誌,讓我也有機會享受拆閱新書的樂趣。

到書店買書的日子,通常是在星期六的中午。父親騎車到我就讀的大同小學去接我,父子一起到廈門最大的書店「商務印書館」去買書。兩個人約好以書店結賬櫃台為會合地點,然後分頭去看書。會合的時候,父親抱 的是一堆化學書,我抱的是一堆童書。結完賬,用餐的時間已過。我明明知道父親習慣上會順便帶我上館子去吃中飯,卻仍然熱切地期待著聽他說出令我心花怒放的那一句話:「我們就在外邊吃吧。」

父親在日本的神戶經營一家貿易公司。中日戰爭前夕,營業情形大壞,家境不如從前。父親宣布,今後一家人要過特別省儉的日子。書少買了,點心少吃了,零用錢停發了,電影也不許看了。就讀小學六年級的我,體會得到「家道中落」的滋味,卻體會不到父親內心的焦慮。

有一天,回家經過電影院,看到電影院正在放映《金銀島》影片。我讀過《金銀島》的中文譯本,認為這部影片非看不可,明知觸犯父親的禁令,卻勇氣百倍地去找父親要錢看電影。

「我不是已經說過不看電影了嗎?」 「可是這一次不一樣。我看過書,很想知道電影怎麼演。這件事對我很重要。」 「真的很重要嗎?」 「真的很重要。」 「好吧。」

父親掏出錢來讓我去買電影票。其實他根本就很想讓我去看。我說的話,讓他找到了准許我去看的理由。

中日戰爭爆發以後,廈門淪陷,我們一再逃難,最後來到福建的漳州,租了一間破舊的老屋,暫時安頓下來。父親一個人到外縣去為一家小公司管賬,不到一個月,就生了病回來了。他發高燒,一直不退。我陪他上醫院去看了幾次病,仍然不見好轉。我和母親,守著生病的父親,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只好寫信向一位輾轉來到漳州的表姑求援。表姑來探病,隔天又帶來一錢熊膽。「高燒不退,只好服用這個了,」她說。

服用熊膽以後,父親昏昏沈沈地睡著。我和母親輪班守護著他。在值班的時候,因為疲勞,我竟睡著了。半夜,聽到有人喊我。我趕緊睜開眼睛,看見父親已經坐了起來。「燒退了,我已經好了,」他說。他臉上含著笑意,把手伸給了我,我也緊緊地握住他的手。這是四十二歲的父親和十八歲的兒子,第一次像朋友一樣地握手。這也是我第一次深深感受到,在父親心中,原來把我看得那麼親。 父親去世的時候,我已經二十二歲,曾經當過小學老師,後來是一名報社的記者。在教書的時候,在採訪的時候,也曾經遇到過一對一對的父子。我知道他們都有自己的故事。我希望他們的故事也能像我的故事一樣地完美。

有一次,有一位讀者訪問我,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你是怎麼學會了當父親的?」 我記得我的回答是:「我是跟我父親學會了怎麼當父親的。」

fr.: 講義堂幸福報

終結家庭戰爭

【劉秀玲(北市讀者)】

那天托兒所所長邀我參加午餐聚會,要與我討論有關女兒人格發展的問題。

基於良好的兩性互動關係,才能建構幸福美滿的家庭,孩子的心智才能健全發展,老師舉證了一些班上單親家庭小朋友及女性家長失婚的心路歷程。老師好像諮詢專家,給予我很大的啟發。

這使我想起老師曾在兒子的親子手冊內留言:「爸爸辛苦了,為了孩子,把媽媽接回來吧!」那時與外子意見相左,經溝通仍無法達成共識,我負氣離家,在娘家半個多月。

小班的兒子經常哭鬧,大班的女兒上課失神,外子則憂愁滿面父兼母職;而當時的我,滿腦子被離婚字眼所盤據。

不知是否個性使然,我對於現狀深感無力與不滿,對於外子的作為,我始終用放大鏡看他的缺點,等倍數放大我的優點;我嫌他永遠做得太少,而我付出的總是太多。

在我眼裡不及格的外子,卻頗受老師好評,讚賞外子是位好爸爸;與其他學生家長相較,更稱得上是位好男人!老師笑著問我多久沒跟外子撒嬌?我思考半晌,婚前戀愛的甜蜜色彩,已逐漸淡去,婚後的現實生活裡,輕聲細語早已成為過去式,碎碎念是進行式。

無怪乎我們時時上演無法終結的家庭戰爭,難道我應該放下世俗的標準來看待另一半?

誠如老師的忠告:「雙方要用心共同努力,為平凡、一成不變的婚姻生活,隨時添加幸福的色彩……」原來家庭的和樂氣氛、子女的歡笑,一直掌握在我手裡啊!

【2004/04/28 聯合報】
fr.: http://udn.com/NEWS/LIFE/X1/1981808.shtml

勇敢向孩子說NO!

【張瓊瑤(高市讀者)】

養育小孩,要堅持下去真有點難!

小女兒才四歲,鬼靈精的她,常為了要吃餅乾或糖果,利用哭鬧及父母的惻隱之心來達到目的。以前的想法是,家中才兩個小孩,不忍心她哭得這麼慘,常常是有求必應。直到她的牙齒拉起警報,我不得不立即做出決定──完全停止供應糖果。

第一次拒絕她,她哭得慘不忍睹,持續了半個小時。我外在表現得輕鬆自在,內心卻一直在淌血,自她出生,從沒有讓她哭這麼久過。就在我的防線快要潰決時,她爹將她抱開。

第二次拒絕她,她哭得天崩地裂,我不理她,結果她竟然哭了一個小時,聲音都沙啞了。不得已,只好拿出準備好的棍子嚇唬她,並不想真的打她。無奈她無視於棍子的存在,我只好用力打了她兩下,她才停止哭泣。

第三次拒絕她,她沒有再哭,而且她還自問自答:「媽咪說不可以吃糖果對不對?」天呀,我聽到這句話,眼淚差點掉下來,驚訝於自己的寶貝長大外,也覺得堅持有了代價。

雖然之後仍然有幾次會哭鬧,但時間已明顯縮短許多。那天看到一則小故事:一個富有的父親擁有幾甲田地,照理根本不需要自己的小孩動手去栽培農作物,但是那位父親卻規定小孩每周要負責除草,並照顧農作物。鄰人不解,問他為何讓孩子那麼辛苦?他回答:「我不是在栽培農作物,我是在栽培我兒子!」

別怕孩子傷心、難過,或許這樣的經驗能讓他體驗挫折,學習成長,現實生活並不都是盡如人意的,不是嗎?

【2004/04/28 聯合報】
fr.: http://udn.com/NEWS/LIFE/X1/1981806.shtml

瑜伽 東方熱蔓延中

記者龔小文/報導】

瑜伽這幾年席捲全球,原因無他,愈是繁忙紛擾,人心就愈需要一個出口,其愛好者包括大明星如瑪丹娜,練瑜伽變成一種時尚,在都市叢林裡,更常可見斜背著瑜伽墊的現代女俠,自信穿梭,究竟有多少?光是從NIKE瑜伽墊的銷售量直線成長,1年至少翻兩翻、成長2倍以上,就可見一斑。

瑜伽 (Yoga)一詞代表「和諧」,是回溯到西元前4000年古印度文明就有的古老文化,當時的修行者觀察自然萬物,從動物如何調適自己的身體機能,順應外在環境的變化啟發靈感,進而配合人類肢體特性,追求身心平衡,因而瑜伽中可見形似貓、狗、雲雀、駱駝等的動作姿勢,伸展調和。

瑜伽讓身體變柔軟了

瑜伽強調身體的柔軟度,身體柔軟了,內臟器官由內而外也活化起來。瑜伽經證實也對許多病症或疼痛都有改善效果,包括骨關節炎、高血壓、骨質舒鬆等,近幾年尤其風行。

正因為瑜伽對體態雕塑、線條修飾的效果,愈來愈被強調,也是瑜伽能讓人感受到最具體的改變,大眾化的健身中心也競相推出瑜伽課程,滿足都會運動者的需求,但瑜伽對心靈的安撫作用才是修行者真正要修練的。

在全球超過200個國家都有分部的阿南達瑪迦瑜伽協會,就以自我了悟和社會服務為宗旨,強調整體身心靈的鍛鍊,阿南達瑪迦台北瑜伽屋張景聰說,有學員練瑜伽練了10多年,還在找真正的瑜伽,瑜伽不該只是一味追求肢體的極度柔軟彎折,要能導念於正,安撫心念,敏銳而細膩地感受自己心緒的變化。

健身中心流行泛瑜伽

瑜伽熱,也在健身中心裡燒出一股「泛瑜伽」勢力,有「強力瑜伽 (Power Yoga)」、「熱瑜伽」等直系支派,也有改良並與太極、氣功、運動醫學結合的「彼拉提斯」和「Body Balance」等,都是從看似靜態的律動裡,喚起最深層的肌肉。

強力瑜伽相較於傳統瑜伽在肢體柔軟度上極度彎折的要求,更強調肌力和肌耐力,借伸展運動強化最深層的肌肉,偏重體適能的訓練;熱瑜伽則是以溫度催化瑜伽的效能。

好萊塢健身中心率先把泰國分部的「熱瑜伽」引進,在台中分部成立專屬的瑜伽中心,有別於一般健身舞蹈教室的冷氣空調,以暖氣控制室內溫度在攝氏37到42度,從地板散熱出來,藉由溫度幫助伸展和運動更深層肌肉,也會流更多汗,釋放能量。

彼拉提斯 快速走紅

彼拉提斯 (Pilates)則已有80多年歷史,去年初引進台灣,風行於健身中心,以其創始人Joseph Pilates為名,將西方運動醫學的生理解剖等理論,與東方瑜伽、靈修概念結合,開發出彼拉提斯,最早是配合器材作復健之用,漸漸發展成拉長曲線、矯正姿勢、舒壓的時尚養身運動。像貝克漢他老婆高貴辣妹、烏瑪舒曼和「慾望城市」的「凱莉」莎拉潔西卡派克等都趨之若鶩。

Body Balance則是由國際運動研發中心Les Mills研發的身心平衡課程,結合瑜伽、太極、氣功、彼拉提斯等,以靜態伸展動作鍛鍊全身肌肉線條,就連搭配的音樂也是課程的一部分。

呼吸,在這些「泛瑜伽」運動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呼吸吐納間加速體內毒素的排除和代謝,也將意念集中在呼吸本身,不再想塵世紛擾,在選後動盪仍未平的此時,也能緩和緊張的情緒。呼吸要採腹式呼吸,要深、要長、要慢、要細,用鼻子深深吸氣使肺部和腹部因充滿空氣而凸起,嘴巴吐氣收縮腹部下凹,配合打坐或伸展,都能讓心靈安靜,伸展的效果也更好。

帶動東方運動風潮

瑜伽帶動的東方運動風潮,讓中國太極、氣功也成健身中心新寵,太極拳不再只屬於清晨公園裡老先生、老太太比畫的功夫,在健身中心也有年輕人樂此不疲。25歲的家佩就是其一,第一次上課比畫不得要領,跟著老師畫左畫右暈頭轉向,重心的轉移也拿不穩,集中心念多上幾堂課,倒也能感受能量運行。

包括亞力山大、好萊塢、中興等健身俱樂部都有太極、太極氣功、太極導引等課程,好萊塢健身中心更以亞運金牌國手詹明樹為號召,男女老少都能上健身房練功,感受中國傳統武術、氣功於大成的養生運動。

【2004/04/26 民生報】
fr.: http://www.udn.com/2004/4/26/NEWS/LIFE/X3/1977691.shtml

練瑜伽注意事項

阿南達瑪迦瑜伽靜坐協會張景聰建議:

1.瑜伽空腹做最佳,腸子和膀胱最好也要排空,早上起床後、或者晚餐前都是不錯的時間,動作刺激按摩體位時才能充分釋放能量,不產生壓迫。
2.瑜伽做完後10分鐘內不要碰水,至少20分鐘不要喝水或進食,讓能量充分運行作用到各部位。
3.練瑜伽前的暖身不能馬虎;練完瑜伽要按摩,特別是淋巴、關節接連處,可以幫助代謝死細胞。
4.孕婦雖然還是可以練瑜伽安定心靈,但練習的動作不可壓迫到肚子和子宮,以簡單的基本體位練習或打坐為宜。
5.練習場所以通風良好的室內為宜,但注意不要吹風,以免著涼。
6.飲食上刺激性、會擾亂心念的食物也要避免,例如咖啡、茶、辣椒和香菇等所謂的惰性食物。

【2004/04/26 民生報】
fr.: http://www.udn.com/2004/4/26/NEWS/LIFE/X3/1977700.shtml

當青春戀歌響起

【賈美娟(國中教師)】

國中生,正是對愛情懵懵懂懂的年紀,卻常驚聞偷嘗禁果或是陷入感情迷惘而不可自拔的實例。身為國中導師,勢必對此事得有更敏銳的警覺。

近來,我注意到班上一位早熟的女生,非常愛慕班上俊俏外型的同齡男生,費心製造獨處的機會。種種表現,被班上部分同學戲封為「班對」。雙方家長頗為擔憂,害怕未成年男女弄假成真,甚至誤觸法網。

透過親師座談會和家長集思廣益,就孩子們的想法、價值觀,找出最適合的解決方法。家長們當務之急,更得注意孩子放學後的動向,阻絕男女獨處的機會。

導師時間的機會教育也是很重要的。「我知道,你們這個年齡,很在意自己的身價。受人注意,當然是美好的感覺,但別忘了,永遠保持這種美好的感覺,比真正付諸行動結交男女朋友更浪漫。而且,才國中就讓自己死會,身價瞬間暴跌,是最愚蠢的!」孩子們點點頭,表示認同。

「更何況,現在談戀愛,到論及婚嫁,起碼還要好多年的時間,如今卻認定對方是終身伴侶,這樣充滿未知數的賭注,風險實在太高了!」孩子們恍然大悟,認清事實。

「另外,同學鼓譟,亂點鴛鴦譜,是最不道德的行為。請留點口德,勿瞎起鬨。至於被同學配對的當事人,當下喜悅不已,不予否認,只會加深小兒女的私情,身為導師,我一定追蹤到底。但如果實非如此,理該正色拒絕,以免謠言四起!」一幫愛嚼舌根的孩子,低頭不語。

「家庭教育的養成十分重要。以討論功課為名,到同學家拜訪,請先知會對方父母,以示尊重,並且不得久留,干擾他人生活作息。切記勿獨身前往異性同學家,以免引人非議,畢竟各位都未成年,學會保護自己是首要工作!」

從孩子慧黠的眼神中,我知道,這齣少年男女的愛情戲碼,在多方關切之下,即將落幕!

fr.: http://udn.com/NEWS/LIFE/X1/1979832.shtml

母親節的由來

母親節的由來有很多傳說,世界最早的母親節可能是在古希臘,人們為了慶祝「莉雅」女神的節日。這女神就是「宙斯」的母親,幾乎希臘所有的神都從她而出。到了十七世紀,教會把慶祝「莉雅」女神的節日改為表達對耶穌的母親瑪利亞的崇敬,便訂四旬齋的第四個星期日為「Mothering Sunday」。

而德國母親節的由來,傳聞是希特勒為了記念他自己的親生母親,而訂定某一天為母親節。

最有名的是美國母親節的典故。在美國,最早關於母親節的記載是1872年 由茱麗雅 Julia Ward Howe(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 的作者)所提出的 。她建議將這一天獻給「和平」。後來1907年,費城的安娜(Ana Jarvis)為了發起訂立全國性的母親節而活動。她說服了她母親所屬的格拉夫頓教堂的牧師,在她母親的忌日(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舉辦追思禮拜。接著安娜開始發動大規模的寫信運動。她寫信給數以百計的教堂、商業領袖、報紙編輯、政治家等,要求他們制定母親節為國定假日。在她的努力下,到一九一一年,母親節的禮拜活動便在全美各州舉行。在當天,人們配戴康乃馨向母親致敬。母親健在者,佩帶紅色康乃馨;母親已過世,則佩帶白色,以表示內心的懷念。

為人子女要趁父母健在的時候,把握住機會,使他們開心、快樂!「母親節」的意義就是在此!

今年的母親節,給媽媽來點不一樣的禮物吧!心意是最重要的禮物喔!你曾經為媽媽作過菜、煲過湯嗎?現在你只要會煮泡麵,就可以為媽媽準備一桌滿滿的美味了,為媽咪創造一點驚喜和感動,只要三十分鐘!

fr.: 家庭鮮活報

建立終身學習的社會條件

普遍受到台灣民眾歡迎的社區大學,該不該頒給學分學位,一直廣受注意。甫於一星期前舉行的社區大學第6屆全國研討會,教育部長黃榮村在致詞中提及社區大學宜設立雙軌制,表示教育部已考慮社區大學頒發學位的可能性。社區大學若真能立法授與學位,將是台灣成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大里程碑,也是台灣民間興學的重大突破,意義深遠。

首先我們必須指出,社大頒發學位,並非全然沒有爭議。甚至在一些社大內部,亦有人認為目前沒有學分學位的設計,反而更能體現「快樂學習」的目標。一旦有學位的授與,勢必影響社大的教育內容,考試或其他評量方法的嚴格化,甚至對教員的遴聘也得進行評議。如此一來,目前社大廣為人稱道的活潑、多元、富有創意等優點,恐怕都將大打折扣。

社區大學倡導者並非不知道頒發學位要付出這種代價。我們也相信這些倡導者並不迷信文憑主義。他們之所以願意付出這些代價,主因在於社大所開設學術性或較具社大理念的課,往往招不足學員。學分學位究其實,乃是這些高品質課程修課的誘因。

誠然,社區大學學術類課程招生不易,是社大辦學人士亟力想改善的現象。許多社大對這類課程均有減免學費的優待,同時將上課的最低註冊人數大幅下降,可說是賠本辦學。各社大財務普遍吃緊的現狀下,這種賠本辦學彌足珍貴。然而,即使如此,各社大學術性課程普遍還是嚴重偏低。顯然,社大爭取頒發學分學位,主要目的之一當在誘導學員進修這類學術性課程。

我們讚賞許多社大的這種用心,也可以同意基於誘導學員而頒發學分學位。但我們願指出,社大學員少進修學術課程,實有更深刻的社會因素。社大的學員多係在職的成年人,告別學校有年,且多半在過去學校教育中成績並不出色,甚至頗為挫折。以畏懼書本的學校經驗,加上忙碌的白天工作,要她/他們在下班忙累之餘,再出去啃枯躁的學術書本,非有絕大的決心毅力不可。

因此,純粹的學位誘因還不夠。社會應當減少工作時數,使學員不致因白天工作太忙累而晚上讀書打瞌睡。目前每天工作8小時,下班回家後往往已是6點多,而各社大多在晚上7時開始上課,顯然太匆忙。為使成人終身學習能系統地運行,從而建立台灣為學習型社會,政府宜立法降低工時。法國曾實施每週工作35小時(每天7小時,每週5天)制,可為借鏡。總之,終身學習的體制,要有配套措施!

fr.: 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

家庭教育讀書會

你是當上父母之後才學習當父母的嗎?面對孩子的成長,會不會有許多的喜悅想與人分享?而對於孩子的教養問題,是否也有一堆疑問想與人討論?在現今快速發展的社會脈動中,是否也想藉由書本,搭起與外界溝通的橋樑,共同分享學習的喜悅呢?

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自民國80年12月開始,即開始積極推動「社區親職教育讀書會」,將家庭教育推展到社區、學校裡的每一個角落,促使家庭運作更和諧,提昇家庭學習。今年更是以家庭教育理念為主軸,共舉辦8場讀書會,舉凡親職教養、兩性、婚姻、家人關係及個人心靈成長等相關議題,皆是帶領討論的主題。進行的方式主要是由一位主要帶領人,藉由書本及主題討論、生活經驗的分享,提昇家庭生活品質及個人自我成長。

活動中將有2週與教育入口網維運小組合作,結合資訊教育,共進行2小時的線上讀書會教學,以實體與虛擬相互交錯的閱讀活動,達成互動對話的交流,延伸擴大至網路世界中,提昇閱讀新知所帶來的成長。有興趣想加入體驗讀書會的朋友請把握機會,電話預約或傳真報名,以免向隅。

時間:5/10~12/23
地點:台北市教育研究發展中心(台北市吉林路110號5樓)
報名:即日起,開始接受預約報名,額滿(每班限15名)為止
洽詢電話:02-2541-9690
傳真:02-2541-8752
(http://www.edunet.tp.edu.tw/)

fr.: 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

安全褲紀事 國小女生制服裙心事

【記者陳怡君台北採訪報導】

一群彰化永豐國小六年級同學,加上一個初出茅廬的實習老師,乘以一台攝影機,上述組合會產生什麼的火花?永豐國小實習老師楊雅雯以紀錄片「安全褲」展現國小女生們的制服裙情結,透過學生們自創歌舞表演,小小性別出軌。

「安全褲」記錄了國小校園中的制服心事,呈現性別教育小兵鬆動裙子刻板印象的在地實驗。紀錄片中高年級的女生們不約而同穿著冬天長褲,非穿百摺裙不可的時候就在裡面加件運動短褲當做「安全褲」,以防小褲褲曝光。

「安全褲」導演兼攝影楊雅雯表示,她剛到學校時很好奇:為什麼女生不愛穿制服裙?她觀察學生們從整整齊齊進學校、升旗到第一堂課,各種版本短褲逐漸出籠,過了中午幾乎女生們都換上了褲裝,高年級女學生更直接穿長褲上學。小女生穿短褲方便追、趕、跑、跳、蹦;那大女生的制服裙心事又是什麼?楊雅雯一問之下嚇了一跳,身材纖瘦的女學生搶著說「我的腿這麼肥,怎麼可以露出來!」「我覺得自己穿裙子的腿型很肥,不能讓別人看見」。而學生們畫出心目中理想的制服裙幾乎都配上了長褲,理由當然是腿不能被看見,楊雅雯有些難過的說:「有些外型比較大隻的女孩,有的也想穿裙啊!裙子卻早被媽媽丟掉、穿不下了。」原來永豐國小沒有統一制服換季時間,女學生們運用校規的彈性,拒絕展現「肥腿」。

楊雅雯原本計畫拍攝課堂上和學生討論女生、男生、身體的三角關係,但是現場僵硬的互動無法滿足她,反而是渴望上鏡頭的學生們主動提議表演跳舞給老師拍,她順水推舟建議女生們穿裙子,於是展開一場場下課10分鐘嘉年華。

女生們換上久未穿的百摺裙加安全褲,大跳流行教主蔡依林的最新熱舞,歡樂的氣氛讓男生蠢蠢欲動,為了出風頭,放棄原先嚷嚷的「穿裙子會下地獄啦!」「我死也不會穿裙子」,套上制服裙,盡情旋轉、搖擺,連胖男生都綁上運動外套當裙擺,在師生輕鬆自在的互動中、在玩鬧的下課10分鐘,戲耍突破僵硬的性別區隔。

國小校園流行偶像不稀奇,國小女生以偶像明星身材要求自己則令人心疼!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王蘋表示,「安全褲」呈現「標準身體美學評價」對女性的壓力,連國小階段的女孩也難逃社會性別約束,永豐國小的女生透過對穿裙子的抗拒,抗拒展示「我那麼醜的、不該被看見的腿」。

自稱還在摸索如何跟孩子談性別而不惹人厭的楊雅雯,透過公共電視培植校園現場教師拍攝紀錄片的計畫,學會拿起攝影機拍攝,交出拍片計畫書。花了兩個月拍攝的紀錄片「安全褲」技巧或許青澀,卻說出了國小校園青春制服心事,與隱藏在女孩心中「瘦等於美」的無形束縛。

fr.: 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

發現你的利基:從排行與性格創造優勢

文/陳學志(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

古人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筆者絕對無意對講這句話的聖人不敬,也瞭解這句話旨在激勵人們容納拂逆已意的善言。然而,良藥果真必得苦口?順耳豈能無有忠言?(不然任何病都吃黃蓮、豬膽就好了)筆者以為,藥無甘苦,癒病者良;既能癒病,甘美香甜者豈不較苦澀者更勝一籌。

不論中外,巿面上都充斥著心理學的自學秘笈(可見人們是多麼向上進取呀),而大多數的書老實說來也是很有啟發性──但唯一的條件是讀者要有勾踐臥薪嚐膽的精神以及祖逖聞雞起舞的毅力,努力看完充滿艱澀字眼、濃濃學術味的逆耳忠言。但我有時很好奇,若讀者們有如此的修養情操,那人世間就少有困難足以撼動他們,那他們又何需來看這些書籍呢?(或者這正是這類書籍成效有限的主因)

反之,一本針對那些急需在人生苦海中找尋一塊浮木者而寫的勵志書而言,除非能像金庸或瓊瑤小說般吸引讀者不眠不休地看下去,是極難對讀者發揮作用的。而李曼博士的這本書「發現你的利基」正是一本可讀性很高的一本書,全書文筆流暢、高潮不斷、雋永幽默、趣味橫生。我第一次拿到此書的譯稿,泡了一杯濃濃的咖啡打算振作精神苦讀一番,沒想到讀了幾頁就被其精彩的內容迷惑,咖啡一口都沒喝就看了半本,若非第二天我得早起,我一定熬夜看完它。在此,我想奉勸各位讀者,若您想買一本在失眠之夜助您就寢的「好書」,這本書鐵定會令您失望,還是將錢捐出來做公益較為得當。

本書的作者凱文‧李曼博士師承阿德勒(Alfred Adler),是當今探討出生順序最知名的學者,1998年二版發行的《The New Birth Order Book: Why You Are the Way You Are》一書,目前仍是Amazon網站「Birth Order」類別暢銷榜第一名。此外,作者除了是美國知名心理學家、暢銷書作家,也是溝通專家和幽默大師,在美國已著有21本婚姻、家庭相關書籍,已銷售數百萬本。憑著作者豐富的心理學知識以及生動幽默的口才,使他曾任ABC「早安美國」節目家庭心理顧問,現為電視節目「Real Family」、「Parent Talk」主持人,並經常受邀在全美熱門電視談話性節目中擔任貴賓。

2002年某天,李曼博士看見電視脫口秀節目中一位膽小怯弱的女性,在45分鐘內化妝、服飾、配件全部翻新,迅速變裝為電視主播型的女人。這引發他「為什麼不寫一本『讓個性改頭換面』的書」的想法。而在本書中,作者從他的親身經歷來說明這一切不是夢,因為當作者本人17歲念高中時,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認為他日後的工作不是在加油站換輪胎,就是在街角賣報紙、收垃圾。而本書中將說服您相信,這個眾人眼中的失敗者,只要發現自己的利基(niche),改變人生軌道,終能邁向成功。

與其說這是一本介紹心理學的知識的書,無寧說是一本自我成長以及勵志的書,作者雖然在書中仍不忘「炫耀」其猜測陌生人出生序的技倆(而事實上,我寫出這段評論,正符合本書對我出生序的預測,很神吧!但我覺得這並非重點),重要的是,本書為讀者構築了一個未來,許讀者一個理想:允諾讀完本書後,能對自己有更深的了解,跳脫破壞性甚至自我毀滅的生活方式,建立自己的優勢,找到屬於你的一席之地。

本書簡介

2002年某天,心理學家凱文‧李曼博士看見電視脫口秀節目中一位膽小怯弱的女性,在45分鐘內化妝、服飾、配件全部翻新,迅速變裝為電視主播型的女人。這引發他「為什麼不寫一本『讓個性改頭換面』的書」的想法。

李曼博士相信,改變個性和外表同樣是可能的。李曼博士在本書一開始分享自己一路跌跌撞撞的成長經驗,接著從個性氣質、童年記憶、語言表達和最拿手的出生順序四個面向說明:
* 四種基本氣質類型:引述FPA理論的創始者Florence Littauer的分類,說明你是誰、是怎樣的人。
* 出生順序強大的影響力: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會成為現在這個樣子。李曼博士認為,如果不了解家庭成長環境的互動狀況,你就不能完整地了解自己。他演講時最受歡迎的時刻,是請聽眾們即席站起來,然後李曼博士立刻說出對方的出生排行,正確性高達90%!
* 早期童年記憶:童年記憶最能揭開個性的秘密,透露你對生活的看法,為什麼某些事讓你不快、別人卻不以為意;你對某些事覺得很自在、卻嚇到了別人……等。
* 愛的語言:李曼博士在前三個面向帶領讀者向內檢視,這非常重要,但是停留在關注自己的階段並不健康,我們生活在多種人際關係中,「愛的語言」這個部分幫助我們向外眺望:學習成為一個能夠愛人的人。

最後,結合以上四種個性指標,進行自我評估:了解你的優點、缺點、偏見、對生活的基本假定、人際關係成功的路徑。作者允諾:讀者讀完本書將能了解你為什麼是現在這個獨特的樣子,跳脫破壞性甚至自我毀滅的生活方式,建立自己的優勢,找到屬於你的一席之地。

作者簡介

凱文‧李曼博士,美國知名心理學家、暢銷書作家,也是溝通專家和幽默大師。著有21本婚姻、家庭相關書籍,已銷售數百萬本,包括《愛女兒愛爸爸》、《搞懂男人》、《女人的壓力處方》(張老師文化出版)、《你算老幾?--出生排行解碼》(及幼文化出版)、《Parent Talk》、《Sex Begins In The Kitchen》、《Bringing Up Kids Without Tearing Them Down》等。

李曼博士創辦「Couples of Promise」機構,擔任總裁。他曾任ABC「早安美國」節目家庭心理顧問,現為電視節目「Real Family」、「Parent Talk」主持人,經常受邀在全美熱門電視談話性節目如芭芭拉‧華特絲的「The View」、CBS「The Early Show」、溫佛瑞‧歐普拉(Winfrey Oprah)的脫口秀、「今天」(Today),以及愛家協會「Focus on the Family」、慕迪廣播網(Moody Network)等廣播節目中擔任貴賓。
凱文‧李曼在美國亞歷桑那大學獲得心理學碩士、博士學位,目前與妻子Sande住在亞利桑那州的Tucson,育有四女一子。李曼博士網站http://www.realfamilies.com/。

fr.: http://www.lppc.com.tw/

我們都是補習長大的

文/尹怡君

即便強調多元入學管道,有可能更為加重的升學負擔,讓幾乎每個城市主要車站附近都有的補習街,燈火更加的通明,而事實上,補習班走過台灣的經濟起飛期、加速期,從技藝訓練到升學輔導,再因國貿的需求以及留學風潮興起、與國際接軌的壓力,留學考試的課程以及外語訓練便逐漸成為補習班授課的大宗。

據教育部統計處於一九九八年時所進行的「台灣地區短期補習班概況統計調查」顯示,截至一九九八年底,台灣地區已辦理登記並獲核准立案的各類型短期補習班,總數為五千五百三十六家;由於之後教育部並未再實施新的全國性調查,因此,目前的補習班在加盟連鎖風潮下總數有多少,可以將當年的調查結果作為一個增減的參考。

在五千多家的補習班裡,升學文理類居冠,相差無幾而居次的是語文類,再次之的依序為珠心算、其他、資訊、舞蹈、美容美髮、音樂、美術書法攝影。撇除以補充學校教育的各學科補習班之外,語文一直是坊間林立最多的補習班別,如二○○一年Money Guide理財雜誌所做的台灣十大最富潛力的加盟行業分析所指,「兒童美語」被認為是最具賺錢實力的加盟行業,第二名則是「安親課輔」。在刺激與需求的兩端,家長將孩子帶進美語補習班的熱烈情況由此可見一斑。而參佐教育部九十學年度第二學期的「台灣地區中等以下各級學校學生學習及生活概況調查報告」,總體而言,學生平日放學後參加校外補習的比率為四十三‧○六﹪,而補習的項目最主要的是學校功課類(二十七‧四四﹪),次之是外語類(二十‧四七﹪)、才藝類(七‧一八﹪)、其他類(包括作文、書法、心算、象棋、圍棋、安親班等項目,占一‧九二﹪)、運動類(一‧五二﹪)、電腦類(一‧四六﹪),又可以再度看出學校功課的排名一再地在補教界、家長與學童心裡奪冠,而外語教學的市場潛力也不容小覷。

關於外語的學習,目前以英語(美語)最為普遍,中小學生曾參加校外英語補習者,占了六十二‧六九﹪,而最早參加校外英文補習的階段,則大多數發生在「國小四到六年級」,占所有階段的三十四點二八﹪,之後依序是「國中階段」(十一‧五五﹪)、「國小一至三年級」(十一‧一二﹪)、「幼稚園」(五‧一八﹪)、「高中」(○‧五七﹪),除此之外,仍有三十七‧三一﹪的中小學生從未參加校外英文補習。絕大部分的學生有在校外補習英文的經驗,也集中在國小中高年級和國中階段,可知家長與學童在此一時期非常重視英語的能力培養與表現成績。

孩子究竟缺少什麼呢?不知道這答案是由孩子本身或是家長、補習班得來的。當我們希望一個孩子變得聰明、優秀,又總是看見他們學業成績或語文能力的缺口,恐怕這些「看見」和「以為」,也會讓缺口日漸地擴大下去吧!

fr.: 張老師月刊電子報〔http://www.lppc.com.tw/〕

聰明行動族:下一場社會革命

撰文-張漢宜 攝影-邱如仁

當簡訊可以把總統搞下台…

在日本,遲到不是罪惡,手機沒帶或沒電才是十惡不赦?菲律賓人用手機簡訊就扳倒了一個政權?

究竟什麼是「聰明行動族」?他們將如何改變世界運行的方向?

日本澀谷車站出口的十字路口,可說是全球手機密度最高的地方。每次紅綠燈變換時,就有約1,500人通過,而其中80%都帶著手機。

網路社群研究先驅霍華德‧瑞格德(Howard Rheingold),在2000年一個春日午後,看到東京街頭這一幅畫面,開始感受到下一個大轉變的初步跡象。因為,那些拿著手機的日本人,大部份都不是在講電話,而是盯著螢幕在傳簡訊!

瑞格德在他的著作《聰明行動族--下一場社會革命》(Smart Mobs:The Next Social Revolution)中,以這樣的場面為開頭,拉開「聰明行動族」的序幕:一群善用網路、手機等科技,互相溝通串連,並參與特定族群活動、做出實際行動的人。

瑞格德20多年來一直在探討新科技的發展,並深入研究新科技與使用者之間的互動關係。1980年代,他預見個人電腦的革命性衝擊;1990年代,他預見網際網路排山倒海的影響性。如今,他又察覺到聰明行動族這股新興勢力的快速成形。

‧手機忘了帶或沒電,是一種罪惡

手機,是聰明行動族的重要媒介之一。

Sony等全球主要科技產品製造商,從青少年身上尋求靈感,再將他們的文化拼湊後賣回給他們。然而,街頭青少年早已具備聰明使用行動科技的能力,遠遠超過流行品牌所提供的安全界限。當權力平衡轉而有利於青少年時,科技公司可能愈來愈得看他們臉色。

以日本來說,有人暱稱東京的簡訊族為「拇指族」。他們之中很多人都不必看手機面板,就能夠直接用拇指敲出簡訊內容,一天之內發出數十通簡訊,可說是家常便飯。

很多日本青少年在手機內建電話簿有100多個名字,但大部份的簡訊往往只在3~5個人的小團體間流傳。由於用手機打電話,父母很難監聽,青少年使用這種新的溝通自由,來建造屬於自己的可攜式隱私空間。

然而,手機的出現,也使得青少年對時間與地點的觀念愈來愈鬆散。遲到不再是禁忌,打個電話說一聲就好;手機忘了帶或沒電,才是一種罪惡。

手機被視為既是流行、也是科技。手機創造自己的用戶文化,進而創造新的都會文化與新的生活方式。

‧發簡訊,把總統搞下台!

不只日本人,連菲律賓人都很會傳簡訊,而且還用簡訊把總統搞下台。

2001年1月,一則寫著「去EDSA街,穿黑色」(Go 2 EDSA,Wear black)的簡訊,以萬箭齊發之勢,在無數手機間擴散。一個小時內,多達數萬名的菲律賓人在EDSA(1986年和平示威推翻馬可仕政權的地點)會合,而且大多數都穿著黑色衣服。4天之後,人數竟然多達百萬人!

當時在位的的菲律賓總統艾斯特拉達(Joseph Estrada),在那一年的1月20日,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因為聰明行動族的運作,而失去政權的國家元首。

不必費一槍一彈,聰明行動族僅使用手機簡訊,就扳倒了一個政權。

菲律賓不是唯一特例。早在1999年11月,聰明行動族就以手機、網址、筆記型電腦彼此串連,自動聚集抗議世界貿易組織(WTO)召開會議,當時稱為「西雅圖之戰」。而在2000年9月,數千名英國公民因不滿油價突然上揚,利用手機簡訊、電子郵件、計程車無線電,阻止特定加油站運油,以表示抗議。

‧用科技,找速配佳偶

當然,聰明行動族的活動也不全然是那麼嚴肅。許多好玩的應用,可說是五花八門。

日本業者就推出「速配」服務,使用類似呼叫器的隨身裝置(稱為「人際察覺裝置」),只要有符合條件的異性出現在15呎內,而且同樣是會員,「速配」就會發出訊號通知,讓你掌握緣份。在美國,還有針對同性戀者推出的「同達」(Gaydar),也是類似的交友服務性質。來自香港的GSM1800網路供應商匯亞通訊,曾在自家網站(www.sunday.com)推出的「行動邱比特服務」,甚至會貼心地連同速配者的文字介紹,一起傳給消費者。

如今,不必另外帶「人際察覺裝置」,只要使用手機,就可以達到相同的功能,而且效果更加神奇。

以日本通訊龍頭廠商NTT DoCoMo的i-mode為例,它所推出的「ImaHima」(日文:你現在有空嗎?)服務,讓數十萬用戶可以隨時知道自己的朋友是否正在附近。

詳細作法是這樣的:你必須先上網填一份表格,設定好友名單,i-mode會發通知以取得對方同意;如果有人想將你加入名單,也必須先徵求你的同意(這個程序很類似MSN與Yahoo!即時通訊Messenger的互相授權機制)。

設定完成之後,當你走在路上,只要按下ImaHima的「更新」鍵,你的朋友就會知道你在附近幾條街的地方,而且午餐時間有空。

ImaHima曾獲得電子藝術大獎(Prix Ars Electronica)的殊榮,用戶高達25萬人,平均年齡25歲,並計畫在歐洲推出。

‧網路狗仔隊追殺明星

美國各家手機標準與服務不一致,造成不同用戶之間傳簡訊的困難,卻也創造另類商機。位於曼哈頓的行動通訊服務公司Upoc,是「漁翁得利」的例子之一。

Upoc提供一個共同平台,讓不同公司手機的用戶可互相進行行動通訊,甚至彼此連結成為社群。你可以上Upoc的網站登錄,加入現成團體,或是自組團體,邀請家人與朋友加入,甚至陌生人。團體成員可以使用電腦或手機發送簡訊給彼此,不受手機系統不同的限制。

因此,如果你加入一個叫「紐約名人觀測站」的社群,團體成員一旦目擊名人在某處出現,就可以隨時互相通風報信,號召其他人一起去看明星。例如,茱莉亞羅勃茲正在曼哈頓中城的哪一家餐廳吃飯、湯姆克魯斯正在哪一個俱樂部健身,通通都可即時掌握。

‧簡訊也成緊急救援系統

Upoc的服務,也曾在美國「911事件」發生時,發揮緊急救援功能。

Upoc的辦公室就位於下曼哈頓,距離當時911事件的現場很近。當Upoc的員工勒凡(Alex LeVine)看到第二架飛機撞擊雙子星大廈時,他立刻傳簡訊給其他30多名員工,通知他們不要去上班,留在原地等候進一步消息。接著,他也馬上再傳簡訊給已經抵達辦公室的9名同事,要他們立即撤退。

當時,曼哈頓幾乎所有的無線電話、手機全部失靈,但由於Upoc的伺服器是位在鄰近的紐澤西,因此,簡訊服務仍能發揮功能。

聰明行動族使用的科技設備,除了手機與電腦之外,還包括許多技術層面的應用,例如點對點檔案交換技術(P2P)、網格式運算(Grid)等等。

奧勒岡大學有一個「可穿戴運算團體」,致力於研究無線、可穿戴及點對點科技的溝通層面,並發表論文《當點對點成為面對面:行動特定社會網路中的集體點對點運算》。

「可穿戴運算團體」領導人科圖恩(Gerd Kotuem)表示:「我提到社群時,包括兩層意義,一是藉個別互動而形成社會網路的使用者,一是開發者的社群,例如開放來源社群,大家分享觀念,人人都有貢獻,以擴大規模。」

這個團體運用點對點運算與無線網路科技,設計出行動裝置的特定網路。

研究人員穿戴著可以互相溝通的電腦,以「個人區域網路」將身上的裝置與網路相連,使地理位置相近的個人區域網路使用者,連結成無線網狀網路,透過藍芽晶片與穿戴式電腦所使用的短距離無線電頻率,以動態的方式創造連結。

‧科技族群新勢力的省思

聰明行動族的影響層面是全面性的,從人際網絡、政治、文化到消費,都可形成一股不容小覷的新勢力。然而,能夠克制聰明行動科技的危險,並且將這股力量導引至有益方向的科技,卻尚未形成。

下次,當你的手機傳來簡訊聲,會是通知你美國航空班機從甘迺迪機場起飛後墜毀、還是某位名人又被目擊正跟新女友在一家高檔餐廳情話綿綿?當你打開電腦收發電子郵件,又會看到有哪個快閃族(flash mobs),發起「到某家麥當勞,站上桌子,高喊『火星人來了』」之類的無厘頭運動?

聰明行動族的行動通訊,總是充滿了不可預知的驚奇。在新的媒介成形之前,未來幾年之內,將會是關鍵性、且可塑性極高的階段。

fr.: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last&s_code=0229

Monday, April 26, 2004

不能讓窮孩子落入永遠的貧困

國家碰到不景氣,非戰之罪,這是全球性的問題,誰也不可能使我們走出不景氣的陰影,但是我們至少應該注意到,我們國家的確有很多很窮困的孩子需要我們的關懷。

從新聞中,我們發現桃園縣有一萬名學童交不起營養午餐費用;教育部也承認有七萬名學童交不起為數不多的學雜費。從這些資料中,我們不妨坦白承認,我們正面臨史無前例的危機。

這些窮困孩子的唯一希望來自教育,如果他們在孩童時代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長大以後就一定沒有競爭力,他們的父母已是弱勢團體,他們將來就會繼續成為弱勢團體,這就是所謂永久貧窮的族群。

為什麼這些窮孩子可能受不到良好教育呢?任何一個小孩子發現他無法交學雜費和營養午餐費用,他們多多少少會對唸書心灰意懶。國小孩子比較不嚴重,國中孩子碰到這種情形,一方面覺得唸書沒有什麼意思,另一方面是他們都只想找一些賺錢的機會。

試想一個家境非常不好的國中孩子,除非他非常聰明,否則他知道,他一定不能和其他家境好的同學競爭,他買不起參考書,當然也上不了補習班,學不了任何才藝,沒有能力參加任何甄試。他最多能夠從國中畢業,但是畢業以後又怎麼辦呢?他最多考上私立的高職,即使考上了,他也付不起學費。他心知肚明,國中畢業以後,他就要找工作了。既然如此,他又何必唸書呢?

我們所推行的教改往往使這種情形雪上加霜。在過去,參考書沒有這麼貴,現在這些參考書貴得離譜。在過去,老師很少要求家長一起參與孩子的學習,現在家長常常被要求幫助孩子成長,但是這些孩子發現他們的父母根本幫不上忙,父母不是太忙,就是已經失業,沒有心情,也沒有能力幫助他們。在過去,老師不會要求孩子上網,現在老師要求孩子上網去查資料,這些孩子家裡當然沒有電腦,更不要說上網了。

尤其最嚴重的仍然是英文問題,政府瘋狂的重視英文,使很多家境好的孩子早就學好了英文,這些窮小孩子呢?他們往往只有交白卷的份。最近我又收了一個家境不好的孩子作為學生,打開課本的第一頁,他只認得一個字。如果不是我做他的家教,他早就放棄英文了。

其實,我還擔心另一個更加危險的情形:有一部分窮小孩子可能被黑道吸收去。不相信的話,我們不妨去看看誰在賣盜版光碟,幾乎全部是國中年紀的小孩子,他們是壞孩子嗎?應該不是,他們的共同特徵是家境不好,販賣非法光碟是犯法的,但警察往往不忍心抓這些小孩子,製造非法光碟的壞人知道司法界不會嚴厲對付這些小孩子,所以我們好像永遠解決不了盜版光碟的問題。

一個家庭交不起一個月六百元的午餐費用,很有可能這個家庭的晚餐也不豐富了。孩子正在發育階段,營養不良一定會對他們的健康造成永久性不良的影響。

說了這些洩氣的話,我要拋磚引玉,提出幾個具體的建議:

(一)我希望政府能發行食物券,專門給低收入戶家庭,使他們每頓飯都有足夠的營養,我們給錢給人家,萬一他拿去喝酒怎麼辦,給食物券,是可以保證錢沒有浪費掉的,這樣,至少孩子的營養可以保持住。

(二)我建議教育部聘請大學生來幫助窮小孩子唸書。我曾建議過,教育部不理會我,我只好在此再提一次。如果教育部不理我,我就希望我國的慈善團體肯做這件事。暨南大學已和一個公益團體合作,這個團體出錢,暨大學生做窮小孩子的家教,我們的觀念是:能救幾個就救幾個。

(三)教育部應該出版一些便宜的參考書,使得窮小孩子也可以接觸到參考書。如果教育部不肯做(多半是不肯的),我很可能找人來做,我們作者們不拿任何版稅,編版也力求簡單,裡面沒有精美的圖片,但是有大批的例題和習題,希望我們能找到一家出版商能以最低的價格來發行這種參考書,使得參考書不再是有錢孩子們的特權。

(四)政府必須注意黑道在引誘窮小孩子的問題。內政部、法務部和教育部必須一起合作,才能保護住我們的下一代。

誰都不喜歡聽不愉快的消息,我也不願意使我們的社會感到不安,但是我絕對沒有危言聳聽。任何一個國家遇到全球性的不景氣,一定會有窮困家庭的,我們很難揮動一個魔杖,使全國的窮人都脫離貧困,但我們要採取行動,使窮人的下一代不至於落入永遠性的貧困循環中去。

fr.: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last&s_code=0519

潭南部落簡介

文■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

潭南部落位於南投縣信義鄉最北端,鄰近日月潭,在日月潭的南方,所以直稱潭南。要進入本村可由水里──地利至部落,也可由埔里──日月潭至部落。

布農族共分5大社群,分別是郡社(is-bukun)、巒社(tak-banuaz)、丹社(taki-vatan)、卡社(taki-bakha)及卓社(taki-tuduh)。在5大社群中其中最大的是郡社。潭南部落則是卡社的大本營。

潭南村舊部落名為「Acang bakha」,意即為卡社的部落。在Acang bakha裡,有以下幾個重要的聚落:

一、Acang daingaz:這是舊部落中最大的聚落,早期布農卡社群從Acang banuaz遷移時居住戶數及人數最多的地方。後來日本人統治台灣期間,在舊部落設立一所學校,這所學校分上、下兩層,而且也有運動場,規模相當於3個籃球場的大小。來自各個地方的小孩都要來上課,住比較遠的小朋友就住在學校。每年都會有一個運動會的選拔,成績很好的大人小孩都要代表這個社群到一個叫qani tuan的地方去跟別的社群比賽,比賽獲勝者還有機會到集集鎮跟漢人比賽。所以Acang daingz的特色是有一個很大的活動空間,也是族人聚會的地方。

二、Babai lung:這個地名是人的名字,而且是個女人名。故事的由來是:有一天,有一位婦女在經過這個地方時,一個不小心滑了一跤,沒想到這一滑下面竟然是懸崖,她心想這次死定了,但最後卻是平安無事。為什麼這位婦女沒摔死呢?原來在懸崖的下面有一層厚厚的樹藤把這位婦女給接住了,所以這位婦女最後逃過了一劫。這位婦女的名字叫Bai lung,所以這地方便取名叫做Babai lung。

三、Lulu qai:lu qai母語是鳥的意思,各種鳥類統一的稱呼叫lu qai。而lulu qai地名的由來是在這個地方有一隻很大的鳥,但不知道是什麼鳥,傳說應該是老鷹吧!而這一隻大鳥大到可以把一個小孩抓起來帶到深山裡吃掉。而這個地方因為有這樣的一則故事,所以就叫做lulu qai。

四、Ca lang kaz:是舊部落中最大的狩獵場,後來約在民國20幾年時,日本人為了方便管理整個社群的居民,於是便將部落居民強制遷移。將部落居民從Aacang bakha遷移到現在潭南村一個叫su lili的地方。lili是國語稱為蕨類的一種植物。而在這個地方因整片都長滿了這種植物,所以村民稱這地方為masu lili。而因為lili「蕨類」的日本話叫做ua lavi,所以潭南村的母語名稱從以前到現在都是叫ua lavi。至於為什麼後來又遷上來lai da zuan呢?因為su lili這個地方以前有一種傳染病,聽說是天花、或是結核病的傳染病,讓部落內一天會死好幾個人,所以在不得以的情況下才遷上來lai da zuan,也就是目前的潭南村。

目前潭南村的傳統疆界領域包括:

一、Ku nung:Ku nung漢語名稱(古能)這個地名的由來是以前日本人將族人從舊部落遷到su lili來以後,他們養的牛、羊、馬都集中在ku nung這個地方管理,這些牲畜把ku nung的地踐踏得連草都長不起來,而遭到踐踏的土地、看起來不平的地方,母語就叫ma kunung kunung。古能目前是潭南村一鄰村民的居住地。

二、Ci ki:Ci ki以前也是村民的住所,據說ci ki這個地方以前遭到土石流的侵襲,住在這一區的居民只剩一個人沒被沖走,其他的全部這一場土石流罹難。至於ci ki這個地名的由來為何,那是因為這個地方的地理位置是在本部落以北最旁邊,而最旁邊的母語發音叫ci ki因此這裡的地名就叫ci ki了。

三、Aq ca:部落老人家說,這個地方以前也是潭南村布農卡社群的狩獵場,為什麼現在會變成漢人的土地呢?聽長者述說,以前的民意代表常常和漢人接觸,而漢人發現原住民喝酒的習慣。所以有一天那些漢人就帶了些酒,找這幾個民意代表喝酒聊天,而沒想到在我們這幾個長者喝得差不多的時候,這些漢人就將早已準備好的一份割讓土地證明書給這些代表們簽名。那時候老人們根本就看不懂內容寫什麼,當然也看不懂漢字,所以就在迷迷糊糊中簽了名,就因為老人一時的疏忽,使得我們潭南部落失去了aq ca這一塊土地。

fr.: 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

6年換11位導師 特偏地區缺教師 有賴師資支援機制

【記者陳揚盛台北報導】

師資培育法第22條條文修正通過後,持合格偏遠或特殊地區教書證書者,欲轉任一般地區教師,不須具備大學學歷,且補修教育專業課程將更具彈性。然而偏遠和特殊地區將由誰來任教呢?

教育部已建立了一套校際師資支援機制,可以讓更多「教育史懷哲」挺身而出,為偏遠離島地區的教育奉獻心力。  

國內第一位阿美族籍女校長、花蓮富源國小校長林碧霞說,該校88、89學年度時,教師流動率高達35%,有學生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畢業,就換了11位導師,幾乎每學期都得適應新老師的教學方法,好不容易熟悉了,老師卻又離開了,又得重新適應另一位老師,而老師也無法累積對學生的了解與關心,對學生課業、人格發展造成重大負面影響。

偏遠地區教師人數較少,常因一人調校,甚至導致全校電腦設備業務停擺,校長一個頭兩個大的窘境時有所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育部日前已經決定開放一般地區學校優秀教師可「借調」至偏遠地區任教,時間以一學年為一單位,同一學校最多3年,希望以此提昇偏遠地區教學品質。 

教育部國教司司長吳財順表示,以往發現許多教師願意撥出一段時間,為偏遠及離島地區的孩子奉獻服務。目前偏遠離島地區的師資穩定性仍嫌不夠,對學生的學習有不好的影響,因此教育部將提供媒合的管道,在雙方都有意願的情況下,讓偏遠地區學校多一個進用優秀教師的機制。 

教育部表示,為鼓勵教師借調至偏遠地區,明定原學校必須保留借調教師職缺,而且借調期間的年資應與原學校的年資相互銜接。待遇部分,借調教師除了本薪、加給、獎金應依其所領俸級發放之外,並同樣比照偏遠、離島地區教師的「地域加給」規定發放。

fr.: 台灣立報

傳播理論與實務的對話

混沌新聞找願景 產學唇槍舌劍

鍾起惠:研討會的結束不是終點 冀望公共新聞學概念更深入 以達拋磚引玉之效

【實習記者陳亮諭台北報導】有鑑於近來台灣媒體的表現,成為各界交相指責的焦點,針對新聞媒介的倫理責任與分際,世新大學新聞學系於昨日舉辦傳播教育中理論與實務的對話「公共新聞學--混沌新聞中的願景」研討會。

美國新聞學術界實驗了數十年的「公共新聞學」,儼然將成為新聞媒體的出路,此次研討會,是國內首次以「公共新聞學」涉及的3個層面,包括閱聽眾團體的力量、新聞工作者的實踐作為,及新聞媒體的行動對話,為主軸議題的省思,以做為惕勵台灣新聞傳媒界的拋磚石。

研討會一開始,新新聞周報社長南方朔,便以「混沌」2字做為開場,同時也呼應研討的主題,之後以「新聞媒體與公共責任」為題展開專題演講。南方朔認為傳播媒介日益發達,造成公共論述日漸消磨殆盡,在民主、政治的領域裡,也逐漸變型而產生「恨的政治學」與「市場式民主」,成為媒體興盛之下的產物。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教授羅曉南,接著主持「閱聽眾監督媒體實踐與對話」,參與此場的與談人包括廣告主協會理事長高志明、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執行長盧世祥、北市婦女新知協會副理事長賴美惠,與媒體改造學社執委管中祥。這場討論分別以媒體最近的失序報導,如閱聽人監督媒體聯盟相關新聞、320開票集體做假,和吳憶樺一系列的報導,以及媒體追求收視率的競爭狀況,分別陳述探討這些現象。

下午的場次,將重點放在「實踐論壇」的部分,相較於上午內容趨近實務,邀請天下雜誌資深記者林照真、公共電視國際事務小組林樂群、台灣立報副總編輯廖雲章、南方電子報陳豐偉,由世新大學新聞學系教授彭懷恩主持,探討實務界如何落實「公共新聞學」理念,在現今媒體環境是否可行?與會者在一番唇槍舌劍、意見交流裡,激出火花。

最後一場由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鍾起惠主持,與會者有中國時報總主筆倪炎元、公共電視新聞部副理屠乃瑋、媒體觀察基金會董事長馮建三,及台灣地區重建協會理事長盧思岳,鍾起惠表示,研討會的結束不是終點,而是冀望「公共新聞學」概念能更深入,以達拋磚引玉之目的。

fr.: 台灣立報

商業邏輯無法改革媒體

連日來,「閱聽人監督聯盟」(簡稱閱盟)點名中天與年代涉及總統大選報導票數「灌水」、「造假」,引發了諸多社會討論。其中最被詬病的當屬台灣媒體環境的惡質化,為了吸引收視率與附帶的廣告效益,媒體拼獨家爭先與猛挖內幕報導,往往讓資訊的放送受到莫大扭曲,強烈損及閱聽人權益。此次,閱盟把問題掀開,足證媒體改造的迫切。

但話說回來,像閱盟這麼具有正當性的監督為何還會頻頻生波呢?箇中原因在於,閱盟向「台灣廣告主協會」要求抽兩台廣告的做法,讓人不得不產生目的與手段混淆的質疑。坦然言,台灣媒體的獨家風、內幕風乃肇始於解嚴後的媒體競爭大爆炸。在這個過程裡,媒體資源從過去的威權國家慢慢過渡到私人商業資本手裡,新聞的「客戶導向」雖然名為閱聽人優先,但實際上,這種媒體經營卻已經愈來愈像一種新的出賣術:藉著新聞的爭先與花俏(而非經過關關查證的「事實」生產)來招攬閱聽人,然後再把收視率所代表的閱聽人多寡化為實質利益,轉賣給廣告業主。

在這種商業邏輯的支配下,我們可以說廣告主早就已經支配了整個媒體環境,甚至該為媒體生態的墮落負起部分責任。舉例來說,像是各大報的消費生活版面,便是車商、食品與化妝品業者進行置入性行銷的樂園,所謂「流行新情報」其實就是廠商廣告,但與消費者有關的真實糾紛與查證(例如優酪乳是否真有減肥效果?)反而在「客戶關係」的考量下,被掩蓋不提。電視媒體亦然,由於整個廣告市場的大餅已從有線電視開放後,慢慢從報紙轉移到有線電視上頭,故我們也不難發現到各種產品發表會的「新聞化」報導,更是一種偷天換日的置入性行銷手法。

是以,從平面報紙到有線電視,整個產製銷的上下游環節,可說是全面被商品邏輯所役,而這正是對閱聽人權益的最大戕害。不難想見,閱盟呼籲廣告主以抽廣告形式抵制,自然引起媒體的恐慌,因為廣告主正是媒體資本的衣食父母,而不是閱聽人。但問題是,以資本之矛攻資本之盾能解決問題嗎?向商業邏輯搬兵或許可以收一時之效,但當廣告主吃到甜頭後,日後的可能索求與影響,是否會更得寸進尺呢?屆時,媒體資源的分配與運用是否繼續強化了這個不平等的支配關係呢?也因此,我們認為要改造媒體,非得真正創造出閱聽人這個免於商業邏輯殖民的公民主體不可,否則無以對媒體產生實質的「公共化」壓力。這是我們對閱盟的期許,也是我們對閱盟在目的與手段之間,可能產生混淆的拋磚引玉討論。

fr.:台灣立報

師培法22條過關 偏特地區教師換證不受限

【記者陳揚盛台北報導】

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師資培育法第22條修正案,放寬偏遠或特殊地區教師,換發一般地區教師證書的資格。至於法案開放偏遠老師調動一般地區不受限制,是否造成偏遠老師大流動,全國教師會難掩興奮之情表示,如此修正將能使得偏遠老師安心教書,偏遠地區留不住老師不是修法問題,教育部必須拿出更有力的辦法來留住優秀老師。

全教會理事長呂秀菊表示,資深老師在偏遠地區已經安身立命,加上現在一般地區調動不易,應該沒有影響;而年輕老師異動,則和修法無關,呼籲教育部應該徹底研擬如何留住好老師。師資培育法22條的修法過程歷經特殊偏遠地區老師總動員,連署向立委請願,昨日終獲正面回應,確定去除偏遠老師歧視條款,全國教師會表示欣慰,從4月2日公聽會至今總共3週,快速修正是對長年奉獻偏遠地區老師的肯定,全教會表示將繼續努力推動教師進修獎勵辦法、教師法修正等法案。

民國85年以前,為了解決偏遠與特殊地區師資不足問題,由政府開設國小師資班因應,但在師資培育法修定後,這批偏遠與特殊地區教師反而變成是學分數不足的不合格教師。 

提案修法的立委陳景峻認為,現行師資培育法規定,特殊及偏遠地區老師,除參加職前訓練外,另必須參加實習才發給一般教師證,影響特殊及偏遠地區教師權益,資深教師情何以堪! 

此一新法最大意義,在於已經取得合格偏遠或特殊地區教師證書,同時仍繼續擔任教職累積5年以上者,可以不必參加資格檢定及教育實習,即可換發一般地區教師證書。

fr.: 台灣立報

王曉書 - 活潑個性突破聽覺障礙

活潑個性突破聽覺障礙

不要以為她聽不到,就覺得她跟一般人不一樣,沒事兒,要聊天嗎?她可以天南地北挖心剖肺跟你聊;當然不是筆談,而是跟你「說話」,就跟任何正常人一樣,可以聽她「講話」。或許她發音不太精準的「第三國語言」,會讓你有點不適應,不過只要認真跟王曉書「說話」,不到一個小時,包準你也會她的「第三國語言」,可愛的她就是有這等魅力,讓咱們熊熊以為自己只是在跟一個「鄉音比較重」的大女孩聊天而已。所以才說,從來不覺得自己異於常人的王曉書,說到跳舞,尤其像她這麼一個活潑又開朗的女孩,一樣是喜歡喜歡,特別是舞廳裡重節拍的音樂震動,反而可以直達她的「聽覺」,令她聽到,所以她愛死啦!她尤其喜歡站在舞池音箱旁邊跳,如此才能「魔音穿腦」讓她真正聽到,王曉書打趣的說,有一回她就這樣跳到渾然忘我的時候,一名關切她的帥哥還跑過來「叮嚀」她說:「喂,妳這樣一直在音箱旁邊跳,會耳聾的唷!」這時看著對方嘴型的王曉書,反而莫名其妙地回說:「我就是耳聾呀!」,「哈哈」,述說完這件事的王曉書,還在那兒自我調侃,用手指在臉上比出三條槓,表示自己可將那名帥哥嚇死囉!
從來沒將自個兒當殘障人士的王曉書,大概也沒把自己當女生用,在模特兒界自力更生,什麼事都得自己來的奮鬥往事就甭提了,她在高三的遭遇才叫勁爆咧!

獨立與勇氣,造就美麗人生

你以為身為模特兒的王曉書,雖說有聽覺障礙,但至少會有個助理幫她料理一切是嗎?不完全沒有,當模特兒的時候,她必須從頭至尾自力更生,接到Case就一個人出去闖蕩,有一回,她甚至單獨一個人飛到日本拍廣告!就算是一般聽覺正常的人,都未必有勇氣,獨自一個人飛到另一個國度,跟一群語言不通的夥伴工作了,可以想見王曉書的膽子有多大,問她當時有人接送嗎?她說沒有,全是靠朋友寫下的日語便條,讓日本人比手畫腳,指點她工作地點,更別提所有的化妝箱、服裝行頭,她都得自己扛著走了!屌吧,像這類即使連平常人,可能都做不到許多事,常常都在王曉書談笑風聲中輕輕帶過,然後記者才突然驚覺,自己反而等而下之,是怎樣的一個絕美情操和工作態度,可以令王曉書比一般人還高尚。
即使問她遭遇過什麼困難或不愉快,王曉書都還會想破頭都想不出來一件,唯一擔憂的只是怕自己的「第三國語」人家會聽不懂,如此單純又有「健忘症」的王曉書,有誰會不愛!
然後她又以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地態度說:「我只是希望跟大家都快快樂樂的相處,就算有名了,也不要變得眼高手低,永遠像個鄰家女孩而已!」。

轉換跑道,獲益良多

如今從知名模特兒,轉型為公視節目主持人,王曉書很慶幸自己能有這份固定的工作,而且因為每個禮拜固定進棚錄影,還因此結交了許多朋友,不像模特兒,每天不同的工作場所,接觸的人只能點頭之交而已。王曉書說她不是不喜歡模特兒工作了,只不過她現在年紀比較大了,渴望一份能定下來的工作,不像以前年輕的時候,有體力去應付模特兒、沒天沒夜耗時費力的工作方式。而且最令她高興的是,自從在公視主持節目之後,路上認識她的人,突然變多了呢,常常會跟她打招呼,這對喜歡結交朋友的王曉書來說,更是一份莫大的喜悅唷!

王曉書小檔案

9月28日生,天秤座,實踐家專服裝設計科畢業,由學校服裝發表會上一耀成為時尚界的寵兒,並擔任多場服裝秀模特兒,並於1994~1999獲選為時大COVER GIRL,於1995~1999或邀到日本發展並受到當地媒體的矚目。曾發表"我看見聲音"以及並與另外4位名模發表一書。現任公視節目主持人。

fr.: Orange 穿衣誌〔http://www.orangemag.com.tw/about.html〕

打破名校迷思 新資優班來勢洶洶

記者劉淑婷專題報導

北市核准13所公私立高中設立資優班﹐下學年度即將招生這批新的資優班遍布全台北各地﹐來勢洶洶﹐企圖顛覆中正﹑中山區的精英傳說

北市原有建中﹑師大附中﹑北一女﹑中山女高等校的數理資優班﹐但多集中於中正﹑中山等區為拓展多元精英普及﹐北市教育局通過「高級中學設置學術性向資賦優異班實施方案」﹐試圖打破精英來自名校的迷思

這次通過審查有13校﹑6類資優班﹐通過率將近一半﹐包括陽明高中的「數學資優班」﹐麗山高中﹑景美女高的「數理資優班」﹐大直高中﹑成功高中的「自然資優班」﹔在人文社會方面﹐西松高中﹑南湖高中﹑和平高中﹑私立靜修女中設立「英語資優班」﹐明倫高中則設「語文資優班」﹐北一女﹑建中﹑中山女高設立「人文社會資優班」

依規定﹐評審平均未達85分者予以從缺﹐國文資優班就屬於「從缺」教育局強調﹐審查有兩大特色﹐第一是人文社會與自然科學並重﹐其次是區域均衡發展各校使出渾身解數

不過對大部分學校而言﹐除了原設有資優班的學校已有經驗外﹐其餘各校都是首次與資優生接觸﹐縱使之前各校早已私下以各種方式培訓校內資優生﹐但這次好不容易爭取到的名正言順機會﹐當然得使出渾身解數

雖然多位高中校長評估﹐資優班的成立﹐勢必對學校招生有一定的號召作用﹐並影響到校際間的排名但他們也清楚的知道﹐虛有其表的資優班對學校而言將是一種負擔﹐如何打造完美堅固的資優搖籃﹐在校長心中已有了藍圖

成功高中

成功高中校長鄭英敏對剛通過申請的自然資優班給予高度的期待﹐他有信心地說﹐以學校百年歷史在自然科學領域奠下的深厚基礎﹐成立自然領域資優班是再自然不過﹗

鄭英敏滔滔不絕地表示﹐從日據時代一直到現代﹐成功高中學生在自然科學方面傑出的表現是各界有目共睹的﹐校內的「昆蟲科學博物館」遠近馳名﹐多年來擔任各校生物活體供應中心的角色﹐在高中自然科學領域算得上首屈一指﹐要不是礙於辦法限制﹐成功高中早有成立資優班的打算

鄭英敏說﹐成功高中的自然科學資優班涵蓋5大學科﹐包括生物﹑物理﹑化學﹑地科及資訊﹐班級特色是以生物科技為主﹐統整其他學科自然科學研究班﹐除了學科能力加深加廣外﹐專題研究也是未來加強重點

不同於其他學校的資優班﹐鄭英敏驕傲地說﹐有百年歷史的成功高中﹐遍及世界的傑出校友﹐將是成功高中資優班一大資源與特色﹐在傑出校友同意下﹐未來該校30名的資優生﹐將有機會與畢業於成功高中的世界頂尖科學家一同鑽研自然 儩M達到「成功薪傳」目的

麗山高中

以科技為重點發展的麗山高中﹐這次選擇則以數學領域成立資優班校長鄭顯三表示﹐數學為一切科技領域之母﹐過去學校在發展自然科學時﹐數學老師的參與占了很大一部分﹐他對該校數學資優班相當有信心

有別其他高中學校的情況﹐麗山高中校內文理組學生的比例是1︰9﹐在教育局政策轉變後﹐以科技立校的麗山高中仍不放棄對學生的數理科學研究的培訓計畫﹐針對數理方面資優的學生給予單科免修的彈性處理﹐以照顧更多特殊領域性向資優的學生

鄭顯三強調﹐未來學校將採取多元化的遴選管道爭取數學資優生﹐目前方向定為國中基測表現﹑性向測驗資料﹑專業教師面談以及國中教師推薦等﹐課程的規劃也不僅僅侷限在數理方面的推廣﹐秉持著過去學校的培訓經驗外﹐也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素養

西松高中

申請英語資優班通過的西松高中﹐今年將招募國中基測英語滿分而百分等級要在93以上的高一新生加入﹐學校表示﹐過去幾年進入西松高中的學生﹐1/4以上的基測英語分數都在55分以上﹐常態編班的狀態﹐讓英語能力較強的學生﹐得不到較好的照顧

對於英語資優班的成立﹐西松高中的英語老師熱情期待﹐不少專精於英語的老師﹐早已摩拳擦掌﹐一系列的聽﹑說﹑讀﹑寫課程規劃﹐給予學生即使在補習班也得不到的優渥資源﹐遠距教學中心的網路跨國機制﹐讓學生的英語學習沒有國界與時差

北一女中

擁有老字號數理資優班的北一女中﹐今年也通過人文社會資優班的設置﹐教務主任楊世瑞表示﹐目前課程傾向高一不分組﹐高二則依學生的性向分為國文﹑英文及社會學3組﹐藉著課程的導引﹐讓過去對人文學科有高敏銳度的學生﹐不必再屈就高中課程規劃的限制

對於13所高中各領域的資優班﹐教育局強調未來會善盡督導與輔導責任﹐學校也必須定期實施自我評估﹐或聘請相關專家到校訪視或評鑑﹐並嚴格審查及要求學校落實資優教育﹐不得變質成為升學導向班級﹐以確保資優班實施成效及教育品質

寧缺勿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前世界資優教育協會WCGTC主席吳武典表示﹐樂見這項將權利下放的政策﹐給了學校自主發展的機會﹐也有助於資優教育的多元化﹐以打破城鄉差距的遺憾﹐但美意的設計﹐必須要有明確的遊戲規則規範﹐才不至於造成掛羊頭賣狗肉的假象

吳武典強調﹐資優的認定見仁見智﹐但前提是寧缺勿濫﹐在遊戲規則的明確規範下﹐學校要負起教育者的責任﹐在專業知識的成外﹐教師本身也必須有一定的成長計畫﹐過去資優教育最令人詬病的就是教師的專業成長不足﹐未來的資優班應引以為鑑﹐因為「孩子的生命不能重來」﹗

fr.: 台灣立報

他不是小麻煩

【丫頭(中市讀者)】

去年剛上大班的安安回到家來,一臉委屈地跟我說:「媽媽,我們班的佳佳好壞哦!他會打人,我們都不喜歡跟他玩。」

我嚇了一跳,第二天趕緊跟老師溝通。原來,班上來了一個過動兒佳佳,老師每天都必須特別注意他,以免他和同學起衝突。

剛開始所有家長都很擔心,甚至有媽媽強力要求學校應該要佳佳轉學,但是換個角度想,這樣對佳佳好像也不太公平吧!

於是我想,既然改變不了與佳佳同班的事實,那就試著改變對他的看法吧!於是,我花了很長的時間去觀察他,漸漸地,我發現其實他只是一個習慣直接宣洩情緒的小孩,雖少了同年齡小孩的懂事,卻也多了一分坦率與天真。

他一心要求公平,但不懂得團體生活不可能事事公平,於是,他就會以哭鬧甚至暴力的方式來要求公平的對待。

了解之後,我鼓勵安安和佳佳交朋友,我讓安安感受到我對佳佳的關心,當他談到佳佳又鬧情緒時,我總會花更多時間去了解來龍去脈,並且引導安安用佳佳的立場來看事情。

漸漸地,我不再聽到安安抱怨,到了下學期開學沒多久,安安竟然開心地跟我說:「媽媽,我現在最喜歡佳佳了,他真的好可愛哦!」而老師也給安安極大的肯定,感謝他協助老師平復佳佳的情緒,是老師的好幫手。其他家長看到佳佳的改變後,也不再排斥他。

將心比心地接納每個不一樣的小天使,相信每一個小天使都能為自己畫出最美麗的一道彩虹。

【2004/04/26 聯合報】
fr.: http://udn.com/NEWS/LIFE/X1/1977803.shtml

生孩子?先寫計畫書

【賴慧滿(親職教育講師)】

十二年前,我在美國選擇「溫柔生產」的人性化方式生第一胎。當時有兩種選項,一種是將醫療人員請進家門做居家分娩;另一種是在像度假套房的「樂得兒」產房裡,完成生子大事。

無論所選為何,生產計畫一定要在懷孕期間與婦產醫療團隊討論底定。

當我的助產師與婦產科醫師告訴我,我與外子要在下一次產檢與他們談談「生產計畫」時,我們還真不知道到底該「計畫」些什麼?後來才知道,生產計畫是要我與外子對生產大事慎重溝通,形成共識。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將生產計畫的內容,逐一與醫療團隊討論。

這對我們是種「文化震撼教育」,我們開始向很多好友詢問,他們寫過的生產計畫有哪些?我們也才知道,新手父母能了解越多,心理就越有準備,在生產過程中,才能臨危不亂。

有些事項一定會被列入討論,例如:1.產婦想要如何被照護、被支持,以完成愉快的生產體驗。2.對於產房的要求,例如選擇樂得兒產房或者待產室、產房、恢復室三合一。3.生產時,不剃陰毛。4.生產時,能自由走動,必要時可沖澡以放鬆心情。有效的疼痛管理與指導。5.可以喝果汁等維持體力的食物。6.對於胎心音的測知儀器,要全程綁在身上,或間歇的探測?7.要不要使用麻醉藥物?8.生產的姿勢?要怎麼使力?9.會陰切開與否的討論。是否由父親來斷臍?10.如何創造對出生兒的友善環境,例如強光轉弱,以免直接照射寶寶。11.選擇哺餵母乳或人工乳?是否母嬰同室等。

父母越是積極關心了解,就會越謹慎照顧自己。這種對生命負責的態度,會使你自在面對,安度生產的大考驗。

【2004/04/26 聯合報】
fr.: http://udn.com/NEWS/LIFE/X1/1977807.shtml

生孩子?先寫計畫書

【賴慧滿(親職教育講師)】

十二年前,我在美國選擇「溫柔生產」的人性化方式生第一胎。當時有兩種選項,一種是將醫療人員請進家門做居家分娩;另一種是在像度假套房的「樂得兒」產房裡,完成生子大事。

無論所選為何,生產計畫一定要在懷孕期間與婦產醫療團隊討論底定。

當我的助產師與婦產科醫師告訴我,我與外子要在下一次產檢與他們談談「生產計畫」時,我們還真不知道到底該「計畫」些什麼?後來才知道,生產計畫是要我與外子對生產大事慎重溝通,形成共識。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將生產計畫的內容,逐一與醫療團隊討論。

這對我們是種「文化震撼教育」,我們開始向很多好友詢問,他們寫過的生產計畫有哪些?我們也才知道,新手父母能了解越多,心理就越有準備,在生產過程中,才能臨危不亂。

有些事項一定會被列入討論,例如:1.產婦想要如何被照護、被支持,以完成愉快的生產體驗。2.對於產房的要求,例如選擇樂得兒產房或者待產室、產房、恢復室三合一。3.生產時,不剃陰毛。4.生產時,能自由走動,必要時可沖澡以放鬆心情。有效的疼痛管理與指導。5.可以喝果汁等維持體力的食物。6.對於胎心音的測知儀器,要全程綁在身上,或間歇的探測?7.要不要使用麻醉藥物?8.生產的姿勢?要怎麼使力?9.會陰切開與否的討論。是否由父親來斷臍?10.如何創造對出生兒的友善環境,例如強光轉弱,以免直接照射寶寶。11.選擇哺餵母乳或人工乳?是否母嬰同室等。

父母越是積極關心了解,就會越謹慎照顧自己。這種對生命負責的態度,會使你自在面對,安度生產的大考驗。

【2004/04/26 聯合報】
fr.: http://udn.com/NEWS/LIFE/X1/197780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