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ceptual Daily

Thursday, June 10, 2004

與生命奮戰,永遠做個不理會太陽的向日葵!

有一種人,她就是會抓住你的眼光,讓人不由自主的跟著她哭、跟著她笑,子衿就是這樣的。認識子衿(綽號『踢翻你』Tiffany)是因為她的文章,平平淡淡中卻是這麼令人心疼,當我知道她『在一年之中,失去了教師實習的機會、失去了右骨盆、失去了走路的能力,得了第一個癌症,開始接受令人難受、作嘔的化療。接著失去了肝的左葉,得到了第二個治癒率更低的癌症……』我幾乎哽咽的無法在編輯會議上把要報告的事情說完,而同事更是滴下了眼淚。

但是,和子衿通信的我,卻絲毫感受不到她的難過、痛苦,不論是討論新書的編排型式,或是要放進哪一張照片,子衿的回應都是這麼歡樂,讓人難以想像她正在跟癌症搏鬥!當我說要將她的照片集做成大頭貼時,子衿更是直接將她的快樂毫不保留的呈現出來:『YEAH~好啊好啊!聽起來好有趣喔!我會再努力找東西給妳喔!敬請期待。呵呵呵呵~開心的踢翻你』

雖然被醫生宣告可能活不過30歲,但是在《不理會太陽的向日葵》書裡,你不會看到自怨自艾的『踢翻你』,只有樂得翻天、調皮卻又貼心的『踢翻你』,即使是在手術大失血而陷入昏迷的危急時刻,踢翻你只覺得自己是被外星人綁架了,但是對120人捐血30000C.C.而搶救回生命的踢翻你來說,她覺得自己身上有了120人的熱血,她更應該活出120倍的熱力!所以罹患兩個癌症的踢翻你,成了醫院裡的『關心小天使』,反而時時去安慰別人,發揮生命的能量!

已經很久沒有這麼感動了,在編輯踢翻你的《不理會太陽的向日葵》時,我時而流淚、時而會心微笑,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踢翻你的生命熱力,而我總是不斷的想起踢翻你所說的:『誰不是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呢?如果在低潮的時候就想要放棄生命,那後面高潮的快樂也就享受不到了!』

-----------------------------------------------------------------

親愛的家人朋友:
我收到下面這封信。
『「我不認識你,但我謝謝你!」』這是一句捐血的廣告詞,沒想到卻用這句話做為開場白,一百二十人的熱血,若以全血一年六次,至少要花上二十年的青春歲月,三萬C.C.愛心人的熱血救活了妳,甚至組成『A型血後援會』,讓妳樂觀的面對一切,來鼓勵其他人勇敢的活出自己,看了妳的報導,讓我受到莫名的感動,也感覺到社會上有那麼多充滿愛心的捐血人,來拯救那麼多急需用血的病患,讓我深深覺得有他們真好……』
這封信讓我很感動。謝謝大家在我昏迷時,熱血澎湃的幫助我。雖然我不認識你,但我真的非常感謝你。
很愛你也很感謝你的踢翻你

當媽媽、同學和所有我認識的、不認識的一百二十位朋友在外面為了張羅我的A型血而奔波時,表面上的狀況就像我的好友慧芳的紀錄,但對於我來說,這段時間的我進入了『外星人的世界』。
開刀之後一睜開眼,因為大量的鎮靜劑作用,昏睡多天早就忘了開刀這回事,第一印象就是自己在一個很奇怪的地方,腦中只浮現『外星人』三個字,我的結論是,自己竟然被外星人綁架了。
我確信自己被外星人綁架,是因為地球上沒有一個地方會像這裡到處都是冰冷的器材,冷氣超強,而且不停的響著太空船上BB、BB的信號音,外加轟隆轟隆應當是飛行引擎的聲音。
『為什麼是我?』我覺得倒楣同時也很生氣,為什麼生了病還要被外星人綁架呢?真是超級沮喪。
如果要做生物實驗,外星人應該要找個肌肉、骨骼、血管和各種細胞都完美無缺的人類來當實驗品才對,我很想對在兩點鐘方向窺伺著我的外星人說:『你們找錯人了,地球人不是都像我這麼特殊,我的骨盆上面有骨肉瘤、髖骨上曾經還補了小男孩的大腿骨,但後來不見了,所以如果你們檢查我的DNA,可能會出現男生的反應,我還吃了很多很多會誤導你們實驗的藥物,所以,放我回家啦!』
但是『他們』顯然對我動了手腳,不僅綁住我,還注射了某些藥物吧!所以我怎麼都發不出聲音來,又昏昏沉沉的睡去。
等我再度醒來,赫然發現身上的束縛已經打開,而且有個女生在我身邊東摸西摸,臉上還戴著塑膠的黑框眼鏡,表情很嚴肅,看起來就是個幫外星人工作的科學家,正準備繼續拿我做實驗。
於是我鼓足全身的力氣對『她』狂喊:『妳為什麼要幫外星人工作?妳怎麼這麼醜?快點放我出去!我要回家!』
這個科學家顯然被我嚇到了,她開口對我說:『妳現在在榮總的加護病房!不要緊張。』
怎麼可能!不要騙我了,榮總我熟得很,哪裡沒去過。
於是我開始大吼大叫,『不要騙我了!榮總的加護病房怎麼會長得這麼醜!你怎麼這麼醜!榮總我很熟!』
很快的『她』就消失,接下來不知道為什麼,我的媽媽跟弟弟出現了,這時候我有點混亂,到底是媽媽也被外星人抓來呢?還是我真的在地球上?
但管不了那麼多了,我看到媽媽,立刻哭著喊:『外星人把我抓去做實驗!』
然後死命拉著弟弟說:『你快帶我回家!』
弟弟那時候死白著臉看著我,臉上的表情就像是說:『天啊!我姊姊怎麼了?命救回來,腦袋卻燒壞掉了?』
媽媽也一肚子問號,因為榮總的護士小姊都很和氣,唯獨剛才那位護士臉很臭,該不會是我的病情有狀況吧!
當然後來一切謎底都解開了,我確定自己還真是在榮總的加護病房裡面,媽媽也知道了護士小姊臉臭的原因,同學慧芳告訴我開刀當天的狀況,原來有這麼多人在開刀過程中用他們的滔滔熱血幫助我,把我的生命搶救回來了。
每次聽媽媽跟我的朋友們重述那驚險的開刀過程,我都感覺身體當中流動的一百二十位朋友的血液正在快樂的跳著,忙著告訴我:『對啊!當時真是驚險呢!』『我們可是卯足力的陪妳奮鬥呢!』『妳可要努力而且快樂的活著,因為我原本很樂觀喔!』『對啊!我是活蹦亂跳的十八歲男生!』
說也奇怪,似乎是被大家的念力感染了,雖然我動的是很嚴重很危險的手術,但康復過程中,我的心情越來越開朗,成了加護病房裡最聒噪的病人,整天都等著會客時間,好把滿肚子的話對著媽媽、弟弟、姊姊還有我的好朋友們一吐而盡。
說真的,我對於疼痛的忍耐力在這二十年的病痛生涯當中,已經進入吃苦當吃補的階段,但這幾天的無聊,還真是難以承受。
即使我剛到加護病房,在意識不清的狀況下自己胡亂拔掉口中的插管,導致喉嚨受傷,聲音從甜美女聲變成低沉的黃小琥,但一見到親友們,不管多沒力氣,多麼氣若游絲,也不論聲音有多難聽,但我還是不停的吧啦吧啦氣喘吁吁的張嘴說話,實在是憋太久了,一解放就變成他們口中的『說話機』,因為在加護病房裡面真是太太太寂寞了!
一般進入加護病房的病人,都是病入膏肓而且情況危急的重症,通常都要用呼吸器協助呼吸,不要說講話,連揮揮手都很吃力。但我的狀況是剛動完一個嚴重的手術,又大失血,身體非常虛弱,必須要在加護病房觀察,要躺平讓骨頭固定。但是,我的精神可亢奮著,加護病房裡面分不清黑夜或是白天,我時時刻刻盯著時鐘,等待每天可以跟家人朋友碰面的會客時間,等待是無盡的,但會面時間卻只有短短的半個小時,好像才跟大家見面,會客時間就到了。
為了『應付』加護病房嚴格限制的會客時間,加上我連拿一杯水的力量都沒有,真的沒有力氣自己吃飯,所以都由媽媽或是弟弟一口一口餵我吃飯,我故意慢慢吃媽媽精心準備的顧身體料理,一口分成兩口吃,兩口分成五口吃,因為吃得越慢,媽媽要照顧我進食,就可以待得越久,我們可以說的話也更多,這對我來說,這硬拗出來的會客時間,就是加護病房當中最大的快樂。
在會客時間之外,加護病房的生活真是度日如年,因為通常進入加護病房的病人都在昏迷中,根本不可能看電視,所以房裡沒有電視,於是我不能上網、沒有電視可看、因為身體必須維持平躺好讓骨盆的骨頭生長所以不能動也不能坐,更不能看書或是打電動玩具,真可說是進入了『四大皆空』的境界,簡直就是酷刑。
幸好,還有最愛的廣播陪伴我,護士小姊找了一台收音機放在我耳邊,還在各種醫療器材發出的強烈電波干擾之下,調到了一個還算清楚的頻道,我開心的想:『啊哈!好日子來了!』
沒想到等護士小姊一離開,這頻道竟然從原本的音樂節目變成賣藥節目,賣的還是癌症的偏方,我就這樣被奇怪的節目主持人轟炸了一個小時,不停的吸收各種奇怪資訊,讓我哭笑不得,直到護士小姊出現才得到解脫。
後來我可以翻看雜誌,抱著幾本《壹週刊》當寶一樣,早也讀、晚也讀,護士小姊忍不住問我:『都看完了嗎?』
我說:『沒有,我還沒有背起來。』把她逗得哈哈大笑。
因為太渴望講話了,有一天早上五點,我聽到清潔阿姨到了我的房間,那還客氣!立刻開口用最甜美的聲音跟她說:『早安!』
清潔阿姨顯然沒預期到加護病房的病人竟然有精力開口說話,所以我一開口,她差點嚇得把拖把掉在地上,但我們就這樣天南地北的聊開了。她知道了我的病史,我也知道她家裡有個親戚的腳也生病了,我們閒聊中還互相交換了一些用藥的心得,這段暢談讓我度過了非常快樂的早晨。
後來護士們知道我閒得慌,經過房間門口都會探頭跟我聊聊天,有時候她們在護理站聊得開心,我恨不得跑過去一起聊,只可惜動彈不得,她們甚至還研究該怎麼把我的床推出去,好加入她們的聊天陣容。
之後見到被我當成外星人的護士小姊,我很不好意思的跟她道歉,我們成了好朋友,她還笑說會跟榮總建議修改加護病房的陳設,如果有個美麗的加護病房,應當會讓在裡面捍衛生命的病人或是醫療人員都感到心情愉快。
真是抱歉吶!親愛的外星人護士小姊!

─ 本文摘自 陳子衿新書《不理會太陽的向日葵》

fr.: 皇冠讀樂電子報

「裝上家電外殼PC」的歷史因素

文/錢大慧

3月我們寫了《是家電,還是裝上家電外殼的PC?》一文,結語是「等到Media PC不會當機,操作簡單,才可稱之為家電,是家電才是進入客廳或臥房的門票。」,其實是表示我們對這一波的Media PC浪潮抱持了不樂觀的看法,微軟現在在全線發動攻勢,想要把它的操作系統(OS,Operation System)塞進各種不同尺寸的外殼裡面,想要造成大統一的局面,電腦不用說了,還有遊戲機、家電類的播放機、掌上型電腦PDA、手機SmartPhone,雖然資訊家電是個浪潮,但微軟在各個領域都有堅強的對手,每一個領域都要激戰。

已經盤據在辦公室與書房的個人電腦,意圖化身成為家電型的Media PC,想要進而走出書房、辦公室;進入客廳、起居室,一直是個人電腦製造商的理想,Gateway不是第一個,更不可能是最後一個,但可能是2004年最為勇敢的一個,但是為什麼我們仍然覺得Gateway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因為這個理想走到現在,同時我們也質疑操作Media PC與操作CD Player或DVD Player一樣簡單嗎? Media PC會不會偶爾當個機,讓我們看到熟悉的藍畫面?所以我們認為「Media PC」還不是「家電」。

然而,個人電腦廠商的「家電夢」,很早就萌芽了,其實最早跨入所謂的「消費性電子商品」最早的是傳統的家電廠商,過去在90年代,日本家電SONY、Toshiba等家電廠商早就想製作「家用電腦」,但總是受限於周邊與作業系統,除了外型之外,其實離真正所謂的「家電」還很遠,而電腦廠商IBM也加入這個戰局。

從這些廠商的出身背景就可以分辨他們作出來的商品的趨向,這次我們所找到1996~1997年的素材裡面我們可以看出,家電SONY、Toshiba家電廠商所設計的商品外型及實用上確實比較接近家電,畢竟是從家電的立場出發的,反之看IBM的商品,家用電腦還是電腦,只不過加入了多媒體的概念。

幾年過去了,現在所謂的家用電腦改變大不大,你要問我,我會說大,你還要問我,這樣的改變能夠打入客廳嗎?我會說不,因為最根本的問題沒變,它的問題不在外型與功能,而在操作系統。等到Media PC不會當機,操作簡單,才可稱之為家電,是家電才是進入客廳或臥房的門票,歷史因素不解決,進入客廳很難。

作者為資深廣告人及行銷顧問,您可用 dahuei@hotmail.com 與他聯繫

fr.: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last&s_code=0092&s_cat=

推動文化創意產業 請先推動才藝經紀(Talent Management)制度!

如果不是約翰‧卡拉比諾(John Carrabino),大概很少人會認識芮妮‧齊薇格(Renee Zellweger)。

2004年3月第76屆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獎典禮上,芮妮在上台領取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時,激動地對這位多年來一直帶領她在好萊塢奮戰的經紀人表達熱情的謝意,芮妮十分感性地說,約翰給了她一個偉大的夢,一個她不敢想像是否能實現的夢。芮妮來自德州,熱愛表演,但是並沒有太大的雄心壯志,進軍好萊塢對她而言,似乎是天方夜譚,一個遙不可及的夢,直到她遇到了約翰,這位獨具慧眼的經紀人。1996年,約翰為芮妮安排了她演藝生涯中最關鍵的演出,一部低成本,但是由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主演的小片子──《征服情海》(Jerry Maguire)。芮妮在片中飾演一位有一個小孩的失婚女性,與湯姆譜出一段輕柔而感人的愛情。芮妮的演出真誠、動人,令人難忘。《征服情海》使她一炮而紅,之後演員之途海闊天空才漸入佳境。約翰‧卡拉比諾在好萊塢名氣並不大,也並非頂尖經紀人,但是,芮妮卻因為約翰從此飛上青天。

芮妮與約翰,是千里馬與伯樂的另一個典型故事。不過,筆者要強調的是這個故事背後,另外存在的一個強而有力的制度與事實。任何一個有才藝、有能力的演藝工作者,都必須透過一個有效與完整的經紀制度才能產生市場價值。好萊塢之所以精彩,並不是因為有閃亮的星星,而是靠彷彿變魔術般能讓星星閃亮的經紀人制度。有表演或是創作能力的工作者經由這樣的制度產生價值與價格,而健康合理的經紀制度能淘汰壞的,成就好的、培養新的,使「表演」的「人」與「人」的「表演」皆能生生不息。

好萊塢如此,美國與創意相關的許多產業,亦依賴這樣的制度生長與壯大。小說家、畫家、音樂家、攝影師、舞蹈家、運動員,甚至傑出的新聞工作者、政治領袖的背後都有一雙看得見的推手,來操作、管理及經營這些「人」,然後使之市場化與產業化。美國超級經紀人麥可‧歐維茲(Micheal Ovitz)當家時的創意藝人經紀公司(Creative Artists Agency)全盛時期,公司擁有150位導演、130位演員及250位劇作家的合約,完全左右了美國電影產業的盛衰。全球最大極具盛名的國際管理經紀集團(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Group)同樣地也掌控了美國運動經紀產業的命脈。IMG創立於1960年,從運動經紀起家,當時簽下的第1位客戶是高爾夫球名將阿諾‧帕摩(Arnold Palmer),44年後,這家公司所經紀代理的客戶及業務已擴大至電影、電視、音樂、藝術等文化創意產業。CAA及IMG的例子可以證明經紀制度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對文化創意產業而言,經紀制度則是一個對產業發展會有貢獻的制度。

良好的經紀制度至少可以有2個最主要的功能:

第1,讓專業分工。有能力創作及表演的人讓他們專心創作及表演,有能力行銷及經營的人讓他們專心行銷及經營,畫家只管畫畫,經紀人則認真行銷找買家。好作品自然就會有好售價,好售價,經紀人自然就會有好報酬。

第2,讓市場擴大。不管是從生產或是消費的立場來看,文化創意產業如果要產生產值,必然要持續挖掘人才、培植新血,然後,開拓市場、尋找商機,使之生機盎然、生生不息。

從這個角度來看,經紀產業應該是一個必須要投資的產業,且得投入金錢、人力、技術等,然後創造人才、創造機會、創造價值、創造市場、擴大產值。這也是經紀產業(Talent Management)與仲介(Broker)或是所謂的掮客最大的不同,「經紀人」能創造價值使之有好的價格,本質上是屬於「生產」事業,但是「仲介」及「掮客」則不然。

約翰‧卡拉比諾在簽下芮妮‧齊薇格的時候,並不能確定芮妮是否能發亮發光,但是至少相信芮妮應該是個可造之才,經紀人除了有識人的眼光,也要有下注的勇氣。

這兩年來台灣一直企圖要積極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使文化成為一個好生意。建立完整的經紀制度,培養優秀的經紀人,使之具有足夠的專業能力,應該是唯一而且必須儘快要走的路。經紀制度的建立,可以確定經紀人與被經紀者,兩者健康合理的關係,讓少數專業的經紀專業人才為多數的創作及表演人才提供專業的經紀服務,使資源能合理被分配、充分被使用,而不致浪費。不過,問題也是出在這裡,經紀制度最重要的基礎是「互信」。如果,有能力創作的人不願意讓有能力行銷的人分享利益,有能力行銷的人無法經營及創造創作者的價值,經紀制度或是經紀關係當然無法鞏固。「製造」與「銷售」如果不能在一個軌道中運行,要想把「文化創意」建立成一個產業,大概永遠只會是個夢想!先試試建立經紀人認證制度,培養一些好的經紀人吧!台灣不一定會出現麥可‧歐維茲這樣的頂尖高手,但是多一些約翰‧卡拉比諾應該還是不錯!■(文/編輯部)

fr.: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last&s_code=0092&s_cat=

發現創意之島-陳永泰,真愛密碼讓本土金飾發光

學歷不是問題,創意才是重點,而定位正確的設計與品牌,足能讓傳統產業日新又新

《數位時代雙週》第83期‧採訪撰文/林正峰

2000年情人節前夕,「真愛密碼」董事長陳永泰找上藝人曾寶儀擔任產品上市的代言人,當時經紀人心裡直犯嘀咕,懷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本土金飾品牌,真有機會在競爭激烈的飾品市場勝出?四年後的今天,「真愛密碼」已成台灣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多位藝人爭著要為這個時尚感十足的品牌「J'code」代言。

設計討喜,新款式搶攻市場

鮮有人知道,一手打造這個台灣金飾品牌成為時尚象徵,引領一波流行跟風的傳奇人物,其實來自雲林的窮鄉僻壤,只有國中畢業,即使已貴為知名品牌的董事長,仍時常因低學歷而自卑,連攝影記者拍照時建議他舉起大姆指展現自信,他都擔心太過「臭屁」而婉拒。

許多人嚮往創意人的職場生涯,陳永泰在工作上的創意,卻是給逼出來的。退伍後的陳永泰,向父親借了一百萬元開設銀樓,沒料到才半年光景,金庫就遭竊,頓時陷入愁苦。向妻子親友周轉來的一點本錢,也只能批點貨「跑街」(到各銀樓推銷),還常被批發商刁難,淡季時被硬塞貨,旺季時卻無貨可批。

用全新品牌擺脫土味形象

與其他拎著大提袋現鈔去批貨的買家相較,「我沒有別的優勢,只有一顆腦袋與一雙勤快的手,」陳永泰說,因為缺本錢、買不到貨,索性自己做。1982年,陳永泰買了基本設備,周轉金已所剩無幾,能買的材料不多,乾脆專攻用金量較少、周轉較快的彌月金飾市場。為了讓產品更突出、更好賣,「只好想盡辦法設計討喜的新款式,」憑著比同業腦筋動得快,陳永泰總算站穩了第一步。

但是求新求變的他,並未就此滿足。眼見傳統金飾都是手工打造,效率欠佳、品質也未必好,陳永泰決定自成一格,「我設計開模,採用半手工的方式,產量比同業大,成本也低很多,」陳永泰笑稱,現在金飾同業都視這種作法為理所當然,可是當時卻沒人這麼做。

世界黃金協會在1990年代初期,將金飾行銷觀念引進台灣,為陳永泰開啟了寬闊的眼界。宛如劉姥姥進大觀園的陳永泰,像乾燥海棉般,飢渴地吸收各種行銷專業知識;他所經營的長城金銀珠寶公司,更積極參與世界黃金協會舉辦的每次設計比賽與聯合行銷活動。

無奈台灣金飾品陷入低層次的價格血戰,即使有好設計,「缺少品牌,像是沒了根,」陳永泰因此決定要打造全新品牌,以打動現代人的設計,才能讓金飾擺脫土味,成為時尚象徵。

藏身在木柵秀明路的長城金銀珠寶公司,如同尋常住宅,內裝極簡,不用的冷氣立即關掉;但這位不喜浮誇的老闆,卻肯為了「真愛密碼」四個字,花費100萬委請專業人士設計,以將近一年,與顧問公司一起動腦,思考品牌的名稱和定位。最後還經過焦點團體的意見調查,才作成決議。

傳統產業也可以日新又新

台灣過去曾有過金飾自創品牌,但多數都失敗了,陳永泰認為是陷入傳統銀樓的經營模式,市場區隔不夠清楚,如果要現代感,一定要開發年輕族群,但不能過於前衛,顧客基礎才會夠大。幾經思索,陳永泰決定了真愛密碼的定位,在時尚感之外,還能成為傳遞真情的媒介。

真愛密碼開發出多項熱賣的創意產品,陳永泰本人也是設計部門的靈魂人物,因為對低學歷的自卑,激勵陳永泰更勤勉於學習,自稱「天性好奇」的他,每每見到各種素材的飾品,都會想盡辦法了解其中的原理與製造過程,作為增加設計創意的來源。

陳永泰在訪談中真情流露的謙卑,反而令記者自慚,即使他總是以見識淺薄者自居,但他在金飾市場的專業知識,以及對品牌行銷策略的掌握,均頗具真知灼見。當年他耗費巨資、購買電視廣告、委請明星代言的作法,看在台灣金飾同業眼裡,根本是愚不可及的作法;但陳永泰一路走來的成功創意,卻令周邊的人不得不佩服他前瞻的眼光。學歷不是問題,創意才是重點,而定位正確的設計與品牌,足能讓大多數的傳統產業像真愛密碼一樣日新又新。


【陳永泰小檔案】
年齡:46歲
現職:真愛密碼董事長
創意成果:J'code、Amor

fr.: 數位時代雙週雜誌電子報

心理治療Live現場-心理治療旅程的良伴

文/梅當陽(花蓮鳳林榮民醫院精神科主任)

在眾多談論心理治療的書籍當中,《心理治療live現場》(以下簡稱「本書」)算是相當實際的一本,探討許多心理治療工作者可能會遭遇到的問題。

本書的主要作者本身在大學主修心理學,後來接受醫學院訓練之後,選擇成為精神科醫師,並在精神科醫師的養成教育中接受訓練與督導,而成為以心理治療為主要工作內容的心理醫師。這本書正是作者與昔日的心理治療督導合作完成的一本著作,讀者可以在書中許多治療性對話的範例中,觀摩到心理治療臨床督導的功能與意義。

做為一位誠懇的作者,我看到她在討論各種主題時,以其親身經歷道出了心理治療界的新兵在初入門時的不安與疑惑。在本書中,作者用心匯集心理治療的新鮮人在實際工作上可能會遇到的種種問題與狀況。更可貴的是,在探討每個主題時,總是能以「實問實答」的態度,運用許多個案與治療者的對話內容,說明治療者可能遭遇的狀況,並呈現可能的因應之道。這些對話雖然是「虛擬的」,卻是根據作者在臨床工作或被督導過程中的實際經驗寫就,正是這些鮮活的對話與作者在對話之後所做的解說,讓本書更具可讀性。

剛拿到本書的譯稿時,翻閱之初,心中最先出現的印象是,這似乎是在談心理治療的實務工作,而且前幾章內容讓我感覺有些細瑣。之所以這麼覺得,是因為在前面幾個章節,作者似乎花了太多篇幅去討論心理治療的「小節」,包括如何與個案進行第一次的電話聯絡、第一次會談時的注意事項、前四次會談中的重點提示,以及在進行正式的心理治療之前,在會談中應該先完成身心狀態與心理社會發展史各方面的諮詢等等。然而,這些細節看似繁瑣,卻正好讓我們有機會一窺美國現今的心理治療體系中所培育出來的心理治療工作者,在養成教育中所接受的嚴謹訓練內容。

在談到心理治療時,我常會提到:「不同的治療學派,不同的治療者,帶給個案的治療經驗可能有很大的差距,也可能因此有不同的治療功效。」在書中,作者曾透露自己是折衷學派的治療者,但過去的訓練較著重在「精神動力學派」的治療模式。精神動力學派其實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延伸,而在以佛洛伊德為鼻祖的傳統精神分析學派之外,六○年代以後也逐漸形成了所謂的「當代精神分析學派」,主要內涵包括客體關係理論(object relations)及自體心理學(self psychology)等兩大學派。

我個人所受的心理治療訓練,主要就是自體心理學導向的心理治療模式,在閱讀本書時,作者呈現的治療觀念與回應個案的風格與方式,的確有許多自體心理學的影子。像在本書第十五章中,討論關於「同理失誤」的主題,同理失誤本是精神動力治療導向的治療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情形,但當同理失誤發生時,治療者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能夠覺察到「同理失誤」的發生,繼而同理個案在經驗治療者做出的錯誤解析時的挫折經驗與感受。我在這裡看到了作者治療風格中融入的自體心理學色彩。

我認為,作者在書中展現的治療風格,其實正是目前學習精神動力治療工作者的主流狀態,亦即將古典精神分析、客體關係與自體心理學等各派的理論與治療觀念,統整於個人的治療風格中,不再將自己的治療模式嚴格地侷限於單一學派。

透過這本書,讀者也可以觀摩到一位「心」治療工作者在學習過程中接受個別督導的重要性,而在國內的心理治療臨床督導制度猶待落實之際,這類經驗的呈現與分享,對許多有志於心理治療學習的人,應是難能可貴的參考。雖然這是一本心理治療工作者與其督導共同完成的書,也有許多內容取材於作者被督導時的經驗與心得,但仍要提醒有志於心理治療的學習者:閱讀本書並不能取代你在實務經驗中被專業心理治療工作者督導的訓練過程,尤其是因為個人的差異,需要透過督導過程去學習、了解與補強的地方往往不盡相同。我一向認為一段時間夠長、規律、以實際個案與真實會談過程為素材的心理治療督導,在心理醫師的養成訓練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如果要挑剔一下本書的缺失,我想用俏皮一點的話來表達: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其實也是最大的缺點。前面說過,這是一本心理治療實務的書,正因如此,在閱讀過程中,我的感覺是作者在有些地方談的理論似乎太少了。因此,對有心學習心理治療的朋友來說,仍需要閱讀其他能完整介紹某一治療學派與理論的書(包括人格發展、精神病理,以及治療理論等等)。

綜而言之,我認為這本心理治療的書可看性頗高,內容相當具有臨床實務的參考價值。如果我在剛成為精神科醫師的頭幾年,手邊就能有這樣的一本書,將會是學習心理治療旅程中的良伴。

fr.: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last&s_code=0131&s_cat=

催眠就像一個麻醉的步驟

文/廖之韻

「心理治療,不僅是催眠治療,主要就是清除不好的信息與開放好的信息這兩個要項。」

——精神科醫師王悟師談催眠治療

來,閉上眼,跟著我數,三、二、一,然後醒來!嘿,你還在嗎?還是跟著人云亦云進入了關於催眠的以訛傳訛之中?說到催眠,你又會想到什麼?是子不語的怪力亂神,還是又期待又怕受傷害?這些那些的種種好奇與揣測,似乎讓催眠覆上了神秘的面紗,也更加不清不楚地繼續對它產生各樣莫名的想像。

事實上,催眠既非不明不白,也不怪力亂神,它些許是與人們之前熟悉的既有生活樣態有所出入,或是說,是另一種樣貌的開放視野。在全盤否認與拒絕催眠之前,我們也該知道,早在好幾世紀前,催眠就是人類曾經從事的活動/儀式/治療,現在不少心理師或是精神科醫師也藉由催眠治療來解決案主的問題。還記得幾年前引起話題討論的《前世今生》嗎?這本書的作者魏斯可是受過專業科學醫學訓練的精神科醫師,誰說催眠僅是江湖術士的小把戲呢?它可是一門大學問。

然而,也不得不承認,在實證科學掛帥的主流價值下,催眠缺少了更深入的研究與討論,因此也引發各家眾說紛紜的困擾。但是,沒有實驗理論支持,也不表示催眠就是無稽之談。為此,我們訪問了曾任花蓮玉里療養院主治醫師,現在在署立澎湖醫院精神科以及台大醫院精神科皆有門診的王悟師醫師,就他本身心理治療、催眠治療等的專長,與我們走一趟心靈之旅。

心靈資料庫

‧ 跨過身體的意識層面

催眠是什麼?王悟師說:「催眠可說是一種精神狀態,與清醒時不一樣。清醒時的意識在大腦,催眠時則藉由誘導而拉開了意識層面,擴展到比較深的『心靈』,甚至超越了身體範圍,在身體周圍成為一個場。」這前提是不要執著於「心」等於「腦」的假設,他以為在大腦可思考的層面之外,有另一種意識層面,就是我們的「心靈」,心靈是因人而異,沒有固定的狀態,更是遠超過我們現在的想像。而催眠,或許可以說,就是原本的知覺意識擴展到了心靈深處。

至於可擴展到什麼程度,則是隨著催眠誘導的不同而不同。我們可能回到小時候,也可能回到上輩子,當然,也不無可能就是在現今的幽暗處探尋,這些大多都是清醒時被我們忽略、壓抑、遺忘的東西。因而,催眠是不同於平常的意識狀態,但也絕對不是睡著了。基於此,王悟師說「催眠」這個詞,在他看來改為「深入心靈的精神活動」差可比擬。

舉了個簡單的譬喻,他說:「心靈像是資料庫,而且是一個很大的資料庫,儲藏著許多自古以來的宇宙產物、變化的信息、事物的原始資料、甚至是靈魂的真性與神性。」如此龐大的心靈資料庫,可處理大筆心靈資料,催眠就是開發心靈能力,進入這個訊息資料庫中檢視自身。

催眠最引人詫異的無非是回到「前世」,或許,對於不相信前世今生的人來說,催眠狀態下出現的前世影象讓人很難接受。但是,為什麼我們可以接受「回到小時候」?而又為何不少從事心理治療或精神治療者,仍會以催眠作為一種治療手段呢?這些接受過完善科學訓練的專業人士,為什麼也會相信心靈之說?這似乎讓我們感到了矛盾。王悟師表示,我們的科學發展目前追不上心靈層次,兩者間存在著一段距離,加上現在對於催眠並不是這麼地積極探索,所以會覺得缺乏科學根據,但沒有科學根據不表示不存在。他樂觀地相信有朝一日催眠也會變成科學知識的一部份。

清除垃圾山

‧ 壞的不去,好的不來

給予催眠一個解釋與定義後,王悟師說到了他的專長——催眠治療。他說:「心理治療,不僅是催眠治療,主要就是清除不好的信息與開放好的信息這兩個要項。催眠治療時,案主深入心靈資料庫,把混亂的信息整理一遍,或是『抓到』不好的部份。簡單地說就是除障與恢復固有,然後提昇自我。」

其實,在我們的內心,都存在著黑暗的、不好的東西,甚至多到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只是我們不見得會發現。王悟師做了個有趣的比喻,這些黑暗面堆積起來就像是心靈的垃圾山;整理壞的東西一方面像倒垃圾,一方面又像攀爬垃圾山。整個過程不一定舒服,或許會經歷一些辛苦的體驗,但是壞的不去,好的又怎會來呢?

「以外科手術來說,可能會比較容易瞭解。」王悟師把心理治療與催眠用我們習慣的外科醫療來說:「就像在開刀的時候,清醒時可以開刀,麻醉時也可以開刀,而催眠就像一個麻醉步驟,藉由催眠誘導讓案主進入、深化心靈,然後再處理問題。」不見得所有外科手術都需要麻醉,也不是心理問題都要經過催眠才來治療,王悟師自己使用催眠治療的時機在於一般心理治療速度太慢、案主自己要求、或是沒有顯著心理問題但是對自己心靈身處有興趣探索的人,當然前提是被治療者的個人意願。

身為一名精神科醫師,王悟師說催眠改變了他對於心靈深處的瞭解,藉由自我催眠的過程,去整理平常不會顯現的潛意識,可以提昇處理自己或別人心理問題的能力。他說:「生活中,精神上的、心理上的問題其實很普遍,如果有機會可以經驗催眠這種精神活動是一件不錯的事。或是簡單一點,在家裡我們可以藉由靜坐來穩定自己的情緒,這就是最簡單的自我催眠。」

跟著王悟師的催眠導覽,無論你是否同意他對於催眠的觀點,至少,有那麼些許破除了催眠的曖昧不明,是不是也在心裡記錄了一筆催眠資料?從前世今生之謎到整理心靈資料庫,認識自己、面對內心本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如果能藉由催眠來提昇自我,又何樂而不為呢?

fr.: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last&s_code=0131&s_cat=

打開職場女性的情緒抽屜

現代女性真的很辛苦,同時扮演好幾個角色,疲倦又混亂。別慌,有好方法教你面對辦公室、家庭與自我,回復清爽心情。

文/吳若女

「我每天跟時間賽跑,早上趕7點半送小孩,傍晚趕計程車接小孩,我的心,每天都飄在忙亂的車陣中。」
在一個女性查經班,才有人一說出自己的處境,其他人也紛紛附和,跟著倒出苦水。
「我知道辦公室和家裏不一樣,但我常常沒辦法控制,在辦公室想哭,回到家想罵人,每天都覺得好累。」
「對我來說,辦公室還好,真正讓我頭痛的反而是下班,我知道,有另一個角色等著我,」一個姊妹支著頭邊想邊說,「我婆婆等我回去,還有,對小孩也沒辦法講效率對不對?」
現代女性真的很辛苦,從二十幾到五十幾歲,同時扮演好幾個角色,媽媽、太太、女兒、媳婦、主管、同事、朋友……,遊走眾角色間,難怪她們疲倦又混亂。
曾有人提出「抽屜理論」,教人把不同角色,當做不同的抽屜。例如,進入辦公室,就打開專業的抽屜。回到家,就打開愛與溫柔的抽屜。打開這個,就別想那個,減少彼此的干擾。
這方法對忙亂的職場女性很管用。
如果有時間、有機會,也別忘了打開自己的心靈角落,隨時整理自己的心情,準備再出發。

進辦公室,打開專業的抽屜

隨時給自己緩口氣,鍛鍊自己掌握情緒的能力。別害怕難纏的同事,也別害怕外來的批評,有好些方法能幫助自己,在職場上更成熟與專業。

深深深呼吸,善用「瞬間暫停」的小技巧

開會時,有人冒出尖酸刻薄的話。工作時,有人對你大吼大叫。最忙時,事情還是不斷湧入,你覺得自己快失控……
這時,不妨開始深呼吸,一次、兩次,讓空氣緩緩進入身體。《生活,該適可而止》的作者岡得斯建議,有時候可善用「瞬間暫停」的技巧,控制自己快要炸出來的情緒。像是深呼吸、到茶水間走一下,或在洗手間待一會兒,都是讓心與靈魂休息的好機會。
除了這些小技巧,也可以在平常先問自己幾個問題,防患於未然。
「什麼時候是你的生理期?」、「什麼事最讓你抓狂?」、「什麼時候工作壓力最大?」想一想,讓自己有心理準備,或預做安排,減少失控的機會。

和討厭的人也能愉快相處

女性害怕衝突,也怕得罪人,所以碰到難相處的同事,多半不知如何是好。其實,有些方法可讓自己愉快點。
《憂慮》一書的作者哈羅威爾建議:
‧和他保持適當的距離。
‧觀察其他人是怎麼和他相處?怎麼和他互動有好結果?但別太勉強自己。
‧有機會和他一起喝杯咖啡,多點了解,也許他比你想像中的可愛。
‧不妨將困擾告訴主管,請他居中協調。
‧找出這個人的好處,正面看待他。
‧別忘了,有時候你也可能很難相處。想一想,也許自己也能做點改變。

到底能不能哭?——學會控制自己的眼淚

女性較會表達自己的情感,所以情緒也比男性穩定,健康情況較好。但,女性從小到大所習慣的紓解方式——哭泣,卻很容易在職場上被視為軟弱或情緒化,甚至是威脅。
「我很怕女同事哭,她們一哭,我就束手無措,好像我做錯了什麼事,」一位男性主管害怕地說,「但這也讓我覺得,愛哭的女性好像不能擔當重任。」
也因此,職場顧問蘿琳在《女強人手冊》一書中不斷提醒女性,哭沒有什麼不妥,但如果想在職場上表現得宜,「一定要學習控制自己的眼淚。」
在公事上,學會用理性的言辭或堅定的態度來表達自己。情緒來時,吸口氣,專心想如何理性保護自己,而不是任由情緒主宰。但對同事表達關心或支持時,不怕流露真感情。

當別人批評你時,化阻力為助力

「她太敏感了,一點都說不得。」、「喔,她很情緒化,你最好別批評她。」
許多職場專家都發現,比起男性競爭好鬥的性格,女性的確較難接受外來的批評,且會不自覺地排斥它,為自己辯護。
與其排斥,還不如正面迎向它,化阻力為助力。「最好的方法是,先平心靜氣地聽別人說完,」職場顧問蘿琳建議,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與他人討論對話,才能贏得別人的尊敬,自己也不會錯過善意的、有建設性的批評。
當然也有些同事,特別是男性,會在批評時,夾雜著粗魯的言語或人身攻擊,像是「你們這些女人什麼都不懂,就是很笨」,此時也要正色回應對方:「你批評的內容我可以接受,但說話方式並不妥當,」適時讓對方知道你的堅持。

回到家,打開愛的抽屜

曾有人說:「家是講愛的地方,而不是講道理的地方。」所以,開這個抽屜時,別忘了多放點愛的原料,也可以適時讓家人知道自己的疲倦與極限。

把工作情緒留在門外

離開辦公室,回家前,有什麼方法可以轉換情緒?
「如果那天開車,我會脫掉高跟鞋踩煞車和油門,放點輕鬆的音樂,讓自己開始想家裏的人和家裏的事,想先生今天過得如何,想小孩在學校可能發生了什麼好笑的事,他們一定會嘰嘰喳喳的告訴我,我愈想愈渴望回家。
所以,當我一打門時,能立刻走入家庭生活,把工作留在門外……」
一個銀行的女經理分享她這些年來的心得。有好長一段時間,她也曾把煩悶的工作情緒帶回家,見到先生就罵,看到電視新聞也批評,連一個垃圾桶也有意見,搞得全家緊張兮兮。後來,有人告訴她,回家就是要把工作情緒留在門外,放輕鬆,見到家人才會開心。

化媽媽的妝

有一天,小孩在學校寫了一篇作文,題目是「我最希望媽媽為我做的一件事」,結果小孩寫了「我希望媽媽不要一回家就罵我,我希望她先聽我說,我今天在學校有好多好玩的事……。」
媽媽看了作文,心頭湧上一陣歉意,她何嘗不想和小孩開開心心在一起,但一忙就忘了,小孩最渴望的是溫柔的母愛與呵護。
所以,在責備前,不妨先想想小孩的好,他今天已完成了什麼事,別追著不足的部份疾言厲色。
如果真的失控,發了脾氣,也可以向孩子道歉,說明自己有多累,孩子也漸漸能培養出同理心。
別把嚴厲的工作態度和效率帶回家,還是要為小孩化一個媽媽的妝。

不做一百分的管家

回到家,雖然要打開愛的抽屜,展現女性溫柔體貼的一面,但也別事事求完美,多給自己留口氣。
比如說,別要求家裏一定得窗明几淨。姻親、親戚之間的來往,適可而止。有時候,可婉轉告訴親戚和長輩,自己的時間有限,請他們見諒,也和先生溝通,讓他明白。

適時跟家人說:「我累了。」

有婚姻或兒女的職業女性,坦白這麼一句,家人疼惜。與父母同住的單身女性,也可以坦白相告。
一個得長時間工作的科技新貴族,下班後總是疲憊不堪,一句話也不想說,但回到家,殷殷期盼的媽媽卻又忍不住要問:「你今天很累喔?」
明知對方的心,兩個人卻拙於言辭,不知該說什麼。後來,這位年輕的女兒終於學會主動,一下班她會先說:「我累了。」媽媽也漸漸習慣,在她吃過飯,休息後才打開話匣子。或是在週末,母女相約吃個輕鬆的早餐,聊聊天。
另一個從事行銷工作的單身女兒,則學會對父母多表示感謝,她發現,當她能肯定父母的心意時,他們反而不再碎碎唸,也減少雙方的磨擦。

別忘記,打開自己的抽屜

「我們只有在獨處時,才能將生命的熱情放在自己身上。」──女作家維吉尼亞.伍爾芙。

打開自己的潘朵拉盒子

在古希臘神話中,美麗的潘朵拉因好奇,打開一個從未被開啟的木盒子,一時間,飛奔出許多人性,像飢餓、貪婪、紛爭、情慾……
在每個人的心底,也都藏有一個潘朵拉盒,裝著各式各樣複雜的情緒。
許多研究都發現,壓抑或忽略自己的情緒,只會帶來反效果,像是身體的疼痛,或因易怒、反應過度,傷害人際關係。
因此,很多心理學家,多鼓勵壓力大的現代人,要勇於了解自己的情緒,特別是女性,「因為女性很容易把重心放在照顧他人身上,常忽略自己真實的感受與需要,」貝芙莉.英格爾在《愛他,也要愛自己》一書中分析。
所以,辛苦忙碌的現代女性,別忘了獨處時,適時打開自己的潘朵拉盒,了解自己真實的情緒,不再壓抑或隱瞞。

隨時寫下來,把情緒收起來

如果,情緒常累積到一個程度,無法處理或面對,不妨準備一個筆記本,隨時把情緒寫下來。
一個48歲的電視女製作人,床邊擺著許多筆記本,都是她情緒的紀錄。有她和朋友的對話,也有她看藝術表演的感動,甚至連夢境,都邊寫邊畫的記在紙本上,栩栩如生。「我隨時在整理我的情緒,」她說,「寫下來,就是把情緒收起來,當下不再受影響,如果想回憶,就翻到那一頁,切換自如,」總是能笑嘻嘻的她,情緒極為穩定。

打橘子禪

打禪其實不難,看著一顆橘子,也能把心定下來。
把橘子放在跟前,閉眼開始想像:它是怎麼長大的,它周圍的環境、土壤與水份。再想像它剝開來的感覺,那味道,以及吃下去的感覺。
專心想橘子,可讓思緒慢慢緩下來。模擬成橘子的感覺,也會忘記原本的情緒,達到抽離和轉移的目的。
也不是每次都要打橘子禪,蘋果、香蕉、鳳梨、西瓜,任何喜歡的水果都可以。打不同的水果禪,也能有不同的感受與歡喜。

Women's Talk也可以很健康

有時候,女性也渴望和別人分享,聆聽彼此的感受。
「和幾個朋友有個約定,定期聚會且在日常生活中彼此關照,」《心靈美容,放輕鬆》的作者珍妮佛.羅頓建議,這是一個後援部隊,一個安全的地方,讓你抒發情緒,或是和朋友一起學習新事物。
但如果女性聚在一塊兒,只聊是非,或計較長短,反而會讓自己愈來愈不快樂。因此,羅頓建議,想想看「這朋友是真的關心你嗎,還是喜歡聊別人八卦?」、「她能為你鼓勵打氣,真心希望你好嗎?」、「你們能不能在一起學新事物,有所長進?」
選對朋友,談對話題,Women's Talk也可以很健康。

fr.: 康健雜誌電子報

看我怎麼教你,三十億人生

唐納‧川普對事業的忠告

1. 掌控求職面談,並採取以退為進的作法
2. 要求加薪時,要對時機有萬全把握
3. 在建立自己的事業時,既要百折不撓,也要耐得住性子。
4. 學打高爾夫球--或是發掘你熱愛的事物
5. 建立自己的品牌,別害怕自吹自擂
6. 隨時記下自己的直覺,並跟著直覺走
7. 心存樂觀,但永遠準備接受最糟的狀況
8. 假如你想換工作,確保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9. 成為演講高手的方法,是真誠與聽眾交流
10. 如果你是個堅忍不拔的樂觀主義者,就能獲得更多成就
11. 擁有健全的自我--意謂客觀看待他人的批評
12. 不斷提醒自己,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


唐納‧川普對金錢的忠告

1. 永遠作自己最棒也最適任的財務顧問
2. 永遠只投資你懂的東西
3. 如果你正考慮結婚,簽定婚前協議
4. 絕不倚賴律師幫助你脫離財務困難
5. 找個好辦法教你的孩子一塊錢的價值


唐納‧川普的談判秘訣

1. 若抓住對方的命脈,他們的心也會跟著來
2. 在談判時,你的作法要合理且有彈性
3. 談判時永遠相信自己的直覺
4. 事先決定自己想從交易中獲得什麼,但自己知道就好
5. 只要策略正確,便可卸下戒心
6. 有時固執是項資產,但耐性永遠是必需品
7. 有時你必須讓人深刻印象,甚至不惜讓別人恨你
8. 學習並了解在談判時說「不」的可貴

fr.: 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E0011/57952/web/

活力5招,克服運動疲累

第1招 慢慢開始

首先,想想當妳覺得太累無法運動時,可能是妳的心累了,而不是妳的身體累了。維吉尼亞夏次維爾分校運動生理學教授、同時也是《10分鐘運動瘦身減重大革命》作者的格蘭‧蓋瑟(Glenn Gaesser)博士表示:「此時妳的身體可能還在渴望運動。」因此,開始的時候慢慢來,如此就能持續保有足夠的能量繼續運動。

第2招 量夠就好

專家們都同意,每天運動30分鐘,是提振活力的必需品。妳可以每天換不同的新花樣,今天做心肺有氧,隔天做肌耐力訓練,後天改做瑜珈或彼拉提斯。布萊恩博士提醒,後兩種運動能結合妳的身體與心靈,讓妳得到真正的放鬆而變得更有活力。

第3招 交叉訓練

交叉訓練對提振心肺運動時的活力特別有幫助,因為妳將在最短的時間裡充足電力,讓妳運動得更有效率。

先進行5分鐘的暖身,進入主運動時以高強度與低強度交替進行訓練(即當運動程度達最高速時,轉換成低速度,稍稍喘息幾分鐘再繼續衝刺)。一星期內不要連續兩天挑戰高速運動量,一定是激烈運動與輕度運動交替安排,運動後的緩和與伸展運動也不可少!

布萊恩博士建議,當運動強度漸高時,說話比心跳更能測試運動量是否超載。如果妳很難一邊運動一邊說話,甚至連一個字都說不出來時,則表示運動強度過高,如此妳會覺得更累而不是精力充沛。

第4招 由輕漸重

如果妳正於精力低潮期,蓋瑟建議妳先做幾分鐘的心肺運動暖身,再以較輕的重量快速完成一組輕量級的肌力訓練(每個動作重複10~15次為1組)。體能活力充沛後,以較重的重量做一組重量級肌力訓練(每個動作重複6~10次);或者選擇中等的重量做肌耐力訓練(每個動作重複15次)。布萊恩博士提醒,不管重量等級為何,每個訓練動作以不超過3組為原則,然後,運動完別忘了做肌肉伸展。

第5招 樂在其中

挑一個妳最樂在其中的運動,蓋瑟指出:「想辦法讓自己動起來就對了,運動保證讓妳精力百倍!」

fr.: SHAPE新纖有型報

Monday, June 07, 2004

教授想給學生推薦信?網路點選比較快

編譯賴明芝

羅伊‧葛洛充滿感情地回憶起過去的時光;在網路出現以前,要他給學生準備研究所的推薦信,幾乎是很容易的事情。

卡爾頓學院(Carleton College)的國際關係教授葛洛表示:「我們有封建檔的信,當有學生需要推薦信的時候,秘書會把這封信調出來加以修改,然後寄出去。我們會寄個8封10封信,這不會讓人感到作嘔。」

但葛洛和其他的教授卻對線上推薦信系統感到相當「感冒」,目前有上百間研究所開始採用這種線上系統。愈來愈多的大學開始要求,甚至已經要求教授的推薦信必須透過網路發送。每間學校的網站都不一樣,很多網站的設計相當迂迴複雜,而有些網站經常當掉。葛洛和其他的教授自認為不是19世紀初英國手工業工人中,那些參加搗毀機器的盧德份子,事實上,他們相當歡迎科技在其研究和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

推薦信的標準範本

要完成一封線上推薦信會很耗時間的。完成推薦信的表格得花上半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這也許聽起來還可以接受,但是,假使一名學生申請數間研究所,一名教授就得花一整天的時間在好幾個網站上重複同樣的動作。

這種方式也許已經沒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了,因為,「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開始發展一套「推薦信的標準範本」,供各大學使用。

大學行政管理階層表示,這種系統讓他們的工作變得更有效率,而且,可以讓學生比較清楚知道,究竟哪幾封推薦信已經被送出去了。他們也認為,大部分的教職員似乎喜歡透過網路來撰寫學生所要求的推薦信。

喬治華盛頓大學的研究所招生事務主任克莉絲汀‧威廉斯表示,他們並沒有接到很多的抱怨。同時,威廉斯也是「全國研究所招生專家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raduate Admissions Professionals)會長。

事實上,許多的教授似乎能夠接受這種網路推薦信的方式。舉個例子,耶魯大學今年收到的推薦信中,有1/3是透過網路送達的,而今年是該校首次採取網路推薦信。同樣也採取網路推薦信的還有哥倫比亞大學,該校研究所招生事務副主任艾瑞克‧吉孟德說:「大家開始習慣並且對這種方式感到相當滿意。」

網路作業速度加快

戴維德森學院(Davidson College)的人類學副教授羅札達說:「網路推薦信很快就可以完成了。我非常喜愛這種方式所帶來的便利性。」對羅札達而言,他很高興自己能夠隨處都可以幫學生寫推薦信,甚至可以將寫到一半的信暫存於系統內,晚一點再回頭來完成。

米德爾伯里學院(Middlebury College)的政治學副教授傑佛瑞‧卡森表示:「不必填寫一堆格式化的推薦信範本,而且不必擔心把這些信給弄丟,實在是很好的感覺。」

學生對這種網路推薦信也表示相當歡迎。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研究機器人學的博士生艾立克‧魏吉表示:「這種系統可以讓你知道哪些老師已經把推薦信寄出去了,或是哪些老師還沒有動作。而且這種方法也比較輕鬆,因為你不必花很多時間在打電話上面。」

一套線上推薦信系統通常是由一個較大的系統所分出來的,這套較大的系統可以讓學生透過網路完成入學申請的程序。隨著各大學開始投資電腦化的學生資訊系統後,上述這類系統變得相當受到歡迎。

自己動手申請的服務

有些學校,例如華盛頓大學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則計畫建立屬於自己的系統。但是,愈來愈多的研究所則開始考慮採用「自己動手申請」(Apply Yourself)這類招生服務公司所經營的系統,以「自己動手申請」這家公司為例,該公司擁有85所研究所或是商學院的客戶採納該公司的系統,另外一家叫做「普林斯頓評論」的公司,則有83個客戶。至於第3家公司「Xap Corporation」卻還在猶豫是否要在該公司的招生系統中,增設推薦信的單元(module)。

為了能夠取得一封網路推薦信,這種系統會發一封內含該公司網址的電子郵件給每位教授,當然,也會給這些教授一套進入該系統的使用者名稱和密碼。透過設計,網路推薦信的點選網頁亦會按照各校風格加以設計。

至於推薦信格式所需的特別問題,將由各研究所自行決定,招生服務公司並不插手管這個部分。

有些系統所設計的網路推薦信格式還備有選擇題,以「普林斯頓評論」為埃默里大學所設計的格式為例,登入網站的教授會發現,有選擇題得回答,比方說,關於該名學生的智力表現,有以下選擇:表現一直相當傑出、出色的、平均之上、平均、平均以下或是很糟糕。

另外,申請人還可以透過網站了解教授到底把推薦信送出去了沒有,有些系統甚至還讓學生發電子郵件給教授,提醒教授別忘了幫他寫推薦信。耶魯大學文理研究所的招生主任卡隆納說:「這整個過程對學生來說比較容易。」

加重教授的工作量

有教授經常抱怨網路推薦信太多都是由選擇題構成的。儘管紙張形式的推薦信一樣會包括選擇題,但教授們經常會視而不見,直接把寫好的推薦信訂在格式上。但網路推薦信就不一樣了,如果沒有把隨信附上的選擇題答完,這封推薦信無法寄出。

然而,網路推薦信也有可能變得相當形式化。比方說,「教育考試服務機構」(ETS)的「推薦信的標準範本」就不能算是一封信,相反地,說它是一連串採調查形式的問答題還比較貼切,而有些教授已經對ETS這種網路推薦信感到相當不耐煩。

然而,就在各公司企圖將網路推薦信的理念散播出去的同時,有些人則開始擔心這種做法的安全性。

此外,教授們也會抱怨使用這種系統所遭遇到的技術性問題。羅札達說,他就曾經碰過伺服器不靈光的狀況,害他得重複輸入同樣的資訊好幾遍,才能成功地把推薦信寄出去。但也有其他教授認為,伺服器掛點的情況並不多見。

羅札達指出,網路推薦信的方式,根本是加重教授們的工作量。但話說回來,他也承認學校是想藉此節省支出,只不過,希望學校真的能夠將電腦化所節省下來的開銷,運用在師資、研究和研討會方面。(資料來源:高等教育紀事)

fr.: 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

救中文 教師鼓吹基測考作文

【記者陳揚盛台北報導】搶救學生的破中文,要從國中開始!台北市景興國中國文老師蕭千金就說,現在國中生的語文能力根本是以前的小學生程度,如果國中時期不能打好語文基礎,大學生語文能力差是必然的結果。

服務第4年的蕭千金是台北市輔導團裡國文科最年輕的老師,輔導團的成員等同於創新教學的種子教師群,主要是輔導台北市所有的老師摒棄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與習慣,今年以閱讀為重點。蕭千金指出,現在的學生不喜歡看長篇大論,基本閱讀能力相對就差。

書寫能力差

她表示,現在的學生講求速度,卻忽略了最基本的閱讀吸收過程,學生語文能力反應在詞彙的多寡,但是學生普遍表達能力都很差。

蕭千金說,出作文題目是國文老師最大的難題,因為不管題目字數多寡,學生都會反應不知其意,而且普遍存在「上句不接下句」的跳躍性思考模式,常常是第一句立論後,中間接了一大堆不相關的廢話,最後才給一句結論。

提到現在的教學內容,蕭千金直說像是教小學生,因為九年一貫國小課程過份強調活動,語文知識課程反而沒有累積多少。她並抱怨時數只剩下4節根本不夠,因為現在國中語文科的時數只剩下一週8節,英文跟國文都只剩下4堂。

「加上學生的挫折容忍度太低,老師都以鼓勵的方式教學」,蕭千金說,教學時數的確不夠,她常常還得向其他老師借課,因為耐心的從頭教起需要時間。

蕭千金也認為,基測應該趕緊恢復作文題型,否則學生根本不注重語文能力的培養;現在也因為不用考,她的學生在眾多的補習科目中更獨缺作文,跟當年國語日報社作文班報名排隊爆滿的情況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針對學生語文能力下降的離譜程度,徐薇補教機構國文老師陳翔也贊成基測恢復考作文來補救。他表示,考試不考,學生就不會用心,他也肯定的說,台北縣市以外的國中學生,可能根本沒有完整看完一本小說的經驗!

普遍罹患文字病

國中生如此,高中生亦然。陳翔說,現在的學生都患了「文字病」,針對高中學生的授課內容,60%是課本的部分、40%是作文,國中則是完全針對課本做重點複習;兩者的共通點都是必須以淺顯的話語授課,溝通時也必須用「現代人的俚俗」為主,才能達到效果。

由於學生語文能力一年不如一年,家長把學生送到補習班補國文有增加的趨勢,陳翔說,只有大學入學考試考作文,實在不夠;小學生連數學應用題都看不懂,研究生寫不出論文,語文能力普遍不佳的慘況,讓身為補教國文老師的他,在教學困擾之餘也只能搖頭。

fr.: 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

搶救大學-都是行銷惹的禍?!

大學正面臨全新的挑戰 南方朔

近年來,當我們打開美歐、甚或其他國家的報紙雜誌,總是會發現各式各樣有關大學危機的報告,不但頂級的牛津和劍僑出現的財務因難,美國的長春藤盟校和州立大學也都一個個收支失衡,大學這個財務蘊育了,人類精神文明和科技文明的基地,剎那之間好像竟然變成了讓人心煩意亂的問題。

而這種問題的出現,當然有著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過去幾十年來,尤其是最近的二十年,幾乎每個國家在總體財政資源的分配上都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軍事以及社福、醫療等方面的支出持續擴張,而公家部門的教育投資則在排擠效應下相對減少,加以教育的固定投資龐大,而學雜費又無法無限上漲,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學的財務吃緊,公立中學的品質日降,當然也就成了難免的趨勢。就以美國為例,州政府對大學的補助已由四十年前佔稅入的9.8%,降至目前的6.9%,也算名校之一的密西根大學,四十年前校務經費裡來自政府補助的比例高達70%,現在則降到了只佔36%。

由於大學財務吃緊,過去二十年也是美國大學積極求變的時刻,頂級的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柏克萊加州大學等,日益加強他和「軍-產復合體」之間的關係,一些絕對動機密的軍事科技研究,憲兵在實驗室門口站崗早已成了常態,而與產業界合作,從專利權裡得到利益,也是許多院校賴以維繫的關鍵。「利潤中心管理制」儼然已成了一種新興的浪潮,他無可抵擋的衝入了這個以前被人認為高尚、沒有銅臭,以清高和追求真理自栩的領域,大學的財務與管理也因此而成了一個新的學科,像邁阿米大學甚至開設這方面的碩士課程。

大學在時代改變中,開始調整步伐,把它像「市場」那樣來經營,因而大學儼然變成了一個新興的「大學產業」,這究竟應讓人振奮呢?或讓人唏噓?這乃是至今仍無答案的難題。而柏克萊加州大學公共政策教授大衛‧克普這本<<搶救大學>>,就是一本大學求變過程裡各種悲劇、喜劇以及鬧劇的眾生錄。

在喜劇之面,我們看到有些大學把優良的市場及管理觀念帶了進來,而有了極佳的表現。例如過去名震一時的芝加哥大學,有陣子排名直落到了第十四,經過一番調整改變,現在又回升到了第九;費城近郊的海狸學院,經過改名為桃源大學,加上許多求變措施,也有了敗部復活的生機。這種喜劇故事,的確讓人能夠振奮,而可能我們都不知道的,乃是美國的企管學院,以往一直是賓州的華頓商學院遙領風騷,但現在已讓位給了西北大學。

而有喜劇,當然也就會有更多的悲劇。例如長春藤盟校之一的哥倫比亞大學搞網路的「淵博網」,最後是慘烈宣告失敗;英國開放大學跨過大西洋而來,那麼好的一個新大學體制,竟然也在美國鍛羽而歸,有許多大學由於過份的商業化,不但搞得雞犬不寧,也讓校譽受損。

而在這些大學求變的眾生錄裡,最多的當然還是產生了許多鬧劇:各個大學為了搶學生,爭排名,各種花招,甚至舞弊之事也都層出不窮,而新興的幫學生申請學校也居然成了一個新興行業;有些大學拼命出高價挖教授,讓學風為之大變,學校管理裡的各種外包,採取兼任制,甚或為了取悅學生,像「莎翁輕鬆讀」,「科學需實驗」等課程也敢開。為了多些收益,有些好學校也開一些補習班式的課程。種種光怪陸離之事的確層出不絕。

而有了大學的喜、悲、鬧劇,當然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而且讓人難以評估的新趨勢。舉例而言,像鳳凰大學這種既有實體大學,同時又有網路大學的新體制,它的學校即公司,而且還股票上市。而隨著科技的發展,資訊科技也開展出新的而且更實的認證課程,麥當勞的培訓中心「漢堡大學」也一定程度取代了大學的某些功能。

也正因此這本<<搶救大學>>,一方面是對美國當今大學的求變過程留下了扼要的全紀錄,但由這些紀錄裡的悲喜鬧劇和新趨勢,它也的確讓人理解到,在這個一切皆變,、一切已變的時代,大學的確在「身份」上已面臨到了極大的挑戰,一方面堅守大學應有的創造角色,但也不排斥世界變化所給予的壓力和新趨勢,理想結合現實,或許才是大學不成為「問題」的唯一選擇。

而近年來,〈搶救大學〉裡所寫的許多現象,其實也相當程度的反映在台灣的大學問題上。許多大學為了財務壓力而搞兼職制,使得教育水準日益向下沉淪,各大學競相搞「育成中心」,留下一籮筐的笑話;當然更別說教授為了爭出名而搞光怪陸離的學問,以及校際在排名及評鑑上總是風風雨雨了,當看著台灣大學裡也有的各種怪現象,就讓人覺得《搶救大學》不只是寫給美國人看的而已。我們可能也必須同樣的對大學角色及其改變和困境,要有更宏觀的未來性思考了。

fr.: http://www.cwbook.com.tw/cw/TD.jsp?info=PREFACE&pid=BCCE0017P

6%報酬率創造「千萬人生」-不理財也發財的幸福方程式

今周刊389期(2004/06/08)
撰文:黃琴雅

「開百萬名車、住千萬豪宅,再存足千萬元退休金」,
這是遙不可及的夢,還是可以輕鬆達成的目標?
周行一說,薪水族只要不貪、不求,努力提升競爭力,
人人都可做到。真的是這樣嗎?

打開電視,投顧老師不斷在電視上鼓吹重壓某檔股票就能賺大錢,為了取信觀眾,老師還會拿著股票技術線圖,告訴你,幾月幾日如果聽他的話,在什麼價位買進、到什麼價位賣出,獲利就可以高達一、兩倍。
如果對股票沒興趣,還有彩券商在為你築夢,只要五十元,就可以讓你擁有一個成為億萬富翁的希望。中樂透彩機率太小,廣播裡基金公司放一段古典樂,接著告訴你貝多芬晚年潦倒,就是因為沒有早點兒理財,如果你不想讓貝多芬的慘痛經驗發生在自己身上,就趕快開始買基金吧!
「一夕致富」的觀念,透過大眾媒體強力播送,成為社會主流價值。投顧老師、彩券商、基金經理人都在鼓吹你早日投入理財行列,向「一億人生」的目標邁進。但看看身邊的億萬富豪有幾人,又有幾個人真能一夕致富?人生真的需要一億才幸福嗎?
其實,如果你三十二歲、未婚,每個月領五萬元薪水,想要擁有千萬豪宅、百萬名車,六十歲退休時要擁有兩千萬元,每年追求固定的投資報酬率只要一○%,而不是二○%、三○%,甚至雙倍報酬,如果欲望降低一些,每個月少花五千元,退休金降為一千萬元,六、七百萬元的公寓,六十萬的車子,她每年只需要追求六%的報酬就夠了。
那麼,哪裡找六%以上的投資工具呢?無論你錢多錢少,適當的資產配置還是必要的。最簡單的資產配置是把錢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放在風險最低的定存及債券上,一部分可以放在風險高、報酬也高的投資股票或基金上,如此,當股市大跌時,股票部分虧損時,你還可以保有資金,不至於傾家蕩產。
股票部位的投資當然是愈穩當愈好,指數型基金是最好的考慮,依據美國過去一百年股市的平均報酬為一二%,而台灣股市在二○○一年前的三十五年間,年平均報酬為二十五%,定期且長期持有指數型基金,不至於賠到哪裡去。
要不然,每兩個月存錢去買一張每年配息六%以上的「定存股」,如中鋼、中華電信、台塑等,如果你害怕股市波動風險,那麼乾脆定期定額投資股債平衡,又追求絕對報酬的平衡型基金吧!政大財管系教授周行一建議,就分散風險的觀念,股票持有十五檔以上,愈能分散風險。這樣,你只要放一%的心思在理財身上,用九九%的力氣去提升競爭或提升自己生活品質上,豈不更幸福?!

方程式1:理財不等於發財/35年錯過99天,報酬率等於零

但是,大多數人還是汲汲營營地追求發財夢,就像一位從事進出口生意的貿易商,本業賺了不少錢。一九九七年股市走多頭行情,向萬點高峰挑戰,他發現在股市賺錢比經商快,決定放棄外貿生意,進股市淘金。為了加速累積財富,還向丙種金主融資,增加槓桿倍數,二○○○年股市泡沫破滅,貿易商逃脫不及,傾家蕩產,連父親的退休金都賠光,全家現在三口擠在向親戚借住的四坪大房間裡。
這位慘賠的貿易商,是政大財管系教授周行一的初中同學,他的慘痛經驗讓周行一有感而發。周行一在他的新書《不理財,也發財?!——我的幸福理財書》(天下文化出版)中提到,「身邊太多的人想發財,想在短時間內致富,但往往都是理財不得法,愈投資錢愈少,工作的本錢都在股市賠掉了。」
如果你有這樣的遭遇,那麼不投資可能累積財富的速度還快一些。把錢放在銀行每年賺一%、二%的利率,總比投資股票等高風險商品,每年賠掉一○%、二○%來得好。事實上,「有些人不太注重理財,終其一生都還過得不錯。」
擁有商學博士學位的周行一,與學生進行一項研究發現,過去三十五年的股市交易日大約有一萬天,投資人只要錯過其中最多頭的九十九天,報酬率就會變成零。
也就是說,只要錯過了一%的多頭時期,投資人即使抱股三十五年,還是會做白工。
而且過去三十五年,投資人只要錯失其中四年的多頭時機,報酬率平均會比定存利率還低。換句話說,除非你抓對行情,否則錢還不如放定存,靠複利累積,報酬比投資股市還好。
上市櫃公司的大股東,在一九九四年景氣最好時,年度平均淨值報酬率不過一一%。這些老闆們出錢最多,費盡心力,才獲得這樣的報酬率,小散戶憑什麼自以為每年能夠從股市賺到二○%、三○%,甚至數倍的獲利呢?
「如果沒有用正確的方法理財,不如不理財。」周行一認為,「理財最重要的目標是要謀求生活保障,不是用來致富。」是否擁有正確的理財觀,將決定你的一生。

方程式 2 :投資自己更重要/加薪賺的錢,比定存多更多

尤其,對事業剛起步的年輕人來說,增加自己的競爭力比花時間理財更重要。周行一把人一生的投資組合分成兩部分,一是人力資本,就是自己的競爭力,另外是金融資產。兩相比較,把時間投入自己在工作上的競爭力,比花時間理財,獲利更豐。
「利率愈低時,人力的報酬率反而愈高。」普羅財經執行長羅立群對周行一的看法相當認同,他說,「在還未累積財富之前,應該要花最多時間去提升自己工作的競爭力,因為工作表現好,如果可以加薪一萬元,一年就多了十二萬元現金收入。」
按照羅立群分析,在過去定存利率達六%的時代,兩百萬元定存一年就可以產生十二萬元利息,現在利率降到一.五%,十二萬元得要八百萬元本金才能產生這麼多的利息,換句話說,在低利率時代的今天,人力變得更加值錢。
五十五年次、輔仁大學經濟系畢業的羅立群,自認沒有顯赫學歷,外語能力也不好,但他就是能夠比別人花時間多讀一點書,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造就今天在金融市場的地位。
十多年前,他剛踏入社會時,為了增加自己的專業能力,當同年齡的同事在周末混pub、帶客戶跑酒家時,他自己是一個人跑到政大貓空,花兩、三個小時邊散步邊喃喃自語,努力背誦經濟指標、思考市場趨勢,就這樣練就自己的知識與口才,再從地下期貨公司、群益證券、德盛投信與渣打銀行的職場跳槽過程,累積了自己的專業與財富。
把羅立群的加薪理論換個角度想,如果每個月多節省一萬元,那麼一年就等於多了十二萬元現金,以現行定存利率估計,同樣等於增加了八百萬元本金才能有此效益。
一般人,家裡常常都會有多餘的東西,回家打開衣櫥看一下,會發現很多衣服好一陣子沒穿上身,甚至還有沒拆封的新衣服;小孩的文具用品遠超過實際所需,也許到大學畢業前都不必另外購買;家裡零嘴食品太多,有的根本還沒開封就因放過期必須扔掉。

方程式3:先省錢賺一百萬/月省一萬四,三十年變千萬

「我們擁有的東西超過我們日常生活需要,少買一點,你會發現,生活可以過得更好。」周行一說。
人生最困難就是累積自己的「第一桶金」,也就是一百萬元。聯傑財務顧問公司執行長蕭碧華建議,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要從省錢做起,每個月若能省下一萬四千元,放在年利率六%的投資工具上,五年下來,就會變成一百萬元,有了第一個一百萬元後,繼續用同樣的方式和報酬率投資,你的本金每五年就會再多生出一個一百萬元,三十年下來就可以累積將近一千萬元的存款。
按照理財專家建議,年輕上班族本錢不夠厚,人脈、經驗都尚嫌稚嫩,這時候與其冒險搞投資,不如嚴控支出,努力學會存錢,靠省錢、存錢就能賺到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元。

方程式4 :退休要退得優質/為自己打算,小孩應該獨立

談到存錢,現代父母多會抱怨,子女花費沉重,讓自己很難存錢。他們都是標準的「孝子」,給小孩吃的、用的,特別是教育方面,全部都是最好的,每月所得一半以上花在小孩身上。但現代社會,「奉養」觀念日漸薄弱,父母退休後,必須獨力生活,甚至到老還要支持可能中年失業的兒女,為子女累積一筆生計周轉金。
周行一認為,父母親們要過優質退休生活,就必須先幫自己籌錢,自己的退休規畫絕對比小孩教育還重要。
一九八四年,周行一從政大企管系畢業,赴美留學時,只帶著單程機票及一學期的生活費用前往美國。他第一年努力用功,功課成績全部拿A,取得半額的獎學金。同時,他還申請了美國留學貸款,念博士後,每個月才有五百元美元的補助費,一直到拿到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商學博士學位為止,周行一五、六年的留學生涯,全是靠自己籌錢度過。
「每次,想到留學生活,都有一種說不出的驕傲感,如果父母什麼都幫我打點好了,我將沒有今天的韌性。」周行一說。
「小孩在高中以前盡量培養他,念到大學時,父母親就應該要讓小孩學著經濟獨立。」周行一現在就告訴他十四歲的兒子,念大學時,父母只幫他付三分之一的學費,另外三分之一要他自己辦助學貸款,其餘的三分之一則要兒子自己打工存錢籌款。
「不要怕借錢去受很好的教育。」根據周行一的想法,念大學的小孩比四、五十歲的父母還有工作能力,即使四年為了念書向銀行融資一百萬元,只要畢業獲得好工作,還錢根本不是問題,父母不需要替小孩的教育經費操心太多,反而應該多花些時間好好規畫自己的退休生活,否則錢全部花在小孩身上,未來小孩如果不孝順,豈不要流浪街頭!

方程式5 :理財第一重紀律/期望要合理,物欲低就幸福

一般人的理財焦慮,來自於他不知道自己需要多少錢才夠生活。如果你每個月領四、五萬元薪水,卻想要過和曹興誠、郭台銘一樣的生活,住億萬豪宅,享受錦衣玉食的生活,這不僅不切實際,而且可能一輩子都無法達成。「選擇什麼生活形態,將決定你的理財方式。」周行一說。
「理財有兩大原則,一是追求長期複利效果,二是選擇長期持續上升趨勢的投資標的。」羅立群與周行一都認為,理財規畫成功與否首重紀律。
周行一舉例說:「如果有人在耶穌降生的那一夜,將美元一分錢,以五%年利率存放於銀行,在二○○○年的耶誕節取出,這筆存款足以購買十的二十八次方以上的全世界黃金。」可見複利的可怕。
但如果你禁不起誘惑,半途將錢提出來買車子、買房子或是買名牌,甚至拿錢去投資風險高的報酬,最後卻賠掉了,那麼你之前的辛苦規畫將會徒勞無功,可能導致你沒錢可退休。
「理財不可能變得非常有錢,但卻可以改善你的生活。」羅立群說。而且「物質享受是永無止盡的,如果想發財,理財幫不了你,還是努力工作賺錢吧!」周行一補充道。
人要改善生活,適當的理財規畫還是必要的,但千萬不要本末倒置,為了想發財,而不斷在股市中短線進出,將不僅會讓你賠錢,又為了錢而疲於奔命,得不嘗失。只要降低欲望,知足常樂,將會發現你所需要的東西不多,且發現金錢突然增多了,心靈與物質的財富會讓你擁有幸福的人生。

《不理財也發財?!—— 我的幸福理財書》
作者:周行一  出版社:天下文化
幸福書摘:靠乾兒子養老——我母親常說,她不需要靠我養她,自有乾兒子會定時送錢過來,比親生兒子還可靠,如果每逢初一、十五,親兒子沒把錢送到就沒法子生活,這種日子有多難受!我第一次聽母親提到乾兒子時還頗為吃味,追問之下,才知道乾兒子指的是退休俸,每半年定時來報到,分秒不差,一毛不少。
除了退休俸之外,母親還有一點積蓄,三不五時會帶著孫子、孫女逛街,買些玩具、衣服給他們。大夥兒一起吃飯時,母親喜歡搶著買單,她曾說,結帳時如果大蛟你看我,我看你,等著對方付帳,就不好玩了。(本文轉載自389期今周刊)

fr.: http://www.winwin.com.tw/main2.htm

蚊蟲咬傷後,要預防寶寶搔抓引起發炎!

夏日炎炎,各類的蚊蟲紛紛出巢,尤其是久居城市的人若在假日前往較多草木的郊外,就很容易被蚊蟲叮咬。其中,又以細皮嫩肉的小寶寶更易成為蚊子最愛的飽餐的對象!看著孩子白嫩的臉頰、手臂、腿上佈著一點一點的紅色痕跡,除了心疼,你還能做什麼?

關於孩子被蚊蟲咬傷的幾個迷思

迷思一:蚊蟲咬傷沒關係,不管它就好了!

正常來說,蚊蟲咬傷其實沒有多大關係,只要別去抓它,過大約一個星期也就消得差不多了。但是,幼小的孩子通常耐不住蚊蟲叮咬後的癢,常常會伸手去搔抓,一旦搔抓過頭引起發炎,就不能等閒視之了,輕則引起癢疹,重則引起蜂窩組織炎、丹毒。

迷思二:被蚊蟲叮咬引起較大紅腫,就是孩子抵抗力不好?

以六歲以下的幼兒來說,其皮膚的構造和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而且其體內的抗體跟成人比起來相對少很多,因此對蚊蟲叮咬的反應本來就比較強烈,這是很正常的現象,跟抵抗力、體質都無關。

迷思三:用萬金油、面速力達母塗抹,反而會引起過敏?

在網路上曾經有傳言,認為孩子如果被蚊蟲咬傷,不可用萬金油或面速力達母塗抹,以免引起更嚴重的過敏反應。這樣的說法,其實大有爭議,但也不全然錯誤。

這兩種藥品都具有輕微止癢跟消炎的作用,但對蚊蟲咬傷的效果不見得很好,而且也不是針對寶寶嬌嫩的肌膚所配製,如果有孩子對藥品中的某些成分有過敏,那麼一旦塗抹是有可能引起過敏反應的。不過,如果是之前有塗抹過,但並沒有出現過敏跟其他不適症狀的孩子,下次繼續用也沒有關係,只要注意不要過量就好。

寶寶被蚊蟲咬傷後的處理

塗抹消腫止癢藥膏

一般如果是在家中被蚊子叮咬,只要不是很多,通常沒有什麼關係。只要用些護膚膏或消腫止癢藥膏來幫孩子塗抹即可,避免孩子因為癢而去抓,引起發炎。

若有其他不適症狀,應就醫確診

不過,如果是在郊外、鄉下,一次被很多蚊子咬,就要視狀況決定要不要就醫。如果孩子出現發燒、哭鬧不休、全身抓不停,就應該去看醫師,以確認是否有因蚊蟲叮咬引起其他疾病的可能。

叮嚀

在小兒科門診中,常看到有些孩子腿上佈滿了「紅豆冰」,就是因蚊蟲咬傷孩子伸手去搔抓,才會留下難以消褪的疤痕,甚至皮膚發炎!如果要避免小寶貝出現紅豆冰,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防蚊」。把家中打掃乾淨,外出時應幫孩子穿上淡色長袖外套、長褲,並為孩子擦上防蚊香水、防蚊乳液等產品,以避免蚊子叮咬,才是最好的方法。

fr.: BabyDJ媽咪報報

生活中平淡無奇的瑣事,都是創作的水龍頭

《數位時代雙週》第83期‧採訪撰文/林憬屏

一個高職畢業的黑手,因為一張突發奇想的廣播音樂專輯,突然變成台灣從南到北最紅的機車行老闆。老一輩的人聽恆春兮的《工商服務》專輯,湧入的是AM調幅廣播電台的記憶;年輕一點的,想到的大概是地下電台。如果你問6年0班的恆春兮,這些讓人笑翻肚皮的怪點子從哪裡來,「黑白想的啦,」笑起來憨直的他,一定這樣回答。

本名鄭志文的恆春兮,高職畢業後做過許多工作,從牛排館、機車材料、泡沫紅茶店、塑膠射出,終於在19歲那年確定他一生事業的方向-修機車,入行當了機車學徒,「玩機車太傷本,乾脆開間機車行,」33歲的恆春兮笑著說。

創作靈感來自周遭真實故事

退伍後兩年,他回高雄開了機車行,認真過著黑手的生活。但在機車行以外的生活,恆春兮的興趣也不少,他認真玩各種樂器、主持過地下電台、登山、學習台語文,甚至投入反核環保運動及慈濟功德會活動;這些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成為恆春兮的創意源頭。一位在PUB唱歌的朋友在地下電台主持節目,知道恆春兮愛聽老歌、涉獵老歌歷史,便邀他來開節目;更因為他喜歡在節目中彈月琴,而月琴讓人聯想到屏東的恆春,聽友從此親暱地稱他「恆春兮」,久而久之,大家都忘了他的本名。

和朋友的對話、廣告、政治事件,甚至來修機車的客人發生的真實故事,都是恆春兮廣播創作的靈感;仔細聽,朋友的名字都成了故事的主角,劇情內容雖然怪誕虛構,卻充滿反諷的黑色幽默。他錄製的廣播專輯雖然不是主流,但默默地賣,2000年至今發行3張的《工商服務》,平均一張專輯都賣到一萬多張,在競爭激烈的音樂環境中,幾乎沒有任何宣傳,卻仍有一萬多人支持,甚至還是發行商角頭音樂幾張最賺錢專輯之一。

顛覆文學反映大眾處世哲學

他對生活形形色色的觀察,都寫成一段段的「工商服務」和「新聞插播」。如果生在美國,他的成就肯定媲美NBC的知名脫口秀主持人傑‧雷諾(Jay Leno);對政治與社會議題敏感關心的人,能在恆春兮的廣播中找到知音,但就算對國家大事不關心的老百姓,也總能在他戲謔而文雅的諷刺中,慰藉日常生活中的辛酸苦楚,找到哈哈大笑後重新出發的動力。如果說相聲是北京人在清朝發展出來的庶民反諷文化,那恆春兮的廣播服務,不折不扣正是當代台灣最鮮活的顛覆文學,在荒誕不斷的笑點中,反映平民百姓的處世哲學。
聽過恆春兮專輯的人,一定很好奇為什麼他特愛「東榮牌」(不但有「東榮牌點仔膠」,還有「東榮牌減肥刀」),「因為懶得想,所以用了朋友的名字,」他嘿嘿一笑。廣播中的「水蛭借款公司」,地址在風化區黑道不歸路238號;看不慣政客,他幫立委候選人寫廣告:「食錢良,車輪黨高雄南區提名立委候選人,高雄在地老老實實勤勤儉儉兮流氓,工程圍標一流,色情行業龍頭。這輩參選立委,是欲去立法院,掃除那些烏金,自己做,利純才會濟」。為了慰藉讀研究所的朋友要唸書沒時間玩,恆春兮寫了「淑華代客旅遊公司」廣播廣告,「幫您耍當地兮旅遊區,幫您看當地美麗兮風景,幫您食當地兮美食,幫您住五星級兮飯店,幫您買當地兮名產……」,生活中平淡無奇的瑣事,都是恆春兮創作的水龍頭。

結婚將近4年的恆春兮,朋友問他打算什麼時候生小孩?恆春兮巧妙回答,「等他子宮內膜異位治好就準備生」,他的創意就是這麼隨意、隨處,卻總是發揮得淋漓盡致。雖然聽來像即興創作,輕鬆自在,但恆春兮專輯中的笑料和劇本,卻是他在捕捉天外飛來的點子後,整齊寫在小學生的國語作業簿上的作品,他還會找台語文老師林鳳珠訂正,一派認真嚴肅。

創意是捕捉天外飛來的點子

機車行和廣播劇專輯以外,恆春兮的生活多采多姿。南台灣的山,他不知踏遍幾凡;雖然不是慈濟人,但他每個月定期捐助,成為恆春兮形容「每個月一定要付的死會」。他也積極投入環保活動,最近他就計畫要到外面擺攤,接受各界連署反核主張;愛唱歌、愛玩各種樂器的他,總和朋友自彈自唱高歌數曲,因為「開心又能省錢。」

對這幾張賺錢的廣播音樂專輯,恆春兮堅持不拿版稅,「專輯如果賺錢,就讓唱片公司拿來做其他朋友的音樂好了!」幾次唱片公司把版稅偷偷匯給他,恆春兮總會以唱片公司的名義捐給慈濟,再把收據寄回唱片公司。下次經過高雄,別忘了到他的機車行聊聊天,或許下一回,你的故事就會變成另一個發人深省的笑點。


【恆春兮小檔案】
年齡:33歲
現職:機車行老闆
創意成果:3張《工商服務》專輯(平均賣出萬張以上)

fr.: 數位時代雙週雜誌電子報

電腦上的灰塵有害健康?

CNET新聞專區:Matt Hines  04/06/2004

一項對電腦與電子設備上所取樣的灰塵所進行的化學殘餘物研究發現,你現在用來閱讀這篇新聞報導的電腦可對對你的長期健康造成影響。

「乾淨產品行動」(Clean Production Action)及「電腦回收活動」(Computer TakeBack Campaign)兩個團體共同出版的一份報告,研究了電腦與環境及健康的相關問題,研究發現,從電腦上所採樣到的灰塵裡,一種可能的有害物質「溴化防火劑」(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含量特別高。研究指出,這類溴化物中最常見的一種物質,也就是所謂的「溴化二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在動物實驗中已經發現到有害身體健康。

其中最讓人憂心的地方在於,報告中宣稱,實驗室中的動物試驗顯示,PBDE有害生殖與神經系統,而且PBDE會長期存在於環境中污染食物供給、動物,及人體。研究員表示,受PBDE威脅最大的地方在北美,在婦女的哺乳中所發現到的這種化學物質比例最高,而且,每隔二至五年,美國人身上的PBDE比率就會加倍。

值得一提的是,PBDE不只存在於電腦裡,這種防火劑也常用在其他的電子設備上,如電視機,收音機,及其他家電產品。此外,雖然這種物質已經影響動物的健康問題,但還沒有直接的決定性研究證實它對人體有害。

事實上近來電腦廠商已經加緊努力進行舊電腦的回收工作。雖然這種可能的有毒物質在其他消費電子產品上所發現到的比例也一樣的高,甚至像陰極映像管(cathode-ray tube, CRT)電視機對環境的危害更大,研究員表示,之所以鎖定電腦是因為美國的垃圾場裡的廢棄電腦已經越堆越高。

資源回收有限

根據IDC數據,2003年間戴爾,惠普,與IBM等全球前三大電腦廠商總計出貨6000萬台個人電腦,但分析師指出,PC回收計劃裡資源回收的電腦數相當有限。甚至還有越來越嚴重的棄置問題:美國環保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就預估,2002至2007年間棄置數將達2.5億台。

戴爾在2003年就出貨將近2600萬台電腦,但戴爾去年表示,從12年前開始回收舊電腦以來只回收了200萬台。上個月戴爾表示,2005年會計年度(2004年於6月30日結算)回收的重量要提高50%。去年回收總重量為3500萬磅。

戴爾也指出,公司自2002年開始就禁止在所有產品內使用PBDE,同時公司也與「矽谷毒盟」(Silicon Valley Toxics Coalition)一直有緊密的合作,以協助推動電腦的回收。戴爾發言人Bryant Hilton表示,公司的目標是要讓讓消費者更方便配合回收工作。

Hilton表示:「戴爾已經積極努力提高標準,產品內不准有任何這類物質,不管是產品到消費者手上之前,或者是電腦處置之後。」

PBDE的這份研究,是從美國八個州的公營機構收集到16份採樣,包括電腦實驗室、國會辦公室,及兒童博物館。研究團體認為,美國在這方面的毒物防止上努力不如歐洲,歐盟已經要求,2006年之前,消費電子產品內不准有PBDE。

要求改善

「電腦回收活動」的代表表示,在鎖定其他電子廠商之前先找上電腦商,是「理所當然的」。

「就量來看,電腦是對環境威脅增長最快的一環,不管對廢棄物處理預算或是廢棄場來說都是很大的負擔。」清水基金會(Clean Water Fund)活動經理Kara Reeve表示。「電腦廠商的產品一直出貨,但地方政府卻一直要承擔他們的問題,還要幫他們買單。」

「電腦回收活動」及其成員目前則專注於推動新的立法,希望要求電腦廠商與電子廠商要為他們產品內的PBDE等有毒物質負起責任。緬因州是第一個立法的州,加州則在2003年開始禁用一些有毒物質。其他還有華盛頓,麻省,及紐約和威斯康辛州也都陸續跟進。(郭和杰)

fr.: http://taiwan.cnet.com/news/ce/0,2000062982,20089948,00.htm

新舊時代的教師差異

編譯陳安之

1990年代,哈佛大學教授蘇珊‧強森(Susan Moore Johnson)開始針對現在的老師所面臨的經驗進行一番研究,但她這麼做的原因並不是受到高層的指示,看看這些新進的老師是否具備足夠的專業資格,或是為了人事調動而加以探討。

這位哈佛大學教授其實是因為看到自己的女兒艾利卡在那裡煩惱,決定要不要申請傳統師範教育課程傷腦筋,才有研究現在的老師如何進入教育界的念頭。最後,蘇珊的女兒選擇進入教育界的方式是,接受「為美國教書」(Teach for America)這個組織所分派的任務,到一所小學教書,然後參加一項暑期訓練計畫。由於女兒艾利卡與自己進入教育界的方式截然不同,於是,她開始研究現在的老師與前一個世代的老師之間,究竟有何區別?

新老師以非正統方式

進入教育界

強森表示:「在經驗、訓練以及計畫的層面上,目前進入教育界的老師是很多元化的。」

強森在新書《Finders and Keepers: Helping New Teachers Survive and Thrive in Our Schools》中針對這些區別和以及因而所產生的不協調進行了一番討論,進而了解現在的老師與學校之間的關係。

除此之外,蘇珊還進行了另外一個研究,該研究叫做「下一代老師工程」(Project on the Next Generation of Teachers),其中,還包括6名博士生的參與,而這些博士生從前都擔任過老師的工作。蘇珊與這6名博士生合力完成這本書籍。當新書《發現者與保管者》描述的是10位現在的老師的經驗之際,該研究卻將焦點集中在50名麻州老師在過去4年期間的經驗,並特別注意都市學校與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s),或是其他曾接受非主流認證課程的老師身上。未來,還有其他相關的研究結果會被公開。

除了強森的女兒,很多老師都以非正統的訓練方式進入教育界。這類「捷徑」已增加想轉換職業跑道的人數,許多人在別的領域工作一段時間後,決定嘗試手執教鞭的工作。

舉例來說,38歲以思‧克蘭為了照顧孩子,而辭去了工程師職業,轉而從事教師這一行。當時,麻州採取一項優厚的津貼補助計畫,希望能藉此吸引來自其他行業的人加入教育界,參加這項計畫的人可以3年後得到2萬美金的補助津貼。也因此,克蘭開始在一所大型的都會高職(vocational high school)教數學,自此長達10年之久。

結果,新老師的平均年紀不但比30年前進入教育界老師還要大,而且,他們的經歷也使得他們對聘請自己的學校有不同的期待。

強森在書中寫道:「他們發現,新工作環境不是很沉悶枯燥,就是破舊不堪,而且,他們經常不能使用電話,甚至連最基本的資源,如紙張,也嚴重缺乏。他們需要利用寶貴的時間去做日常的雜務。」

未來學校

會因此產生永久性改變

然而,從7個州所對新世代老師的隨意抽樣調查也顯示,許多半途成為老師的人,原來都是來自傳統的師範學院,此意味著,未來的學校可能會因為這些新進師資而產生永久性的改變。

在書裡頭,強森建議,如果學校想要充分支持這些擁有不同經驗和期待的老師,就必須以謹慎和創新的方式滿足他們個別的需求與興趣。

那些在30年以前開始當老師的人,一直是按照強森的「蛋箱」理論(egg crate)行使職責,也就是說:當年的老師碰到的是「一個教室,一個老師」的情況。老師們應該要能夠有獨立作業的能力。

這種孤獨的職業模式,培養了一個世代的老師會珍視自己的隱私,除此之外,不會尋找其他的機會將影響力發揮至教師之外的領域。但強森認為,儘管這種學校架構可以讓某些老師逐漸改進自己的教書方式,但它也會讓其他的老師隱瞞自己的失敗。

但新時代的老師不但不會避開成果討論,反而經常要求交換意見。他們並不想只在其他老師的身旁工作,也想與他們合作。新時代的老師希望可以繼續加強能力。與上個世代的老師相比,新時代的老師比較不會拒絕薪資差異的措施。

新老師挫折多

導致被迫放棄教書念頭

美國老師聯盟(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負責教育議題的喬安˙巴拉茲˙蕭頓同意強森對年輕老師有關薪資的看法的觀察。

強森認為,讓有其他領域工作經驗的老師發揮能力,將對學校有所助益,但她發現,大多數的學校並不這麼做。

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所屬的新老師中心主任(Ellen Moir)說,她還沒注意到師資培訓課程之間的區別。不過,有很多學區開始對支持新時代的老師有興趣。

麻州非營利組織「招募新師資」(Recruiting New Teachers)的總裁郝斯頓說,該組織為了改善老師這個職業,展開老師招募制度。該組織認為,學校不重視新老師,甚至忽視他們能提供的知識。此外,有許多學區遲遲不肯聘請新的老師,則是因為經費不足,而且,新老師接手的大概都是沒有人要接的工作。

結果,為了替新老師謀合新的工作機會,新老師常常得被迫放棄自己專長的科目或是到最貧窮學校工作。這種情況使得新進老師在灰心時,不是轉調其他的地方,就是完全放棄教書的念頭。

強森表示:「因師資不斷流動,薪資不高的學校面臨相當大的挑戰。」在她的研究裡,50名受訪老師中,只有17人在4年後還留在原來開始的學校教書,另外,有17人離開了公立學校系統,除此之外,有11人放棄當老師的念頭。

郝斯頓表示,另外一個支持新老師的方法是,讓他們在學校裡頭當夥伴。他說:「如此一來,這些新進老師會覺得自己有權力,而且,他們可以帶來所謂的「樂觀進取」文化。這種文化在難以招募人才的學校,可不常見到。」

強森也發現,傳統一對一指導課程對新進老師並沒有很大的幫助。有時,連資深老師所教的科目也與新老師不一樣。

克蘭描述她和資深教師互動的經驗:「我和這名資深老師的對話,每次差不多都花個5分鐘左右,她很熱心,但除此之外,她只會給我一個懷疑的表情,然後問我:「就這樣?」」

資深與新進老師之間的溝通是最有幫助的。然而,處在以經驗為主的文化之下,這種現象並不容易看到,而且新老師經常很孤單。但一個以新人員為主的文化也不是很有幫助,因為,能作為觀察對象的資深教師並不多。

整合專業文化

讓新舊時代老師都得益

「整合的專業文化」對新老師與資深的老師雙方都有益。

至於這樣的文化,強森寫:「新老師受到支持,且資深老師不時孤軍奮鬥。如此,老師們可以整體統一的方式追求學生的成就及進行學校改革」。

強森說「未來學校會包含事業老師與非事業老師,因而學校需要資深並獻身於教育的老師維持學校環境的穩定性。這些老師不但需要當新老師的支撐,而且他們得保證該事業的標準為高。」

與學區合作時,處於聖克魯斯的新老師中心鼓勵學區釋放資深及熱門老師部分日常工作,以便他們能訓練新老師。某些老師也能因此受到訓練。

「就算你是一個好的老師,但你不一定知道如何指導新老師。我們需要一個會有持久影響的方式,」新老師中心的墨爾說。

強森也發現很多老師沒得到清楚,且可以遵從的說明,她們面臨的是個「課程空洞」。換一句話說,雖然他們知道學校以有同樣的資源可用,但是她門需要利用晚上與週末寫課程表與尋找資料。

巴拉茲‧蕭頓表示:「新老師常常無法很清楚地理解所謂的學習程序,換句話說,她們不知道剛升上年級的學生應該已經學到什麼,甚至是正在教的內容與將來教的內容有甚麼關係。」

強森認為,學校行政人員可設計「周全」的面試與聘請方式,確保遴選的師資能夠和學校互相配合。校長最好也能選擇一些「超級」老師參與指導訓練,這些資深教育人員會歡迎問題,並情願的提供支持。

「說到底,最終要的是學生有否受到好教育。」強森說,「但為了培養能幹的師資,校方也不得不關心老師需求。」

(資料來源:Education Week)

fr.: 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

打造一把 通往昆蟲世界的鎖鑰

記者劉淑婷專題報導

因為兒子行動不便的緣故,於是特意利用假日帶著孩子到郊外出遊,因緣際會之下,畫家莊文岳一頭栽進了昆蟲世界,從對昆蟲的陌生,到熟稔每隻昆蟲的特性,這位迷上昆蟲的畫家,將首次舉行昆蟲大展,以繽紛的彩筆勾勒出小生命的美,也牽引著濃濃的父愛,透過愛與美的結合,莊文岳說,他要拉近人類與昆蟲的世界。

沒有太多枝微末節的景物包袱,莊文岳筆下的昆蟲,就像絨布襯托下的鑽石一樣,褶褶生輝,偌大的昆蟲主體幾乎佔近整幅畫面的重心位置,或躺或臥或舞動著身體,每一隻昆蟲的體態,在畫紙上展現出豐富的生命力,也透露著父親對兒子的愛。

在天使學園創意中心的協助下,這位有教職經驗的畫家莊文岳,即日起將在天使美術館展開為期3星期的個人畫展,畫展除了昆蟲外,也融合生態作品展,在川流不息的信義路街道上,形成夏日午後另一處難得的自然生態池的美景。

才短短一年光景,莊文岳就將對昆蟲的熱情,轉化為29幅昆蟲彩繪,堅持將昆蟲當作創作主體的莊文岳說,「昆蟲體態雖小,但散發出來的美,常不經意讓人被它的折射所感動!」也因太多人忽略了這種美的事物,他決心用具體行動,喚起人類每一吋的感知細胞。

不同於生態學家對昆蟲剔透體態的詮釋,莊文岳選擇用大量的彩筆為昆蟲紀錄美麗的倩影,他笑笑說,很多昆蟲的本尊是很怪異又不起眼的,但每一隻經過他筆下所誕生的昆蟲,卻又那麼地栩栩如生與可愛。

「太多人對昆蟲的認知一知半解!」拋棄精細綿密的畫風,莊文岳刻意用豐富的色彩與討喜的樣貌,當作創作方向,時而參考昆蟲年鑑,時而對昆蟲實體素描,鉛筆底稿下的小生命,藉著每一筆的堆砌逐漸躍然紙上,加上彩筆的點綴,就成了令人愛不釋手的圖繪。

莊文岳除了努力用畫作當作觸媒感動所有人外,他也將昆蟲繪本製成明信片流通,正面印製一隻隻美麗的昆蟲,背面也留下寶貝兒子對昆蟲的撰文,這對昆蟲父子,用愛與美,為世界留下最美的見證。

fr.: 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

在林森北路上班的媽媽

文/攀月

我終於可以像許多成年的子女一樣,回顧當年,對父母只有感激。

回首三十多年前,童年的我,目送母親出門上班,美麗的她,總是身著旗袍,長髮及腰披在背後,眉毛濃而且有個很有味道的角度,手提個珠珠包,然後優雅地關上家門,去一個我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上班。

那個地方,約莫是三、四十年前的林森北路,也許也擴大至新生北路,或許範圍還包含了中山北路六十三俱樂部那一帶。而姐姐的出生地——基隆港口,則是這類性質場所的大本營,就像當時其他的對外港口一般的燈紅酒綠。

我不記得小時候是否曾開口問過母親的工作性質,但不知為何從小我便心知肚明,了解別人如何看待我及我的家庭。我永遠不會忘記,每當有人詢問外婆有關我和姐姐身分時,她臉上那種尷尬的表情,吞吞吐吐地說:「那是我老大的啦。」然後把頭轉開,手卻用力扭乾理髮店的濕毛巾。

阿姨也對我的出身做過評論,她說:「你小時候太醜,下巴短,頭髮少,所以你那個大鼻子老爸才會不要你。」那時的我,可能只有五歲,但我記得那一刻,我手上拿著一塊青綠格子的布料,布料上的格子慢慢在我眼前擴大,然後停格,而光陰,也在那一刻停格了。

至今我仍不知父親的姓名。母親說他是做「私密工作」的,只是不知是否為託詞。據說他在我一歲多時回了美國,我至今手上有的,是他和家人的照片,以及一張美國郵局寄來的匯票,寄件者是個女人。

在那之後,我的母親又回到林森北路上班。

童年的我常常忘記早上不可以在屋裡唱歌。有一次唱得忘情了,媽媽說:「我要把你放在澡盆中淹死。」說的時候眼睛睜大,好像即將失控。一直到我婚後教書、做家事、侍奉婆婆小叔、照顧先生小孩,並且兼學校的行政工作,累到牛仔褲未脫便倒在棉被上睡著,我才明白為什麼媽媽想把我淹死,以及一個女人不能在午夜之後正常睡覺的悲哀。

我一直不明白,為何我的師長之中,只有一位化學老師過問我的情形。當時社會頗為封閉,想必老師們對我的家境有所耳聞,但一直到小學畢業,從沒有老師表示過他們的關心。當時自覺慶幸,不必面對窘迫,並且也不在乎老師叫我把畢業第一名的獎章讓給另一位同學。國中時,有位化學老師試圖打開我心扉,想解讀我這個悶葫蘆裡所埋藏的層層心思,但即使她用盡吃奶的力氣,也沒能讓我除去心防。國三時我經常在輔導室進進出出,有時是幫忙老師做事,有時真的好似找朋友聊天一般,只是湊過去閒聊扯淡,但終究沒有勇氣把夜半落淚的緣由變成一個可以分享的話題。於是我帶著有如深宮祕史般的過去由國中畢業,穿起綠制服,並且暗暗發誓要把我的身世用厚牆擋住,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同學不再是左鄰右舍。

在北一女中時,羞澀的我總像個隱形人般,常一面羨慕同學的才華洋溢,樣樣出眾,私心盼望能交到相伴知心的終生好友;一面卻有意拉開距離,不請任何人到家裡玩,直覺地認定一旦母親與人開口交談,就會被人識破她未受教育的事實,而她如何習得基礎英文反而成為無法交代的奇事。高三時,班上轉來了一位來自巴西的外交官子女,她開朗有趣,和我成為莫逆之交,於是她成了首位踏入家門的貴客,不料這份友誼很快面臨心碎的考驗。因為不久後,班上有位同學對我產生愛慕情結,在她百般努力仍得不到我相等回報後,我收到她憤怒的紙條,上面寫著一句英文,意為:「你媽媽是阻街女郎。」其實當時我的母親已嫁給一位美國大兵數年,成為尋常家庭主婦,但高三這個意外的插曲,使我驚愕不已。我幾乎可以看見未來,看見我的一生將永遠肩負著母親的歷史,成為再努力上進也拋棄不掉的包袱,對此,我只能有淚無言。

夏蟬快要息聲之際,我進入師大就讀。個性上我其實改變無多,只是歡天喜地地發現有許多社團可讓我窩藏寄生,多年獨行俠的我有如荒漠臨甘泉般地興奮。身為中、美混血兒,眾人對我泰半過目不忘,師長及同學對我既好奇又友善,而我這頭亟須提供一個故事以解釋我的父母如何橫越半個地球,相遇於本島而共結連理。母親在我的「改編版」中,成為一個在美國空軍基地餐廳裡端盤子的服務生,而父親與她結識於林口苦楝林。連我都十分醉心於這虛構版的美滿當中,而我的快樂與我飛揚的青春同步並行。

然而,不甚快樂的一面是母親與繼父常常不給我的追求者好臉色看。大多數的人在撥電話到我家後便打了退堂鼓,只有一位社團負責人未曾氣餒,我對他帶著「做伴多於相戀」的心態交往六年,最後接受他的求婚,共組家庭。交往中我曾慎重地對他坦言一切,以免隱瞞過去造成他日後的不滿與後悔。當時他表示不介意這段歷史,甚至還答應為我保守這個祕密,以免將來公婆因為這段歷史而輕慢我娘家的人。我萬般感激之餘,立志將來一定要做個人人讚揚的好妻子。

豈知嫁紗一披,我才赫然發現丈夫原來早已一五一十地轉告我公婆。娘家父母來新居探視,婆婆躲在房內,示意叫我不要告知訪客,以便她留在房內不須招呼相迎。至於我在家中的地位也絕不高於煮飯婆。曾經在教完高三第八節輔導課回家,炒完三道菜之後,因為頭痛,已無力煮湯,婆婆竟因此扭頭不肯用餐。其實婆婆並沒有工作,終日在家,卻理直氣壯地為湯狂怒。婚後與婆婆、小叔同住十年,婆婆不願照顧孫女也罷,還在孫女想分食她的鳳梨酥時對她說:「想吃鳳梨酥,去找你媽媽要,這是我的。」因此贏得「鳳梨酥祖母」的外號,我的女兒至今仍對此事印象鮮明。

孩子八歲時,丈夫提出移民美國,追求新生活的想法。因為我的繼父是美國人,在我結婚前夕他已悄悄幫我提出移民申請,以免我一旦結婚便需要多年久候方得成行。我向來沒有美國夢,但因丈夫這個心願,我向繼父表明,請他到在台協會將丈夫、孩子一併列入同一申請案中。因為這個緣故,丈夫一入境美國便有正式綠卡得以工作,比起他的姐姐、姐夫必須由留學生身分慢慢等起已是方便許多。豈料他在美國工作一年之後便決定回台重拾教鞭,理由之一是自覺英文不佳備受歧視,理由之二是婆婆可能因為不滿長子一家遠走異鄉不再與她同住,她打算發動「經濟政變」,揚言要代我的丈夫賣掉公寓,分他一部分售款,其餘則入自己的口袋。在民法上這種行為有個簡單的說法,叫做「偽造文書」與「侵占」。在移民家庭無力承受如此損失的前提下,我請丈夫悄悄飛回台北更換房地產印鑑章,或最好找母親長談,而他,選擇了飛回台北與母親同住。

因為這個選擇,我和女兒在冰天雪地之州度過數年無夫無父的日子。他鄉寂寞並非文章上的老調,而是每日很難消化的事實。我在美國一面念研究所,一面兼數個差事以貼補家用。夜晚回家母女相對,由思念漸漸變為不能諒解。曾拿起電話向丈夫哭訴,來自台北的反應是:「電話太貴,改用電子郵件。」我的眼淚等不及一字一句慢慢輸入電腦,兩顆心早已漸行漸遠。

丈夫沒有搬回美國的具體打算,卻也不讓我們母女打道回府,因為他不願放棄美國籍,他的寒暑假「空中飛人」政策需要我全力配合。他不願飛回美國接受一份等待他的工作,也無意在寒暑假時前來進修英文,我終於無奈地上法院提出離婚訴求。

回首這段十五年的婚姻,挫折不平遍在,除了因為婆婆興風作浪、丈夫行徑有如任性的頑童之外,我的軟弱順從也提供了致命的敗因。原先打死也不願對母親訴苦的我,漸漸地發現原來只有母親才是我生命中絕不出賣和背叛的永恆支柱。造化弄人,縱然我心受苦,卻也在這當中看清了何謂善良,何謂道德,過去種種使我對母親的心情有了不可思議的轉變。

我的母親,不識字,不知生父,在遭受繼父不當騷擾後又被逐出家門,以致六歲小小年紀,便得早起到菸酒公賣局排隊買菸,好帶回給她經營檳榔攤的外祖母販賣度日。為防買到霉味香菸,鄰人教她嗅包裝口,以致六歲的她便註定要和尼古丁結緣一生。因為無緣求學,年少的她也曾賣過麵,清掃過醫院病房,一直到青春期,居然還被將她一手養大的外婆帶到基隆港口學習「交際」,之後便轉至林森北路一帶,一手賺錢照顧當年不曾棄養她的外婆,及兩個嗷嗷待哺的幼女。如今她的外婆早已不在人世,我曾試問母親對當年命運的感受,唯一聽到的只是母親對她外婆的無盡思念,以及當年祖孫如何相互扶持,度過清苦之情。孝順的她,未曾反抗過長輩的安排,多年之後回首,竟能無怨。

我的婆婆,一生也做過許多「交際」,不同的是,那是因為她先生是多年的政府祕書,政府要人相往為樂,她也引以為豪。幸運的她,出身小康之家,少女初來經時每日可吃一隻螃蟹補身;就讀初中時,不喜學校飲食,因此每日中午出校外食,那是民國四、五十年全島清苦之際。在我剛結婚之時,婆婆曾教我由側邊小門溜出火車站,則每日搭火車通勤無須付費,而當時我身為一名公民老師,自然是抵死不從。婆婆赴美探視女兒生產,一留八個月,在台之工作由數名同事輪流加班以替,原先講好不付代班費,待返台後依法炮製慢慢償還同事,不料滯美過久,竟遭解雇,所欠同事之代班時數與人情便一筆勾銷,而婆婆竟安然不覺相欠。更令我驚訝的是,婆婆安排我小叔代我丈夫赴監理所考取機車駕照,而我丈夫當時是學校的教師兼總務主任,居然以愚弄國家規矩自豪。

婆婆實非大奸大惡,她貌美,又有口才,但因她種種糊塗行為而對照出我文盲母親擲地有聲的道德執著,倒真是我始料所未及。少年時代我與母親從未親近,但她點滴善行卻看在我的眼裡,記在我的心頭。嫁給我繼父之後,她每月有固定菜錢,生活溫飽,不必再厚粉上妝翻滾紅塵。她的樂事之一,便是由菜錢中擠出剩餘,然後捐獻廟宇。她在鄰里之中,為人熱心,甚至有點「雞婆」,然而眾人皆知,她嗓門大,心腸軟。她照顧她外婆直到她終老歸天,而她也是唯一照顧自己母親的子女,我的阿姨、舅舅,不是太忙,便是住得太遠。諷刺的是,阿姨舅舅都是我外婆親手養大的子女,只有我母親是外婆和第一任丈夫所生,在外婆改嫁之後,母親便遭掃地出門。我的母親年年到她繼父墓前祭拜,當年繼父對她的不當舉止似乎未曾影響母親深植在心中的家庭倫常。我外婆過世時名下有一房產,那是我母親賣笑所得購買的,成為遺產之後,為免手足爭產,母親乾脆放棄繼承,那是一處位於台北市長安東路的房產,而曾經吃不起陽春麵的她,竟沒有皺一下眉頭便放棄了。

我的母親,仍然不識半字,仍然不告訴我生父姓名,仍然脾氣古怪難伺候,但她的行為反映出她忠厚的本質和為人堅守的信念。我的前半生因為自卑孤單而經常獨自一人研讀哲學、文學及宗教書籍,但我所見書中高調偏多,身體力行者太少。我努力在實際生活中找尋所謂「典範」,而它果真「在夙昔」,像母親之行徑者,原來已屬罕見。

今年夏天我與一位美國律師訂婚,在他不斷鼓勵之下,我努力改進和父母長年的「保持距離以策安全」政策,並且試著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闡釋一種入世的道德觀,那是曾令我無地自容的母親以身體力行教導我的。若有機緣鼓勵他人走出生命的陰影,我會盡我所能。生命的甘美在於我們如何掙脫環境的限制,力爭上游,走出自己一片天。正如返台再看到林森北路,它早已換上和當年不同的風貌與光彩。回首前塵,感慨良多,常告訴自己一句話:「往者已矣,哀痛何妨忘。」

fr.: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last&s_code=0112&s_cat=

喜憨兒媽媽

採訪/林曉菁

民國八十四年,蕭淑珍成立喜憨兒基金會,這背後有一個平凡又偉大母親的故事。

二十多年前,蕭淑珍的女兒蘇怡佳八個月就來到人世,出生時除全身水腫外,各方面都無異狀。然而怡佳卻常常生病拉肚子,身體發展也比一般小孩差,於是蕭淑珍帶著孩子求診,才從醫師口中聽到一個陌生的名詞——重度腦性麻痺。

蕭淑珍詳察相關資料,並探究原因。懷怡佳時,蕭淑珍在工研院化學研究所工作,長期接觸溴,醫師認為有可能因此造成孩子體內鉀鈉離子不平衡,影響孩子的腦部發育。儘管她不願接受這個結果,但愛的力量卻讓蕭淑珍勇敢面對,也讓她對生命產生新的看法。

由於當時台灣對心智發展遲緩者提供的醫療服務有限,因此遠居高雄的蕭淑珍必須每個禮拜與先生帶著怡佳到台北復健,全家如此來回奔波,復健的效果仍有限,然而蕭淑珍並不氣餒,陪著女兒反覆練習,看著她會坐會走,所有的努力都有了最大的回報。

蕭淑珍與許多家有心智障礙的家長經驗交流,成立家長協會,為提供孩子更好的環境,他們向高雄市政府爭取成立圖書館,藉由圖書、益智玩具以及寬敞的空間,讓孩子獲得更好的學習機會。

做到如此,蕭淑珍認為還是不夠,思及這些孩子的未來發展以及工作安置,她成立喜憨兒基金會。「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最可愛,我們也不例外,」蕭淑珍說,「這些孩子雖然發展不如一般小孩,但他們天真善良,是我們永遠的孩子。」

因為「天公疼憨人」,相信這些孩子也將會有屬於自己的幸福,帶著這樣的祝福與期許,基金會正式定名為「喜憨兒」,這樣的名稱讓人印象深刻,也給心智障礙者多了一分的尊重。

為了基金會的長遠發展,蕭淑珍參觀各個相關機構,甚至遠赴日本取經,並體認與社區結合的必要性,於是將基金會以烘焙屋為其發展模式,為避免受到社區民眾的排斥,蕭淑珍嚴格要求喜憨兒衣著的整齊,名師指導西點製作,烘焙屋的溫馨設計。這一切的努力全靠喜憨兒的家長們出錢出力來完成。

到了今年,喜憨兒基金會已邁入第十年,蕭淑珍感謝這一路支持的家長、企業團體,還有她的女兒怡佳。蕭淑珍說:「我記得民國四十幾年,我讀小學時,班上也有幾位心智障礙者,老師常罵他們是害群之馬。我們從來不知道他們的情況,只是跟著老師鄙視他們,現在想想真有點對不起他們。」蕭淑珍停頓一會兒繼續說:「我求學階段都是第一名,學業工作都很順利,根本不懂何謂痛苦煩惱,然而直到我女兒出生,我才真正體會人生。因為不完美,我才更懂得欣賞美。」

怡佳是蕭淑珍夫婦心中永遠的孩子,她貼心、善良,常讓蕭淑珍感到欣慰。她回憶起一段往事:「有回先生開刀在家休息,怡佳來到父親床邊,對著父親唱了首<世上只有爸爸好>,佳怡這份意外禮物,讓人歡喜萬分。」

「以前看一般小孩健康發展,我承受更多的傷心,現在我卻認為女兒是上天給我最好的禮物,」蕭淑珍感動地說。

fr.: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last&s_code=0112&s_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