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ceptual Daily

Friday, April 23, 2004

新台灣之子上國中 未來堪憂

北市外籍新娘96%教育程度未達國中 其子高達4成學習不良 議員籲教部以實質預算支持

【記者劉淑婷台北報導】新台灣之子的社會融合和教育適應問題,隨著孩子的成長已慢慢浮現,台北市議員秦儷舫昨天就批評教育局,對此事的重視態度只停留在「嘴巴」關心,沒有實質的預算支持,讓愈來愈多的新台灣之子看不到未來。

根據統計台北市外籍新娘有32,000多名,最早一批外籍新娘所生的小孩,有部份今年將升上國中,但這批屬於學習弱勢的孩子,多年來不見教育局有任何具體政策,讓人擔憂。

議員指出,台北市有2,200多位新台灣之子,竟然有高達4成的學生學習不良與適應欠佳,雖然教育局提供許多學習管道供外籍新娘進修,不過婆家的不支持,是一個很大的關鍵,因此希望教育局能以立法的方式強制外籍新娘進修。

秦儷舫更強烈的質疑,教育局對此事的關心態度,僅只於口頭上的關心,根本沒有預算支持的誠意。

她批評,在教育局執行的許多經常性業務中,所有的預算編列有1,000萬元,不過師資的培育就瓜分了相當大的比例,其中教材就佔了850萬,這樣的預算編排,讓新台灣之子看不到未來。

秦儷舫憂心地指出,台灣的外籍新娘以越南新娘為大宗,但這些外籍新娘的教育程度96%都屬於國中小以下,加上經濟的弱勢,使這群打拼台灣未來的新台灣之子令人擔憂,但教育局的處理態度不能只侷限於宣導、鼓勵,必須要拿出具體可行的政策。

台北市教育局長吳清基回應時表示,他非常重視及擔心這個問題,對於經費的分配教育局將會進行考量,另外,有關議員要求的強制化進修要求,他也承諾會重新思考並找相關法規研擬對策。

fr.: 台灣立報

小兒便秘的處理原則

資料提供:李祥和

1、小兒便秘的定義

正常嬰兒的大便次數一般可以是一日兩次至兩日一次,如果三日以上才一次大便、或大便變硬而造成解便困難甚至造成肛裂而疼痛流血,便可稱之為便秘。

2、便秘的原因

食物方面:醣份增加可使排便次數增加,質地變軟;水份及纖維質攝取增加可改善便秘;高脂高蛋白的飲食會造成便秘。

情緒及運動量:運動、生氣、緊張時大腸蠕動會增強,反之憂鬱不愛運動會使大腸蠕動降低造成便秘。

其他:許多藥物的副作用也會引起便秘。

※一至三歲的小兒便秘可能是訓練去廁所的方法不當或少喝水,纖維素不足或飲用年齡不當的奶粉。

3、小兒便秘常見的症狀

腹脹、腹痛:通常排便後,此腹痛腹脹現象可以稍微緩解,但不久症狀會再復發。

食慾不振、體重增加緩慢:通常治療後,食慾及體重會有明顯改善。

合併肛裂之產生:此常是因為糞便過硬造成排便後肛門口裂傷,血絲沾在大便外面或尿布上;由於裂傷之後造成排便疼痛,小朋友反而更畏懼大便造成惡性循環。

合併泌尿道感染或遺尿:長期便秘的小孩, 約有三成合併遺尿,一成會有泌尿道感染;經治療便秘後,六成至九成不再遺尿;而有泌尿道感染之小朋友,若是泌尿道結構正常,則百分之百不再反覆泌尿道感染。

情緒上的影響:長期便秘的小孩有時會造成焦慮的症狀,對病童及家屬造成精神及情緒上的沖擊。

4、治療的三大處理原則

飲食方面:多吃富含纖維質的蔬果、多喝水;加州梅及黑棗(或黑棗汁)也有不錯之效果。

生活作息及情緒方面:多運動,作息正常且放鬆心情。養成每天上廁所之習慣,不要憋便。

藥物之使用:儘量以口服為主,避免常常灌腸造成小朋友畏懼之心理。而服藥時間之長短則視小朋友之情況而定。

fr.: http://tw.health.yahoo.com/040422/11/liz3.html

Thursday, April 22, 2004

不斷幸福論

幸福,是一種態度。幸福的現場,在腦子裡。
認識幸福的人,學習幸福的人,才能得到幸福。

Die Gluckformel

我們天生熱愛生命。因為期待而心癢難耐,因為享樂而飄飄欲仙,因為與友伴意氣相投而心中湧出溫暖──這些都是腦的基本配備,也都是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能力。

人類幾乎在每一種情況下都能快樂。環境並不如我們所以為的那樣嚴重決定了我們的幸福。大型研究顯示:生活有無樂趣,是個非關年齡亦非關性別的問題;它跟智商無關,與孩子數目無關,也與銀行存款無關。一個住在孟加拉的工匠能夠得到快樂的方式,也許跟一個住在德國布來梅的公司職員不一樣,但機會不會比較少。對這兩人來說,對於所有人來說──得到快樂的重點在於如何利用就在身邊的機會。許多人「像個醉鬼般在找尋自己的家」似的在尋找幸福,法國哲學家伏爾泰(Voltaire)寫道:「他們找不到,但他們知道它的存在。」如果說,幸福的感受是設定在腦子裡,而且外在環境只能略微影響到人的幸福感(許多研究認為是低於百分之十的作用),那麼這只有一個解釋:我們在追求幸福的時候,被自己的腳絆倒了。

我嘗試在這本書裡介紹幾種可以帶來更多幸福感的辦法,也嘗試說明這些方法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我所提的這些建議,並不是從生活經驗而流傳下來的格言,而是以過去幾年來腦部研究的知識為根據──最主要是基於「腦是可塑造之物,成年以後還可以改變」的這項認識。我們可以訓練自己處理自己的感受。關於神經元的研究還顯示:沒有不幸福並不等於幸福。我們在腦袋裡有自己控制美好感受的開關。喜悅與樂趣,可以抑制恐懼和悲傷這類負面的情緒,就像風可以趕走霧。這就可以讓生活過得更愉快。我們可以透過有意識的練習來強化那些控制美好感受的開關。而我們能精準地讓自己處於自己就可以產生愉快和樂趣反應的情況裡。舉幾個例子回想一下這些重要方法:

‧身體和精神上的幸福感是密不可分的。情緒的源頭在於身體。身體的活動──包括性,經證明是最能提昇情緒的可靠方法。
‧積極比遊手好閒更能讓人幸福。經常有人說心情不好時就讓自己放個假吧,但這是錯誤的建議。腦子裡關於思想、計畫與感受的操控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假如腦子沒事做,這時憂慮就會毫不費力出現。另一方面,腦部的期待系統會喚起期待中的快樂,只要設定一個目標而且達到了目標,這時我們會體驗到勝利的感受。所以,活動可說會自動通往美好的感受。
‧一顆清醒的心靈會提高幸福感,即使它只是在觀察。集中精神的感知,經常伴隨著快樂感受一起出現。這種溫和的喜悅很類似因期待而來的快樂。我們可以訓練自己從專注中得到快樂。
‧憤怒或悲傷等負面情緒,不會因為我們把它們發洩出來就消失,反而會變得更強烈。習慣要把怒氣發洩出來的人,會傷害自己。這種發洩情緒的做法是基於一項現在已被駁斥的心理學理論。反而應該要有意識地控制住負面情緒,這樣才會對精神上的平衡有較大的好處。
‧追求多樣性與豐富。腦部的期待系統在面對愉快的刺激時很快就會變遲鈍,這時就會啟動了渴望與獎賞的惡性循環。如果我們經常是輪流享受生活中的趣味,我們就不會習慣那些樂趣。如果能多花心思安排一點驚喜和意料外的刺激,並且學習著不斷用新的角度看待已熟悉的事物,也就能保持生活的樂趣。
‧擁有做決定的自由,比實現了願望更有價值。對大部分人來說,自主掌控命運是得到幸福的絕對必要先決條件。假如不得不任憑環境擺佈,那實在是最令人無法忍受的感覺。人類和動物,對於這種無法作主的感受都會產生嚴重的精神與身體障礙。在必須不依賴別人才能得到某些渴望中事物的情況下,選擇自由不受束縛的人,多半會得到比較快樂的結果。
‧對幸福感來說,最重要的是我們與別人的關係。若把友情和幸福、把愛情和幸福劃上等號,絕對不是誇張說法。我們對身邊人所付出的關注,可以讓自己擁有好心情。

這些基本原則適用於所有人,不過每一個人實現它們的方式會不一樣,也各有各的需求與偏好。所以本書的建議雖說是基於最新的科學和對成千上萬人所進行的研究,但它們只是鼓勵──你必須自己從中挑選對你有用的建議。

在尋求幸福的路上,最重要的練習叫做「認識自己」。這個練習不需要做特別的預防措施,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專心感知,自己對於各種外在刺激分別產生了什麼樣的反應,並且拿自己的慣性做一點實驗,這樣就夠了。如此一來,我們就越來越能找出是什麼東西對我們有好處──對於這個問題,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世上有六十億人口,也就有六十億個通往幸福的方法。

fr.: 大塊文化電子報

不斷幸福論

幸福,是一種態度。幸福的現場,在腦子裡。
認識幸福的人,學習幸福的人,才能得到幸福。

Die Gluckformel

我們天生熱愛生命。因為期待而心癢難耐,因為享樂而飄飄欲仙,因為與友伴意氣相投而心中湧出溫暖──這些都是腦的基本配備,也都是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能力。

人類幾乎在每一種情況下都能快樂。環境並不如我們所以為的那樣嚴重決定了我們的幸福。大型研究顯示:生活有無樂趣,是個非關年齡亦非關性別的問題;它跟智商無關,與孩子數目無關,也與銀行存款無關。一個住在孟加拉的工匠能夠得到快樂的方式,也許跟一個住在德國布來梅的公司職員不一樣,但機會不會比較少。對這兩人來說,對於所有人來說──得到快樂的重點在於如何利用就在身邊的機會。許多人「像個醉鬼般在找尋自己的家」似的在尋找幸福,法國哲學家伏爾泰(Voltaire)寫道:「他們找不到,但他們知道它的存在。」如果說,幸福的感受是設定在腦子裡,而且外在環境只能略微影響到人的幸福感(許多研究認為是低於百分之十的作用),那麼這只有一個解釋:我們在追求幸福的時候,被自己的腳絆倒了。

我嘗試在這本書裡介紹幾種可以帶來更多幸福感的辦法,也嘗試說明這些方法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我所提的這些建議,並不是從生活經驗而流傳下來的格言,而是以過去幾年來腦部研究的知識為根據──最主要是基於「腦是可塑造之物,成年以後還可以改變」的這項認識。我們可以訓練自己處理自己的感受。關於神經元的研究還顯示:沒有不幸福並不等於幸福。我們在腦袋裡有自己控制美好感受的開關。喜悅與樂趣,可以抑制恐懼和悲傷這類負面的情緒,就像風可以趕走霧。這就可以讓生活過得更愉快。我們可以透過有意識的練習來強化那些控制美好感受的開關。而我們能精準地讓自己處於自己就可以產生愉快和樂趣反應的情況裡。舉幾個例子回想一下這些重要方法:

‧身體和精神上的幸福感是密不可分的。情緒的源頭在於身體。身體的活動──包括性,經證明是最能提昇情緒的可靠方法。
‧積極比遊手好閒更能讓人幸福。經常有人說心情不好時就讓自己放個假吧,但這是錯誤的建議。腦子裡關於思想、計畫與感受的操控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假如腦子沒事做,這時憂慮就會毫不費力出現。另一方面,腦部的期待系統會喚起期待中的快樂,只要設定一個目標而且達到了目標,這時我們會體驗到勝利的感受。所以,活動可說會自動通往美好的感受。
‧一顆清醒的心靈會提高幸福感,即使它只是在觀察。集中精神的感知,經常伴隨著快樂感受一起出現。這種溫和的喜悅很類似因期待而來的快樂。我們可以訓練自己從專注中得到快樂。
‧憤怒或悲傷等負面情緒,不會因為我們把它們發洩出來就消失,反而會變得更強烈。習慣要把怒氣發洩出來的人,會傷害自己。這種發洩情緒的做法是基於一項現在已被駁斥的心理學理論。反而應該要有意識地控制住負面情緒,這樣才會對精神上的平衡有較大的好處。
‧追求多樣性與豐富。腦部的期待系統在面對愉快的刺激時很快就會變遲鈍,這時就會啟動了渴望與獎賞的惡性循環。如果我們經常是輪流享受生活中的趣味,我們就不會習慣那些樂趣。如果能多花心思安排一點驚喜和意料外的刺激,並且學習著不斷用新的角度看待已熟悉的事物,也就能保持生活的樂趣。
‧擁有做決定的自由,比實現了願望更有價值。對大部分人來說,自主掌控命運是得到幸福的絕對必要先決條件。假如不得不任憑環境擺佈,那實在是最令人無法忍受的感覺。人類和動物,對於這種無法作主的感受都會產生嚴重的精神與身體障礙。在必須不依賴別人才能得到某些渴望中事物的情況下,選擇自由不受束縛的人,多半會得到比較快樂的結果。
‧對幸福感來說,最重要的是我們與別人的關係。若把友情和幸福、把愛情和幸福劃上等號,絕對不是誇張說法。我們對身邊人所付出的關注,可以讓自己擁有好心情。

這些基本原則適用於所有人,不過每一個人實現它們的方式會不一樣,也各有各的需求與偏好。所以本書的建議雖說是基於最新的科學和對成千上萬人所進行的研究,但它們只是鼓勵──你必須自己從中挑選對你有用的建議。

在尋求幸福的路上,最重要的練習叫做「認識自己」。這個練習不需要做特別的預防措施,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專心感知,自己對於各種外在刺激分別產生了什麼樣的反應,並且拿自己的慣性做一點實驗,這樣就夠了。如此一來,我們就越來越能找出是什麼東西對我們有好處──對於這個問題,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世上有六十億人口,也就有六十億個通往幸福的方法。

fr.: 大塊文化電子報

那3年 怪胚尋找獨角獸

【記者陳怡君台中專訪】

「我從小就覺得自己是獨角獸,一隻寂寞、找不到同類的小怪胚……」花了3年多單車環球的Vicky(見左圖/陳怡君攝),以獨立小動物形容童年的自己。「在歐洲旅行一年,讓我有找到同類的感覺,原來有那麼多人和我有同樣的想法,就是物質欲望低,渴望生活品質與精神生活。」環球之旅不但是Vicky小學五年級時樹下做的夢,更是怪胚尋找獨角獸的同類探索之旅。

Vicky身材嬌小神采奕奕,言談間雙瞳不時閃著火焰,彷彿救國團大哥哥收放自如的陽光活力。以獅子布偶和非洲救起的藍色小猴為幸運物的Vicky自稱,自己個性像太陽,卻不免失之焦躁,同行的伙伴Pinky好比月亮;Vicky喜歡演講、最好是那種1千人以上大型的場子,Pinky則擅長帶小型文學課程;旅途上Vicky扮演「苦力」,負責修車、搭帳棚、煮飯,Pinky當「公主」看書、寫日記、講解各國藝術風情,這樣的分工公平嗎?看兩個人至今還是焦不離孟的好夥伴,當事人顯然樂在其中!

Vicky強調,歐遊一年大大改變她的價值觀。旅途上認識的歐洲朋友,對自我實現和成就的想法迥異於台灣。在當地人看來,名與利不是幸福人生的唯一標準,擁有充實寧靜的生活才是歐洲人嚮往的。這讓從小不信服「好學校=好工作=好老公=美滿人生」主流價值的Vicky先是震撼後是開心,原來世界上有那麼多人和自己抱持著同樣生命信念。贈送Vicky & Pinky單車的荷蘭設計師哈特曼先生說過:「台灣人和荷蘭人一樣,因為以貿易立國的緣故,頭腦靈活,不同點是台灣人不懂得知足,總是無止境追求物質,不像荷蘭人追求精神生活。」發現歐洲朋友活出和自己相同的生活態度,讓行前迷惘於台灣紛擾的Vicky,騎出自信,繼續自己堅持的怪胚人生。

Vicky說:「在國民所得高出台灣一倍以上的歐洲國家,人民不會汲汲營營地向外跑,閒下來大家就會徜徉在戶外或靜靜地看書、思索;所得高的人對物反而更珍惜,東西買很好就要用很久,還可以傳給後代。」Vicky慢慢將「不要急,慢慢來」「想清楚,再去做」的觀念與生活在「衝衝衝!賺錢第一」社會裡的台灣人分享,Vicky表示:「這就像種植夢想在人們心中,雖然最後只有一兩顆會萌芽,但是那個過程是美好的。」

齊豫唱過「用它來種什麼?種桃、種李、種春風……」,Vicky回台園丁生涯兩年半,在塵埃漫天人心裡種植夢想。

Vicky & Pinky夢想家作品
踩著夢想前進(大田出版社、1999)
單車飛起來(大田出版社、2000)
Vicky & Pinky單車環球夢(經典雜誌、2002)
候鳥返鄉(攝影,大塊文化、2003)
頑皮藍小猴(美繪本出版、2004)
專屬網站:藍色空間工作室Vicky & Pinky Blue Studio http://www.vickypinky.idv.tw

fr.: 台灣立報

佛要金裝,師要衣裝

蒲公英

說起老師的穿著,會讓你想到什麼?

一成不變的套裝?永遠挽緊的髻?臉上彷彿如刀刻的法令紋,嘴上叨唸的叮嚀不分晝夜?

我始終認為老師身上必定有一種標籤,讓我們在出門逛街時,老是被店家認出我們的職業。

「你們是老師喔?」這樣的魔咒一直緊跟著不放,讓我一直深覺困擾,畢竟,藝人會讓人認出來的是那一張臉,只要變個裝一切好解決,但是老師會被人認出來的關鍵是什麼?我問遍了店家,他們回答的不外乎是:感覺、氣質。

雖然老師並沒有規定的「制服」,但是在某個年紀左右的女老師,時常是一襲套裝在身。我還曾經親耳聽到某一名女主任說:她上班必定穿套裝,不然她會認為自己不夠尊敬老師這一份工作。

一次週三下午進修,我參加一個社會科研習,內容是參觀古道一個小時,並有解說員鄉土導覽。當我在高聳的古道上舉步維艱,從沒想過氧氣是如此珍貴,呼吸困難地懷想3百年前「夾道千丈蔭古懷」壯闊時,一旁的女老師,扛著DV,穿著套裝和有跟皮鞋,和我們有說有笑,不時還拿著DV記錄解說員的導覽,讓我對她的毅力嘆為觀止,深深覺得自己實在是不折不扣的「拗少年」。

相對於這些「連外表都很專業」的老師們,新一代六、七年級的老師們就自由多了。活力如運動裝、飄逸如薄紗裝、勁辣如小可愛,都有老師在上課的時候穿過。初任教師對上班時的衣著不用太過擔心,只要做到整齊、乾淨、不妨礙風化,把重心放在教學上,基本上很少人會挑剔老師的穿著。

不過我還是有幾點要叮嚀初任老師們:

佛要金裝,人要衣裝。穿適合我們的衣服,讓我們看起來可親,也讓親近我們的人心情愉悅。因此我建議初任老師們對衣著用一些心思,可以擦一些防曬乳或潤色的粉底,讓自己的精神更好。

初到一個學校,女老師請以裙裝為主,男老師請以長褲為主。每一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文化,根據主事者的意識型態不同,而有不同的規定。我曾經聽朋友說過,某些學校不准老師穿涼鞋、短褲,連上體育課也是。因此建議初任教師,最好在初到學校的前一個禮拜左右,對穿著慎重一點,然後觀察同事們的穿著打扮,再規劃自己未來的穿著。

注意你在家長前的專業形象,家長與我們接觸,他心底祈望我們能展現我們的專業,不管孩子發生什麼難纏的問題,老師可以冷靜地解決、並好好教導學生,讓他們可以放心地把孩子交給我們。因此在家長面前,衣著變成他對我們的第一印象,有些初任老師對穿著不經心,穿著洗白的襯衫與滑板褲就開始上課,讓家長覺得你這一位老師不過是一個剛出校門的學生,信心便打了折扣。

衣著在你的教學生涯中,不是很大的重點,但是如果你每天神清氣爽地面對自己的教學工作,相信你和同事相處愉快,和家長溝通愉快,教學也會順順利利,越教越快樂!

fr.: 台灣立報

高中生學分過半被當 重讀

教部通過高中學生成績考查辦法修正草案 若被當學分數過多 無法在五年內修畢 只能拿到修業證明書

【記者陳揚盛台北報導】自93學年度起,高中生每學年學分數超過一半被當,將強迫重讀或轉學,重讀或轉學者只須重修不及格科目,但學生若因每年被當學分數過多,導致無法在五年內修畢,將只能拿到修業證明書。

教育部部務會報昨天通過「高中學生成績考查辦法」修正草案,規定高中生畢業學分數為160學分,每學分以60分及格,及格者授予學分,學分成績不及格但達40分者,原則上可申請補考,但各校仍可自訂補考基準,經校務會議通過後報主管機關備查。

教育部中教司長李然堯說,「重讀」類似「留級」,但只須重修不及格科目學分,餘下空堂時間,可由學校自訂辦法,讓學生修高一個年級的科目學分。

草案中規定,不及格科目學分數,達當學年學分數二分之一以上,或是不及格學分過多導致重修有困難,都必須重讀或轉學。除了因公、因病或特殊事故經學校核准給假外,學生缺課時數達該科目全學期教學總時數三分之一以上,該科成績以零分計算;此外,除了公假外,全學期缺課達教學總日數二分之一以上的學生,應辦理休學。

李然堯說,新生與轉學生入學前,已修過的科目與學分經審查或甄試及格,均可抵免學分;小留學生返台升學,可持國外同等學歷抵免國內高中學分;資優學生、參加國際競賽或科學展覽獲獎學生,可經學校自辦學科鑑定後抵免相關學分;綜合高中學生若取得校外學習成就或教育訓練,如考取證照,經審查符合課程要求或經甄試合格,也可抵免學分。

fr.: 台灣立報

Local action global vision 保護地球 不只在今天

【記者廖雲章專題報導】今天是世界地球日,每年的此時,各地都有許多活動如火如荼地舉行,提醒世人關心環境破壞與生態危機。不管是嘉年華式的熱鬧活動或是知性的專題演講,都將隨著地球日的過去而逐漸被遺忘,直到下一年的地球日,保護地球,應該落實在日常生活的時時刻刻,而不只是被定為「世界地球日」的這一天。

選擇在「世界地球日」推出「綠色學校」專題,是期望透過全球視野,反省在地的發展與作為。「綠色學校」概念引自國外,在台灣默默耕耘多年,直到最近一年成為發展飛快的「校園虛擬團隊」,教育部也即將於5月推出「永續校園」示範學校,展現校園的環保教育成果。

透過訪談永續示範校園、綠色學校主持人、教育部相關單位,建構出「綠色學校」的願景與現實。此外,仍有部分「非典型綠色學校」透過在地的扎實生根,發展出一套「老幹新枝」的多元教與學模式,在沒有大筆預算挹注的條件中,生態教育依然茁壯發展。

地球日只有一天,保護地球生態教育,不只在今天。

【關於世界地球日】

1970年4月22日,美國威斯康辛州參議員蓋洛尼爾森與丹尼斯海斯的號召了國內2,000萬人遊行,要求國會議員通過「環境生態法案」,並將當天命名為「世界地球日」。這是西方國家制定環境法規的濫觴,並促成了1972年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的召開,此後各國的政府環保部門和民間環保組織紛紛成立,地球日也因此成為140多個國家共同的環保紀念日。

fr.: 台灣立報

大孩子有錯嗎?

【陳昭池(國小校長)】

有一天,四年級的小東來到學校,就低著頭猛寫作業,一反常態的安靜。老師瞄到他手背異常紅腫,關心的問他怎麼回事?問了好幾聲,他都不願回答,情況似乎並不單純。

老師帶他去保健室擦藥時,他才心有餘悸的說,是被五年級的哥哥打傷的。我立刻把哥哥找來,他各方面都很優異,頻頻獲獎,這次簡直讓我跌破眼鏡。

哥哥也一臉委屈,說因為爸媽上夜班,交代他一定要管好弟弟,可是弟弟很不聽話,不寫作業,總是看電視,又愛亂翻他的抽屜,把他的東西拿走,哥哥實在氣不過,才打了弟弟。

聽到這,我請級任老師把媽媽找來。她才剛下班,一臉怒氣的跑來斥責大兒子:「我只叫你把弟弟照顧好,你怎麼把他打成這樣,弟弟不乖,你可以用勸的呀。」

哥哥還是那句話:「弟弟勸不聽,每次他不寫作業或闖禍,妳都沒有教訓他,反而責怪我沒有責任感。」我覺得,同樣都是小學生,父母怎能便宜行事,把責任全部託付給大孩子呢?

我實在不忍苛責這位哥哥,然而父母要上班,孩子的安頓與照顧,還真是兩難,到底怎麼做才好?

【2004/04/22 聯合報】

fr.: http://udn.com/NEWS/LIFE/X1/1970845.shtml

轉個彎 人生同樣精采

【廖靜霞(高市讀者)】

當年女兒考完大學選填志願時,親友都鼓勵他填師範院校,像媽媽一樣當老師,將來生活安定。

沒想到她不領情:「如果當老師,我可以想像未來三、四十年的歲月,在同一個地點,每天教同樣的東西,日復一日,這樣的生活太沒趣了!」

親友們不死心:「不然填中山大學外文系,離家最近!」她的回答是:「人家好不容易從五福一路(五福國中),讀到五福二路(高雄女中),還要讀到五福四路(中山大學),那不是一輩子只讀一條路?才不要呢!」

後來女兒如願考上了她喜歡的輔大廣告系,輔修法文;原來兩年前在美國遊學時結識一位法國室友,一直邀約她到法國去玩。

果然大一暑假時,她選了英國遊學團,順道去法國訪友兼觀光。到了法國,學了一年的法語實在不敷使用。大三那年,她聽說法國有個姊妹校,首次提出交換學生計畫,她認為機不可失,努力爭取,一團六人終於成行。

剛到波爾多的兩個月,每天七節課,從早到晚一個字也聽不懂,弄得大家垂頭喪氣,有人實在撐不下去就提前回國了。

但女兒不願輕言放棄,他請教外國同學,求助法國老師。碰到中國節慶時,和同學煮些中國食物,邀請外國朋友共享,參加社團、旅行、舞會,讓自己盡量融入法語環境中。一年後通過考試,申請保留學籍,然後回台灣繼續大四的課程。

輔大畢業後,她選擇再回波爾多修讀碩士,讀完一年後,白天在法國一家行銷分析公司實習,晚上在餐館打工,用她流利的中文、英語、法語,熱心接待客人,讓老闆樂得闔不攏嘴。

今年她順利取得學位回到台灣,目前在一家法國機構工作,並計畫利用時間再進修,預備哪一天在商界玩累了,會像媽媽一樣當一個老師,作育英才。

哈哈,縱使轉一個大彎,孩子不也一樣會到達目的地嗎?

【2004/04/22 聯合報】

fr.: http://udn.com/NEWS/LIFE/X1/1970840.shtml

快樂在哪裡?

文:資深兒童文學作家 馬景賢

「石頭湯」是歐洲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在法國、瑞典、俄國、英國和比利時,都流傳著不同的版本。在文化傳播上,民間故事有著流動性,許多情節相同的故事,會出現在世界許多不同的地方,如「灰姑娘」和中國的「葉限」。「石頭湯」也不例外,在牙買加、韓國、菲律賓都有情節雷同的故事。

這個故事有用石頭煮湯的,也有用斧頭、骨頭、釦子和釘子的,如哈維.席馬克(Harve Zemach)的「釘子湯」,根據瑞典的民間故事改寫,也是臺灣最早出版的第一本。其次是瑪西亞.布朗(Marcia Brown)的「石頭湯」,第三本就是強.穆特的這本繪本了。但在故事情節處理上,各有其獨特的地方。

穆特的這本「石頭湯」描繪,有三個雲遊的和尚,從高山看到山腳下的村莊時,發現遭到天災、戰爭的村莊,民不聊生。村子裡的人不敢相信陌生人,就是同一個村子裡的人,鄰居們也互相懷疑,誰也不相信誰。

三個和尚進了村子,所有的人家都把門窗關了起來,不理睬他們。於是,有智慧的和尚想出一個巧妙的方法:用石頭煮湯,吸引村人的注意。從煮石頭湯的過程中,讓他們懂得什麼是施與捨,了解付出愈多,得到也愈多,而且要獲得快樂,就像撿石頭煮石頭湯一樣容易。

這本書的最大特色,是以中國水墨畫的技巧畫圖,把故事的背景從西方移到東方,更重要的,作者不像其他同類的故事煮釘子、煮斧頭,煮石頭,穆特從東方文化設想,將三塊石頭堆在一起,用來象徵一尊佛像;這可能與他喜歡禪有關,而從文化的觀點來看,他確實賦予石頭更深一層的象徵意義,也使得這個原為西方的故事更像東方故事了。

從圖畫來看,整本書色調清淡,一頁一頁翻閱,會從靜中聽到二胡和琵琶演奏。其中最醒目的是穿著黃衣服的小姑娘。在過去的中國,黃色只有皇帝才能穿,如果推測的不錯,作者的思路多少暗示出了,小孩子比皇帝更懂得愛護老百姓、更有愛心,因為只有她勇敢地出來幫助和尚找石頭、取鍋子。結尾在橋邊柳樹下送別,作者的確抓住中國文學中某些象徵性的事物,突顯出東方文化特色。

有趣的是那隻在牆頭上的貓咪,那絕不是裝飾物。牠在圖中一再出現,是不是像位禪師,正在冷眼旁觀人的一舉一動,告訴我們,「石頭就是石頭」,煮不透,嚼不爛。從佛家思想看,人不同於石頭,人性本善,只要心存愛心,就是鐵石心腸也會改變,為善或是獲得快樂,就像撿一塊石頭那麼簡單,一切都在人的一念之間。

話說回來了,為什麼這個民間故事這麼受人喜愛?

那就是硬邦邦的石頭,居然能煮成色香味俱全的湯,相信大人或小孩,都拒絕不了這種奇妙的吸引力。難怪這個故事會有不同的版本出現,甚至還有一本名為「Stone Soup」的兒童雜誌呢!

fr.: 小魯閱讀時間

燒燙傷的治療

資料提供:新竹馬偕醫院
撰稿者:游家孟醫師

由於一篇在網路上流傳甚廣的文章,以戲而不謔的文筆,傳神的陳述自己因燒燙傷而住院的種種經驗,燒燙傷病患在身體與心理上所受到的衝擊,再度受到大眾的注意。事實上,當代燒燙傷的治療已有數十年歷史,依照傷口深度不同會有不同的治療方法:

◎一度燙傷

受傷的深度僅限於表皮層,外觀呈現紅腫,如果是燒傷則會有輕微的咖啡色痕跡,受傷初期會有疼痛症狀,經適當逼冰敷降溫後,傷口在一週內可再生新表皮,不會留下浮腫疤痕。

◎淺二度燙傷

傷口深度在真皮上層,初期外觀紅腫,約一至二天內會有水泡發生, 傷口在水泡脫落後會極度疼痛,如果不發生傷口感染,傷口可以在兩週內復原,會有輕微的疤痕存留。

◎深二度燙傷

傷口深度到達真皮下層,往往會有大水泡發生,初期不容易與淺二度燙傷區分,約三天後會死亡皮膚組織會形成黃色焦痂,容易造成傷口感染。由於傷口不易在兩週再生復原,一般而言,醫師會建議進行植皮手術,會留下一定程度的疤痕,在焦痂組織脫落後會有如淺二度燙傷般極度疼痛的症狀。

◎三度燙傷

傷口深度超過真皮下層,全層皮膚完全壞死,一開始即會形成焦痂組織,焦痂周圍區域會有疼痛症狀,焦痂部位因皮膚壞死反而不會疼痛,這種傷口需要將焦痂除後再進行植皮手術,傷口復原後往往會留下肥厚疤痕,如果形成疤痕攣縮則須再進行重建手術。

由上可知,淺二度燙傷由於真皮裸露,在換藥過程極易形成不舒服的疼痛感覺,如果傷口在手指/顏面/生殖器等神經分佈較密集部位,即使加上嗎啡止痛,也僅能減少其程度。有時候,部分病患因疼痛轉而求助於民俗療法,這些未經衛生署驗證的藥膏雖有止痛效果,卻往往無法使傷口保持於無菌狀態,嚴重者甚會形成傷口感染,加深其嚴重度。

從該篇文章的陳述中,病患傷口的疼痛的確造成生活上相當的困擾,雖然他的傷口順利的在兩週後復原,但他在住院中所遭遇的種種問題,實在值得醫療人員企思解決之道。

fr.: http://tw.health.yahoo.com/040421/11/lfsf.html

燒燙傷答客問

資料提供:新竹馬偕醫院
撰稿者:何素卿護理長

在醫院上班最近見面的話題多在討論『我的住院日誌』,在看過此燙傷日記之後,為避免大眾對燒燙傷知識誤解,以個人照顧燒燙傷多年護理經驗,應該要回應燒燙傷的正確處理與注意事項,以正視聽:

如何在不慎被燒燙傷後,度過那段可能腐心蝕骨的黑暗期?請跟著我來,一起身歷其境,看看整個燒燙傷後需注意的地方!

※首先燒燙傷意外事件發生了該怎麼辦?

燒燙傷可能是許多人從來沒有遇到過的經驗,所以一旦發生時,往往就會亂了方寸,平常有的「沖脫泡蓋送」知識,此時都變成只是一個標語,但是請一定要盡量按照以下的方法趕快做緊急處理。

1、迅速以流動的冷水沖洗傷口,或將受傷部位浸泡在冷水內,可以快速降低皮膚表面的溫度。
2、在冷水中充分泡濕患部至少三十分鐘,再小心除去衣物,盡量小心勿將傷口水泡弄破。若如『我的住院日誌』文中敘述急忙之下就脫去衣物,可能受傷的皮膚也就跟著脫掉了一層。
3、勿在傷口上塗抹任何外用藥膏或偏方,更不能如『我的住院日誌』文中的處理拿風扇對著傷口吹,以免增加感染的機會及影響傷口的判斷。
4、做完初步處理後,請盡快以乾淨的布單覆蓋傷口然後送醫。

※到了醫院將會有哪些治療呢?疼痛要如何以對?

1、在急診的緊急處理,會先將傷口大量沖水,再進行清潔包紮,之後視受傷嚴重程度需要而辦理住院觀察及治療。
2、住院治療期間,每天都有醫護人員來巡視傷口及換藥,會依傷口不同的變化,而採用不同的藥物及敷料。
3、若是二度燒燙傷的傷口,因為傷口深度多為神經敏感的部分,所以會比較疼痛。可在換藥前先打止痛針,將可降低換藥導致的疼痛程度。
4、若有其他未包紮的傷口,或易污染到的生殖器等部位,請勿自行用衛生紙去擦,以避免傷口感染,護理人員將會教導您如何自己照顧傷口。
5、視傷口變化若需要使用燙傷藥膏,第一次使用時,由於藥膏的作用,剛開始時有涼涼的感覺,接下來則會出現灼熱感而疼痛,此時可告知護理人員,將會為您做適當的處理。
6、若因疼痛需要使用自控式的止痛藥時,有部分病患會有一些副作用,其發生情況將視個人體質而有不同,如輕微的噁心、嘔吐、盜汗、脈搏加快、頭暈等,這些情況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逐漸改善。若情況加劇或覺呼吸不順時,請通知醫護人員。有頭暈或脈搏加快現象時,請暫勿下床活動,以免跌倒。
7、麻醉性的止痛藥易引起便秘,為預防其發生,請於用藥期間,多喝開水及進食高纖維食物。並請加強高熱量、高蛋白食物的攝取,可促進傷口的癒合。
8、每天傷口周圍的皮膚應做適當的清潔,以免影響傷口。

※要如何自我照顧後續的傷口呢?

此期包括傷口修復,直到出院後的時間,護理人員將開始教導一些出院後自我照顧的概念,包括:

1、傷口在癒合開始,會有很癢的現象,可以輕拍或冰敷來減輕,若已癒合或未包紮的部位,可以淋浴或塗抹嬰兒油,避免因乾裂而發癢。
2、深度燒燙傷會造成肥厚性疤痕增生,可以手掌或大拇指定點式的按摩患部,不可用摩擦方式,避免皮膚表皮受損。
3、有水泡產生時,小水泡一般會自行吸收,所以不要弄破,若不慎破損時可使用優碘藥水消毒,有紅、熱、腫、痛等感染症狀時應返院就診。
4、請穿著棉質寬鬆的衣物,避免癒合皮膚受摩擦。
5、受傷部位至少半年內不要曬太陽,以免皮膚顏色變深,可塗抹防曬油及戴帽子、穿長袖衣褲等。
6、已癒合的部位應注意清潔,每天應用淋浴或擦澡方式,再以吸水性毛巾擦乾並塗抹潤膚劑。
7、若關節部分有受傷,請依照復健師之指示繼續復健運動,可減輕疤痕攣縮及關節硬化。
8、最後請記得定期返診,讓醫師評估傷口復原的程度及之後可能出現的變化。

fr.: http://tw.health.yahoo.com/040421/11/lfsh.html

泌尿道感染-婦女宜多飲水

資料提供:阮綜合醫院

阮綜合醫院婦產科陳聰富醫師

泌尿道感染是常見的細菌感染之一,且好發於女性,原因有很多,第一是尿道較男性短,故細菌容易經由尿道進入膀胱,第二是女性尿道口離陰道和肛門相當近,容易因性行為,使細菌進入尿道,再進入膀胱,而更年期女性則因女性賀爾蒙降低,造成尿道和陰道黏膜萎縮,病菌容易滋生,進而造成膀胱炎。

一般來說,女性的泌尿道感染概分為單純性膀胱炎、復發性膀胱炎和急性腎盂腎炎三大類。

單純性膀胱炎的症狀有頻尿和排尿時有疼痛感,甚至血尿,診斷時,可取中段尿,進行尿液分析和細菌培養,最常見的細菌是大腸桿菌,罕見的有葡萄球菌等,治療上,通常只需短天期的抗生素即可。

復發性膀胱炎方面,原因可能有再度感染、原有感染沒有治好,或是細菌持續存在泌尿系統中,此時須詳細檢查,如有異常,須將病因根除,才能治癒。

急性腎盂腎炎,會有畏冷、發高燒、腰痛、噁心等狀況,少數病患會出現敗血性休克,而有生命危險,此症通常經由上行性感染,經由膀胱而感染腎臟,而容易造成腎盂腎炎的原因包括輸尿管阻塞、結石、糖尿病等,一般都需要住院接受靜脈注射抗生素,療程約為二週。

預防上,首先是喝大量水分,好把細菌沖出泌尿系統,並多攝取酸性及含維他命 C食物,使泌尿系統維持酸性,抑制細菌滋長;其次是排尿或排便後,應由前往後擦拭,避免細菌由肛門口往尿道傳播;若有尿意,應趕快解尿;性交後,多喝水,增加排尿,減少感染;接受醫師指示服藥,勿自行停藥以免造成復發或產生抗藥性。

fr.: http://tw.health.yahoo.com/040420/11/lcqo.html

電腦螢幕對視力的傷害~眼睛酸澀疲勞

資料提供:大千綜合醫院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眼科主任 黃慶瑄醫師

「開學了!媽媽帶著小朋友檢查視力,發現怎麼才經過一個寒假,小朋友近視度數增加那麼多?」

「在電腦公司上班的張小姐,最近老是覺得眼睛酸痛、乾澀,連隱形眼鏡都戴不舒服。」

在眼科門診中,常常會碰見這樣的病人來就診,這些病人可能是學生、上班族、中年人也或者上了上了年紀的阿公、阿婆們,並且這些人或許目前配戴眼鏡或許沒有,雖年紀、職業不一,但所呈現的症狀皆相同,就是:眼睛酸痛、乾澀、呈現流淚、畏光、視力模糊、看遠看進都不清楚、眼睛不易對焦甚至嚴重的還會頭痛…等。這些病患來醫院就診時還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麼樣可怕的眼部疾病,例如會問說,醫師,我是不是得了乾眼症?醫師,我是不是青光眼?我還曾經聽過病患嚴肅的問我,醫師,我應該是得了視神經衰弱症呢!可能病患們長期受眼部疾病的困擾,導致胡亂吸收資訊、胡亂將資訊誤用在自己身上,讓心理也蒙上一層陰影,可是經過眼部檢查,其實問題都很簡單與單純,大部分都是因為長時間使用眼睛且未有適度的休息,導致眼部疲勞、酸澀、畏光或是衛生習慣不良造成發炎…等,並且還發現,眼睛酸澀、疲勞的患者們有一部份是因為長時間使用電腦所造成。

因為個人電腦普及、網際網路迅速發展,加上辦公環境e化、企業e化、家庭e化…,所以不管是工作、生活、讀書、休閒…都是「電腦」。甚至在醫院中出現了一群「電腦終端機症候群」族,所謂「電腦終端機症候群」就是因為長期坐在電腦桌前,目不轉睛盯著電腦螢幕、手不停地敲著鍵盤,造成眼睛疲勞、酸痛、乾澀、容易掉眼淚、視力模糊、畏光等,有些人甚至會頭痛、頸部僵硬、肩膀酸痛或發生手麻,變成腕隧道症候群,必須尋求神經內科、復健科與眼科,藉由治療,改變生活方式,回歸正常的生活,讓身心從新回到正常。現代人無法脫離沒有電腦的生活,既然離不開電腦,那就要善用電腦、規劃電腦,減低電腦對身體的傷害,記得要好好愛護您的靈魂之窗喔!

◎愛眼小常識

(1) 選擇影像清晰、大小適中的電腦螢幕,並適時的更換電腦螢幕。
(2) 注意工作環境的採光、燈光設備,避免光源直接照射螢幕造成反光刺激眼部。
(3) 多家留意視覺角度,盡量保持適當的桌椅高度與螢幕中心點的位置,約與胸部齊,使眼球可以自然往下10~15度角度注視。
(4) 眼睛與螢幕保持60~70公分的距離,並且讓自己坐姿要端正。
(5) 強迫自己中場休息,每1小時,休息5~10分鐘,或是每2小時休息15分鐘,若是10歲以下的小朋友,更要嚴格遵守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的規定。
(6) 長時間使用眼睛時,適度眨眨雙眼、適時看看遠方(約是6公尺以外的距離)。
(7) 若需要配戴眼鏡、隱形眼鏡,須找合格專業眼科醫師或技術人員,依個人需求選擇最適合之度數。
(8) 四十歲以上之中老年人,眼部調節力會隨年紀衰退,並呈現老花的現象,所以長時間近距離工作者者,更要多多休息並配戴適當的老花眼鏡。
(9) 配戴隱形眼鏡者,尤其是軟式隱形眼鏡,需多多眨眼睛保持眼部濕潤,如有乾澀情形,可以適時補充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記得配戴隱形眼鏡的習慣的人,千萬不要帶著隱形眼鏡過夜。
(10) 適當的伸展身體、按摩眼部、熱敷或做多做簡單的護眼操。
(11) 維持作息正常,適當飲食及運動。
(12) 定期檢查,早期發現各種疾病的發生。

fr.: http://tw.health.yahoo.com/health_info//040420/11/lcqn.html

眼藥水該如何保存

資料提供:OHAYO專屬記者

很多人在感到眼睛感乾澀不適時,會隨手拿起使用剩下的藥水點,這可是很危險的喔!因為一方面不知道是否已經過了保存期限,有可能已經變質了;另一方面,若長期使用含有類固醇的藥水,可能會造成白內障、眼壓升高等不良反應,所以一定要在醫師的指示下再使用,會對眼睛的健康比較有保障。

阮綜合醫院眼科醫師張聖明指出,眼藥水跟食品一樣,有一定的有效期限,看診後,取得眼藥水時,首先要詳閱標示使用期限,要強調的是,標示日期是指藥品未拆封的使用期限,在理想的狀況下,藥品具有療效的期限就是保存期限,眼藥水的包裝上會註明儲存方法及有效日期,超過期限,藥效會有差別,儲存不當,也會使藥物失效。

張聖明解釋,例如:有些藥物標明要放置於陰涼處,不能被太陽直照,避免潮溼、遠離高熱,否則可能變質,甚至產生毒性。大部份的藥物在室溫下應儲存在陰涼、乾燥的地方,如有特別指示須放置冰箱,應放入冰箱冷藏。

若是拆封過的眼藥水,一般可保效三個月,但最好在一個月內使用完,但未到有效期限,卻發現藥水顏色改變或有不正常的沈澱物,應該馬上丟棄,避免不必要的危險。

※至於該如何正確點眼藥水?

張聖明指出,在點眼藥水前,須用洗淨雙手,且以清潔用品清洗,不宜只用清水清洗;其次是依照醫師指示點藥方法及時間,而一般點眼藥水方法是使用前,先搖一搖,使眼藥水均勻,眼睛向上看,最好能躺著,將下眼瞼向下壓,再滴進。

一次滴一滴,最多二滴;滴完後,放鬆下眼瞼,輕閉眼睛一會兒,但不用太緊,避免把藥水擠出眼外;滴二種以上眼藥水時,眼藥水需隔五分鐘。

若是點眼藥膏時,一樣眼睛向上看,將下眼瞼向下壓,將米粒大藥膏擠出,由內向外,點於翻出的眼瞼上。

注意事項是眼藥水瓶口勿觸及眼睛之任何部位,以免造成感染或碰傷眼睛,如兩眼均需點眼藥時,應先點症狀較輕微的那一眼睛;若點完藥有不適反應要儘速求醫;不要用來路不明眼藥或他人的眼藥。

還有,戴隱形眼鏡的人到底可不可以點眼藥水呢?張聖明說,其實只要眼睛有感染或發炎的症狀,都不適合配戴隱形眼鏡!若要使用人工淚液,要盡量選擇不含防腐劑的為佳,因為有些藥水中所含的防腐劑如,benzakonium chloride,可能會附著在鏡片上,因而著色或減少透氧量。

fr.: http://tw.health.yahoo.com/health_info//040421/11/lfsc.html

感冒與耳鼻喉科

資料提供:邱正宏

台灣人感冒了喜歡看耳鼻喉科,總覺得看耳鼻喉科會好得快一點。事實如何見仁見智,不過根據健保局的統計,耳鼻喉科醫師只佔醫師總人數的十分之一,卻照顧了將近百分之四十九的感冒病人,這似乎也是台灣奇蹟之一。

但是大家也許不知道,其實在醫院裡耳鼻喉科醫師是要開刀的,不但開刀而且還開很大的刀。有些手術可以從早上八點一直開到半夜兩三點,相較之下,看感冒對耳鼻喉科醫師來說只是雕蟲小技而已。但是也許是因為局部治療的關係,鼻竇炎的病人如果將堵塞呼吸道粘稠的鼻涕吸出來,頭痛立刻減輕,呼吸也立刻舒暢;耳道有耳屎塞住導致聽力喪失的病人如果將耳屎清出來,聽力立刻「大放光明」;急性細菌感染喉嚨痛的病人如果塗點收斂劑或碘甘油也會立刻感到疼痛減輕。這些事實反覆在耳鼻喉科診所發生,可能因此造成民眾「感冒看耳鼻喉科比較快好」的觀念。

1928年英國微生物學家佛來明在無意間發現了盤尼西林,二次大戰期間救活了無數傷口感染的傷兵。佛來明因此在1945年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從那時開始抗生素成了全球最廣泛使用的藥物,許多原本需要外科處理的疾病,現在也只要用抗生素加上其他藥物就可以治癒了。

戰爭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但抗生素卻解救了更多人的生命。由此可見製造戰爭的人多麼愚蠢,而發明藥物的人卻是多麼偉大。

五十年前耳鼻喉歸屬於外科,治療方法都是以施行手術為主,在沒辦法動手術的情況下就表示已經太遲了。但是現在剛好相反,只有對於使用藥物顯現不出功效的惡性腫瘤以及先天性的結構異常才會考慮施行手術治療。根據美國的統計,百分之九十的鼻竇炎都可以用藥物和局部治療的方式治癒,藥物的重要性顯然已經大為增加而手術的重要性則已經降低。不管是醫生或患者都已接受這個事實。

耳鼻喉科是內科還是外科其實並不是那麼重要,我們要問的是什麼樣的治療能夠給病患最大的福利。希波克拉底斯曾說:「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often to comfort,always」,醫師治療疾病能將疾病治癒的機會並不多,偶爾能夠減輕病人的痛苦,只有給病人安慰是永遠可以做到的。套句鄧小平的順口溜:「管他內科還是外科,會治病的就是好科」!

fr.: http://tw.health.yahoo.com/040421/11/lfse.html

Wednesday, April 21, 2004

排除宿便的好方法

材料:黑砂糖、黃豆粉

許多人為了健康與美麗,都會想去花一筆高昂的費用,來做清除宿便的大腸水療法,或是吃一些纖維錠。其實保持美麗與健康,並不需要花上大筆的金錢喔!這時後可以試試這個古老的偏方,相信可以使上廁所變成舒服容易的事情了。

步驟:
1.將黃豆粉倒出適量,放入鍋中以小火炒熟。
2.煮滾開水,並倒入適合自己口味的數量的黑砂糖煮沸。
3.將已炒熟的黃豆粉放入煮沸的黑糖水中攪拌。

雖然說平時多吃水果,就不容易便秘,不過偶爾總會有火氣較大,便秘的時候。就可以讓大腸更為通暢喔!有空的時候,不妨試試看吧!

fr.: 阿芬家事電子報

準備周全 廚藝變魔術

想當廚房一條龍嗎?看看四周的軟硬體設施,是不是作好備戰狀態,想想等一下要煮的菜,是不是已有了腹案。

你是「職場一條龍,廚房一條蟲」嗎?在辦公室裡效率旣快又好,但是一進了廚房,可能常常耗費半天,卻仍變不出幾樣好菜。

為何同樣的能力,卻有如此不同的效果呢?問題不關乎我們的廚藝不精,而是在於「準備」的關鍵。

打開廚房看看四周的軟硬體設施,是不是整整齊齊地在等上場備戰呢?閉眼細想,等一下要煮的菜色,是不是已經有腹案了呢?

廚房中的軟硬體設施,如收納櫃、調味品,軟體設施如工作動線等,對我們在廚房中的表現有極大的影響,千萬不可忽視。

物品收納得有條不紊,使用時旣不費時也不費力;調味品不缺乏,烹調過程順利又快速。而廚房內的動線,如果能安排得很順暢,做起事情來,不僅節省時間,而且心情也會跟著輕快起來。

這些準備工作必須事前就規劃好,並且還要平日邊用邊調整,一切以「方便」為最重要。即使在觀膽上有些不妥,也不必太計較,畢竟這個天地是屬於主廚者,只要方便,一切都可隨便。

而調味品,如醬油、太白粉等的補充,也是平時要注意的「功課」,每當用完時,記得隨手寫在購物單上,就不會造成在最重要時刻少東落西的困擾。

凡事都需要計畫,工作如此,廚事更是如此。走入廚房、打開冰箱前,心中一定要有盤算,除了必須明白地知道「要煮幾道菜,菜色如何搭配」之外,等一下「要先從那樣菜著手,然後空檔時要怎麼利用,切肉或洗菜….…..」,也要一併地胸有成竹。

做好菜並不難,想要快速地「變」出好菜來其實也不難,只要花點心思和用對方法,巧妙的「廚房魔術」,會讓大家驚奇又驚喜。

fr.: 阿芬家事電子報

多愁善感的青少女比較「BLUE」

文/呂松庭

憂鬱人口有愈來愈年輕化的傾向,根據最近加拿大的阿伯特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的研究,十六到十九歲的女孩裡,有四分之一曾經歷過相當嚴重的憂鬱現象;十二到十九歲的男孩子裡,超過十分之一曾染上憂鬱。再這樣下去,不出幾年,憂鬱就會將全世界的人緊緊拉在一起,達到「世界大同」的境界。

負責研究的南西‧葛藍摩博士(Nancy Galambos)追蹤一千三百二十二名青少年的狀況,長達四年,特別注意那些顯現出憂鬱訊號的人,以及是否有某些生活情境會增加憂慮的危機。如果在過去一年裡,有青少年出現抑鬱不樂、悲傷的反應,對原該有趣的活動失去興趣,持續上兩個星期的,就被認定為憂鬱症。睡眠障礙、無精打采、體重上下波動也是連帶會出現的症狀。

從種種跡象看來,憂鬱的女孩顯然比男孩還多。有將近十%的女孩出現嚴重的憂鬱症,而男孩的數字則約為三到五%。葛藍摩認為,女孩較憂鬱的原因,其實還沒有真正解開。她推想女孩較易受到人際溝通事件的影響,較感情用事,也想得比較多,有時候是多了一點,對事情反應較為悲觀消極,都有可能將女生們拉向憂鬱的陷阱。

剛開始調查時,有些青少女的年紀才十二、三歲,但隨著年歲增長,無論男孩或女孩,憂鬱的症狀都會有增加的趨勢,或許是由於進入青春期後,可以憂鬱的事情和理由也跟著增加吧。同輩的關係,和家人的關係,體內荷爾蒙產生的生理變化,有些人開始談戀愛,光是這個理由,就非常值得憂鬱了。葛藍摩建議,為了幫助青少男女,常與他們接觸的人,要明白憂鬱症會有那些症狀,只要察覺不對勁,而自己又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時,最好立刻尋求外援。對這些青少年來說,憂鬱症絕對是可以療癒的。

fr.: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last&s_code=0131

自信是一種由訓練而來的漂亮分數?

文/尹怡君

曾經在台灣紅極一時的功文數學熱潮,近來被心算班、電腦班、美語班取代,然而在美加地區,這套於一九五四年由日本中學數學教師為了補強學校教育而研發出來的數學教育系統,目前已經發展出一千四百多家分校,對當地原本強調原理、基本概念的教育來說,公文數學透過不斷重複的運算練習而讓學生獲得測驗高分的模式,著實讓人又愛又怕。

功文數學與英語閱讀中心(Kumon Math & Reading Center)的開班形式,一如我們所熟知的安親班,開設在住宅區或是辦公大樓附近,並且全年無休;孩子在學校下課後來到此,依照自己的「能力等級」(報名上課時須先經測驗,依數學能力而分班)往各級教室坐定位,然後拿起教材、拿起習題,一次又一次地修正與熟悉自己的運算法,讓測驗成績最終能臻於滿分。

有家長開心地表示,自己的孩子在受過功文數學的訓練之後,數學或閱讀成績在同年級當中經常有非常優異的表現,甚至到了可以越級讀書的地步,而功文的管理者對於自己訓練孩子快速、自信且正確答題能力的方式也相當有信心。然而這種因為「熟練」而得到的高分,不禁讓人懷疑孩子究竟能否瞭解漂亮分數的背後,解決問題的原理原則是什麼?一味地專注在紙筆計算上,是否會喪失邏輯、推裡的能力?如果只教授方法而沒有定義來源,方法似乎也顯得無意義了。

雖然有這些懷疑與反駁,但不能諱言的是,如同「修練」般的教學方法的確讓人在考試時獲得即時的回饋—高分-這也是最吸引人的部分,甚至比瞭解方法本身的來龍去脈更能帶給人成就感;在比較過功文數學與SAT學程(準備大學入學測驗的課程)之後,現為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候選人的Noriyuki Inoue如此表示。

「Cram School」,補習班,填鴨式的、教人死記技術的學校,在我們任何技術和知識都要經過檢證而評斷好壞的環境裡,得到即時且明確的回饋,比瞭解事實和自己更讓人有信心。

可是,聰明而美好的究竟是孩子本身的腦袋還是鼓勵人的方法呢?

fr.: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last&s_code=0131

自信,讓人生「亮」起來!

很多人都愛看伸展台上的模特兒,覺得他們不論男女,看起來永遠都健美出眾,而他們渾身所散發的那一股雍容與自信,更把身為模特兒的漂亮襯托得更耀眼燦爛!那種堅信自己的表現會亮眼傑出的心情,就是自信由內而外所發散的魅力效果,可見「自信」的重要!

人之初,自信本在!

自信對人生有正面影響

所謂「自信」,就是相信自己,對自己充滿信心。人一旦對自己充滿自信,在舉手投足間都能夠散發一股足以「照亮自己、感染別人」的魅力與氛圍,也能讓自己在課業、報告、活動、職場上的表現加分喔!

家庭教育是養成自信的關鍵

根據心理行為跟精神分析專家的研究,他們都認為孩子一出生,其實就已經有基本的自信認知了。因此,父母只要在家庭教育上多花些心思,以正確輔導方式來教育孩子,就能夠有效增進孩子的自信,並漸漸將之融入成為其人格特質的一部份,對於孩子未來的學習,甚至長大成人以後的競爭力、受挫力,都有顯著的幫助。

為什麼孩子會沒自信?

沒自信的危機—孩子看不見自己

雖然專家認為自信是孩子與生俱來、生而有之的特質,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仍會看到許多從小小年紀就變得膽小、畏縮的孩子,他們在群體中常是沉靜、少言,對於新事物、新同伴、新環境都比較不易適應、不敢跨出原本的圈子,有點像隱形人的位置。

你對孩子的教育正確嗎?

專家表示,這樣的孩子除了天生的自信就比一般孩子缺乏以外,家庭教育則背負了更大的負面影響,例如父母長輩對他種種行為的禁止、處罰、嚇阻……等,長期下來造成孩子的自信不斷流失,養成孩子有「少做、少說就少錯」的心理,變得小小年紀就故步自封!

如何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原則一:用鼓勵取代責罵跟否定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又乖巧,不過,孩子就算再聰明,還是得經過學習、反覆練習的階段,才能夠學會生活上的許多技巧、規範、習慣。

所以,為人父母者千萬不要期待只要講一次、教一次孩子就會懂,以後就都會記住、做對,必須要有多次反覆講解,並且多用鼓勵、暗示啟發的方式來輔導孩子,才不會遏止了孩子的學習力與自信心。

原則二:把握機會教育,當下給予肯定或糾正

幼兒的記性是比較沒有組織的,記憶力也沒大人深遠,因此,父母對於要給孩子糾正,千萬不能一個月才來一次「秋後算帳」!

舉例來說,孩子兩個星期前因為調皮又不聽長輩勸告,玩打火機燙到手,如果兩星期後的現在,家長看電視新聞的火災報導而聯想起來,頂多只能來個「機會教育」,告訴孩子玩火的可怕,而不能由此去責備他兩星期前的頑皮,否則孩子會被罵得糊裡糊塗,不但教導沒效果,信心也因此逐漸流失。

原則三:依孩子的能力來教導、要求

許多望子成龍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點」,孩子才剛會走路、講簡單語詞,爸比媽咪就迫不及待地要教他認字卡、學ABC;孩子才剛上小學一年級,爸媽就又開始尋覓各種才藝、會話、心算補習班,想讓孩子學得更多!

然而,有句話說「揠苗助長」,父母若給予孩子太多超出他能力的學習範圍,反而會增加孩子的挫折感,積年累月下來,如果孩子一直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會大大扼殺他學習的興趣跟動力,孩子也會覺得自己永遠做不好,自信心就此越來越黯淡了。

叮嚀

一個社會上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方能組織出面向健全的社會;而人才的產生需要從培育著手,在培育前得先發掘「種子」;而一個人能否成為某個領域的種子,還有待他自身的自覺、自知,才能以自身認知為圓心,以自信為半徑,漸漸醞釀畫出一個完滿的圓,才能成就有意義的人生!所以,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信,讓他此生受益無窮!

fr.: BabyDJ媽媽報報

玻璃墊上的番薯

文/陳正平

方老師的桌上擺著一顆番薯,上面抽著三枝小綠芽,稀疏的幾葉,別有一番小小的情趣。奇特的是方老師沒有用任何的容器或托盤來盛放這顆番薯,就直接放在玻璃墊上,從我看到至今已經有兩個月的時間了,小番薯卻依然挺著青翠的綠芽。另一個奇特的地方是小番薯的樣子就像是台灣,頭尖身圓腳修長,三枝小綠芽從尾端的地方冒出,兩枝長得較高,而另一枝沿著較高的一枝而生,相當特別。經過的老師們都非常訝異,為何一顆小番薯,沒有水、也沒有泥土,卻能撐這麼久?

這塊小番薯,使我想起了小時候。當時家裡務農,番薯是旱地中最常種植的農作物,它有著驚人的生命力。栽種的方法非常簡單,只要截取它的莖葉插在泥土裡即可,隨著藤葉的滋長,再覆土於其下,就可等待收成了。經驗豐富的大人,會告訴我們如何觀察泥土的裂痕,來得知番薯的位置以及是否成熟。到了收成時,全家大小都出動,爺爺駕著牛,牛上戴著犁,一行一行地從土中翻出番薯,那泥土的滋味、結實纍纍的番薯,便是農家的欣慰和成就。婦人和小孩忙著撿拾,並割去莖塊相連處,一顆顆番薯堆在田間,頗有成就感。

番薯,這麼平凡無奇的農作物,在鄉間可以說是到處都有,價格也便宜。父親吃番薯吃到怕,視食番薯為畏途。這也難怪,從小種番薯、看番薯、挖番薯、吃番薯,都快變成番薯臉了,那份又愛又怕的情感至今未減。現在的番薯成了速食店的新寵,炸薯條成為小朋友的最愛,一包香噴噴的薯條,加上番茄醬,即是令人垂涎的美味零嘴。

這顆番薯是如此平凡地放在桌子的玻璃墊上,要不是抽長著幾枝綠芽,恐怕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它具有堅強的生命力,只吸收了空氣中的濕氣、水分,便可以堅強挺立地存活下去。人生在世,無論遇到任何的挫折、打擊,都可以慢慢地熬過來,調適新的心情,面對艱難的環境和挑戰。只要有一點點的希望、一絲絲的契機,我們都不應輕易地放棄生存的勇氣和夢想,像這一顆玻璃墊上抽著綠芽的小小番薯,綠意盎然、生機勃發。

fr.: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last&s_code=0112

高材生 人情世故0分

【蔣碧君(國中教師)】

模擬考甫結束,我承諾招待考前幾名的學生到家中作客。約定時間的前一個星期,我便和外子忙裡忙外的打掃兼採買,而我那從不下廚的另一半也研究起食譜,費心準備當天的餐點和零食。

星期六早上,我開車去接學生,看見他們雀躍的模樣,我忍不住洩漏中午的菜單內容。沒想到他們竟七嘴八舌的說:「為何不叫披薩或麥當勞呢?」「可是我比較想吃麵耶!」「老師妳煮的東西能吃嗎?」一陣哄笑之後,我有點被潑冷水的感覺……

才進家門,我正要開口介紹師丈時,聽見有人竊竊的說:「他是誰啊?有點胖!」「一點也不帥……」我抬頭看見外子的臉色一陣青一陣白,趕緊要學生向他問好。

趁他們坐定,我趕緊走進廚房和外子一起準備飲料,誰知道這時竟有三個同學偷溜進我們的臥房,對著房裡的照片及擺設品頭論足起來。我強忍心中怒火,提醒他們應該尊重別人的隱私,難道已經國三的學生,連這點基本禮貌都不懂嗎?一陣說教之後,他們變安靜了,氣氛也搞得怪怪的。

吃完午飯,他們嚷著要離開,我也不想強留他們。只是一回頭,面對滿桌未收拾的杯盤和一地的雜誌、撲克牌、CD……我忽然覺得臉上一陣熱,是我沒把他們教好嗎?

這些孩子功課都很好,怎麼那麼不懂事呢?不會體貼別人,不懂得別人的用心,將一切視作理所當然;不懂得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甚至連做人的基本禮貌都不懂,吃完飯不知道收拾自己的碗筷,臨離去連一聲謝謝也沒有……

是因為升學考試不考這些,所以不會?還是家中父母沒教或不懂得教呢?這些孩子生活在優渥環境中,只學會了自以為是,學會了理所當然的接受,只學會了永不滿足。

或許我已LKK,但是每天面對這些國家未來的主人翁,面對一群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的「未來棟梁」,我竟心虛的想問:「他們會變成這樣,是誰的責任和損失呢?」

fr.: http://udn.com/NEWS/LIFE/X1/1968426.shtml

高雄大同國小附幼 - 吃飯喝茶中品嚐專注

文/陳名君

不學英語,學品格,
高雄市大同國小附設幼稚園,讓小小孩贏在善良。

天下雜誌287期2003/11/15(2003年教育特刊)

放學的鈴聲還沒響起,郭彥鑗站在窗外看著五歲兒子的上課情形。下課前十分鐘剛好是「內省時間」,老師于子惠跪坐在地板上與孩子們說話。

郭彥鑗的小男孩正在前面分享上課的感覺,說到上課有時還是會不專注……,于子惠請其它孩子幫忙想一想,不專注時有哪些改進的方法。

等到小男生分享完自己的意見後,于子惠親暱地摟摟小男孩,要全班共同鼓勵他一下。

看到自己的孩子認真投入班上的活動,郭彥鑗臉上曲線也柔和起來。回家路上,孩子開心地講著上課的情形,好像有一籮筐的趣事可講。

這個稀鬆平常的情景,卻是郭彥鑗輾轉多次才嚐到的幸福。

郭彥鑗的孩子之前唸的是私立的日僑學校,郭彥鑗希望加強孩子的技能,多學一些語言,但是孩子進去之後,卻不和任何人說話,郭彥鑗問他上課的情形如何,他也不發一語。

一度,老師甚至以為他是自閉症的孩子,請郭彥鑗帶孩子去看醫生。郭彥鑗因為孩子的問題,轉了三所幼稚園。

轉來轉去,最後找到的是不教英語、鋼琴的大同國小附設幼稚園,教的是看不見的「品格」。

一開始,郭彥鑗不大清楚品格教育是什麼。開學上課的第一天,孩子告訴郭彥鑗「我喜歡這裡,這間學校是真的有在上課,」郭彥鑗有些訝異,品格這麼抽象的東西,怎麼讓孩子有上課的感覺呢?

但從孩子的轉變中,郭彥鑗卻有點滴的體會。開學第一個月,主題品格是「專注」,回到家中的晚餐時間,孩子開心地宣布,「我現在要專注地吃飯了!」

孩子甚至會提醒媽媽煮飯時要專注,因為做事要專心,才能把飯煮好。

孩子常常把「專注」掛在嘴邊,這讓郭彥鑗覺得自己好像也跟著孩子,重新上了一堂「專注」的品格教育。

根扎深了 枝葉才會茂盛
「專注」是大同國小附設幼稚園規畫的五項品格:專注、誠實、慷慨、感恩及美德之中的一環,這些品格會融入在語文、數學、自然、社會、音樂、空間、肢體動覺及內省這八大學習領域,來教導孩子。

老師上課時,先以動物為主角說一個故事,像是森林裡的白尾鹿長大後,因為眼睛、耳朵很專注,能很快地反應,順利在森林裡生活。

老師解釋完故事後,接著把「專注、讓眼睛看、耳朵聽」這些字句貼在黑板上,教孩子認字。

之後,應用在自然領域「水的遊戲」,教導孩子學習水量的方法,過程中並提醒孩子要專注,才不會把水灑出杯外,讓孩子從過程中體驗到「專注」的涵意,並學會如何測量水的多少。

這樣的品格教育課程,在大同國小附設幼稚園已經實行一年多。校長李德水在教育界服務三十七年,看過一代代的學生,有感於現在許多孩子的問題,出在內心的品格缺陷,因此希望能在幼教時期,為孩子培養一顆善良的種籽。

李德水說到,「根扎好了,其它的智能可以再加,如果根基沒有扎實,枝葉長得再茂盛也不能長久。」

台南女子技術學院教授陳埩淑補充,品格的根要扎實在生活中,讓孩子養成一個良性的心床,以後才能長出好的人品。

「要把品格教育做到像吃飯一樣自然,可以隨時進去,」李德水說著,一邊彎下身去,用手撈起水溝裡的藻類污泥。

經過的孩子快樂地跟校長打招呼、握手,在經過教室前時,一個小朋友突然蹲下,把鞋櫃的鞋子擺整齊,之後又跟同伴嘻笑地走開。

大同國小附設幼稚園裡,一顆善良的種籽正在發芽,期待未來大樹的出現。

fr.: http://www.lcenter.com.tw/Newsites/teacher/school/topic041.asp

Tuesday, April 20, 2004

先有知識 再叫我創意第一名

根據國際教育成就調查委員會的調查報告,我國國中生在數學和科學上的程度相當好,數學排第三,科學排第一。這一則好消息卻引起了一些學者的質疑,他們的問題是:我國國中生數理程度真有這麼好嗎?如果真的如此之好,為什麼我國沒有一位本土的數理諾貝爾獎得主?

首先我們須弄清楚,這一項調查僅僅在說,我國國中生的數理平均程度相當不錯,沒有說我們國家有頂尖的天才型人物。諾貝爾獎得主,一定是個天才,這項調查絲毫沒有觸及到這個問題。

我們辦教育,的確有兩個目的:一、學生普遍程度的提高,二、頂尖學生的培養。對於絕大多數的老師來說,第一個目標的達成,是他們唯一所能做的。對於整個國家社會而言,第一個目標更加重要。我國國情非常特殊,我們自然資源非常貧乏,我們之所以能夠有競爭力,完全是因為我國平均人力相當不錯的緣故。如果台積電和聯電找不到程度很高的技術工人,台積電和聯電是不可能有如此好業績的。

因此我在此提出一個建議:政府當局必須重視全民教育程度的提高,一旦我們失去了這種優勢,我們一定會面臨很大的危機。

問題是:儘管我們國中生看上去數理程度不錯,會不會他們並不擅於獨立思考,而只是解題高手而已。這的確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學生會解題,絕對不表示將來他們會成為頂尖的科學家,頂尖科學家除了會解題以外,一定還有其他的特色:極端冷靜的分析能力,超乎常人的創新能力等等,都是頂尖科學家所必備的條件。如果我們要想培養出這種科學家,我們必須鼓勵孩子們能分析,能創新。

但是我們辦教育的人,也同時要記住,「創新」必須建築在「知識」之上,我們千萬不能發現了一個很有才華的小孩子,就一再去鼓勵他去創新,而忘了他的知識其實根本不夠,所謂「創新」,也不過是「reinvent the wheel」(重新發明了輪子)而已。舉例來說,也許有一位中學生很會寫程式,也能想出一個對他而言全新的點子,不幸的是:他的想法,國外早就有產品,等到他寫出了這個軟體,才發現這不算創新。

再以分析能力而言,如果我們過分重視孩子分析的能力,孩子只會感到無比的挫折。國小五、六年級的學生,最傷腦筋的數學是有關分數的加減,我們老師無論怎麼解釋,絕大多數的小孩子是不可能懂得為什麼分數加減以前,必須要先求分母的最小公倍數。我們唯一的辦法,是讓孩子們反覆練習分數加法,他們長大以後,會忽然了解先求分母的最小公倍數的必要性,如果在他們小的時候,就要他們懂得為什麼要如此做,只有使絕大多數的孩子對數學嚇得半死。

因此我們不能在教小孩的時候,過份強調分析和創新這些事情。對百分之九十九的學生而言,我們目前的教法,可以改善,但千萬不能揚棄,我們一定要承認大多數小孩子小的時候糊裡糊塗的(我就是其中之一),我們壓迫他們多做些習題,只要題目不太難,對他們是有很大益處的。

但是這種為全民設計的教育方式,當然不可能創造出頂尖的科學家,我們的確應該有更活潑、更注重分析和創新的教育方法,容我在此大膽提出幾個建議:

我們不妨常常做個案分析,美國的中學生,常由老師給他們一個假想的謀殺案,也告訴學生檢察官正準備起訴某某嫌疑犯殺人,學生應該根據各種證據,判斷檢察官起訴的理由是否充分。

我們應該鼓勵學生看偵探小說以後,找出其中的漏洞,根據我的經驗,即使有些經典名著,都有嚴重邏輯上的錯誤,找出這些錯誤,絕對有助於學生推理能力的建立。

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冷靜地分析時事。舉例來說,我們不妨鼓勵同學們注意我國各銀行的股價都非常之低,有的只有五元左右,同學們應該看看別的國家的銀行股票,看看他們的股價如何,有沒有跌到如此低的現象;又如我們的民意調查,對民意代表的表現極不滿意,我們就不妨鼓勵同學去研究一下英美這些國家國會是如何運作的。

我們應該鼓勵同學對於現有的儀器設備不滿意,我們同學們使用外國人所發展出來的軟體,常常感到不順手,但永遠默默地忍受,很少人會自己發展出一個比較好的系統。所以我們眼看外國繼續不斷地推出又新又好的軟體。如果我們不敢向現有的事物提出挑戰,我們永遠不可能有創新的。

我仍要在此強調,在我們鼓勵同學們勇於冷靜分析,勇於獨立思考和勇於創新之餘,仍要同學們有很好的知識,知識不夠的人,是沒有資格談這些奢侈品的。

fr.: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old&s_dir=20040419&s_code=0519&s_cat=人文抒情

找出痛風的真相

資料提供:OHAYO專屬記者

痛風這種病,其實並不單純,若是無法診斷出痛風的類型,在治療上有可能會有「隔靴搔癢」的情況,痛依舊,病卻難根除。38歲的微胖男子,三年來,平均一年有3次因腳趾關節腫痛,但卻都會在一週內自動消失症狀,在最近一次發病而求診,經完整的檢驗後,發現血液尿酸過高、肌酐酸值過高,並在關節周圍有痛風石沉積現象,診斷為「典型痛風」;62歲的男性,其痛風的表現也是腳趾關節紅腫疼痛,經檢查發現他的血中尿酸正常,卻在X光檢查中發現他的腎臟有尿酸鹽沉積現象,引起腎臟乳突炎,因此診斷是「非典型痛風」;58歲的肥胖女性,有10年的糖尿病病史,因右腳大姆指關節紅腫疼痛,經檢檢查診斷是「假性痛風」。

澄清醫院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蘇偉在表示,痛風患者最好要有完整的檢驗過程,找出痛風的真相,千萬不能以一言「痛風」,就相信是真正的痛風。腳趾關節紅腫疼痛,多數患者都會很警覺地認為自己罹患了痛風,有這種警覺是很好,但不全然代表患者都罹患了典型痛風,要經完整的必要檢驗過程,才能確定痛風的類型,在治療上可以對症下藥,解決患者的疼痛症狀,這才是正確的治療方式。

蘇偉在醫師說明,有關痛風的檢查診斷,患者除全身檢查、血液尿液、生化檢驗,有必要加作血清尿酸值、24小時尿酸排泄量,用以鑑別尿酸產生過多或排泄不良。再者以高頻高功率杜普樂彩色超音波,作疾病的快速診斷,必要時作關節病變定位,引導抽液,作更進一步抽液及結晶形狀分析,才能正確分型,以利對症治療。

蘇醫師進一步說明,最重要是要利用偏極光顯微鏡檢查,可作結晶雙折射定性及晶形分析,以利真假痛風的區別。小徑關節鏡,可直接觀察關節腔內病灶,超音波又能作腎臟尿酸鹽沉積之早期診斷,作引導病理切片檢查。

蘇偉在醫師表示,痛風的治療,在急性期,以秋水仙、非類固醇消炎口服藥,都可以消腫止痛,且越早越能緩解症狀。在慢性期,若有痛風尿酸鹽沉積危害關節或腎臟者,可服低劑量秋水仙藥劑來預防發作,也可用抑制尿酸形成與促進尿酸排泄的藥劑,達到良好的控制與治療。如只有高尿酸,又有潛在尿酸鹽沉積在關節或腎臟,更須積極控制治療。

fr.: http://tw.health.yahoo.com/040419/11/l93r.html

先有知識 再叫我創意第一名

根據國際教育成就調查委員會的調查報告,我國國中生在數學和科學上的程度相當好,數學排第三,科學排第一。這一則好消息卻引起了一些學者的質疑,他們的問題是:我國國中生數理程度真有這麼好嗎?如果真的如此之好,為什麼我國沒有一位本土的數理諾貝爾獎得主?

首先我們須弄清楚,這一項調查僅僅在說,我國國中生的數理平均程度相當不錯,沒有說我們國家有頂尖的天才型人物。諾貝爾獎得主,一定是個天才,這項調查絲毫沒有觸及到這個問題。

我們辦教育,的確有兩個目的:一、學生普遍程度的提高,二、頂尖學生的培養。對於絕大多數的老師來說,第一個目標的達成,是他們唯一所能做的。對於整個國家社會而言,第一個目標更加重要。我國國情非常特殊,我們自然資源非常貧乏,我們之所以能夠有競爭力,完全是因為我國平均人力相當不錯的緣故。如果台積電和聯電找不到程度很高的技術工人,台積電和聯電是不可能有如此好業績的。

因此我在此提出一個建議:政府當局必須重視全民教育程度的提高,一旦我們失去了這種優勢,我們一定會面臨很大的危機。

問題是:儘管我們國中生看上去數理程度不錯,會不會他們並不擅於獨立思考,而只是解題高手而已。這的確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學生會解題,絕對不表示將來他們會成為頂尖的科學家,頂尖科學家除了會解題以外,一定還有其他的特色:極端冷靜的分析能力,超乎常人的創新能力等等,都是頂尖科學家所必備的條件。如果我們要想培養出這種科學家,我們必須鼓勵孩子們能分析,能創新。

但是我們辦教育的人,也同時要記住,「創新」必須建築在「知識」之上,我們千萬不能發現了一個很有才華的小孩子,就一再去鼓勵他去創新,而忘了他的知識其實根本不夠,所謂「創新」,也不過是「reinvent the wheel」(重新發明了輪子)而已。舉例來說,也許有一位中學生很會寫程式,也能想出一個對他而言全新的點子,不幸的是:他的想法,國外早就有產品,等到他寫出了這個軟體,才發現這不算創新。

再以分析能力而言,如果我們過分重視孩子分析的能力,孩子只會感到無比的挫折。國小五、六年級的學生,最傷腦筋的數學是有關分數的加減,我們老師無論怎麼解釋,絕大多數的小孩子是不可能懂得為什麼分數加減以前,必須要先求分母的最小公倍數。我們唯一的辦法,是讓孩子們反覆練習分數加法,他們長大以後,會忽然了解先求分母的最小公倍數的必要性,如果在他們小的時候,就要他們懂得為什麼要如此做,只有使絕大多數的孩子對數學嚇得半死。

因此我們不能在教小孩的時候,過份強調分析和創新這些事情。對百分之九十九的學生而言,我們目前的教法,可以改善,但千萬不能揚棄,我們一定要承認大多數小孩子小的時候糊裡糊塗的(我就是其中之一),我們壓迫他們多做些習題,只要題目不太難,對他們是有很大益處的。

但是這種為全民設計的教育方式,當然不可能創造出頂尖的科學家,我們的確應該有更活潑、更注重分析和創新的教育方法,容我在此大膽提出幾個建議:

我們不妨常常做個案分析,美國的中學生,常由老師給他們一個假想的謀殺案,也告訴學生檢察官正準備起訴某某嫌疑犯殺人,學生應該根據各種證據,判斷檢察官起訴的理由是否充分。

我們應該鼓勵學生看偵探小說以後,找出其中的漏洞,根據我的經驗,即使有些經典名著,都有嚴重邏輯上的錯誤,找出這些錯誤,絕對有助於學生推理能力的建立。

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冷靜地分析時事。舉例來說,我們不妨鼓勵同學們注意我國各銀行的股價都非常之低,有的只有五元左右,同學們應該看看別的國家的銀行股票,看看他們的股價如何,有沒有跌到如此低的現象;又如我們的民意調查,對民意代表的表現極不滿意,我們就不妨鼓勵同學去研究一下英美這些國家國會是如何運作的。

我們應該鼓勵同學對於現有的儀器設備不滿意,我們同學們使用外國人所發展出來的軟體,常常感到不順手,但永遠默默地忍受,很少人會自己發展出一個比較好的系統。所以我們眼看外國繼續不斷地推出又新又好的軟體。如果我們不敢向現有的事物提出挑戰,我們永遠不可能有創新的。

我仍要在此強調,在我們鼓勵同學們勇於冷靜分析,勇於獨立思考和勇於創新之餘,仍要同學們有很好的知識,知識不夠的人,是沒有資格談這些奢侈品的。

fr.: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last&s_code=0519